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文是基於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概念以來,並先後8次在中央層面會議上進行了決策與推進;尤其是在疫情之下,成為國家及地方各項經濟工作推動的重要突破點。創享智庫(THINK TANK),深入研究及洞察「新基建」的源驅動力;融合國內外產業鏈發展趨勢、立足戰略制高點,以此推動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創享智庫-商業策略中心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我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開通運營,標誌著我國高鐵時代的來臨。短短12年,今天高鐵運營裡程已經發展到3.5萬公裡,令世界刮目相看。
2016年國慶期間,央視科教頻道連續播出三集《中國高鐵》紀錄片,在傳遞民族自信心的同時,全景展現高鐵在對外開放合作中已成為「中國新名片」;高速鐵路的發展正在改變人們對時空概念的認知,已經逐漸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強大引擎,不斷的改變中國與世界,由此也掀起了一場關於經濟地理革命的大討論。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納入新基建,以此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鑑於城市發展的複雜性與多樣性,特別是在人口增長或湧入疊加達到超越空間擴張的極限時,智能交通已成為統籌並化解城市發展窘局的不二法門。
一、 中國高鐵——成為領跑者
1. 高鐵發展階段
根據國際鐵路聯盟(UIC)的定義來看,高速鐵路是指通過改造原有線路使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200公裡及以上,對於專門修建的「高速新線」,則要求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250公裡以上。世界高速鐵路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以日本為首開展研究修建,持續了二十多年;第二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其中修建高速鐵路的國家已經從日本擴展到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國;第三階段是本世紀初,修建高速鐵路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超過30個,中國高鐵技術在此期間發生巨大變化,開始進入全球一流水平。
探索中國高鐵的發展史,2011年京滬高速鐵路建成並通車絕對是一個可以濃墨重彩的事件。作為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貫通華北、華東,被譽為中國高鐵「標杆和典範」,代表著國際領跑水平。從1990年《京滬高速鐵路方案構想報告》開始計算,至今已經30多年,中國高鐵歷經探索與引進的起步階段;發展到自主與創新的跟跑階段,在此期間確定了中國高速鐵路網的建設以及運營標準;2014年中國高鐵開始走出國門,輸出中國高鐵標準,中國高鐵開始成為世界領跑者。
2. 高鐵運營狀況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各國對於高速鐵路的需求隨之不斷擴大。全球高速鐵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歷經兩次發展浪潮,高鐵總裡程從不足3000公裡,發展到今天已達6萬公裡,其中超過90%分布在亞洲、歐洲等國。從高鐵時速來看,日本作為最早發展高鐵的國家,其代表的磁懸浮型高鐵試驗速度可達600km/h,位居世界第一;近十年來中國發展迅猛,現有運營時速高達350km/h,為全球最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高速鐵路覆蓋80%以上大城市,運營裡程達到3.5萬公裡,相對2018年2.9萬公裡增速超20%,佔全球高鐵運營裡程2/3以上。2010年,中國高鐵運營裡程為5000公裡,直到2019年,平均每年增加運營裡程超過3000公裡;根據現有規劃及建設情況,2020年我國高速鐵路運營裡程將突破4萬公裡,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四通八達。
3. 主要境外合作
目前,中國高鐵已經在泰國、巴西、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輻射非洲、亞洲、歐洲、美洲等區域。中國目前已經制定了100多項高速鐵路建設標準規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由於境外合作相對國內的不確定性,中國高鐵在出海的過程中,經受過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實現了諸多高速鐵路領域第一的突破:如安伊高鐵二期項目,屬於中國企業在海外建成的第一條高鐵;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萬隆高鐵項目,則屬於中國境外首次採用中國標準的高速鐵路。根據BHI(中國擬在建項目網)披露,中國現有海外高鐵項目超過20個,涉及印尼、新加坡、塞爾維亞、馬來西亞等14個國家和地區。
二、 城際軌交——賦能都市圈
1. 城軌發展階段
自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在倫敦正式開通以來,目前統計已有70多個國家, 300多個城市擁有城市軌道交通,幾乎遍布每座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以1965年北京地鐵一號線開通為標誌,到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之初,隨著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全面展開,進入規劃高潮階段,2003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城市軌道交通出行是國際絕大部分都市最重要的公共運輸方式。我國現有軌道交通運量佔公共運輸比例遠低於國際主要城市:如日本東京為86%屬全球最高,法國巴黎和英國倫敦均已達到70%。我國上海、北京在國內佔比最高,分別為55%和50%,距離國際主要城市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對於國內其他城市則差距更大,如廣州、南京、深圳及武漢等。
2. 城軌運營狀況
2019年底,我國已有40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在2018年基礎上,增加了5個城市。從2010年開始至今,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保持年均3個的增長。根據公開的報導及城市規劃來看,全國現有50多個城市已經開始投入軌道交通建設,預估在未來三年將實現運營,在未來三年實現運營。
2019年底,我國開通城軌交通累計運營線路6730公裡。從2010年開始至今,城市軌道交通保持年均增長600公裡。
3. 賦能都市圈
自從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於1976年首次提出「城市群」的概念以來,已成為影響人類世界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力量與核心機制。城市群區域軌道交通成為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自1964年開始即以新幹線聯通名古屋、大阪等城市;大倫敦地區軌道交通則由11條地鐵線、3條機場軌道快線、1條輕軌和26條城市鐵路線構成;法國TGV高速鐵路是連接歐洲西北部大城市帶的主要綜合運輸通道,年均運送乘客始終保持在1億人次。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都市圈是以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協同周邊城市共同參與分工、合作,一體化的經濟現象。一般來說,都市圈通過城市交通系統,特別是城市軌道交通的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特徵的空間形態。圈內城市互動密切,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現階段,我國一方面在大力推進諸如以京津冀等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大都市圈;另一方面同時提出基於跨省19個城市群,在城市群核心地區推進都市圈建設。對比城市群,都市圈的行程更有利於平衡利益、加強合作。我國都市圈與國際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體現為都市圈節點城市、次中心發展先天不足,跨城交通建設落後。在這種情況下,唯有充分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快速推進都市圈融合:如鄭州都市圈,通過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聯通各區域,規劃快速軌道(城際)交通建設,形成大都市區空間結構。
在都市圈發展中,軌道交通的建設應當具有相當的超前性,這也是我國交通領域發展短板所在,在換乘過程當中付出的時間成本、距離成本、金錢成本偏大,客觀上制約了市民對軌道交通的使用。由此看來,未來的軌道交通需要更多考慮到便利性和人性化,在軌道交通網與其他交通網之間建立理想化的零換乘思想。
三、 關聯投資——產業鏈延伸
1. 相關產業鏈
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等一批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工程,是疫情之下首批覆工的基建項目。對於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產業鏈,就產業方向而言,上遊涉及設計諮詢、原材料,中遊涉及建築施工、裝備製造,下遊涉及運營維護,應用運輸服務行業,同時衍生諸多增值服務。
2. 產業投資機會
世界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在全球大城市中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在亞洲地區的中國、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處於快速發展期。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行業市場規模達1950億歐元,同比增長2%。鑑於全球疫情的蔓延,各國對於疫情的表現,2020年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行業市場規模將維持在2000億歐元左右。
2019年,我國完成鐵路固定資產投資8029億元,比上年基本持平。自2014年以來,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已連續六年超過800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0年4月30日,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已經超過8150億元,且仍有繼續增長態勢。
3. 地方投資機會
2020年31省市超10萬億軌交新基建項目盤點。
1、雲南省:2020年「四個一百」(」(100項竣工投產項目、100項在建項目、100項新開工項目、100項前期工作項目)重點建設項目名單發布,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超4000億元。
2、貴州省:2020年軌道交通重點項目涉及收尾3個目、續建工程9項、新建項目8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超5000億元,
3、四川省: 2020 年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1400億元,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投資500億元,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超過500 公裡。
4、陝西省:2020年軌道交通包括續建項目17個,新開工項目7個,2020年涉及投入資金2000億元。
5、廣東省:2020年包括國鐵幹線項目12項,城際軌道交通項目11項,疏港鐵路項目4項,總投資約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