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 泱泱氣度

2020-12-15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

我看得痴醉,150度的近視鏡片不夠用,恨不得眼睛是一套超高清分辨系統。

我正在看一尊高22釐米的砂巖彩繪菩薩立像。雖然腰部以上殘失,但完全不影響今人透過那修長瘦削的身形、質樸流暢的帔帛,一窺來自1500多年前北魏時代藝術珍寶的風採。

這件展品正呈現在由浙江大學與山西省文物局主辦、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與山西省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魏風堂堂:雲岡石窟的百年記憶與再現」特展上。

2020年6月18日起,這場展覽面向公眾開啟「雲觀展」(點擊連結直達雲觀展https://sourl.cn/5etfMX),觀眾可以在線欣賞從雲岡石窟研究院考古發掘成果中精選出來的石雕造像、碑刻、陶瓷器具、建築構件等112件(套)文物;回顧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和記錄雲岡石窟的中外學術文獻、珍貴歷史影像;同時,虛擬體驗身臨世界首個可移動3D列印數位化石窟「雲岡第12窟」。

沒錯,這是一座「行走」的千年石窟,它來到了杭州。

複製的雲岡第12窟

公元5世紀末6世紀初,當雲岡石窟在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落成後,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文化樞紐就此建立,它代表了當時中國北部藝術的最高水平,很快發展成為一個輻射中心:

雲岡石窟帶著典型的皇家建築風範、造像風格,迅速向周圍擴散它特有的影響力,從北魏後來的首都洛陽,再向東影響到河北、山東,至東北最遠端遼寧義縣的佛教建築。

這種文化藝術上的迸發,源於國家和文化重建過程中對各種途徑的大膽探索。

雲岡第20窟 視覺中國供圖

雲岡石窟是一座熔爐——

兩漢時期佛教東漸,起源於印度的石窟寺建築帶著古希臘、古羅馬等西方文化元素,傳入中國西域,從新疆拜城的克孜爾石窟到聞名天下的敦煌莫高窟,再往西南到達涼州石窟,對雲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

但是,北魏的工匠絕不全盤西化。他們首先堅持中國自己全套的建築語言,繼而有選擇地選用外來之精華——

以「上累金盤,下為重樓」的方式,把印度傳來的佛塔建築,濃縮在頂上的塔剎,底下照建中國式木結構樓。

通過種種中西文化合璧的「翻譯」,北朝完成了石窟寺建築的中國化工程。這是1500年前,中國所擁有的文化自信。

怪不得,1990年代北京大學的學生回憶起歷史系羅新老師的課說,羅老師開一門叫《中國通史》,講完魏晉南北朝,他就突然不講了,因為「中國歷史的青春期過去了。」

木心先生也常說「人一生的元氣,要靠一點孩子氣。」

1500年後,我國科學家掌握的這項全球領先的高新技術,將中國歷史的青春期活生生帶回到我們面前。

這撲面而來的文化自信,足以激發國民的使命感,成為國家新的發展力量。

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說:「有了科學技術的建築師,如果再有了本國的知識和趣味,創造力就會不自覺地強大起來。」

千年前的堂堂魏風,展現著千年來國家之泱泱氣度。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文脈承千年 大河一線牽
    □河南日報記者郭歌大漠飛沙裡,赫赫敦煌飛天漫舞;塞上關隘旁,巍巍雲岡「真容巨壯」;青山疊嶂間,泱泱龍門千龕密布。當敦煌與雲岡「攜手」,沿著「絲綢之路」的軌跡,順著黃河奔流的潮湧,奔赴古都與龍門「邂逅」。
  • 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 文脈承千年 大河一線牽
    10月26日出版的河南日報(第3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歌  大漠飛沙裡,赫赫敦煌飛天漫舞;塞上關隘旁,巍巍雲岡「真容巨狀」;青山疊嶂間,泱泱龍門千龕密布。  敦煌,地處絲綢之路的要道樞紐,見證了這條千年商貿之路的滄桑歲月;大同,1600年前作為北魏都城,是南北朝絲綢之路的起點;洛陽,2000年前,班超率36人在這裡重開東方古絲綢之路。  黃河流經甘肅,自偏關龍口進入山西,一路南下至河南,將黃河文化裹挾而來,用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將三大石窟緊緊環繞。
  • 龍門石窟千年佛像被抹黑
    #千年佛像被摸得黝黑髮亮#【辣眼睛!龍門石窟千年佛像再遭「黑手」  被遊客摸得黝黑髮亮】10月1日,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遊客爆棚。景區有幾處千年佛像緊鄰過道,景區內有幾處千年佛像緊鄰過道,雖有圍欄保護但還是慘遭「黑手」。不少遊客輪流撫摸,整個佛像被摸得黝黑髮亮。景區工作人員稱 ,明令說過不讓摸,還是有人來摸。
  • 千年石窟被損毀 昆明版龍門石窟瀕臨毀滅
    網絡配圖  千年石窟被損毀引關注!昆明版龍門石窟瀕臨毀滅,石窟佛像竟然遭集體砍頭。記者注意到,9張圖片是法華寺石窟的近景特寫,從特寫上可以明顯的看到石窟佛像頭部的人工刻痕,以及其他人工痕跡。隨後,記者和雲南省安寧市文體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發現網上曝出的法華寺石窟損毀的情況後,該局已經介入調查,並將會根據相關情況,及時對外發布處理結果。  10日上午9點11分,雲南本地知名博主@直播雲南 發布爆料信息稱,昆明版「龍門石窟」瀕臨毀滅。
  • 奇妙龍遊,在千年石窟享受曼妙的音樂
    龍遊 地處舉世聞名的錢塘江上遊,千年文脈貴地的「南孔聖地」 衢州 ,是「錢塘江詩路風光帶」的重要驛站和璀璨明珠。1000年前,吳越國國王錢鏐途經此地,觀此處山勢層巒疊嶂、綿延起伏,宛如遊龍,好一派攝人心魄的大氣景象,錢鏐駐足凝望興起,便將此地「龍丘」改名「 龍遊 」,由此拉開了 龍遊 千年傳奇的序幕。
  • 敦煌石窟藝術現海南省博物館!千年大美難得一見,來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恢弘!
    「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10日上午在海南省博物館·特展廳開展,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敦煌與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海南突破時空局限進行交流
  • 人類敦煌,千年莫高。中國四大石窟-莫高窟
    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又稱千佛洞,景區由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和莫高窟石窟兩部分組成,擁有大量的壁畫、石窟、文物等。·敦煌遊玩的首選之地,可以在展示中心觀看電影,然後去觀賞規模浩大、內容豐富的石窟和壁畫藝術。·洞窟內到處畫著佛像、飛天等,既有高達九層樓的坐像,也有十幾釐米的小菩薩,數量眾多,形態各異。
  • 郎朗要在千年石窟中彈琴?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啟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10月14至17日,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將在衢州市龍遊縣龍遊石窟景區舉行。除了古典樂大師郎朗、歌壇常青樹齊秦等藝人將現身演出,盛典還將和身處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頂級音樂大師團隊「雲合奏」,在龍遊石窟為全世界樂迷獻上為期四天的音樂盛宴。
  • 來聽郎朗在千年石窟中彈琴 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開幕
    一場國際音樂盛典,正在千年石窟上演。國際鋼琴大師郎朗、全網播放量破億的自得琴社團隊、笛子演奏家杜如松、舞蹈家劉福洋、流行樂壇常青樹齊秦等國際頂尖音樂人,將共同打造一場史詩級的視聽盛宴。龍遊地處舉世聞名的錢塘江上遊,千年文脈貴地的「南孔聖地」衢州,是「錢塘江詩路文化帶」的重要驛站和璀璨明珠。
  • 穿越千年漫遊古蹟!一圖帶你了解雲岡石窟千年變化
    穿越千年漫遊古蹟!一圖帶你了解雲岡石窟千年變化 2020-12-25 2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龍門石窟,作為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千年古都的河南洛陽
    我國三大石窟有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今天來分享,龍門石窟: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千年古都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被稱為中國三大石窟,是世界石刻藝術的寶庫之一,不要被譽為擁有龍門石窟、97000多個佛像的石刻藝術寶庫。
  • 遊了一次龍門石窟:三日之後,我才敢在今夜靜靜端詳你神秘微笑
    到了洛陽,不能不去龍門石窟。於是,一早天剛剛亮時,就獨自去看她——她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就坐落在洛陽洛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西安周邊,有座千年的低調石窟,與莫高窟並稱「甘肅四大石窟」
    新春佳節雖然不能缺少民間社會化慶典的嘉年華,但是有著1500年的歷史,在被稱為「甘肅四大石窟」之一的北石窟寺,祈願這種慶典和幸福,真是奇妙,傳統上,在親戚們拜年的熱鬧日子裡,這個偏僻的旅遊景點雖然人跡罕至,但對遊客來說卻是非常困難的待遇和體驗,不要受到人群的幹擾,盡情地看看他們有多想看,甚至在遊覽石窟內部時
  • 龍遊石窟: 為何居千年而不變
    ,浙西千年古縣龍遊再次掀起了漣漪——10月24日至26日,近百位國內外院士、專家和學者,匯聚由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國際巖石力學學會古遺址保護專業委員會、龍遊縣人民政府主辦的大型古地下工程科學問題及長期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就龍遊石窟古地下工程所蘊藏的工程科學、工程價值,以及所面臨的保護,分享成果、交流學術、探討對策。
  • 龍遊石窟:為何居千年而不變
    劉慧這些天,因為1992年橫空出世的龍遊石窟,浙西千年古縣龍遊再次掀起了漣漪——10月24日至26日,近百位國內外院士、專家和學者,匯聚由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國際巖石力學學會古遺址保護專業委員會、龍遊縣人民政府主辦的大型古地下工程科學問題及長期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就龍遊石窟古地下工程所蘊藏的工程科學、工程價值,以及所面臨的保護,分享成果、交流學術、探討對策。
  • 中國三大石窟藝術聯展於千年古都洛陽啟幕
    原標題:中國三大石窟藝術聯展於千年古都洛陽啟幕  中新社洛陽10月18日電 (記者 劉鵬)「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18日於千年古都洛陽啟幕。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藝術聯展。
  • 龍門石窟千年佛像被摸出「包漿」?
    前幾日,河南龍門石窟佛像被遊客摸出「包漿」一事引發熱議龍門石窟佛像被摸出「包漿」國慶期間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景區遊客爆棚景區有一些千年佛像緊鄰過道雖然有圍欄保護但還是有許多遊客伸手觸摸本來就受到自然風化影響的佛像因人為的觸摸加劇了損害程度景區採取新措施:緊急架起2米高鐵網事件發酵後龍門石窟景區採取了緊急措施
  • 龍門石窟訪古記
    它廣額方頤,面帶微笑,通肩袈裟,衣紋流暢自然,在它的兩側,分別是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級從「佛」到「菩薩」「羅漢」再到「護法神」,整個秩序分明的佛國盛景,如眾星拱月般烘染了盧舍那大佛巍峨不凡、氣宇軒昂的氣度。
  • 龍門石窟千年佛像被摸出包漿
    龍門石窟千年佛像被摸出包漿景區採取緊急措施保護文物 不文明旅遊何時休?國慶假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景區遊客爆棚。由於一些千年佛像緊鄰過道,許多遊客伸手觸摸,甚至還有小孩鑽進護欄拍照,令不少佛像都被摸出了包漿。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這嚴重地違反了景區規定;保安人員則表示,佛像本來就在風化,遊客觸摸會加劇損壞。
  • 世界「三大石窟」首聚洛陽,「聯袂」展現「絲路石窟藝術」的流變
    「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於10月18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展, 展覽由龍門石窟研究院、敦煌研究院、雲岡石窟研究院主辦,洛陽博物館協辦, 此次展覽是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聚首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