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正式開始行走世界了!9月28日上午,中國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研討會暨「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發布會,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舉行,宣告「雲岡石窟行走世界」計劃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由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山西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大學聯合主辦,雲岡石窟研究院,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浙江大學)、浙江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承辦。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辛瀘江,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主任孫英民,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鄔小撐,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程書林,浙江省文物局局長柳河,中共大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王鐵梅,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雲岡旅遊區管委會主任張焯等出席了活動。
中國的石窟寺,是絲綢之路上見證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質性遺存,然而,由於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很多石窟寺的造像、壁畫等都遭到了嚴重破壞。因此,如何利用數位化來保護石窟寺文物,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近年來,雲岡石窟一直在進行數位化探索,並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尤其以3D原比例列印第3窟、第18窟,第12窟引人注目。此次首先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始「行走」世界的,是雲岡第12窟1:1複製窟,它是由雲岡石窟研究院與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完成的世界上首個可拆卸的3D列印數位化石窟,依託高精度數位化技術和3D列印技術,在對雲岡石窟實施信息保護的同時,實現了文化遺產的「活起來」並「走出去」。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程書林表示,雲岡石窟與浙江大學合作的數位化工作,實現了不可移動文物的可移動展示,為創新性弘揚雲岡石窟藝術的內涵和價值,作出了不懈探索和引領性貢獻。浙江大學與山西文博界的廣泛合作前景廣闊,在山西古建、壁畫、雕塑方面的數位化保護,還可以不斷探索、檢驗、積累、實踐與創新。張焯回顧了雲岡石窟研究院與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合作歷程,浙大人與雲岡人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當代科技與傳統藝術的深度融合,開創了大體量文物複製的世界先例,在浙江邁出了「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他還代表雲岡石窟研究院向浙江大學捐贈了巨著《雲岡石窟全集》,並與雅昌文化集團現場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據了解,未來五年,雅昌文化集團將與雲岡石窟研究院攜手推進雲岡石窟藝術大展的全球巡展計劃。繼浙江的第一站後,今年年底將啟動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二步上海站,後續的深圳、北京、日本站正在積極籌備中。
當天下午的研討會上,主旨發言與討論環節分上下兩場舉行,全國二十餘家石窟寺及文保單位的5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石窟數位化工作等主題進行分享交流。
【來源:山西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