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

2020-12-25 瀟湘晨報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籤約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

2020-12-12 11:43:5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12月11日,《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籤約儀式在青島出版集團舉行。

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表示,《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青島出版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再度合作,將推動雲岡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展示中華文明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新時期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介紹,雲岡石窟的紋飾是一個特殊時期文化的集大成,是高光時刻而非一段長期歷史發展的積累,是重要的基礎資料,是雲岡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值得我們對其進行系統、全面的梳理和研究。通過編撰出版這套紋飾圖像圖書,我們認真研究雲岡石窟的造像和紋飾藝術,認真做好基礎研究工作。

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說,保護好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對雲岡石窟紋飾的研究,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的空白。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規劃十卷本,內容分別為概覽卷、佛造像卷、冠飾佩飾卷、伎樂飛天卷、平棊藻井卷、明窗門樓卷、龕型裝飾卷、塔柱裝飾卷、佛教故事卷、邊飾卷。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雲岡石窟全集》的進一步分類研究,是「雲岡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旨在讓更多的人全面、系統地了解雲岡石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對培育、鞏固和發展文化自信,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薄克國 通訊員 吳愛瑋 報導)

責任編輯: 王菁華 李忠運

【來源:大眾報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島籤約 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空白
    12月11日,《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籤約儀式在青島出版集團藝術館舉行。這部《全集》是對雲岡石窟紋飾的研究,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的空白。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在致辭中說,《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再度合作,將推動雲岡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展示中華文明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新時期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雲岡石窟全集》出版 首次全方位為雲岡石窟「立檔」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雲岡石窟全集》已由青島出版社出版。這項浩大的出版工程歷時近7年,共20卷,用圖12710張,收錄造像59265身,編號洞窟45個,全景式展現了雲岡石窟的文化特色與藝術精華。
  • 感受「行走」起來的數字雲岡石窟
    「漫步雲岡石窟,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神態各異、形象多樣的石佛造像,感受北魏大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可以在數字中心,體驗高科技帶來的視覺衝擊。」6月23日下午,剛剛在雲岡石窟數字中心體驗過VR成像觀全景雲岡的遊客谷向榮告訴記者,雲岡石窟是體驗感十足的旅遊項目,讓他對傳統文物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有了更新的理解。
  • 看,行走的雲岡石窟(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在青島城市傳媒廣場3D列印的雲岡石窟第三窟外景和壁畫。 資料圖片「你看這兩張石窟的照片,能看出哪張是原件、哪張是『仿品』嗎?」雲岡石窟研究院數位化研究室主任寧波手拿兩張照片,向記者發出挑戰。這是新近在北京複製成功的雲岡石窟第十八窟的照片。單憑肉眼,實難分辨。
  • 影像譜系資料《雲岡石窟全集》出版 迄今最為完整和權威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文化遺產學系教授鄭巖、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李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孫慶偉等一眾專家、學者就《雲岡石窟全集》的出版意義和學術價值進行了研討與交流。張焯表示,《雲岡石窟全集》在學術價值上完全超越了日本,超越了日本學者出版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那套《雲岡石窟》。
  • 雲岡石窟:文化交融的歷史見證
    「這裡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堪稱中華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公元5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告訴記者,近年來,大同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放在第一位,在文物保護、文化研究和景區發展等方面積極作為。
  • 特大開本《雲岡石窟佛造像典藏卷》等三套精品新書發布
    1月11日,由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瓜飯樓抄庚辰本〈石頭記〉》、《世界遺產全集·亞洲卷》、特大開本《雲岡石窟佛造像典藏卷》等三套重點新書在北京亮相。新華網記者 陳競超 攝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1月11日,青島出版集團2017年重點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由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瓜飯樓抄庚辰本〈石頭記〉》、《世界遺產全集·亞洲卷》、特大開本《雲岡石窟佛造像典藏卷》等三套重點新書與讀者見面
  • 雲岡石窟開始「行走」世界
    雲岡石窟正式開始行走世界了!9月28日上午,中國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研討會暨「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發布會,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舉行,宣告「雲岡石窟行走世界」計劃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山西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大學聯合主辦,雲岡石窟研究院,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浙江大學)、浙江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承辦。
  • 「古建美 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落地雲岡石窟
    9月25日,古建美 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雲岡石窟站暨雲岡石窟廁所改造公益捐贈項目籤約儀式在雲岡石窟研究院舉行。活動由雲岡石窟研究院書記王雁翔主持。作為北魏建築、雕刻藝術的傑出代表,雲岡石窟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是一部有著1560年歷史的「石頭的史書」,不僅承載了中華文明兼容並包、多元共享的獨特魅力,更見證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建設中華優秀文化的歷史進程。
  • 雲岡石窟研究院向山西大同大學捐贈《雲岡石窟全集》
    12月21日下午,大同市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主持編撰的《雲岡石窟全集》藏書捐贈儀式暨學術交流講座在山西大同大學舉行。 捐贈儀式上,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張焯代表大同市雲岡石窟研究院捐贈《雲岡石窟全集》藏書,山西大同大學黨委書記弓永華代表學校接受藏書。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
    別樣的胡風樂舞  雲岡石窟與我國諸多石窟寺比較,頗具西來樣式,胡風胡韻較為濃鬱,而中晚期的石窟造像又引領了中華佛教藝術本土化、世俗化、民族化的新風尚。如今,它以恢宏的皇家氣勢、自然的園林生態和優雅的文化環境,成為海內外遊客的禮讚聖地。
  • 雲岡石窟見證古絲路輝煌
    而在絲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雲岡石窟的開鑿,標誌的不只是佛教的盛行,更展現出了當時世界商貿融通與世界多種文化相互包容,集中於平城(今大同)一地的場面。從歷史角度定位雲岡石窟,它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文化鴻溝,更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半個多世紀的輝煌。
  • 中華文化瑰寶之四大石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多數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
  • 東方佛教藝術的曠世絕唱:雲岡石窟
    自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遷都平城(即今天的大同),直至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為止這段時期,平城作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集中全國各地的優秀藝術工匠,汲取、融合各種藝術風格,開鑿出規模宏大的雲岡石窟。雲岡石窟的開鑿,是中國佛教思想體系漸臻完備的反映。
  • 跨越千年歷史的雲岡石窟
    四川在線記者 袁東山11月20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走進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我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 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該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 ,石雕造像51000餘座。「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
  • 「中國文化報」雲岡石窟:閃耀中華文明的自信光芒|楊俊芳
    【04版】閃耀中華文明的自信光芒——雲岡石窟保護進行時如何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保護好、繼承好文化遺產是擺在文物保護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大課題。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雲岡石窟考察時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近日,筆者採訪了雲岡石窟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主任閆宏彬,以他的親身經歷,講述雲岡石窟保護工作的故事。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到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體驗佛教石窟魅力 感受傳統文化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歷代開鑿修建,遺存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石頭千年、萬年也不會腐蝕、消亡,古代西方人用大理石修建,心理或者文化追求建築的不朽和保存。而中國人古代習慣土木建築,木結構偏多,所以得以留存的明代以前建築極其稀有。能留下來的大多可能就是石雕、石刻,大同雲岡石窟,是中國罕見地保存完好的大型石雕建築群,也是久負盛名。
  • 雲岡石窟帶火大同文旅
    從雲岡石窟、北嶽恆山、大同方特等各大景區景點和遊樂場所歸來的遊客,意猶未盡地體驗塞上名城的夜繁華……大同人期盼已久的讓古城「活起來、火起來」,在這個秋季變成了現實。來同遊客中,很大一部分是來看雲岡的。統計數據顯示,實行工作日門票免費政策以來,雲岡石窟日接待遊客達1.5萬人次左右,雲岡石窟作為大同文旅的「名片」效應突出彰顯,山西文旅的龍頭地位進一步增強。
  • 雲岡石窟
    1961年天下大同 最美雲岡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2015年2月被國家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稱號;2016年6月,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全國佛教文化與石窟藝術旅遊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稱號;同年12月,被國家人社部、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 雲岡石窟,中國早期石窟的佼佼者
    雲岡石窟中國有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即大同的雲岡石窟、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具體地說石窟藝術就是宗教藝術也就是佛教藝術。佛教藝術也是如此,其代表標誌則是龍門石窟從雲岡石窟哪裡脫胎出來,完成了中國化也就是中原化的風格。其龍門大佛,一改雲岡石窟那種遊牧民族的粗獷風格,可以說眉清目秀,而且有了幾分江南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