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島籤約 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空白

2020-12-25 青瞳視角

12月11日,《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籤約儀式在青島出版集團藝術館舉行。這部《全集》是對雲岡石窟紋飾的研究,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的空白。

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在致辭中說,《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再度合作,將推動雲岡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展示中華文明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新時期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則表示,雲岡石窟的紋飾是一個特殊時期文化的集大成,是高光時刻而非一段長期歷史發展的積累,是重要的基礎資料,是雲岡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值得我們對其進行系統、全面的梳理和研究。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規劃十卷本,內容分別為概覽卷、佛造像卷、冠飾佩飾卷、伎樂飛天卷、平棊藻井卷、明窗門樓卷、龕型裝飾卷、塔柱裝飾卷、佛教故事卷、邊飾卷。《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雲岡石窟全集》的進一步分類研究,是「雲岡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旨在讓更多的人全面、系統地了解雲岡石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對培育、鞏固和發展文化自信,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籤約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2020-12-12 11:43:5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2月11日,《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籤約儀式在青島出版集團舉行。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表示,《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青島出版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再度合作,將推動雲岡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展示中華文明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新時期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雲岡石窟全集》出版 首次全方位為雲岡石窟「立檔」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雲岡石窟全集》已由青島出版社出版。這項浩大的出版工程歷時近7年,共20卷,用圖12710張,收錄造像59265身,編號洞窟45個,全景式展現了雲岡石窟的文化特色與藝術精華。
  • 影像譜系資料《雲岡石窟全集》出版 迄今最為完整和權威
    然而,一千五百年來風蝕水泐,石窟部分造像殘損嚴重,這一人類文明的瑰寶正面臨著逐漸消逝的危險。為了給這些造像留下一份完備的視覺檔案,並對瀕危藝術傑作進行一次搶救性的系統記錄,將歷史上、國內外對雲岡石窟所有的研究成果予以梳理、總結,及時公布最新考古成果,2013年,以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為主編的編纂團隊秉承圖像學理念,啟動了《雲岡石窟全集》編輯工作。
  • 特大開本《雲岡石窟佛造像典藏卷》等三套精品新書發布
    1月11日,由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瓜飯樓抄庚辰本〈石頭記〉》、《世界遺產全集·亞洲卷》、特大開本《雲岡石窟佛造像典藏卷》等三套重點新書在北京亮相。新華網記者 陳競超 攝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1月11日,青島出版集團2017年重點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由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瓜飯樓抄庚辰本〈石頭記〉》、《世界遺產全集·亞洲卷》、特大開本《雲岡石窟佛造像典藏卷》等三套重點新書與讀者見面
  • 感受「行走」起來的數字雲岡石窟
    「漫步雲岡石窟,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神態各異、形象多樣的石佛造像,感受北魏大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可以在數字中心,體驗高科技帶來的視覺衝擊。」6月23日下午,剛剛在雲岡石窟數字中心體驗過VR成像觀全景雲岡的遊客谷向榮告訴記者,雲岡石窟是體驗感十足的旅遊項目,讓他對傳統文物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有了更新的理解。
  • 雲岡石窟開始「行走」世界
    雲岡石窟正式開始行走世界了!9月28日上午,中國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研討會暨「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發布會,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舉行,宣告「雲岡石窟行走世界」計劃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山西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大學聯合主辦,雲岡石窟研究院,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浙江大學)、浙江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承辦。
  • 考古學家宿白走進雲岡,從日本學界奪回對雲岡石窟的話語權
    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它的價值在於,開啟了中華大地舉國家之力修建大型石窟的先河。綜觀中國北方的石窟,無不有雲岡風格的影子,因此,雲岡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有著重要價值。過去人們聽過一句很熟悉的話:「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殊不知,學界還流傳著類似的一句話:「雲岡石窟在中國,但研究在日本。」
  • 雲岡石窟:文化交融的歷史見證
    雲岡石窟造像分為兩類:前則西域風格,後則華夏新式,集中展現了西來像法逐步中國化、世俗化的演進過程,堪稱中華佛教藝術發展的裡程碑。雲岡石窟研究,始於金代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最初,中國學者重在解析雲岡歷史與建築,介紹鄰邦的研究成果。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
    全集首次輯錄了史上最大規模、全方位採集雲岡石窟彩色影像檔案的成果,首次以全集形式展現人類5世紀石窟雕刻藝術的高峰,全面超越了日本出版的16卷本《雲岡石窟》,代表了國內「雲岡學」研究的最高水平,標誌著「雲岡學」的正式確立。  「雲岡石窟是中國眾多石窟中唯一一座全皇家建造的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紀,中國佛教建築藝術達到的最高水平。但遺憾的是,一個世紀以來雲岡石窟的研究非由國人起步。」
  • 雲岡石窟,中國早期石窟的佼佼者
    雲岡石窟中國有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即大同的雲岡石窟、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具體地說石窟藝術就是宗教藝術也就是佛教藝術。佛教藝術也是如此,其代表標誌則是龍門石窟從雲岡石窟哪裡脫胎出來,完成了中國化也就是中原化的風格。其龍門大佛,一改雲岡石窟那種遊牧民族的粗獷風格,可以說眉清目秀,而且有了幾分江南氣了。
  • 東方佛教藝術的曠世絕唱:雲岡石窟
    數字中心目前已對雲岡石窟研究院所有研究資料進行了數位化轉換,同時積極推動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石窟考古研究、洞窟保護維修和文物展示等領域的應用。彩塑壁畫保護研究中心的建立,有效支撐了雲岡石窟及其附屬文物的日常維護和重點保護工程的實施。此外,雲岡石窟研究院還承擔和參與國家級課題9項,省部級課題10餘項,其研究成果多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 雲岡石窟研究院向山西大同大學捐贈《雲岡石窟全集》
    12月21日下午,大同市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主持編撰的《雲岡石窟全集》藏書捐贈儀式暨學術交流講座在山西大同大學舉行。 捐贈儀式上,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張焯代表大同市雲岡石窟研究院捐贈《雲岡石窟全集》藏書,山西大同大學黨委書記弓永華代表學校接受藏書。
  •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天下大同 最美雲岡雲岡石窟全景  雲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十六公裡的武州山南麓,十裡河北岸雲岡石窟第10窟明窗頂部飛天  雲岡石窟的開鑿,與佛教的東傳、中西文化交流有著密切關聯。
  • 跨越千年歷史的雲岡石窟
    四川在線記者 袁東山11月20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走進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我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該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 ,石雕造像51000餘座。「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這是當年雲岡石窟盛景的真實寫照。
  • 雲岡石窟講解
    雲岡石窟講解 地圖導航 大小: 10.19MB
  • 雲岡石窟 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雲岡石窟參觀遊覽。我是此次雲岡石窟之行的導遊員小張,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 16 公裡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裡。
  • 雲岡石窟見證古絲路輝煌
    而在絲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雲岡石窟的開鑿,標誌的不只是佛教的盛行,更展現出了當時世界商貿融通與世界多種文化相互包容,集中於平城(今大同)一地的場面。從歷史角度定位雲岡石窟,它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文化鴻溝,更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半個多世紀的輝煌。
  • 雲岡石窟景區居然出現了恐龍!
    雲岡石窟內有恐龍? 恐龍逛過武周山? 到底什麼情況? ,填補了該時期華北古地震記錄的空白。 一時間,諸多媒體紛紛報導「雲岡石窟新發現侏羅紀古地震遺蹟」 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領導得知這一遺蹟發現的消息後,充分認識到地質遺蹟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 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雲岡坐像釋迦的服飾線條沒有龍門石窟那麼柔和,卻顯示出北魏早期藝術的能力。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 重謁雲岡石窟
    暮春伊始,清明節前,筆者攜妻兒從陝西渭南一路北上,直奔山西大同,重謁雲岡石窟。從雲岡石窟始鑿,歷史上掀起了各地石窟寺的營建運動,影響遠及中原、河北、河西及西域地區,其造像制式被佛教考古界稱為「雲岡模式」。以宏大之美,精緻之美,空靈之美,滄桑之美享譽世界,代表了公元5—6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