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回答知乎的一個問題:歷史上有哪些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2020-12-26 甲10號

99年前的那個盛夏,13個書生來到上海,準備開一個小會。會場不在酒店,也不在會展中心,而是在一個人的家裡,就在樓下那間只有18平米的小房子裡。

會議桌就是餐桌。大熱天裡,會場沒有空調,沒有電扇。也沒有記者採訪,沒有要人接見。

與會者的住宿條件也相當簡陋,沒有住大酒店,也沒有住小旅館,多數與會者借住在附近蒲石路博文女校的校舍裡。這時學校正好在放暑假。

會議期間來了一個外人,一個藍袍黑褂的男子。幾十年後才透露出此人名叫程子卿,法租界巡捕房政治組探長。這位探長沒有想到,在38年警探生涯辦的大小數百起案件中,就是這天在這個會場的一次打探,居然讓他留名中國現代史。

開會的人覺得情況不妙,隨即轉移到距離上海約100公裡外的一個湖上,在暑氣蒸騰的水面上,在一艘遊船裡接著把會開完。

會議成立了一個組織,起名叫「中國共產黨」。給這個組織定了一個目標,「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制度。

可能嗎?

先看看這個國家當時的情況。正如《北伐誓師詞》所言:「國民痛苦,水深火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

國家不像個國家,沒有統一的政權。北京的北洋政府管轄地區有限,各地軍閥割據,佔地為王,全國貨幣都不統一,地方有地方的貨幣,外國貨幣也可以流通無阻。

當時在這個國家還有一個奇觀——租界。世界上的9個強國,在這個國家的12個城市裡設立了30個租界,完全由租借國統治,無異於「國中之國」,無異於殖民地。

對這個國家,當時的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歷史教授內藤湖南有個說法:「中國這個名字只能算是個地理名稱,不像個國家。若說是國家,可說是十幾個國家。北京政府的政令不能出都門,各省各地區群雄割據,各自為政,各自發鈔票鑄銅元。」真是不成國體。

在這種統治下,民不聊生。

1920-1921年的華北四省大饑荒,災民死亡1000多萬。

國家完全沒有工業和基礎設施。文盲率超過80%,美國學者約翰·洛辛·巴克上世紀30年代對中國22個省的308個縣抽樣調查:在7歲以上人口中,只有30%的男性和1%的女性具有讀懂一封簡單家信的文化程度。在貧困的陝北地區,脫盲率僅為1%。

嬰兒成活率約為20%,平均壽命約為35歲。

概言之,國家的狀況就是官吏腐敗,兵匪肆虐,惡霸橫行,災難頻繁,迷信泛濫,文盲充斥,缺醫少藥,民不聊生。

正如魯迅所言:中華民族"不像活在人間"!

要改造這樣一個國家,推翻反動統治,建立新的制度。就憑開會的這幾個人,可能嗎?

不要說別人,當時開會的13個人,估計信心滿滿的也沒有幾個。

這13個人,年齡不大,平均年齡大約28歲,最小的才19歲。

學歷尚可,4人留學日本,4人國內大學學歷,4人中等師範學歷,1人中學學歷。

地位都不顯赫,不是教師,就是學生。

無職無權,手中沒有一桿槍,沒有一個兵。他們所代表的全國組織成員,總共只有59人。在當時全國各種政治勢力的較量場中,他們的微弱顯而易見。

兩個最主要的發起者,陳獨秀和李大釗都沒有到會,因為他們另有要務。

會議參加者劉仁靜在60多年後回憶說:「根本沒想到是這麼重要的一次會啊,不就到上海開個會嘛,誰想到是這麼重要的一個會呢。……我們的黨員當時的確都很忙啊,都比一大重要。這個莫大的光榮就歷史的落在我的頭上,他們都不去,我去了。」

看來組織裡的許多人對這個會也沒有給予格外的重視。

開會的13個人當中,後來有同志犧牲了,有人中途退出了,有人跳槽了,走到了對立面,有人當了漢奸。

堅持到目標實現的,只有兩位。

當時,如果有人對會議主席說,將來是這個會議的記錄員(書記員)帶領這個組織實現了目標,估計會議主席只會搖頭認為不可能。

會議主席名叫張國燾,會議記錄員(書記員)名叫毛澤東。

當時,如果有人說,20多年後,毛澤東將住在北京,領導這個黨和這個國家,估計也沒幾個人覺得這是可能的。

就在來上海開會的前不久,25歲毛澤東到北京北漂了大半年。工作卑微,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期刊室擔任圖書館佐理員。工資不高,月薪8元,當時北京教授、講師的收入普遍在200元以上。

毛澤東後來回憶道:「我的職位如此之低,以致人們都不屑和我來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記來館讀報的人名,不過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裡。在這許多人名之中,我認得有幾個是新文化運動著名的領袖,是我十分景仰的人。我很想和他們討論關於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過他們都是極忙的人,沒有時間來傾聽一個南邊口音的圖書館佐理員所講的話。」

他在北京沒有住房,在一個大雜院裡與人合租了一個房間。「我住在一個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個人合住一個小房間,我們全體擠在炕上,連呼吸的地方都沒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預先警告身旁的人。」

一切看起來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後來都成為「可能」,成為了現實。

99年前那幾個書生建立的組織,現在被稱為「最牛的創業團隊」。

當年那個被世界強國可以肆無忌憚侵略的國家,現在被那些昔日的侵略者所忌憚,開始渲染來自中國的「威脅」了。

世道滄桑……

一個最大的「不可能」,最終變為了「可能」與「現實」。

後記:此文是4月中旬我在知乎上的一個回答,發出數小時獲贊數百,但很快被莫名其妙地刪除。今天打算發在公眾號上,但是原創審核未通過,告知原因是與已經發過的文章相似!搜索了一下,發現有個「小雷在寫字」的公眾號,未經允許就將我在知乎上的回答覆制發出,讓人無語 ……

相關焦點

  • 從「有用」到「有趣」,知乎「新知大學」顛覆場景營銷
    在北京站的「校園藝術展」,不光鋪設線下場景,同時與知乎站內優秀知識問答內容結合,展示關於攝影、拍照技巧的高頻問題,現場掃碼就可以瀏覽專業的回答。在互動的場景下,用戶不僅體驗到知乎的核心問答功能,對其傳遞的內容價值也有深入的認識。
  • MEXPO2017「穿」金「戴」銀的「知識營銷」好在哪裡?
    而對於廣告主,做了那麼多廣告,能夠讓用戶「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嗎?——知乎「知識營銷」能夠做到從廣而告之到廣而認知。」  知乎的「知識營銷」還有哪些玩法?  基於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兩大驅動力,知乎目前已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知識廣告產品體系。從品牌提問到原生文章、知乎商業 Live、開屏廣告,不可謂不立體。
  • 這些「黑蘋果」的人,可能才是最忠實的果粉
    這群人熱衷於將 macOS 安裝到非蘋果電腦上運行,俗稱「黑蘋果」( Hackintosh),還有人試圖通過出售這種「蘋果設備」牟利。可從今往後,即便這些人不擔心來自蘋果的律師函警告,想要「黑蘋果」也將越來越難了。
  • 可能是你睡覺的「姿勢」錯了
    今天的文章來自我們的老朋友——知乎日報。我們一生有 1/3 的時間花在睡覺上。假如一個人能活到 78 歲,那麼其中有 26 年是用來睡覺的。他每天都會精選知乎熱門優質內容,除了能漲知識,他還有很多有趣文章:中國現存 72 種「亞文化」,有些你聽都沒聽過DNA 和 RNA 是什麼味道的?總結起來就一個字:鮮中國的文物有多逆天?
  • 來自知乎「鹽Club」的現場答卷:我們有沒有可能誕生自己的西南偏南?
    早在4年前,就默默打造起了屬於自己的盛會——知乎「鹽Club」。「鹽Club」從誕生之日起,便以用戶為核心,為用戶搭建展示舞臺。用戶在「鹽Club」裡,可以開展位,可以演講,可以表演,可以被褒獎,可以看見另一個自己,知乎用戶在「鹽Club」裡,就是主人,這種高度自由的用戶線下活動,就已經區別於大部分網際網路平臺舉辦的「盛會」了,這還怕鎖不住用戶的芳心嗎?
  • 輯要| 知乎、「兔區」「八組」下架關閉整治;「厲害了,我的國...
    知乎、「兔區」「八組」下架關閉整治今天北京網信辦發布緊急通知,「知乎」平臺因管理不嚴、傳播違法違規信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各應用商店下架「知乎」APP七天。具體時間為3月2日15時至3月9日15時。
  • 「窮遊錦囊系知乎 Live」—— 京都旅行基礎指南(含2017賞櫻攻略)
    除了為旅行類問題提供深度乾貨類解答,我們還會邀請嘉賓舉辦知乎Live,以實時問答互動的方式與旅行者交流,分享旅行體驗,提供旅行經驗,幫助大家更好地規劃自己未來的旅途。這是「窮遊錦囊系列知乎 Live」的第28場。我們會在本系列中分享旅行體驗,提供旅行經驗,幫助大家更好規劃自己未來的旅途。
  • 知乎回答生成器是什麼 知乎回答生成器怎麼玩
    知乎回答生成器是一款可自動生成「知乎體」的傻瓜文案生成器,主要是用來吐槽「知乎體」。玩這個都不需要智商,你主要在輸入框輸入關鍵詞,就可以自動生成一段「知乎體」格式的文章。
  • 知乎七年了,它開始強調初心未更改
    上個月底知乎發布 2018 品牌視頻《發現更大的世界》,有許多知乎深度用戶都以為「發現更大的世界」是新冒出來的口號,而他們心目中熟悉的知乎則是 2013 年版的「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實際上,知乎在創建不久後,slogan 就是「發現更大的世界」。
  • 知乎十年,「鐵甲」依然在
    在回答形式上,除了長篇專業論述,也出現一些戲劇衝突性的有趣回答,頗受關注。例如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是如何走出人生的陰霾的?」,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多走幾步」。雖帶著調侃意味,卻又讓用戶意味深長,只有4個字,卻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答案。因此,對於所謂有用、有價值的回答,周源認為應當綜合起來看。信息濃度的高低,與字數多少並沒關係。
  • 「終極關懷」——人生哲學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
    「『人生哲學』該討論什麼?」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它不像「倫理學」、「形上學」或「邏輯學」,有一個普遍為人所接受的明確主題與論述範圍。中文的學術圈通常把「人生哲學」翻譯成「Philosophy of Life」,但是這個詞比較象是一個籠統的一般用語,沒有明確的學術脈絡,哲學系則更少使用這名詞。
  • 「應聘面試通關指南」面試中常見問題匯總及應答
    如果你的自我介紹老是走老套路,說不出什麼新東西,那面試官可能已經對你下了個判斷,根本不會有興趣聽你接下來的回答。目前在一家新媒體在線教育機構擔任新媒體運營實習生,主要負責內容營銷的工作,需要策劃內容生產策略、獨立選題並寫作不同類型的文章……3.出眾(EXCELLENCE):體現你的專業性和潛力「熱情」和「匹配」有了,但是這兩樣東西可能人人都有,你必須表現你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這就是你的「出眾
  • 知乎好問題:有哪些萬萬沒想到的冷知識?
    題圖:《奇異博士》 有哪些萬萬沒想到的冷知識?樂觀的人並不總是能很好地處理自己的壓力。 處理壓力的能力,和人的的社會支持系統以及心理防禦機製成熟與否有關,和是否樂觀無關。樂觀的人,可能只是更容易獲得愉悅感但不一定能對抗焦慮感,在面臨壓力的時候,樂觀無效。 下次面臨問題時,誰勸你樂觀,你有權打他啊。發洩情緒是有效緩解焦慮的方式。
  • 知乎「鹽選會員」正式上線,覆蓋全平臺內容及用戶權益
    用戶進入知乎 App 界面,點擊底部「會員」標籤,即可進入會員專享頁面,「付費內容」權益則以「會員推薦」、「課堂」、「讀書會」的分類形式進行矩陣式展示。點擊會員個人頭像區域進入「個人中心」頁面,用戶可進行知乎學習記錄和興趣收藏的查看和管理。
  • 在日語中怎麼表示可能?表示可能的動詞都有哪些?
    那麼有哪些表示動詞可能態他們又有什麼變化規則吶!下面就跟喬老師一起了解一下。 動詞可能態變化規則 五段動詞可能態的變化規則:把詞尾「う」段變成相應「え」段+る; 一段動詞可能態的變化規則:動詞結尾去掉「る」+られる; カ變動詞可能態:來(こ)られる。
  • 難以回答的問題,往往就是哲學中的「根本問題」
    也就是說,「philo-sophia」並沒有「學術」或「專業」的意思,廣義上來講哲學的門檻極低,不需要特殊背景與能力;它也不是什麼獨家絕學,只要問題明確、論述有理,就能登堂入室、佔有一席之地。實際上,好奇與追問是人類的天性,遇到莫名其妙的事情,往往就會想要知道發生了什麼或為什麼發生而問東問西,直到獲得滿意的答案才感到心裡舒坦。
  • ...天貓超市成為茅臺電商渠道服務商;知乎打通京東內測「好物推薦」
    內人士指出,天貓超市服務覆蓋全國,具有良好的「線上超市」心智和通過大數據打擊黃牛的能力,因此茅臺與天貓超市加深合作將有助其提升投放的精準性,進而促進產品價格穩定。據悉,酒水作為天貓超市重點類目,白酒的銷售佔比達到一半以上。此前,天貓超市與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郎酒等白酒名企均已建立深度合作。
  • 手把手教你規劃第一次去日本旅行 「窮遊錦囊系列知乎 Live」
    這是「窮遊錦囊系列知乎 Live」的第10場。我們會在本系列中分享旅行體驗,提供旅行經驗,幫助大家更好規劃自己未來的旅途。本期的分享者是 @陳宇欣 ,她帶來的 Live 主題是「手把手教你規劃第一次去日本旅行」本次 Live 時間:北京時間11月30日晚上9點
  • 產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識生態,提高付費內容打開率?
    本文將分析知乎的歷史發展脈絡,結合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可能,全面解析並給出優化建議。這個時候是我第一次發現知乎,問答社區裡面有很多相關問題,我通過了解一個問答不僅能學到所需的知識,同時那些優秀答主的經驗、經歷和個人見解,還使我產生對該知識領域的好奇心,有時我甚至會去私信他們討論問題。一款好的知識交流平臺,不僅能在「點」上解決你當下的問題,更能由「點」到「面」的引發你對該領域的思考和求知慾。
  • 「謝謝」的回答不再是「不客氣」,奉上這三種超日本地道的回答
    當別人說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你是不是還在教科書式地回答:どういたしまして。其實どういたしまして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我為了你)做了什麼事情嗎?沒有,我什麼都沒做。」原因有以下兩點:① 如果對地位高的人說有「上對下」的語感,會顯得不禮貌。② 而對朋友說的話又顯得非常見外真的是好矛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