三月春色漸濃,宜踏春,宜云遊。
是時候為大家介紹小五娘在年前就被種草的大展了。
提問:怎樣才能雲遊賞景,坐看古今風光?
答案:去明珠美術館,看其兩周年慶典大展——《風景與書》。
此外,還有一個好消息告訴大家:
明珠美術館自重新開館起,將為醫護人員永久免票,憑本人有效證件即可免費觀展:)詳情請諮詢票臺工作人員。
為明珠美術館這波操作點讚
一場融貫古今的獨特對話
一次跨越千年的東方漫遊
七位中外當代藝術家的探索創作
兩百餘件多元珍品的薈萃雅集
當代藝術、古籍善本、古代書畫
江南文脈、西湖勝景、秦淮八豔
觀書中畫、遊畫中景、遇景中人
除了當代藝術家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首次公開的繁多作品,通過展覽還可了解:
« 中國古籍刊刻巔峰之作(宋刻本等)
« 中國古代勘校題跋、書籍裝幀的傳統與獨特藝術魅力
« 湮沒於歷史中的江南閨媛的文字藝術佳作、逸事傳奇
……
哦,差點忘了,除了在「風景與書」中展開東方漫遊外,看到最後的朋友還可以現場免費體驗木刻水印!
小朋友也可以在指導下玩耍哦~(具體情況依現場而定)
看,這是小五娘的拙作,嘻嘻
陳丹青、清川阿莎美、王冬齡、徐冰
嚴善錞、楊小京、周小英
「這是一次特殊的展覽,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創舉,它古今融貫,又古又今,又藝術又文獻。學術的含量甚至潛入展覽的題目當中。它是指向藝術、指向歷史的。我們的文明史是書籍的歷史,是藝術的歷史,也是我們生活的大地應該不斷美麗、不斷風景化的歷史。」
——範景中(著名中國與西方美術史專家、展覽學術主持)
明珠美術館自開展以來,舉辦的展覽都頗具文化價值。
恰逢兩周年慶典,「風景與書」這一大展,更是深入其所根植的文化淵源。
展覽邀請了陳丹青、清川阿莎美(Asami Kiyokawa)、王冬齡、徐冰、嚴善錞、楊小京、周小英,集中呈現7位中外藝術家圍繞「風景與書」這一母題展開的精彩而多元的當代探索與創造。
因為對往昔與當下的共同關切,他們的作品或直接或間接地相互折射與唱和,並勾連起藝術史、文學史、書籍史中諸多如星光般璀璨的人物、作品與故事。
此次展覽共展出當代版畫、油畫、裝置、藝術家手工書、古籍善本、古代書畫、手稿等200餘件精彩之作,從「書籍之為藝術」(Books as art)的獨特視角出發,以自然和心靈的風景為底色,開啟一場關乎書籍與藝術、時光與記憶的獨特旅程,引發未來創造之思考。
對於人文歷史、古籍刊刻的愛好者,「風景與書」可謂是一場錯過便不會再有的饕餮盛宴。
我們希望通過策劃舉辦這樣一個獨特的展覽以及展期內的一系列高水準學術講座,引發人們對於書籍的藝術與歷史、文本與圖像、傳統與當代關係等議題的重新發掘與思考。」
——明珠美術館執行館長及策展人李丹丹
翁貝託·艾柯(Umberto Eco)在《植物的記憶與藏書樂》中將人類的記憶分為:「有機記憶」、「礦物記憶」和「植物記憶」。
他說:「隨著書寫的發明,漸漸誕生了第三種類型的記憶,我決定稱之為植物記憶……正是由於紙的發明……製成了書籍。
此外,『書』的希臘文biblos和拉丁文liber的詞源都來自樹皮……書籍的誕生先於印刷術,它最初的形式是捲軸,之後,漸漸地才變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樣子。」
從植物到記憶的歷程曲折又旑旎,如同《世說新語》所言「山陰道上,目不暇給」。
這沿途的風景,既是自然的饋贈,也有心靈的折光。
△喜歡「清明上河圖」的朋友,速來!細細品味,近距離觀賞,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展覽以陳丹青的作品開始。
△《被書帖包圍的文徵明》,陳丹青
他用三聯布面油畫形式描摹王羲之書帖與文徵明山水畫冊,畫中有書,書中有景,景中有人,引用與再現層層疊疊。
雖然於藝術家本人而言,在畫布上描摹畫冊,只是單純提出「為什麼要畫」這個問題。
然而這種圖像引用卻關聯起傳統與當代,構建起風景與書與人的關係思考,詩意且耐人尋味。
△「我們的故事」系列,《破戒》島崎藤村,清川阿莎美
清川阿莎美用色彩與線條在字裡行間穿針引線,通過刺繡將情節、記憶交織纏繞,使情感嫣然浮現於紙面,借通感之美喚起人們內心的故事。
其敏銳而細膩的表達,令文本與圖像交互轉換,在書頁上呈現獨屬於自己的心靈風景。
△《芥子園山水卷》(局部),徐冰
△《天書》,徐冰(作)、周小英(題跋)
徐冰的作品雖然均為與古代傳統對話、與風景和書籍相關的創作,卻展現了藝術家當代的思辨與藝術語言。
展覽的第二個部分,主要展出藝術家嚴善錞、楊小京與周小英的作品。他們不僅都對古籍與藝術史著迷,且都長期活躍在杭州西子湖畔。
△《富春#6》,嚴善錞
△《西湖十景之蘇堤春曉》,楊小京
△《西湖十景之花港觀魚》,楊小京
周小英的創作在今天顯得尤為獨特,她享受著寂寞的研究與創作,探索如何讓勘校和題跋成為藝術,用最活潑潑的方式延續這一古代文人傳統的生命。
王冬齡還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了淋漓磅礴的《柳如是尺牘》,徐冰《天書》亦並行展出,周小英為這些當代作品均題寫了欹側秀美的跋文,妙趣橫生。
△《柳如是尺牘》,王冬齡(作)、周小英(題跋)
△《柳如是遺集》,張蘭思(編)、周小英(題跋)
△《勘書圖》(局部),邵仄炯、蒙中、王素柳(畫),周小英(題跋)
此外,展覽的中文語音導覽是青年作家蔣方舟錄製的,大家可在現場掃碼收聽。伴隨作品的講解,大家就不會錯漏遺珠啦!
⚠️ 現明珠美術館因配合疫情防控,啟用預約制觀展(預約方式詳見官方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