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歷史的雲岡石窟

2020-12-11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袁東山

11月20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走進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我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

石窟盛景

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之後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聖地,歷時近70年完成。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 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該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 ,石雕造像51000餘座。「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這是當年雲岡石窟盛景的真實寫照。

歷經滄桑

雲岡石窟的開鑿從北魏文成帝時代初起,一直延續至孝明帝正光五年止,前後歷經六十多年。至明代,雲岡石窟再度荒廢。後清軍入關攻佔大同,雲岡石窟寺院再遭兵燹,很多淪 為灰燼。

清代順治八年,雲岡石窟寺院得以重修。現存第5、6窟的木構窟簷和寺院即為那時重建。1696年,康熙皇帝於冬日到訪雲岡石窟寺院並御書匾額「莊嚴法相」。到清乾隆年間,雲 岡石窟再次獲得修葺。雲岡石窟歷經1500多年的滄桑,不同程度地經歷了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損毀。歷史上,雲岡石窟也經歷過不同方式的保護與 修復,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部門對雲岡石窟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維修保護。

交流互鑑

梁思成指出,雲岡石窟「非中國」的表現甚多,或明顯承襲希臘古典宗脈,或繁複地摻雜印度佛教藝術影響。依據云岡諸窟雕飾花紋的母題及刻法、佛像的衣褶容貌及姿勢,可知 中國藝術從那時起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作為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集聚地,雲岡石窟的佛教藝術展現了南北朝時期中西文化交流互鑑的印記。雲岡石窟中的裝飾紋樣式樣豐富、造型多變,具有重要的裝飾功能與豐富的審 美意蘊。其中的蓮瓣、卷草紋、忍冬草、繩紋、瓔珞、花繩等紋飾,大都源於域外的母題。

三個階段

雲岡石窟佛教藝術按石窟形制、造像內容和樣式的發展,可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風情;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 華麗而著稱,顯示出複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造像風格的源起。

早期石窟:即現今第16-20窟,亦稱為帝王象徵的曇曜五窟。當年高僧曇曜選擇了鍾靈毓秀的武周山,開鑿了雄偉壯觀的曇曜五窟,揭開了雲岡石窟初建之序幕。第16-20窟平面為 馬蹄形,穹隆頂,外壁滿雕千佛,主要造像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豐圓、高鼻深目、雙肩齊挺,顯示出一種勁健、渾厚、質樸的造像風格。其雕刻技藝繼承並發展了漢代的優 秀傳統,且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羅、秣菟羅藝術的精華,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格。

中期石窟:是雲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主要有第1、2窟、第5-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這一時期是北魏最穩定、最興盛的年代,故集中了各地優秀人才,進而雕鑿出更為繁華精 美的大窟大像。中期石窟所呈現的內容繁複、雕飾精美的藝術特點大異於早期石窟,是變革創新的階段,掀起了佛教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進程。

晚期石窟:北魏遷都洛陽後,雲岡石窟大規模的開鑿活動雖然停止了,但鑿窟造像之風在中下階層蔓延開來。晚期階段,中下層官吏以及信眾等充分利用舊有的技藝在雲岡開鑿了 大量的中小型洞窟,這種小窟小龕的鐫刻一直延續到孝明帝正光五年,這時大窟減少,而中、小型窟龕從東往西布滿崖面。

綜合新華網、新民晚報、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雲岡石窟全集》出版 首次全方位為雲岡石窟「立檔」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雲岡石窟全集》已由青島出版社出版。這項浩大的出版工程歷時近7年,共20卷,用圖12710張,收錄造像59265身,編號洞窟45個,全景式展現了雲岡石窟的文化特色與藝術精華。
  • 雲岡石窟:文化交融的歷史見證
    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告訴記者,近年來,大同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放在第一位,在文物保護、文化研究和景區發展等方面積極作為。挖掘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岡石窟是中外文化、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佛教藝術與石刻藝術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藝術寶庫。
  • 穿越千年漫遊古蹟!一圖帶你了解雲岡石窟千年變化
    穿越千年漫遊古蹟!一圖帶你了解雲岡石窟千年變化 2020-12-25 2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謁雲岡石窟
    從雲岡石窟始鑿,歷史上掀起了各地石窟寺的營建運動,影響遠及中原、河北、河西及西域地區,其造像制式被佛教考古界稱為「雲岡模式」。以宏大之美,精緻之美,空靈之美,滄桑之美享譽世界,代表了公元5—6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之作。
  • 雲岡石窟:穿越千年的微笑
    雲岡石窟規模宏大,石窟內的造像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石刻技藝精湛,是中國佛教藝術的至高創作,也代表了世界雕刻藝術的頂級水平。1961年3月,雲岡石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雲岡石窟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天下大同 最美雲岡雲岡石窟全景  雲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十六公裡的武州山南麓,十裡河北岸雲岡石窟第10窟明窗頂部飛天  雲岡石窟的開鑿,與佛教的東傳、中西文化交流有著密切關聯。
  • 中國石窟藝術巔峰之作,雲岡石窟佛像莊嚴肅穆,龍門石窟又如何?
    中國石窟藝術巔峰之作,雲岡石窟佛像莊嚴肅穆,龍門石窟又如何?文/七月很小的時候跟著爸媽去過一次大同的雲岡石窟,記憶有點模糊了,只記得有尊超大的佛像,莊嚴肅穆。據說這尊露天的大佛像,是參照北魏開國皇帝的形象而雕刻,下令開鑿雲岡石窟的正是13歲登基的北魏第五位皇帝,拓跋浚,也就是我們看過的電視劇《錦繡未央》中羅晉出演的角色。雲岡石窟的佛像,個個氣勢恢宏,大佛的造型大氣,眼神堅定,仿佛向世人傳遞著不可拒絕的力量。按照開鑿的時間,雲岡石窟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風格也各有不同。
  • 中國建築兩千年來始終保持獨立!雲岡石窟給了梁思成重要證據
    26個甲子,時光流轉,物換星移,雲岡石窟默默佇立,見證著歷史,也演繹著傳奇。一起來讀讀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先生眼中的雲岡,跟隨他們欣賞這璀璨的石窟藝術。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等赴雲岡石窟考察途中(左起莫宗江、林徽因、劉敦楨)中國藝術固有的血脈中,忽然滲雜旺而有力的外來影響,為可重視。
  • 雲岡石窟講解
    雲岡石窟講解 地圖導航 大小: 10.19MB
  • 東方佛教藝術的曠世絕唱:雲岡石窟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會貫通,由此而形成的「雲岡模式」成為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轉折點。
  • 3D列印的雲岡石窟「行走」江南
    跨越1500餘公裡,山西大同雲岡石窟「走進」浙江大學——浙大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合作的全球首例可移動3D列印複製洞窟日前在浙大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落成。這裡的「色」,是指文物的材料、質感、顏色等綜合歷史信息,合作團隊綜合考慮數位化採集數據和文物考古專家研究成果,確定了上色方案。經過「賦色」,數字模型才能實現「原真」。  組裝複製窟的積木塊總重約2噸,8輛標準貨櫃車就可裝下,拉運自如,僅用一周即可組裝完成布展。雲岡石窟就此邁出了「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 遊走大同——雲岡石窟
    很多旅遊勝地的經典畫面,不身臨其境,很難感受其真正的魅力,不過是一個地標,一個logo而已,比如首都的天安門,比如黃山的迎客松,比如雲岡的大佛……​據說​幾十年前的石窟所在還是一片亂崗一道千年轍痕,終於滾動了歷史的車輪。
  • 千年石窟 泱泱氣度
    這件展品正呈現在由浙江大學與山西省文物局主辦、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與山西省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魏風堂堂:雲岡石窟的百年記憶與再現」特展上。2020年6月18日起,這場展覽面向公眾開啟「雲觀展」(點擊連結直達雲觀展https://sourl.cn/5etfMX),觀眾可以在線欣賞從雲岡石窟研究院考古發掘成果中精選出來的石雕造像、碑刻、陶瓷器具、建築構件等112件(套)文物;回顧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和記錄雲岡石窟的中外學術文獻、珍貴歷史影像;同時,虛擬體驗身臨世界首個可移動3D列印數位化石窟「雲岡第
  • 「三大石窟」,三大石窟藝術寶庫,「雲岡石窟」探秘
    雲岡石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與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合稱中國「三大石窟」;雲岡石窟,印度阿旃駝石窟,阿富汗巴米揚石窟並稱「世界三大石窟藝術寶庫」。雲岡石窟依山開鑿的雲岡石窟,氣勢磅礴、東西長達1公裡。雲岡石窟由東、中、西三部分組成;主要洞窟達51個,整個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個,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達17米,最小佛像僅有2釐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米。「曇曜五窟」是最雲岡石窟的代表。
  • 中國三大石窟,山西雲岡石窟,卻有著「帝王的石窟」美稱
    我們今天要說一說咱們國家的三大石窟,雖然身在國內,但是名聲早已傳到國外,更是吸引了數不勝數的外國友人來欣賞。這三大石窟都坐落與我國的北方地區。河南省洛陽市的龍門石窟、甘肅省敦煌市的莫高窟、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由於莫高窟內的許多歷史文物被大量盜取,造成了大量文物的流失。於是在1961年的時候,莫高窟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到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體驗佛教石窟魅力 感受傳統文化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歷代開鑿修建,遺存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石頭千年、萬年也不會腐蝕、消亡,古代西方人用大理石修建,心理或者文化追求建築的不朽和保存。而中國人古代習慣土木建築,木結構偏多,所以得以留存的明代以前建築極其稀有。能留下來的大多可能就是石雕、石刻,大同雲岡石窟,是中國罕見地保存完好的大型石雕建築群,也是久負盛名。
  • 大同雲岡石窟的旅遊冷知識:出道即巔峰,紅顏多薄命!
    雲岡石窟,就是山西省大同市的標誌。不過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四大石窟」之一,雲岡石窟這些年在旅遊界的聲明有些寥寥。可論歷史,論成就,論寶藏,它還真沒怕過誰!這不,如今崛起東山的機會又來了。值此之際,雙魚座也來湊湊熱鬧,帶大家看一看這座擁有著千年歷史的寶藏石窟,有哪些比較冷門的知識。
  • 雲岡石窟,刻在石頭上的北魏五代帝王
    雲岡石窟,刻在石頭上的北魏五代帝王。談到大同的歷史,讓人聯想到的是北魏都城。現在大同的主幹道也有這麼一條路叫做魏都大道。仿佛這條路連接著千年以前平城的繁華,鉤織著一個千年古城的歷史。這段歷史能讓我們找到華夏文化的一個片段。
  • 雲岡石窟 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雲岡石窟參觀遊覽。我是此次雲岡石窟之行的導遊員小張,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 16 公裡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裡。
  • 儋州一處「人工景點」,門票免費媲美雲岡石窟
    但是如果大家到達海南,一定不要忘記光顧一下其它美景,例如這裡的人文景觀,千年古鹽田。第一便是這裡的歷史之悠久,這一片750畝的鹽田,擁有上千年的時光,與雲岡石窟都有這樣共同的特點,經歷了上千年的時光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