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人文清華 人文清華講壇
雲岡石窟,始鑿於公元460年,距今已有1560年。它不僅是東方石雕藝術的立體史料,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完美典範,更是了解北魏建築最重要的寶庫。
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首次山西之行即選定雲岡石窟為考察對象,並稱讚道:「這靈巖石窟更是後魏藝術之精華——中國美術史上一個極重要時期中難得的大宗實物遺證。」冰心也曾在遊記中讚嘆它:「萬億化身,羅列滿山,鬼斧神工,駭人心目。」
規模宏偉的石窟,栩栩如生的石刻佛像,中外雜陳的裝飾花紋……內容之豐富、雕飾之精美,寫不勝寫。26個甲子,時光流轉,物換星移,雲岡石窟默默佇立,見證著歷史,也演繹著傳奇。
一起來讀讀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先生眼中的雲岡,跟隨他們欣賞這璀璨的石窟藝術。
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等赴雲岡石窟考察途中(左起莫宗江、林徽因、劉敦楨)
中國藝術固有的血脈中,忽然滲雜旺而有力的外來影響,為可重視。且西域所傳入的影響,其根苗可遠推至希臘古典的淵源,中間經過複雜的途徑,迤邐波斯,蔓延印度,更推遷至西域諸族,又由南北兩路健馱羅及西藏以達中國。這種不同文化的交流濡染,為歷史上最有趣的現象,而雲岡石刻便是這種現象,極明晰的實證之一種,自然也就是近代治史者所最珍視的材料了。
根據著雲岡諸窟的雕飾花紋的母題(motif)及刻法,佛像的衣褶容貌及姿勢,斷定中國藝術約莫由這時期起,走入一個新的轉變,是毫無問題的。以漢代遺刻中所表現的一切戇直古勁的人物車馬花紋,與六朝以還的佛像傳紋和浮雕的草葉,瓔珞,飛仙等等相比較,則前後判然不同的傾向,一望而知。僅以刻法而論,前者單簡冥頑,後者在質樸中,忽而柔和生動,更是相去懸殊。
1930年代的雲岡石窟
來源:[日]水野清一、長廣敏雄:《雲岡石窟》
但云岡雕刻中,「非中國」的表現甚多;或顯明承襲希臘古典宗脈;或繁富的滲雜印度佛教藝術影響;其主要各派原素多是囫圇包並,不難歷歷辨認出來的。因此又與後魏遷洛以後所建伊闕石窟——即龍門——諸刻稍不相同。以地點論,洛陽伊闕已是中原文化中心所在;以時間論,魏帝遷洛時,距武州鑿窟已經半世紀之久;此期中國本有藝術的風格,得到西域襲入的增益後,更是根深蒂固,一日千裡,反將外來勢力積漸融化,與本有的精神冶於一爐。
雲岡雕刻既然上與漢刻迥異,下與龍門較,又有很大差別,其在中國藝術史中,固自成一特種時期。近來中百人士對於雲岡石刻更感興趣,專程到那裡謁拜鑑賞的,便成為常事,攝影翻印,到處可以看到。
……
1933年9月林徽因在雲岡石窟
來源: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總觀以上各項的觀察所及,雲岡石刻上所表現的建築、佛像、飛仙及裝飾花紋,給我們以下的結論;雲岡石窟所表現的建築式樣,大部為中國固有的方式,並未受外來多少影響,不但如此,且使外來物同化於中國,塔即其例……
在結構原則上,雲岡石刻中的中國建築,確是明顯表示其應用構架原則的。構架上主要部分,如支柱、闌額、鬥栱、椽瓦、簷脊等,一一均應用如後代;其形式且均為後代同樣部分的初型無疑。所以可以證明,在結構根本原則及形式上,中國建築二千年來保持其獨立性,不曾被外來影響所動搖。
……
雲岡石窟乃西域印度佛教藝術大規模侵入中國的實證。但觀其結果,在建築上並未動搖中國基本結構。在雕刻上只強烈的觸動了中國雕刻藝術的新創造——其精神、氣魄、格調,根本保持著中國固有的。而最後卻在裝飾花紋上,輸給中國以大量的新題材,新變化,新刻法,散布流傳直至今日,的確是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本文節選自梁思成、林徽因和劉敦楨合著《雲岡石窟中所表現的北魏建築》一文,原文載於《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四卷三、四期合刊。
不同文化的濡染下,那些希臘式的柱子、「肥笨作跳躍狀」的印度式飛仙是如何融入中國文化的?雲岡石窟在2001年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到這樣珍罕的文化遺產地,我們應該看些什麼?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清華大學與山西省文物局聯合主辦的「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第二場將在雲岡石窟隆重開講。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常務副館長王南老師將以《千年一窟看雲岡》為題,帶你穿越時間的距離,一起閱讀雲岡石窟這部近1600年的石頭史書,思考何為文化遺產,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又如何繼承創新。
活動信息
主講嘉賓
王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常務副館長,故宮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哈佛大學藝術與建築史系中國藝術實驗室協研員(associate)。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著有《規矩方圓,天地之和——中國古代都城、建築群與單體建築之構圖比例研究》(2018)、《北京古建築》(上下冊,2015)等學術專著,並在「讀庫」撰寫中外建築史科普叢書「建築史詩」系列(已出版九冊)。
聽課證領取
(ADGuider.com技術支持)
每場公開課,掃描聽課證二維碼,即可獲得本人專屬聽課證。集齊4張「人文清華雲講壇」電子聽課證,打卡4堂直播課,就可以獲得「人文清華雲講壇」結業證。
補課攻略
如果你錯過了《千年一園看晉祠》的直播,不必遺憾,掃描聽課證二維碼後,點擊補課,即可隨時隨地雲端補課!
6月13日直播媒體
新華網
人民日報客戶端
學習強國
央視頻
中新網
山西衛視
山西黃河電視臺
騰訊新聞
搜狐
百度
鳳凰網
咪咕視頻
一點資訊
學堂在線
山西晚報客戶端
今日頭條
人文清華官方b站
人文清華官方抖音
人文清華官方快手
清華大學官方b站
清華大學官方微博
清華大學官方抖音
清華大學官方快手
歡迎關注「人文清華講壇」微信公眾號
並積極留言提問
主講嘉賓將對精彩問題進行回答
原標題:《中國建築兩千年來始終保持獨立!雲岡石窟給了梁思成重要證據(內附直播連結和聽課攻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