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宿白走進雲岡,從日本學界奪回對雲岡石窟的話語權

2020-12-23 齊魯壹點

十六座佛龕 第5窟南壁

大同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早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它的價值在於,開啟了中華大地舉國家之力修建大型石窟的先河。綜觀中國北方的石窟,無不有雲岡風格的影子,因此,雲岡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有著重要價值。

過去人們聽過一句很熟悉的話:「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殊不知,學界還流傳著類似的一句話:「雲岡石窟在中國,但研究在日本。」

有件事一直讓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耿耿於懷。當年,他在國外的圖書館想了解雲岡石窟,人家給推薦的,有且只有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人出的書。

葛劍雄在國外見到的那套書,全名叫《雲岡石窟——公元五世紀中國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學調查報告》。1938年至1944年,日軍佔領晉北期間,以日本人水野清一、長廣敏雄為首的京都大學調查隊在雲岡石窟先後調查7次,1951年至1956年由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陸續刊行了這套16卷的著作。

水野清一、長廣敏雄著《雲岡石窟》

「現在雲岡的研究逐步深入,但學界參閱的還是日文版《雲岡石窟》。這套書獲得過『天皇獎』,他們還曾想申報世界和平獎,簡直是天大的諷刺。」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痛惜地說。

日本學者的這套《雲岡石窟》只有1711幅黑白照片,展示內容只是冰山一角,然而在過去的六十多年裡,全世界研究雲岡石窟的學者都只能將其奉為圭臬。因為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更全面、更高質量的雲岡石窟影像記錄了。

日本學者對雲岡的關注,又何止於此?早在1902年,日本工學博士伊東忠太就來到雲岡石窟,並根據北魏建築樣式、北魏雕刻藝術形象找到了日本文化的根源。

伊東忠太

可以說,在整個二十世紀上半葉裡,關於雲岡的研究,一直是以日本學者為主導的。在國內,雖然也有像陳垣、梁思成、周一良這樣的中國學者研究過雲岡石窟,但都是從邊邊角角進行分析,並未進行過系統解讀。

直到1947年,北京大學考古系首任系主任宿白在整理北大圖書館善本書籍時,發現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原文。該碑撰於金代皇統七年(1147年),原碑實物早已不可尋蹤,碑文中的內容涉及北魏歷代開窟建寺的問題,填補了文獻空白,雲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隨後,宿白多次到雲岡石窟考察,釐清了雲岡石窟開鑿分期脈絡和歷史沿革,否定了日本版《雲岡石窟》對雲岡石窟的分期問題,為國人的研究工作扳回一局。

宿白先生(前排左五)和北大考古專業1952級同學在雲岡石窟實習

宿白是中國石窟寺研究的奠基人,對雲岡石窟這座中國最早石窟寶庫有著特殊的感情。1988年,有著「黃埔一期」美譽的國家文物局第一屆全國石窟考古培訓班舉辦,在宿白的倡導下,地點就選在了雲岡石窟。

幾十年來,是在宿白的支持下,一屆又一屆的北大考古專業師生走進雲岡,一個窟接著一個窟地做著測繪和研究工作,逐漸奪回了中國學者對雲岡的話語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九龍)

相關焦點

  • 影像譜系資料《雲岡石窟全集》出版 迄今最為完整和權威
    其造像制式被佛教考古界稱為「雲岡模式」,代表了公元5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世界上享有盛譽。20世紀上半葉,雲岡石窟的研究以日本學者為主。新中國成立後,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宿白從歷史學與考古學角度,對雲岡歷史和藝術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基本釐清了雲岡石窟開鑿分期脈絡和歷史沿革。
  • 雲岡石窟,中國早期石窟的佼佼者
    雲岡石窟中國有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即大同的雲岡石窟、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具體地說石窟藝術就是宗教藝術也就是佛教藝術。三大石窟從開鑿的時間上講,洛陽的龍門石窟是北魏的孝文帝從大同遷都到洛陽後所為,因此最晚,至於莫高窟最早的一組洞窟的開鑿時間,張大千先生、謝稚柳先生認為屬於「北魏初期」,著名考古學家宿白先生則認為,不會早於雲岡第一期,而是接近第二期之初,即太和初年(447年)前後。也就是說,從時間上來說,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相距不遠。
  • 3D列印的雲岡石窟「行走」江南
    跨越1500餘公裡,山西大同雲岡石窟「走進」浙江大學——浙大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合作的全球首例可移動3D列印複製洞窟日前在浙大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落成。  走進浙大藝博館三號展廳,即置身於等比例高保真復原的雲岡石窟第12窟中,複製窟由110塊表面2米見方的3D列印的「積木塊」分6層組裝而成。
  •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天下大同 最美雲岡雲岡石窟全景  雲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十六公裡的武州山南麓,十裡河北岸雲岡石窟第10窟明窗頂部飛天  雲岡石窟的開鑿,與佛教的東傳、中西文化交流有著密切關聯。
  • 【免費遊雲岡】雲岡石窟景區工作日期間免票!
    景區現按照上級部門指示接待遊客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50%執行,為貫徹落實好此項工作,現作出如下安排:7月14日起,雲岡石窟景區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間,對全國遊客門票實行免票政策,周六、周日正常售票。遊客可通過關注「雲岡石窟官微」、「雲岡雲遊」微信公眾號進行分時預約,預約成功後刷身份證入園。遊客須提前進行預約,未預約遊客景區不予接待。
  • 「考古學泰鬥」宿白去世
    先生1979級的碩士研究生、著名考古學家安家瑤對跟隨宿白先生進行石窟調查的經歷印象深刻,她至今都記得「(跟隨先生)天天都要寫記錄、畫圖,老師還要把記錄收上去批改,連字寫得不端正都批評。」被譽為「敦煌女兒」的樊錦詩,正是參加宿白先生帶領的田野實習時第一次來到莫高窟。她說:「我來敦煌就是運用老師傳授的知識,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
  • 雲岡石窟講解
    雲岡石窟講解 地圖導航 大小: 10.19MB
  • 《雲岡石窟全集》出版 首次全方位為雲岡石窟「立檔」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雲岡石窟全集》已由青島出版社出版。這項浩大的出版工程歷時近7年,共20卷,用圖12710張,收錄造像59265身,編號洞窟45個,全景式展現了雲岡石窟的文化特色與藝術精華。
  • 跨越千年歷史的雲岡石窟
    四川在線記者 袁東山11月20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走進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我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該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 ,石雕造像51000餘座。「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這是當年雲岡石窟盛景的真實寫照。
  • 雲岡石窟開始「行走」世界
    雲岡石窟正式開始行走世界了!9月28日上午,中國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研討會暨「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發布會,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舉行,宣告「雲岡石窟行走世界」計劃正式啟動。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辛瀘江,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主任孫英民,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鄔小撐,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程書林,浙江省文物局局長柳河,中共大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王鐵梅,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雲岡旅遊區管委會主任張焯等出席了活動。
  • 重謁雲岡石窟
    暮春伊始,清明節前,筆者攜妻兒從陝西渭南一路北上,直奔山西大同,重謁雲岡石窟。從雲岡石窟始鑿,歷史上掀起了各地石窟寺的營建運動,影響遠及中原、河北、河西及西域地區,其造像制式被佛教考古界稱為「雲岡模式」。以宏大之美,精緻之美,空靈之美,滄桑之美享譽世界,代表了公元5—6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之作。
  • 感受「行走」起來的數字雲岡石窟
    「漫步雲岡石窟,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神態各異、形象多樣的石佛造像,感受北魏大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可以在數字中心,體驗高科技帶來的視覺衝擊。」6月23日下午,剛剛在雲岡石窟數字中心體驗過VR成像觀全景雲岡的遊客谷向榮告訴記者,雲岡石窟是體驗感十足的旅遊項目,讓他對傳統文物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有了更新的理解。
  • 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雲岡坐像釋迦的服飾線條沒有龍門石窟那麼柔和,卻顯示出北魏早期藝術的能力。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 葳蕤六月——相約雲岡石窟博物館
    40米的屋頂跨度呈拱形鋼梁結構,遠望似波浪湧動、又似流水奔騰,受北魏雲岡纏枝忍冬紋的啟發而設計。六月的雲岡樹木蔥鬱、鮮花盛開,正是旅遊研學、放飛自我的好時光。我在雲岡石窟博物館等您,與您相約在北魏佛教聖地——雲岡石窟。
  • 中國早期藝術史-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大佛遠景,喜仁龍攝。 中國早期佛教雕塑中,還有不少石窟群,其中規模最大的是雲岡石窟,在今山西北部大同市區附近。雲岡石窟綿延一千多米,沿陡峭的砂巖高山開鑿而成。雖然其中的很多雕塑已經殘缺,後來也因石膏和上色「修復」遭到破壞,但仍保存著大量原始的裝飾雕刻。雲岡石窟最早開鑿於5世紀初,不過當時的雕塑未能保存下來。太武帝拓跋燾太平真君七至八年(公元446—447年)下令滅佛法,雲岡石窟遭到破壞。後來,文成帝拓跋浚(公元450年左右)又令復佛法,雲岡石窟繼續大規模開鑿至公元515年。
  • 雲岡石窟 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雲岡石窟參觀遊覽。我是此次雲岡石窟之行的導遊員小張,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 16 公裡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裡。
  • 東方佛教藝術的曠世絕唱:雲岡石窟
    石窟規模宏大,內容豐富,雕刻藝術精湛,形象生動感人,代表了公元5世紀世界美術雕刻的最高水平,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曾這樣稱讚雲岡石窟:「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雲岡石窟當之無愧是我國古代佛教藝術文化的巔峰之作。雲岡石窟是北魏皇家工程。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
    雲岡石窟研究院供圖  1920年9月11日夜,日本的宗教美術學者木下杢太郎參觀雲岡石窟後寫道:「美好的事實無論何時永遠都不會改變其美好的本質。透過破壞和汙損之處,如今仍然可以看到無數美輪美奐的佛像熠熠生輝。」
  •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島籤約 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空白
    12月11日,《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籤約儀式在青島出版集團藝術館舉行。這部《全集》是對雲岡石窟紋飾的研究,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的空白。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在致辭中說,《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再度合作,將推動雲岡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展示中華文明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新時期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雲逛浙大藝博館,帶你見證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走在展廳中,看的是雲岡,品的是文化,憶的是歷史。菩薩立像學術與藝術全景探索石窟之美雲岡石窟是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後,第一座由皇家開鑿興造的大型石窟寺。雲岡石窟的影響遠及華北的其它地區,甚至域外的朝鮮半島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