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見證古絲路輝煌

2020-1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史籍記載,佛教傳入中國內地的時間是在漢明帝時期(公元57年至75年)。佛教亦是伴隨來自印度、中亞一帶的商人、使者和移民,沿著通貫亞洲大陸的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可以說,古代的絲路是世界商貿流通與佛教傳播的有力載體。沒有絲路的文明就沒有佛教的盛行!

  而在絲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雲岡石窟的開鑿,標誌的不只是佛教的盛行,更展現出了當時世界商貿融通與世界多種文化相互包容,集中於平城(今大同)一地的場面。從歷史角度定位雲岡石窟,它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文化鴻溝,更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半個多世紀的輝煌。

  在各地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的今天,以73歲的安大鈞為首的大同市古城保護研究會老專家、老學者,正手持「雲岡文化」的旌旗,為山西融入「一帶一路」奔走、諫書。

  4月下旬,本報記者專訪了安大鈞。他的一些真知灼見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

  大同是公元五世紀上承兩漢下啟隋唐的絲路起點

  記者:在多數人的印象裡,古代絲路鼎盛時期為唐宋,山西與古絲路的歷史淵源表現在哪個時期?

  安大鈞:史籍記載,佛教傳入中國真正興盛於南北朝時期,第一個高潮則出現於北魏太武帝再次開通西域之後的北魏文成帝時期(公元452年至465年)和獻文帝、孝文帝時期(公元466年至499年)。其標誌性事件就是雲岡石窟的開鑿和北魏平城眾多皇家寺院和貴族寺院的建造以及佛像雕刻「令如帝身」「拜帝即拜佛」的佛教與政治的結合、一系列國家佛教制度的建立,如僧官制度、寺院經濟制度、邑社制度和僧人管理制度。

  北魏平城時代的文成帝、獻文帝和孝文帝,在集中全國財力和集聚全國高僧大德、能工伎巧開鑿雲岡石窟的同時,還在首都平城營造了五級大寺、永寧寺等廟宇。除太武帝在崔浩的蠱惑慫恿下有過幾年的滅佛行為外,從開國皇帝道武帝、到明元帝、文成帝、獻文帝和孝文帝都是儒、道、釋三教並重,從而奠定了中華文明的「三大支柱」的根基。

  在這一時期,平城作為首都歷經六帝,建都時間長達97年。二十四史之《魏書》和《北史》中的帝紀、西域傳和釋老志則是文字實證,再輔之以在大同市出土的眾多文物,如波斯銀幣、銀器、玻璃器、琉璃器等,大同是上承兩漢、下啟隋唐的公元五世紀的絲綢之路起點的結論是無可置疑的。

  雲岡石窟是北魏平城時代絲路文化的歷史見證

  記者:有學者說,北魏時期的絲路經濟或絲路文化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能見證這一繁榮的文化遺產,山西是否最有發言權?

  安大鈞:有史籍文字記載為證、有館藏西域文物為證、有大地上的絲路文化遺產為證,雲岡石窟就是全國最大最好的物證。

  雲岡石窟本身就是佛教石窟,是印度和中亞的信仰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產物。它展現了美己之美的文化自信。從拓跋鮮卑族的角度講,曇曜五窟的佛祖形象就體現了拓跋鮮卑統治者高大雄偉的身軀和大氣凜然的曠野之氣。從中華民族的角度講,作為雄偉的佛教建築,絕大部分都傳承了秦漢兩朝的建築式樣。它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美人之美的博大胸懷。具體講,石窟的窟形、展示的佛教教義內容,特別是眾多的紋飾既有南亞、中亞的,也有西亞、歐洲的。這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寬廣博大的胸懷氣度。而在展現中華民族美美與共的融匯能力中,我們能看到雲岡音樂舞蹈窟裡,既有中國的傳統樂器和舞伎、飛天,也有南亞、中亞的,形成了中西舞者共聚一堂、中西樂器共奏一曲的壯觀和諧場面。梁思成、林徽因和劉敦禎先生在《雲岡石窟中的北魏建築》一文中分析了第九、第十窟在中國廊式建築中融入了歐洲的立柱和南亞中亞的佛像、大象和獅子。在眾多的裝飾紋樣中,以西式紋樣為主,也融入了中國傳統紋樣。

  「雲岡絲路文化」與「一帶一路」精神高度契合

  記者:作為文化遺產,雲岡石窟已是逝去文明的象徵!而作為一種絲路文化,它的傳承與發揚光大有著怎樣的時代意義!

  安大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雲岡絲綢之路文化」是「一帶一路」精神的歷史詮釋,「一帶一路」精神也是「雲岡絲綢之路文化」的當代升華。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提出了「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的原則;提出了「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合作重點;提出了「民意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

  對待人類文明,就要像社會學家費孝通所說的那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這就是說,首先要有美己之美的文化自信,也要有美人之美的博大胸懷,還要有美美與共的高超能力,這樣才能達到天下大同的境界。雲岡石窟展現的正是中華民族包容開放的傳統理念、美己之美的文化自信、美人之美的博大胸懷、美美與共的融匯能力。

  雲岡是山西融入「一帶一路」的最佳文化切入點

  記者:國家層面曾表態,「一帶一路」是中國今後對外開放和對外經濟合作的總綱領,就各省市而言不存在誰在路上、誰在帶上,誰不在路上、誰不在帶上的問題。山西根據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如何去尋找參與的契合點?

  安大鈞:古絲綢之路是商貿之路,也是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之路,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明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對話溝通、彼此接納交流互鑑,為世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發揚光大這種精神並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對於當代不同文化、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交往合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推動作用。

  融入「一帶一路」,最為重要的是文化認同、民心相通。雲岡石窟本身就是亞歐大陸文明交流交融交匯的產物,是絲路文化的奇葩「、皇冠」。我省以雲岡石窟絲路文化為「切入點」,大打絲路文化牌,可以把雲岡石窟本體、雲岡窟頂北魏寺廟遺址及雲岡陳列館作為中國最大最好的絲綢之路文化博物館,據此舉辦絲路文化國際論壇,出版絲路文化書刊。這樣,通過學習、研討、宣傳雲岡「包容開放、美美與共」的精神,更好地宣傳絲綢之路文化的精髓,讓絲綢之路沿線各個國家對對「一帶一路」精神更加認同,達到民心相通。與此同時,也可以大大促進我省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本報記者趙志成)

相關焦點

  • 旅遊商報中原塞外採風行·雲岡石窟之山西大同(平城)
    大同是公元五世紀上承兩漢下啟隋唐的絲路起點古代的絲綢之路是世界商貿流通與佛教傳播的有力載體。而在絲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雲岡石窟的開鑿,標誌的不只是佛教的盛行,更展現出了當時世界商貿融通與世界多種文化相互包容,集中於平城(今大同)一地的場面。從歷史角度定位,雲岡石窟更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半個多世紀的輝煌。
  • 重慶低調的石窟,卻見證著中國石窟末期的輝煌,知道的遊客不多
    從涼州天梯山石窟的開始修建,就代表著中國開啟了石窟建造的序幕,到後來的雲崗和龍門石窟,似乎每一個石窟都見證著一個時代的文明,敦煌莫高窟中的飛天彩繪壁畫、雲崗龍門石窟中的石刻造像都成為後人欣賞石窟文化的必打卡之地。
  • 雲岡石窟:文化交融的歷史見證
    圖為雲岡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 (雲岡石窟研究院供圖)從山西省大同市城區向西16公裡,到十裡河北岸武州山南麓,可見一處依山開鑿氣勢恢宏的石窟,東西綿延1公裡。這就是雲岡石窟。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天下大同 最美雲岡雲岡石窟全景  雲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十六公裡的武州山南麓,十裡河北岸雲岡飛天樂舞  雲岡石窟古稱為武州山大石窟寺,開鑿於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時代,距今已有1500年之久。
  • 「三大石窟」,三大石窟藝術寶庫,「雲岡石窟」探秘
    雲岡石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與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合稱中國「三大石窟」;雲岡石窟,印度阿旃駝石窟,阿富汗巴米揚石窟並稱「世界三大石窟藝術寶庫」。雲岡石窟依山開鑿的雲岡石窟,氣勢磅礴、東西長達1公裡。雲岡石窟由東、中、西三部分組成;主要洞窟達51個,整個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個,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達17米,最小佛像僅有2釐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米。「曇曜五窟」是最雲岡石窟的代表。
  • 雲岡石窟之遊玩
    我家住在雲崗石窟附近,小時候去石窟玩真的事有點好怕這些大佛,由於年代悠久,很多佛爺缺胳膊短腿,面相有的也不好,小時候看佛是隨便看的,我們小孩子可以坐大佛懷裡,佛身都是碳灰,很髒的,因為附近就是晉華宮礦,煤車天天從佛下過,塵土飛揚,佛也被搞的灰頭土臉。
  • 雲岡石窟——我打過卡的地方
    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建於北魏,距今已經有1500年的歷史了。在所有的石窟中,最能代表雲岡石窟早期藝術水平的是第二十窟。在清朝順治.八年,建造的窟簷, 現在裡面保留下來的這個石窟是第六窟,是中期的。第六窟的規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湛,在雲岡石窟中期最有代表性。外邊的窟簷鬥氣度不凡,我們對洞窟內的作品更加期待。
  • 世界「三大石窟」首聚洛陽,「聯袂」展現「絲路石窟藝術」的流變
    「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於10月18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展, 展覽由龍門石窟研究院、敦煌研究院、雲岡石窟研究院主辦,洛陽博物館協辦, 此次展覽是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聚首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
  • 東方佛教藝術的曠世絕唱:雲岡石窟
    石窟規模宏大,內容豐富,雕刻藝術精湛,形象生動感人,代表了公元5世紀世界美術雕刻的最高水平,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曾這樣稱讚雲岡石窟:「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雲岡石窟當之無愧是我國古代佛教藝術文化的巔峰之作。雲岡石窟是北魏皇家工程。
  • 雲岡石窟開始「行走」世界
    雲岡石窟正式開始行走世界了!9月28日上午,中國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研討會暨「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發布會,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舉行,宣告「雲岡石窟行走世界」計劃正式啟動。中國的石窟寺,是絲綢之路上見證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質性遺存,然而,由於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很多石窟寺的造像、壁畫等都遭到了嚴重破壞。因此,如何利用數位化來保護石窟寺文物,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近年來,雲岡石窟一直在進行數位化探索,並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尤其以3D原比例列印第3窟、第18窟,第12窟引人注目。
  • 雲岡石窟—四大石窟之一,北魏皇家佛教巔峰傑作,國家藝術瑰寶
    雲岡石窟平面圖建於公元460年的北魏初期,是印度佛像中國化的起點,石雕刻、石刻藝術精湛,佛像體態高大,氣勢恢宏,屬於華麗輝煌皇家風範的石雕。而我們山西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看到的宣傳名片雲岡石窟的圖片上的大佛,是雲岡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譽為「雲岡石窟的外交官」。就是這座20窟大佛。
  • 龍門石窟申遺20周年,三大石窟首次聯展「絲路華光」
    今年是龍門石窟申遺成功20周年。澎湃新聞獲悉,在10月19日的「龍門石窟保護研究成果發布暨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十周年學術交流大會」上,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史家珍發布了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十年取得的6大重要考古新成果。作為龍門石窟申遺成功2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的「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也在洛陽博物館對外展出。
  • 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
    在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十周年舉辦學術交流大會之際,10月18日上午10時,「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三大石窟,異彩紛呈、各具特色,將在古都洛陽上演為期三個月的文化和視覺盛宴。
  • 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開幕
    在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十周年舉辦學術交流大會之際,10月18日上午10時,「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三大石窟,異彩紛呈、各具特色,將在古都洛陽上演為期三個月的文化和視覺盛宴。
  • 雲岡石窟,感受石窟藝術之美
    雲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裡,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堪稱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雲岡石窟古稱為武州山大石窟寺,開鑿於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時代,距今已有1500年之久。雲岡石窟與我國諸多石窟寺比較,最具西來樣式,後期營造的石窟又引領了中華佛教藝術本土化、世俗化、民族化的新風尚,在中華藝術寶庫中獨一無二。
  • 雲岡石窟 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雲岡石窟參觀遊覽。我是此次雲岡石窟之行的導遊員小張,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 16 公裡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裡。
  • 遊雲岡石窟,賞精美石雕
    正如它在央視的廣告語: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他也是雲岡石窟最初開鑿的推動、組織、經營者,從而,也間接成就了雲岡石窟今日的輝煌。仰望這座僧袍飄逸神情自然的塑像,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曇曜五窟,主要說的是第16到20窟,這五座石窟是最早開掘的。其中16窟的坐佛,17窟的交腳彌勒佛,18窟的高達15米的立像,以及19窟的巨佛座像和20窟的立天佛像,都成為了雲岡石窟中的代表性佛像。
  • 3D石窟 走出雲岡(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圖為雲岡石窟第十二窟複製窟前廳。盧紹慶攝核心閱讀浙江大學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合作,歷時3年多,製作了雲岡石窟第十二窟的可移動3D列印複製版本,目前在浙江大學落成開放。3年來,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與雲岡石窟研究院聯合項目組攻克了數據採集處理、結構設計、分塊列印上色等多項技術難關,讓古老的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邁出了「行走」世界的第一步。三維重建誤差小於2毫米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它依山開鑿,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
  • 敦煌、雲岡、龍門三大石窟聯展在洛陽開幕,有哪些看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敦煌、雲岡、龍門,這是中國石窟藝術的三張璀璨名片,多少遊客為了一睹其風採而千裡跋涉。而10月18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幕的「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讓觀眾得以一站式盡享盛大的石窟藝術盛宴。
  • 世界雕刻藝術史上的奇蹟—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雲岡石窟前自古是晉蒙的商旅要道,北魏以前設有武州塞,金元以後改石佛寺堡,雲岡堡。現存兩行車轍系多年鐵輪碾壓而成。是古道的見證。雲岡石窟上層臺面兩端各有一座三級方塔,損毀嚴重,依稀可見當日輝煌。雲岡石窟第三窟窟內分前後兩部分,狹長的前部東西開門與後部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