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漫遊古蹟!一圖帶你了解雲岡石窟千年變化

2021-01-20 澎湃新聞
穿越千年漫遊古蹟!一圖帶你了解雲岡石窟千年變化

2020-12-25 2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雲岡石窟以世界文化遺產聞名於世

造像氣勢宏偉

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

2001年12月

雲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隨後被國家評為5A級旅遊景區

成為大同旅遊經濟發展的龍頭

現在,我們一起穿越時空

請讓手機「臥倒」

了解雲岡石窟的千年變化.......

文案:瞿靜 製圖:安娜 郝伽(實習)

原標題:《穿越千年漫遊古蹟!一圖帶你了解雲岡石窟千年變化》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遊雲岡石窟,感受古人穿越千年的虔誠
    雲岡石窟外觀(此圖來自網絡)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麓的雲岡石窟,依山而鑿,綿延1000多米,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寶雞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石窟共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像造型51000餘尊,而且這些石窟石像都以佛像或是佛教故事為主。
  • 千年石窟驚現上海,120件頂級文物帶你感受大美雲岡
    千年石窟驚現上海,120件頂級文物帶你感受大美雲岡 2020-12-10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雲岡石窟,跨越千年的神秘微笑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讓我們一同穿越回千年,走進這座聞名世界的佛教藝術寶庫——雲岡石窟。雲岡石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開鑿建造。所以雲岡石窟不同於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它是由皇家投資建造的皇家工程,從一開始就展示出博大雄偉的氣勢。
  • 雲岡石窟:穿越千年的微笑
    雲岡石窟中期開鑿完成的洞窟包括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共四組雙窟,第11、12、13窟一組三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雲岡石窟的中期,工程尚處在承前啟後的發展時期,當時西域風格依舊佔據著主導地位,而與此同時,中華傳統雕刻技藝與審美漸漸興起。
  • 雲岡石窟:穿越千年的微笑
    雲岡石窟中期開鑿完成的洞窟包括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共四組雙窟,第11、12、13窟一組三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雲岡石窟的中期,工程尚處在承前啟後的發展時期,當時西域風格依舊佔據著主導地位,而與此同時,中華傳統雕刻技藝與審美漸漸興起。
  • 九牧進駐雲岡石窟
    9月25日,古建美 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雲岡石窟站暨雲岡石窟廁所改造公益捐贈項目籤約儀式在雲岡石窟研究院盛大舉辦。千年古建需要悉心呵護,九牧秉承守護歷史文化古蹟、提升遊客如廁體驗的初衷,向雲岡石窟捐贈了一批具有石窟文化元素的衛浴產品,希望將最富有現代科技感的產品帶到這裡,讓穿越千年的智慧相依相融,滋生出更堅定、持久的文化自信。
  • 中國建築兩千年來始終保持獨立!雲岡石窟給了梁思成重要證據
    原創 人文清華 人文清華講壇雲岡石窟,始鑿於公元460年,距今已有1560年。它不僅是東方石雕藝術的立體史料,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完美典範,更是了解北魏建築最重要的寶庫。
  • 年度壓軸大展,大美之頌·雲岡石窟千年記憶與對話
    「 大美之頌 —— 雲岡石窟的千年記憶與對話 」將於上海寶龍美術館盛大開幕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著名策展人王純傑聯合策展帶來120件雲岡臻品文物和目前國內最大的單體復原石窟除此之外,將首次引入當代藝術作品板塊
  • 一眼千年,感受雲岡石窟的文明之光
    多年之前,雲岡石窟這顆中國藝術史上的「明珠」曾深受煤灰汙染之擾。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煤都"大同市,它所處的十裡河下遊地區曾是煤礦聚集區。運煤車帶來的二次揚塵落在石佛上,加速了大佛的風化。  為了使石佛免受煤灰汙染,當地政府將從石窟前經過的運煤專線改為從石窟後繞行26公裡,又在景區後修建了一條省道作為旅遊專線。
  • 大美之頌·雲岡石窟千年記憶與對話
    雲岡石窟把一個王朝無盡的思想、無盡的語言和一個民族永遠的靈魂雕進了一壁巖石,雕成了與人間相對應的豐富生動的世界。在千年的歲月裡,鼓樂齊鳴、琴瑟相和的北魏梵聲,彩帶飄飛、舞姿曼妙的歌舞飛天,一直在塞外古都大同的星空低旋迴響,無不體現著東西方文化藝術交融以及北魏社會樂舞發展的時代特徵,是中國音樂史上彌足珍貴的絕版遺存。在展覽現場,由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與雲岡石窟研究院聯合完成的國內首個1:1可拆卸3D列印數位化石窟驚豔亮相。
  • 高大立佛「走出」千年石窟 雲岡石窟第18窟3D列印成功
    記者從雲岡石窟研究院了解到,藉助3D列印技術,雲岡石窟第18窟在北京被成功複製,高大的立佛「走」出了千年石窟。這是繼第3窟大佛、第12窟「音樂窟」成功複製後,雲岡石窟研究院利用數位技術讓文物「活起來」的又一重大成果。
  •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雲岡石窟
    但是,伴隨絲路上迴蕩起的清脆駝鈴聲,一尊尊石窟藝術雕像得以穿越千年時光,重新走進人們的心田千年文物「活了起來」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構成了人類藝術長廊中極重要的組成部分,展現了公元5世紀前後中外文化交流的盛況,體現了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後獨立發展的早期特徵。這座珍貴的文化遺產歷經歲月衝刷,依然完整屹立於中國北方的崖畔,實屬不易。
  •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雲岡石窟
    但是,伴隨絲路上迴蕩起的清脆駝鈴聲,一尊尊石窟藝術雕像得以穿越千年時光,重新走進人們的心田  千年文物「活了起來」  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構成了人類藝術長廊中極重要的組成部分,展現了公元5世紀前後中外文化交流的盛況,體現了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後獨立發展的早期特徵。
  • 九牧進駐雲岡石窟!用科技守護世界石雕藝術寶庫
    這是古代地理學家酈道元對雲岡石窟的記載。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雲岡石窟時,讚嘆道:「雲岡石窟毫無疑問是世界藝術的高峰之一,它表明你們的創造精神,是貴國文化遺產對世界最優良的貢獻之一。」千年古建需要悉心呵護,九牧秉承守護歷史文化古蹟、提升遊客如廁體驗的初衷,向雲岡石窟捐贈了一批具有石窟文化元素的衛浴產品,希望將最富有現代科技感的產品帶到這裡,讓穿越千年的智慧相依相融,滋生出更堅定、持久的文化自信。
  • 晉地寶藏·第六站丨雲岡博物館:一眼千年,穿越時空看古今雲岡
    這座興建於北魏時期的大型石窟,歷經1600年滄桑煙雲,瑰麗恢弘,向世人傳頌著千餘年以來,中華大地上的精彩故事。雲岡石窟現存造像59000餘尊,行走其間,你會為其龐大的規模所折服,也會為石窟內所表現的民族融合、文化融合所讚嘆。但是,要想在短時期內了解雲岡石窟的發展脈絡,你一定要到雲岡的一個「曲徑通幽」處——雲岡石窟博物館去看看。
  • 雲岡千年石窟,浙大團隊助其「容顏永駐」
    近年來雲岡石窟不斷「嘗新」,用數位化的高科技手段讓歷經千年的容顏永駐。而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文物數位化保護團隊正是雲岡石窟建立文物數字檔案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也是數字雲岡聯合實驗室的共同發起方。一比一3D列印雲岡石窟2017年,雲岡石窟第3窟突然出現在了山東青島城市傳媒廣場——9.93米的主尊阿彌陀佛倚坐,面部圓潤豐滿,神態超然;兩側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高約6米,頭戴寶冠,精美莊嚴。難道是乾坤大挪移再現江湖了嗎?
  • 雲岡石窟首次1:1「移動」來滬,千年石窟與當代藝術在這裡對話
    前天,展覽「大美之頌·雲岡石窟——千年記憶與對話」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辦,展覽帶來120件雲岡文物和復原窟(第12窟),第12窟復原窟是浙江大學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合作,歷時3年多製作而成的國內首個1:1可拆卸3D列印數位化石窟,此次「移動」來滬,開創了不可移動文化異地展覽的先河。
  • 千年石窟 泱泱氣度
    我正在看一尊高22釐米的砂巖彩繪菩薩立像。雖然腰部以上殘失,但完全不影響今人透過那修長瘦削的身形、質樸流暢的帔帛,一窺來自1500多年前北魏時代藝術珍寶的風採。這件展品正呈現在由浙江大學與山西省文物局主辦、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與山西省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魏風堂堂:雲岡石窟的百年記憶與再現」特展上。
  • 福利|大美之頌·雲岡石窟千年記憶與對話!寒假新春必看的大展
    雲崗石窟藝術融匯包容,造化孕新,創造出獨具風格的大美之作,是人類雕塑史上的又一高峰。」  雲岡石窟-搭建延時視頻  雲岡石窟凝聚著五千年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粹,是探索中國經典文化藝術的絕佳起點。石窟依山開鑿,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東西綿延一公裡,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
  • 您已收到雲岡石窟的簡歷一份,請查收
    您已收到雲岡石窟的簡歷一份,請查收 2020-05-14 1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