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新基建掃描——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篇

2020-12-13 創享智庫

說明:本文是基於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概念以來,並先後8次在中央層面會議上進行了決策與推進;尤其是在疫情之下,成為國家及地方各項經濟工作推動的重要突破點。創享智庫(THINK TANK),深入研究及洞察「新基建」的源驅動力;融合國內外產業鏈發展趨勢、立足戰略制高點,以此推動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創享智庫-商業策略中心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我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開通運營,標誌著我國高鐵時代的來臨。短短12年,今天高鐵運營裡程已經發展到3.5萬公裡,令世界刮目相看。

2016年國慶期間,央視科教頻道連續播出三集《中國高鐵》紀錄片,在傳遞民族自信心的同時,全景展現高鐵在對外開放合作中已成為「中國新名片」;高速鐵路的發展正在改變人們對時空概念的認知,已經逐漸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強大引擎,不斷的改變中國與世界,由此也掀起了一場關於經濟地理革命的大討論。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納入新基建,以此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鑑於城市發展的複雜性與多樣性,特別是在人口增長或湧入疊加達到超越空間擴張的極限時,智能交通已成為統籌並化解城市發展窘局的不二法門。

一、 中國高鐵——成為領跑者

1. 高鐵發展階段

根據國際鐵路聯盟(UIC)的定義來看,高速鐵路是指通過改造原有線路使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200公裡及以上,對於專門修建的「高速新線」,則要求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250公裡以上。世界高速鐵路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以日本為首開展研究修建,持續了二十多年;第二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其中修建高速鐵路的國家已經從日本擴展到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國;第三階段是本世紀初,修建高速鐵路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超過30個,中國高鐵技術在此期間發生巨大變化,開始進入全球一流水平。

探索中國高鐵的發展史,2011年京滬高速鐵路建成並通車絕對是一個可以濃墨重彩的事件。作為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貫通華北、華東,被譽為中國高鐵「標杆和典範」,代表著國際領跑水平。從1990年《京滬高速鐵路方案構想報告》開始計算,至今已經30多年,中國高鐵歷經探索與引進的起步階段;發展到自主與創新的跟跑階段,在此期間確定了中國高速鐵路網的建設以及運營標準;2014年中國高鐵開始走出國門,輸出中國高鐵標準,中國高鐵開始成為世界領跑者。

2. 高鐵運營狀況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各國對於高速鐵路的需求隨之不斷擴大。全球高速鐵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歷經兩次發展浪潮,高鐵總裡程從不足3000公裡,發展到今天已達6萬公裡,其中超過90%分布在亞洲、歐洲等國。從高鐵時速來看,日本作為最早發展高鐵的國家,其代表的磁懸浮型高鐵試驗速度可達600km/h,位居世界第一;近十年來中國發展迅猛,現有運營時速高達350km/h,為全球最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高速鐵路覆蓋80%以上大城市,運營裡程達到3.5萬公裡,相對2018年2.9萬公裡增速超20%,佔全球高鐵運營裡程2/3以上。2010年,中國高鐵運營裡程為5000公裡,直到2019年,平均每年增加運營裡程超過3000公裡;根據現有規劃及建設情況,2020年我國高速鐵路運營裡程將突破4萬公裡,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四通八達。

3. 主要境外合作

目前,中國高鐵已經在泰國、巴西、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輻射非洲、亞洲、歐洲、美洲等區域。中國目前已經制定了100多項高速鐵路建設標準規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由於境外合作相對國內的不確定性,中國高鐵在出海的過程中,經受過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實現了諸多高速鐵路領域第一的突破:如安伊高鐵二期項目,屬於中國企業在海外建成的第一條高鐵;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萬隆高鐵項目,則屬於中國境外首次採用中國標準的高速鐵路。根據BHI(中國擬在建項目網)披露,中國現有海外高鐵項目超過20個,涉及印尼、新加坡、塞爾維亞、馬來西亞等14個國家和地區。

二、 城際軌交——賦能都市圈

1. 城軌發展階段

自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在倫敦正式開通以來,目前統計已有70多個國家, 300多個城市擁有城市軌道交通,幾乎遍布每座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以1965年北京地鐵一號線開通為標誌,到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之初,隨著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全面展開,進入規劃高潮階段,2003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城市軌道交通出行是國際絕大部分都市最重要的公共運輸方式。我國現有軌道交通運量佔公共運輸比例遠低於國際主要城市:如日本東京為86%屬全球最高,法國巴黎和英國倫敦均已達到70%。我國上海、北京在國內佔比最高,分別為55%和50%,距離國際主要城市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對於國內其他城市則差距更大,如廣州、南京、深圳及武漢等。

2. 城軌運營狀況

2019年底,我國已有40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在2018年基礎上,增加了5個城市。從2010年開始至今,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保持年均3個的增長。根據公開的報導及城市規劃來看,全國現有50多個城市已經開始投入軌道交通建設,預估在未來三年將實現運營,在未來三年實現運營。

2019年底,我國開通城軌交通累計運營線路6730公裡。從2010年開始至今,城市軌道交通保持年均增長600公裡。

3. 賦能都市圈

自從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於1976年首次提出「城市群」的概念以來,已成為影響人類世界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力量與核心機制。城市群區域軌道交通成為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自1964年開始即以新幹線聯通名古屋、大阪等城市;大倫敦地區軌道交通則由11條地鐵線、3條機場軌道快線、1條輕軌和26條城市鐵路線構成;法國TGV高速鐵路是連接歐洲西北部大城市帶的主要綜合運輸通道,年均運送乘客始終保持在1億人次。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都市圈是以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協同周邊城市共同參與分工、合作,一體化的經濟現象。一般來說,都市圈通過城市交通系統,特別是城市軌道交通的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特徵的空間形態。圈內城市互動密切,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現階段,我國一方面在大力推進諸如以京津冀等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大都市圈;另一方面同時提出基於跨省19個城市群,在城市群核心地區推進都市圈建設。對比城市群,都市圈的行程更有利於平衡利益、加強合作。我國都市圈與國際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體現為都市圈節點城市、次中心發展先天不足,跨城交通建設落後。在這種情況下,唯有充分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快速推進都市圈融合:如鄭州都市圈,通過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聯通各區域,規劃快速軌道(城際)交通建設,形成大都市區空間結構。

在都市圈發展中,軌道交通的建設應當具有相當的超前性,這也是我國交通領域發展短板所在,在換乘過程當中付出的時間成本、距離成本、金錢成本偏大,客觀上制約了市民對軌道交通的使用。由此看來,未來的軌道交通需要更多考慮到便利性和人性化,在軌道交通網與其他交通網之間建立理想化的零換乘思想。

三、 關聯投資——產業鏈延伸

1. 相關產業鏈

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等一批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工程,是疫情之下首批覆工的基建項目。對於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產業鏈,就產業方向而言,上遊涉及設計諮詢、原材料,中遊涉及建築施工、裝備製造,下遊涉及運營維護,應用運輸服務行業,同時衍生諸多增值服務。

2. 產業投資機會

世界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在全球大城市中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在亞洲地區的中國、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處於快速發展期。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行業市場規模達1950億歐元,同比增長2%。鑑於全球疫情的蔓延,各國對於疫情的表現,2020年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行業市場規模將維持在2000億歐元左右。

2019年,我國完成鐵路固定資產投資8029億元,比上年基本持平。自2014年以來,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已連續六年超過800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0年4月30日,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已經超過8150億元,且仍有繼續增長態勢。

3. 地方投資機會

2020年31省市超10萬億軌交新基建項目盤點。

1、雲南省:2020年「四個一百」(」(100項竣工投產項目、100項在建項目、100項新開工項目、100項前期工作項目)重點建設項目名單發布,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超4000億元。

2、貴州省:2020年軌道交通重點項目涉及收尾3個目、續建工程9項、新建項目8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超5000億元,

3、四川省: 2020 年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1400億元,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投資500億元,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超過500 公裡。

4、陝西省:2020年軌道交通包括續建項目17個,新開工項目7個,2020年涉及投入資金2000億元。

5、廣東省:2020年包括國鐵幹線項目12項,城際軌道交通項目11項,疏港鐵路項目4項,總投資約2000億元。

相關焦點

  • 新基建之城際高鐵與城際軌道交通篇
    城際軌道交通則是低速版的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的作用是要把城市和城市群之間聯繫起來,起到通勤作用,公交化運營的作用。它的距離沒有那麼遠,可以替代小汽車出行。此外,城際軌道交通車站還比較多,方便遠郊和小城鎮的人出行。同樣是鐵路,為什麼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被稱為新基建?
  • 2020年中國「新基建」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城市軌道交通領域...
    「新基建」涉及的產業領域主要包括七個板塊,分別是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特高壓、新能源充電樁、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以及工業網際網路。2020年以來,受疫情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央層面多次強調將推進「新基建」建設。經測算,2020-2025年間,「新基建」領域中的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投資規模最大,其次是5G基站建設。
  • 凱發電氣:新基建所包含的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是公司業務...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3月31日訊,有投資者向凱發電氣提問, 你好董秘,凱發是不是新基建啊公司回答表示,公司自創立以來一直專注於軌道交通牽引供電及其自動化領域,主營業務為電氣化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牽引供電系統核心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牽引供電系統的諮詢
  • 美尚生態:新基建除可能直接給公司帶來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9日訊,有投資者向美尚生態提問, 董秘你好,新基建對公司業績有沒有促進?公司回答表示,「新基建」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新基建」將會催生大量的新業態,帶來的是整體經濟運行更加透明的信息傳遞、更少的中間環節和更加高效的資源組織方式。
  • 新築股份:公司與新基建中的「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相關度...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3月31日訊,有投資者向新築股份提問, 請談談貴公司主要業務與新老基建的關係?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已形成「一體兩翼」的產業格局,其中:軌道交通業務方面,公司布局了現代有軌電車系統、內嵌式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統和新型軌道系統等產品,服務於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橋梁功能部件產品主要為橋梁支座、橋梁伸縮裝置、預應力錨具等,服務於鐵路建設、公路建設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超級電容器業務能夠良好的運用於軌道交通、純電動公交車、隧道機車、自動導引運輸車(AGV)
  • 【中央企業布局新基建③】中國鐵建全產業鏈智能軌道領銜「新基建」
    【編者按】當下,「新基建」成為廣受社會關注的熱詞。作為中國經濟「頂梁柱」的中央企業,充分發揮產業鏈主力軍優勢,用投資驅動和硬核科技領跑「新基建」,努力做好「新基建」產業鏈的投資者、研發者和建設者,以「新基建」升級「新消費」,形成增長新動力,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 ...的電氣產品廣泛應用於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中遊產業鏈電氣化工程中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3月20日訊,有投資者向金冠股份提問, 你好,國家2020提出新基建,這是份巨大的市場蛋糕,貴公司有眾多概念和新基建有關聯,特高壓和充電樁,是否會給公司提升大幅業績,從而扭虧為盈。另外貴公司是否有電氣產品應用於新基建之一的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中遊產業鏈電氣化工程中,謝謝!
  • 千億元磁懸浮高鐵的背後,是新一輪基建狂魔重來!史無前例的大競賽
    之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把軌道交通作為支撐世界級城市群的重中之重,加快構建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2008年京津城際高鐵開啟了高鐵大時代,高鐵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十幾年來高鐵大基建也成為國家經濟的大動脈、強引擎。今天的滬杭超級磁浮,就是當年的京津城際高鐵。它很可能會掀開一個新的時代。未來已至,磁懸浮大基建浪潮已經大幕拉開,儘管還不可能全國推進,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已經出現。
  • 進入新基建時代,2020年我國城際鐵路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圖」
    一、城際鐵路再成投資重點在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加碼基礎設施建設再成成為了政府投資直接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其中交通基礎設施首當其衝。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根據服務對象和功能定位不同,區域軌道交通網可劃分為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三種層次構建網絡,普速鐵路也可作為區域軌道交通的必要補充。城際鐵路一般是指相鄰城市或相鄰鄉鎮之間的客運運輸線路。
  • 交通部: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國軌道交通設備產業鏈及開發區全...
    5月27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主持召開部務會暨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指出,要充分認識交通運輸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有關工作的重要意義,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促消費工作。其中提到,要著力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激發消費潛力。
  • 東莞軌道交通網絡內聚外聯,「軌道+」助力城市品質提升
    面對疫情大考只爭朝夕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市政府「一號文」提出,全面推進新一輪全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構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鐵路網絡,優化東莞鐵路站場布局和線位規劃,2022年底前,東莞各類軌道交通通車裡程300公裡以上。
  • 「五高鐵+三城際」 最全惠州軌道交通規劃(最新進展)
    縱觀惠州交通網絡,與周邊城市的軌道交通規劃及建設進展一直是網友關注的熱點!目前僅有的廈深高鐵和莞惠城際仍遠不能滿足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地鐵線路方面,由於常住人口未滿足地鐵申報的條件,之前規劃的14號線、16號線、惠州1號線等地鐵線路處於暫緩停滯狀態。
  • 鐵路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如何理解新基建對軌交投資變化的影響
    投資主題報告亮點 本篇報告在介紹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的基礎上,重點回答了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審批節奏」「資金來源」「投資強度」三個市場關心 的重點問題。投資邏輯 新基建中提出「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是在城市群和都市圈戰略的 大背景下,為目前鐵路系統和城軌系統的增量和補充。從審批節奏來看,目前 鐵路及城軌項目審批均有所加快,全年有望創歷史新高。
  • 軌道交通科普 | 城際列車
    兩種含義廣義城列廣義上的城際列車包括所有專門負責相近城市地區之間旅客運輸的客運列車,沒有對列車類型和鐵路系統作明確規定,地鐵輕軌或磁懸浮軌道等軌道交通上的跨市列車均可納入城際列車的範圍內。對於這樣的設計,鐵三院的專家表示,汽車、行人搶過道口給火車行駛帶來很多隱患,給高速的城際列車構成的威脅顯然更大,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極易造成重大傷亡。京津城際列車在高架橋上行駛,就杜絕了危險的發生。而且,高架橋和橋墩處一律封閉,列車在專用軌道上行駛不受任何幹擾,橋墩處還設置了保護設施,避免車輛撞擊橋墩,對城際軌道造成影響。
  • 深惠城際擬今年上半年動工!仲愷成為惠州可乘坐城際軌道直達深圳各區
    而交通發展建設也相應提速。惠新大道的建設、四環南路的基本建成,讓仲愷與惠城的城建連成一片。  莞惠城際+深惠城際  首先,在高鐵方面,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互聯迫在眉睫,贛深高鐵的建設正在提速,仲愷站將於其他站點同步建設,將於明年中下旬建成。
  • 「五高鐵+三城際」 最全惠州軌道交通規划進展曝光!
    來源:惠州牛浩思綜合整理廣東省發改委、南方+、南方都市報等 縱觀惠州交通網絡,與周邊城市的軌道交通規劃及建設進展一直是網友關注的熱點!
  • 2020上海國際先進軌道交通技術展,良信助推軌道交通智能運營
    12月9日,2020上海國際先進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吸引了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家企業參展。軌道交通是國家公共運輸和大宗運輸的主要載體,屬高端裝備製造業,也是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重要代表。
  • ——寫在智能高鐵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之際
    今年底,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將向世人集中展現我國鐵路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的最新成果。 北鬥、5G、BIM,新技術為「毫米級」精度賦能 17日上午,中鐵十二局工人反覆檢查軌道扣件,為精調做最後的準備。「扣件與鋼軌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0.5毫米。」從事鋪軌工作已有20多年的朱明啟說。 「這是近乎苛刻的要求。」
  • 軌道交通科普 | 2城際列車
    兩種含義廣義城列廣義上的城際列車包括所有專門負責相近城市地區之間旅客運輸的客運列車,沒有對列車類型和鐵路系統作明確規定,地鐵輕軌或磁懸浮軌道等軌道交通上的跨市列車均可納入城際列車的範圍內。對於這樣的設計,鐵三院的專家表示,汽車、行人搶過道口給火車行駛帶來很多隱患,給高速的城際列車構成的威脅顯然更大,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極易造成重大傷亡。京津城際列車在高架橋上行駛,就杜絕了危險的發生。而且,高架橋和橋墩處一律封閉,列車在專用軌道上行駛不受任何幹擾,橋墩處還設置了保護設施,避免車輛撞擊橋墩,對城際軌道造成影響。
  • 2020年31省市超十萬億軌交項目大盤點,新一輪基建看這裡!
    當下,以擴大基建規模穩定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再次受到矚目。那麼,新一輪基建在哪裡? 在各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會議上,穩投資作為重要政策工具被凸顯出來。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最近密集推出龐大投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