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岡石窟 導遊詞
、八窟位於雲岡石窟的中部,為一組雙窟,是雲岡石窟第二期開鑿較早的石窟。 第 18 窟本尊為身披千佛袈裟的釋迦立像,高 15.5 米,氣勢磅礴;東壁上層的眾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嫻熟。第 19 窟本尊為釋迦坐像,高 16.8 米,為雲岡第二大造像。第 20 窟為露天造像,正中為釋迦坐像,高 13.75 米,為雲岡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圓,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兩肩齊挺,造型雄偉,氣勢渾厚。
-
雲岡石窟:穿越千年的微笑
微笑的大佛 倚山開鑿的雲岡石窟東西向綿延1公裡,按照自然地勢被劃分為三個區域:東部第1窟-第4窟,中部第5窟-第13窟,西部第14窟-第45窟。現存主要洞窟45座,大小窟龕254個,造像共計5.9萬餘尊。
-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島籤約 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空白
12月11日,《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籤約儀式在青島出版集團藝術館舉行。這部《全集》是對雲岡石窟紋飾的研究,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的空白。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在致辭中說,《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再度合作,將推動雲岡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展示中華文明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新時期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
趙昆雨是雲岡石窟研究院科研辦主任,多年致力於雲岡石窟研究。在他眼中,雲岡石窟早期佛像體現了神性之美,中期造像有胡風漢韻交相雜糅之美,而晚期造像則體現了人性的回歸。其中,中期造像中的西方因素尤其引人入勝。雲岡石窟中期洞窟約鑿於公元471至494年,共有12個洞窟,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形式多變、莊嚴煥斕,中西文化之融合在此期間發生了最絢爛的碰撞。
-
壁上千年定禪心——雲岡石窟遊記
全詩未見一字提及佛,卻處處透出禪意,此刻來形容雲岡石窟再恰當不過,連遊客中心都與眾不同,在大廳中間休息區設有一處三身的現代雕像,很有藝術氛圍哦。這條超長的觀光石板路叫禮佛大道,大路兩邊分列十三對「騎象四稜神柱」,道路盡頭隱約是一尊大佛,隔空遙遙相望,一派法相莊嚴。
-
世界雕刻藝術史上的奇蹟—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壁高約25米,傳為曇曜譯經樓,窟分前後室,前室上部中間鑿出一個 彌勒 窟室,左右鑿出一對三層方塔。後室南面西側雕刻有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花冠精細、衣紋流暢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約10米,兩 菩薩 立像各高6.2米。
-
佛教造像藝術東傳的轉折點——雲岡石窟各窟介紹(下)
曇曜五窟即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窟,則屬於,雲岡石窟的早期開鑿,由著名高僧曇曜法師主持。先看十四窟和十五窟。作為雲岡石窟早期工程,曇曜五窟,既有鮮明的佛教藝術風格,也有深刻的政治背景表述,這與營造者曇曜法師不無關係。
-
《雲岡石窟全集》出版 首次全方位為雲岡石窟「立檔」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雲岡石窟全集》已由青島出版社出版。這項浩大的出版工程歷時近7年,共20卷,用圖12710張,收錄造像59265身,編號洞窟45個,全景式展現了雲岡石窟的文化特色與藝術精華。
-
【文化交流】敦煌、雲岡、龍門三大石窟首次聯展
除了可移動文物外,那些標誌性的大型石窟造像、洞窟也被「搬」進了展廳。身在博物館,卻有一種來到了三大石窟現場的感受。印象最深的有三個:龍門石窟「龍門最美觀世音」的虛擬數字修復和彩繪復原,雲岡石窟第13窟南壁7立佛龕3D列印等比例複製品,以及可以身臨其境感受的敦煌三個複製洞窟。
-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籤約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2020-12-12 11:43:5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2月11日,《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籤約儀式在青島出版集團舉行。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表示,《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青島出版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再度合作,將推動雲岡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展示中華文明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新時期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雲岡石窟,感受石窟藝術之美
雲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裡,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堪稱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雲岡石窟古稱為武州山大石窟寺,開鑿於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時代,距今已有1500年之久。雲岡石窟與我國諸多石窟寺比較,最具西來樣式,後期營造的石窟又引領了中華佛教藝術本土化、世俗化、民族化的新風尚,在中華藝術寶庫中獨一無二。
-
東方佛教藝術的曠世絕唱:雲岡石窟
第5窟樓閣上層東側龕內坐佛10窟前室北壁二佛並坐東方佛教藝術的曠世絕唱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城西16公裡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今十裡河)北岸。石窟倚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會貫通,由此而形成的「雲岡模式」成為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轉折點。
-
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到底怎麼樣?
對於喜歡中國古代石刻造像藝術的人來說,雲岡石窟一定要去看看。根據史料記載,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從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續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後歷經60多年,才最終達到了一定的規模。雲岡石窟最為著名的石刻造像是根據北魏五位君主開鑿的「曇曜五窟」,而這也是雲岡石窟最早開鑿的洞窟。
-
中國早期藝術史-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內雕塑眾多,無法一一細講。在此,我們僅舉幾個例子進行介紹,推薦讀者閱讀介紹雲岡石窟的專著。在中亞風格的雕塑中,最重要、最具藝術價值的佛教雕塑是大型佛陀和菩薩造像。如果算上基座高度的話,最高的一尊造像超過15米高。這尊佛像的面部循規蹈矩,雕刻得較大,手結禪定印,身穿袒右袈裟,衣褶緊密貼體。
-
「三大石窟」,三大石窟藝術寶庫,「雲岡石窟」探秘
雲岡石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與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合稱中國「三大石窟」;雲岡石窟,印度阿旃駝石窟,阿富汗巴米揚石窟並稱「世界三大石窟藝術寶庫」。雲岡石窟依山開鑿的雲岡石窟,氣勢磅礴、東西長達1公裡。雲岡石窟由東、中、西三部分組成;主要洞窟達51個,整個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個,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達17米,最小佛像僅有2釐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米。「曇曜五窟」是最雲岡石窟的代表。
-
雲岡石窟最全攻略,後悔沒有早點看到(上篇)
石窟簡介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為東經11320』,北緯4004』。石窟依山開鑿,規模恢弘、氣勢雄渾,東西綿延約1公裡,窟區自東而西依自然山勢分為東、中、西三區。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18000餘平方米。
-
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
展覽通過「鳴沙聖跡 赫赫敦煌」、「塞上皇冠 巍巍雲岡」、「中原明珠 泱泱龍門」三個大的板塊和主題展廳,對敦煌、雲岡、龍門石窟宏大的規模、豐厚的歷史文化、精美的藝術和數十年來的文化遺產保護歷程、成果進行充分展示。
-
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開幕
展覽通過「鳴沙聖跡 赫赫敦煌」、「塞上皇冠 巍巍雲岡」、「中原明珠 泱泱龍門」三個大的板塊和主題展廳,對敦煌、雲岡、龍門石窟宏大的規模、豐厚的歷史文化、精美的藝術和數十年來的文化遺產保護歷程、成果進行充分展示。佛教石窟寺是絲綢之路上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生動展現了內涵豐富的絲路文化,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中外文明互鑑的彰顯和反映。
-
遊雲岡石窟,賞精美石雕
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他也是雲岡石窟最初開鑿的推動、組織、經營者,從而,也間接成就了雲岡石窟今日的輝煌。仰望這座僧袍飄逸神情自然的塑像,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
-
雲岡石窟·佛光記:大同行之二
>雲岡石窟人身難得,佛身更難見,佛光則難見復難見。佛陀住世常與千二百五十大比丘同吃同住,他們是見過的。後來則只是傳說了。自然界中的佛光呢,則也如此。它的稀有性,神奇性告訴世人,佛法既神奇,又是實在的;二是它的永恆性。佛法如同世間的光,它會永恆存在。三是它的莊嚴。佛光的莊嚴如同佛土的莊嚴,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