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涼州天梯山石窟的開始修建,就代表著中國開啟了石窟建造的序幕,到後來的雲崗和龍門石窟,似乎每一個石窟都見證著一個時代的文明,敦煌莫高窟中的飛天彩繪壁畫、雲崗龍門石窟中的石刻造像都成為後人欣賞石窟文化的必打卡之地。
然而大家往往忽略了另一個石窟文化繁榮之地,那就地處中國西南的巴蜀之地,在這片土地之上同樣藏著數量繁多的石窟和石刻。除了輝煌之外,他們還肩負著另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代表著中國石窟文化最後的輝煌。
如果想要感受這一輝煌的話,那麼前往重慶的大足石刻是最適合的一座。畢竟比起安嶽石刻這裡的交通方便了很多、比起巴中和廣元的石刻來說這裡的數量更多,更具有時代特徵。
如今的重慶大足境內藏有眾多的石刻和石窟,只不過大部分的石刻群因為規模不大以及文物保護的原因基本上都不開放。
通常我們能夠遊覽的石刻景點主要是五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石刻群。它們分別是大足寶頂山石刻、北山石刻、南山石刻、石門山石刻以及石篆山石刻。
雖然大足石刻在文物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在遊客們的心目中似乎並沒有那麼廣為人知,至少和敦煌莫高窟、山西雲岡石窟以及洛陽龍門石窟相比較。
我也是因為今年看了一個紀錄片之後,才對這裡充滿著期待,並且來了一場說走就收走的重慶大足石刻之行。
我的第一站選擇前往了大足的北山石刻,雖然早前對它並沒有太過於了解,但是當我親眼看到它的時候,那種驚喜感同樣立刻呈現出來。
這裡沒有色彩斑斕的壁畫,但卻有雕工精湛的石刻和造像。你可以看得巴蜀之地特色的孔雀明王造像,明王貼金彩繪,身騎孔雀,好一副展翅欲飛狀態。
唐代的造像往往體態豐腴,神態溫和,看起來就非常愜意,尤其是晚唐時期的觀無量壽佛經變像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人物數量眾多,石刻內容豐富,整個窟龕擁有570多尊佛像,另外還可以看到40多座經幢和樓閣,整體看起來就非常龐大和壯觀。
而宋代的造像幾乎成為了大足北山石刻中另一大特色,繼承了晚唐造像的豐腴外,又將宋代對於藝術追求的詮釋。另外宋代的造像中還經常可以看到眾多世俗化的造像,更接近當時社會的風俗和人物造型。五代時期最經典的一尊或許就是觀音、地藏窟龕,可以明顯看得出來臉部帶著濃濃的唐代風格,衣服則有著一點點宋代的味道。
在大足北山石刻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現存非常罕見的古代孝經碑,同樣是南宋時期的遺存。而那些世俗化的供養人造像,也反映出了當時宋代的人們的服飾、信仰以及風俗文化。
總體來說,雖然大足北山石刻在規模和人氣上是遜色於敦煌莫高窟和雲岡石窟,但是北山石刻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宋代的造像,算是這裡極其獨特的文化,同時它也是見證著中國石窟文化最後的輝煌。那麼你曾經來過重慶大足北山石刻嗎?對於這裡的印象如何?(作者:馬且停,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