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開始「行走」世界

2020-12-11 瀟湘晨報

雲岡石窟正式開始行走世界了!9月28日上午,中國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研討會暨「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發布會,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舉行,宣告「雲岡石窟行走世界」計劃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由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山西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大學聯合主辦,雲岡石窟研究院,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浙江大學)、浙江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承辦。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辛瀘江,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主任孫英民,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鄔小撐,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程書林,浙江省文物局局長柳河,中共大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王鐵梅,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雲岡旅遊區管委會主任張焯等出席了活動。

中國的石窟寺,是絲綢之路上見證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質性遺存,然而,由於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很多石窟寺的造像、壁畫等都遭到了嚴重破壞。因此,如何利用數位化來保護石窟寺文物,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近年來,雲岡石窟一直在進行數位化探索,並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尤其以3D原比例列印第3窟、第18窟,第12窟引人注目。此次首先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始「行走」世界的,是雲岡第12窟1:1複製窟,它是由雲岡石窟研究院與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完成的世界上首個可拆卸的3D列印數位化石窟,依託高精度數位化技術和3D列印技術,在對雲岡石窟實施信息保護的同時,實現了文化遺產的「活起來」並「走出去」。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程書林表示,雲岡石窟與浙江大學合作的數位化工作,實現了不可移動文物的可移動展示,為創新性弘揚雲岡石窟藝術的內涵和價值,作出了不懈探索和引領性貢獻。浙江大學與山西文博界的廣泛合作前景廣闊,在山西古建、壁畫、雕塑方面的數位化保護,還可以不斷探索、檢驗、積累、實踐與創新。張焯回顧了雲岡石窟研究院與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合作歷程,浙大人與雲岡人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當代科技與傳統藝術的深度融合,開創了大體量文物複製的世界先例,在浙江邁出了「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他還代表雲岡石窟研究院向浙江大學捐贈了巨著《雲岡石窟全集》,並與雅昌文化集團現場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據了解,未來五年,雅昌文化集團將與雲岡石窟研究院攜手推進雲岡石窟藝術大展的全球巡展計劃。繼浙江的第一站後,今年年底將啟動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二步上海站,後續的深圳、北京、日本站正在積極籌備中。

當天下午的研討會上,主旨發言與討論環節分上下兩場舉行,全國二十餘家石窟寺及文保單位的5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石窟數位化工作等主題進行分享交流。

【來源:山西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
    員小中目前是雲岡石窟研究院遺產監測中心的主任,他說,從2011年起,雲岡石窟研究院開始對「五華洞」部分石窟和病害進行監測。目前,一共對11個洞窟的大氣質量或文物本體病害進行實時在線監測。  「主要靠數據積累掌握環境變化、病害變化的規律。」
  • 感受「行走」起來的數字雲岡石窟
    「漫步雲岡石窟,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神態各異、形象多樣的石佛造像,感受北魏大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可以在數字中心,體驗高科技帶來的視覺衝擊。」6月23日下午,剛剛在雲岡石窟數字中心體驗過VR成像觀全景雲岡的遊客谷向榮告訴記者,雲岡石窟是體驗感十足的旅遊項目,讓他對傳統文物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有了更新的理解。
  • 「996 | 美文」行走在雲岡石窟
    因為喜愛雲岡,只要相關雲岡的文章,都讀。而我要寫的「行走」,顯然和觀摩、觀賞、朝拜、旅遊什麼的有區別。當然,有共同點。畢竟都是奔著「古蹟」來,只不過如今人們出遊選擇旅行社的多。我的戰友,就有發誓走遍祖國大好河山的。我們也聊起過雲岡。我說:……大同雲岡石窟蘊藏著豐富的信息!而我只不過,比一般人接觸的多,有了閒暇時光體悟它!
  • 3D列印的雲岡石窟「行走」江南
    跨越1500餘公裡,山西大同雲岡石窟「走進」浙江大學——浙大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合作的全球首例可移動3D列印複製洞窟日前在浙大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落成。  行走的石窟,永不落幕的「絲路音樂廳」——雲岡第12窟的驚豔再造,有賴現代數位技術和文物考古的充分融合。2016年起,浙大、雲岡合作團隊對第12窟進行52站三維雷射掃描,並拍攝了55000餘張照片。團隊採用浙大自主開發的一套構建文物三維模型的解決方案,結合攝影測量計算和人工交互三維處理,建立了第12窟的高保真彩色三維模型,永久性地留下了文物高精度三維數位化檔案。
  • 不可移動的雲岡石窟 「離家出走 環遊世界」
    先後三年,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與雲岡石窟研究院聯合項目組,費盡心血,攻克了數據採集處理、結構設計、分塊列印上色等多項技術難關,才得以完成這座全球首例可移動3D列印複製洞窟。同時,這座3D列印複製洞窟實現了雲岡石窟研究院長久以來的夙願,讓千年雲岡石窟邁出了「行走」於世界的第一步。
  • 雲逛浙大藝博館,帶你見證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展品還包括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與雲岡石窟研究院聯合完成的世界上首個可拆卸3D列印數位化石窟,作為第四單元展出。浙大也是其走向全球巡展的第一站。複製窟前室首次與公眾見面大量展品直接從雲岡庫房搬到浙大作為北魏皇室開鑿的大型石窟,雲岡石窟在中國藝術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 看,行走的雲岡石窟(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在青島城市傳媒廣場3D列印的雲岡石窟第三窟外景和壁畫。 資料圖片「你看這兩張石窟的照片,能看出哪張是原件、哪張是『仿品』嗎?」雲岡石窟研究院數位化研究室主任寧波手拿兩張照片,向記者發出挑戰。這是新近在北京複製成功的雲岡石窟第十八窟的照片。單憑肉眼,實難分辨。
  •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天下大同 最美雲岡雲岡石窟全景  雲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十六公裡的武州山南麓,十裡河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裡,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堪稱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
  • 雲岡石窟:文化交融的歷史見證
    圖為雲岡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 (雲岡石窟研究院供圖)從山西省大同市城區向西16公裡,到十裡河北岸武州山南麓,可見一處依山開鑿氣勢恢宏的石窟,東西綿延1公裡。這就是雲岡石窟。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 中國三大石窟,山西雲岡石窟,卻有著「帝王的石窟」美稱
    幾年之後,莫高窟又進入了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是在兩千年底的時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接下來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來自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5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中國最佳旅遊品牌景區、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休閒旅遊景區等等都是他獲得的榮譽。
  • 《雲岡石窟全集》出版 首次全方位為雲岡石窟「立檔」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雲岡石窟全集》已由青島出版社出版。這項浩大的出版工程歷時近7年,共20卷,用圖12710張,收錄造像59265身,編號洞窟45個,全景式展現了雲岡石窟的文化特色與藝術精華。
  • 重謁雲岡石窟
    從雲岡石窟始鑿,歷史上掀起了各地石窟寺的營建運動,影響遠及中原、河北、河西及西域地區,其造像制式被佛教考古界稱為「雲岡模式」。以宏大之美,精緻之美,空靈之美,滄桑之美享譽世界,代表了公元5—6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之作。
  • 雲岡石窟講解
    雲岡石窟講解 地圖導航 大小: 10.19MB
  • 雲岡石窟,感受石窟藝術之美
    雲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裡,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堪稱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雲岡石窟古稱為武州山大石窟寺,開鑿於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時代,距今已有1500年之久。
  • 世界雕刻藝術史上的奇蹟—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雲岡石窟群入口山門石窟群入口為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門,門額題寫「入佛知見」四字。兩側對聯:於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眾生。進入山門,就是步入佛門聖境,與佛祖同在。窟內留下的分割、揭取巖石的遺蹟,是了解古代石窟開鑿方法的珍貴實物資料。雲岡石窟第三窟是雲岡石窟規模最大的洞窟,為雲岡石窟之最,史稱靈巖寺。窟前立壁高25米,開窟面寬50米,原為大型塔廟窟設計,曾建有木構大閣,今僅存上方一排12個梁孔,說明當年的佛閣為面闊十一開間的巨製。
  • 「三大石窟」,三大石窟藝術寶庫,「雲岡石窟」探秘
    雲岡石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與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合稱中國「三大石窟」;雲岡石窟,印度阿旃駝石窟,阿富汗巴米揚石窟並稱「世界三大石窟藝術寶庫」。雲岡石窟依山開鑿的雲岡石窟,氣勢磅礴、東西長達1公裡。雲岡石窟由東、中、西三部分組成;主要洞窟達51個,整個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個,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達17米,最小佛像僅有2釐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米。「曇曜五窟」是最雲岡石窟的代表。
  • 3D石窟 走出雲岡(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圖為雲岡石窟第十二窟複製窟前廳。盧紹慶攝核心閱讀浙江大學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合作,歷時3年多,製作了雲岡石窟第十二窟的可移動3D列印複製版本,目前在浙江大學落成開放。3年來,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與雲岡石窟研究院聯合項目組攻克了數據採集處理、結構設計、分塊列印上色等多項技術難關,讓古老的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邁出了「行走」世界的第一步。三維重建誤差小於2毫米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它依山開鑿,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
  • 遊雲岡石窟,賞精美石雕
    他也是雲岡石窟最初開鑿的推動、組織、經營者,從而,也間接成就了雲岡石窟今日的輝煌。仰望這座僧袍飄逸神情自然的塑像,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遊人行走其間,竟如蟻而動。&34;的開始。雲岡中期石窟出現的中國宮殿建築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在後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雲岡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裝飾,更加突出地展現了濃鬱的中國式建築、裝飾風格,反映出佛教藝術&34;的不斷深入。
  • 雲岡石窟 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雲岡石窟參觀遊覽。我是此次雲岡石窟之行的導遊員小張,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 16 公裡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裡。
  • 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到底怎麼樣?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唯一的全皇家建造的石窟。歷經1000多年風霜歷史的雲岡石窟,於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讓這座北魏時期建造的石刻藝術寶庫成為了整個人類世界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