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元磁懸浮高鐵的背後,是新一輪基建狂魔重來!史無前例的大競賽

2020-12-10 新浪財經

來源:大貓財經

作者| 朝陽

來源| 智谷趨勢(ID:zgtrend)已獲授權轉載

在接連經歷了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衝擊的衝擊後,中國經濟連連失速。2020年一季度出現改革開放以來首次GDP負增長6.8%。

以往,中國經濟每一次面臨不穩定未來時,總會出現樓市利好。

但這一會似乎不一樣,大放水正在往大基建去。

全世界將看到,基建狂魔又回來了!

長三角與珠三角,進入了史無前例的大競賽。

01

長三角萬億出籠,搶跑未來

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的心臟。

在中國經濟版圖大洗牌之後,長三角正在變成一個省。

交通強國的進程上,浙江、上海和江蘇搶先放大招,做了其他城市想都不敢想的未來布局。

4月17日,浙江舉行「交通強省」動員大會,宣布未來交通建設規劃,共計3.6萬億投資交通項目。

萬億資金被投入「十大千億工程」和「百大百億工程」,包括:

● 沿海高鐵,1300億;環杭州灣智慧高速公路,1000億;

● 杭州蕭山機場綜合樞紐,1600億;千噸級內河航道提升,1200億;

● 杭州都市圈環線,1500億;洋山港區整體開發,1000億;

● 寧波西綜合樞紐,1000億;滬杭超級磁浮工程,1000億;

● 滬甬跨海大通道,1000億;滬舟甬跨海大通道,1000億。

「百大百億工程」共計103個項目,總投資2.4萬億,涵蓋公路、鐵路、軌道、水運、樞紐等各種交通設施。

江蘇今年計劃交通投資1576億。

江蘇省公布的《交通強國江蘇方案》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高鐵5000公裡以上,貨運鐵路1700公裡以上,南京祿口機場旅客吞吐量進入全球前50,已建和在建長江過江通道達36座。

長三角已經是中國經濟體量最大的地區,全球第六大城市群,要想更進一步,必須兩條腿走路:

● 一條向內求解,加強江浙滬地區的一體化進程;

● 一條向外擴容,向周邊內陸縱深、中部地區、長江經濟帶輻射,打造全球交通樞紐。

之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

把軌道交通作為支撐世界級城市群的重中之重,加快構建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

未來上海、寧波、舟山三大世界港口合流,自貿區連成一片,區域內各城產業將由同質化向協同作戰轉型,安徽也將加速納入長三角版圖成為「飛地」。

共和國心臟將會更加強烈的跳動。

公布的交通項目裡,更吸引眼球的是「滬杭超級磁浮工程」。

中國高鐵發展史上,一直有「輪軌派」和「磁懸浮派」,在幾次關鍵節點,如京滬高鐵修建,兩派有過爭論。

我國唯一的商用高速磁懸浮線路,就是上海那條全長30公裡的機場線路。

多年來,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或商業意義。連年虧損,加上之前的起火事故,也暴露當時中國沒完全掌握該技術。

2006年,磁懸浮落地上海,本會是「磁懸浮元年」,但最終成為技術儲備。

2008年,京津城際高鐵開通,掀開了中國高鐵時代。

同年,次貸危機爆發,4萬億計劃大放水,「鐵公基」上馬。

一個持續了十幾年的高鐵大基建浪潮浩蕩而來。如今,中國全球領先的高鐵網絡上,奔馳著的都是輪軌高鐵,時代肇始就是京津高鐵。磁懸浮派敗下陣來。

滬杭通道,是長三角的經濟大動脈。

滬杭磁懸浮項目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原計劃2009年建成。上海主張在短距離磁懸浮基礎上做中距離嘗試,但浙江傾向於輪軌。磁浮計劃最終因經濟效益、技術安全等多方爭議被撤銷,滬杭轉修高鐵。

和輪軌高鐵相比,磁懸浮的劣勢明顯:造價高、運力小、票價貴、與現有軌道系統不兼容、全球暫無運營先例。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磁懸浮高速列車就是未來交通模式。

目前,世上唯一一條在建中的長距離磁懸浮線路,是日本東京-名古屋磁懸浮新幹線。從2013年開工,計劃2021年竣工,全長約290公裡,計劃乘坐時間為40分鐘,時速在500公裡左右,比當今中國任何一條輪軌高鐵都要快。

技術上,中國、德國、日本和美國的馬斯克都在攻關,磁浮最終目標是真空管運行。在0.5個大氣壓的通道中時速可突破800公裡,真空管時速可以達1500公裡以上。

在「十三五」交通規劃中,磁懸浮技術是必須突破的關鍵技術;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裡,也提出合理統籌安排時速600公裡級磁懸浮系統。

現在布局未來,正是天時地利人和。

去年5月,中國中車、中國四方研製的,時速600公裡磁浮試驗車在青島下線。這是中國磁浮技術的重大突破,超級磁浮有了技術基礎。

但平均每公裡數億元的造價,讓絕大部分城市只能望而卻步。初期磁懸浮票價不菲,只能在大都市之間連線。

放眼全國,只有經濟最發達、財政最富裕的頂級都市圈能夠承建。在這方面,長三角率先搶跑。

在4 月 17 日浙江舉行的全面推進高水平交通強省建設動員大會,就宣布將在上海與杭州之間建設磁懸浮超級高鐵。

工程全長約175公裡,時速超600公裡,是現在高鐵速度的2倍,建成後滬杭通勤時間縮短至20分鐘。

上海和杭州距離不遠,人員、商貿往來極為頻繁,人均收入較高,擁有磁懸浮的市場需求;通勤時間縮短到20分鐘,將使兩個長三角中心進一步「同城化」。

如今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基建是刺激GDP的必然之路。

2008年京津城際高鐵開啟了高鐵大時代,高鐵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十幾年來高鐵大基建也成為國家經濟的大動脈、強引擎。

今天的滬杭超級磁浮,就是當年的京津城際高鐵。它很可能會掀開一個新的時代。

未來已至,磁懸浮大基建浪潮已經大幕拉開,儘管還不可能全國推進,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已經出現。

上海早已有短途磁懸浮列車,浙江多年來也一直準備著磁懸浮方案。

天時地利來臨之際,真正能把握住機會的城市,都早有準備、底氣十足。

截至2019年,中國高鐵營業總裡程超過3.5萬公裡,佔全球高鐵裡程三分之二,高速公路14萬公裡,居世界第一。

去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形成「三張網」和「兩個圈」。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

由八縱八橫交通網,升級為十縱十橫。一張囊括全國的智能交通網正在展開。

疫情之下,中國需要保持一定量的投資。長三角搶先布局,大膽計劃,或將從中央那裡拿到更多的配套資金,掀起新一輪的交通大基建狂潮。

02

珠三角,成為一個市

有長三角豈能無大灣區。

中國經濟的雙極,在交通基建上都向著「一體化」的目標閉眼狂奔,但是長三角向外擴容,大灣區向內打通。

向外向內,將中國雙極送上了不同的道路。

長三角有著經濟縱深的空間,卻又在產業上同質化;大灣區走在改革前沿,擁抱世界最積極,區域內異質協作最緊密。

所以,長三角選擇的是高鐵、磁懸浮,追求高速度,使聯通度趕上城市群擴容速度;

大灣區選擇的是城際軌道、高速公路,使大灣區濃縮為「世界第一大城市」。

2010年開通的廣佛地鐵,開中國跨城地鐵的先河。在經濟、產業、人口流動早已「候鳥」化之後,市與市之間的行政邊界再次被打破,同城化進程加速。珠三角是中國城際聯通最發達的地區。如今,大灣區又在創造歷史!

4月22日,中山、珠海兩市就公路交通、軌道交通項目的推進進行高效協商,並初步達成合作共識:明確共同推進佛山地鐵11號線延長至中山,納入兩市城市軌道交通新一輪線網規劃。

這極可能會成為中國第一條從普通地級市延伸到另一個普通地級市的跨城地鐵。

廣州作為老大哥,更是霸氣。最近它正在加快推進一個史詩級的工程:

在大灣區的南北走向上,廣州規劃將18號線向北延伸至清遠,向南延伸至中山、珠海,貫穿整個珠三角西岸。

在大灣區的東西走向上,廣州地鐵28號線規劃將連通佛山和東莞,項目已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上報稿)》,線路全長107.1公裡。一旦建成,可能會是全中國最長地鐵線路,並成為全世界第一條同時連結一個超大城市和兩個特大城市的地鐵,真正的史無前例!

廣州正在憑藉一己之力,連接整個大灣區。廣州、佛山、深圳、東莞、珠海幾個大灣區中心城市將打通同城化。

深圳則向東京看齊,大舉修建城市軌道交通。這個月,深圳在國務院那裡獲批第四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新規劃總裡程數由原先的148.9 公裡增加到224.83公裡,比原計劃增加了50%左右!

深圳提出了十年建成16條地鐵線的口號,到2030年建成運營裡程1080公裡,屆時深圳將成為中國地鐵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一張城市軌道、城際地鐵、高鐵、港口、跨海大橋、隧道、高速公路組成的交通大網鋪開了。

未來,大灣區7000萬人口將如同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中,這是全球獨一份的。

相比長三角,大灣區的產業分工、協同共生程度更強,在大灣區能夠找到中國所有經濟樣本。

廣州是商貿中心,深圳市科創之都,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東莞、佛山市製造業王國,澳門是旅遊中心……

這些中心在一張龐大的交通網絡之下融為一爐,協作產能快速發展,必將打造出未來中國經濟第一極。

長三角、大灣區的雙極博弈從交通建設上就得以一窺。

03

路上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懂得交通建設重要性的國家之一。

中國是一個建在路上的國家,中國經濟的奇蹟式增長,是在轟鳴聲中一車一船一飛機實打實拉來的。

經濟局勢艱難,資金潮水往哪裡去一目了然。交通是經濟的血脈經絡,投資基建就是打造未來。

吉林省通過了《新基建「761」工程方案》,是全國首個新基建「十四五」方案,涉及5G、特高壓、城際高鐵、城際軌道、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計劃項目2188個,共投資1.09萬億。

湖南發布2020年省重點建設項目,主要推進交通網、能源網、水利網、信息網「四網」建設。

山東、廣西、貴州、湖北、附件等計劃交通投資規模超過千億大關,山西、江西、湖南、山西計劃投入規模超500億元。

全國第一高鐵線——京滬高鐵的二線正在若火如荼的修建。

十八大以來,每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在2萬億以上穩步增長,2017年、2018年均突破了3萬億。

如今「交通大基建+新基建」的趨勢已成。智慧交通、數字升級改造、高效運輸系統、綠色交通,都是新基建的重點項目。

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19.7%,鐵路運輸業投資下降28.6%,跌幅在緩慢收窄。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3月基建投資跌幅快速收窄。

隨著重大項目落地、專項債加快對接基建、施工強度逐漸回升。到二季度,基建投資累計同比有望轉正,全年基建投資可達10%-15%。

中央近期多次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財政部下發的1.29萬億新增地方專項債務限額。截至4月15日,各地已發行1.16萬億元,全部用於鐵路、軌道等交通基礎設施、農林水利、產業園區等大基建項目。

今年是 「十三五」交通規劃建設收官之年,「十四五」規劃之始,中國計劃在未來三十年時間裡建成「交通強國」。

決定未來5年的十四五交通建設規劃,決定未來30年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50年)》都將出臺,屆時未來智能交通建設的布局將完全揭曉。

一個區域唯一的內在確定性,是人、錢持續性流入。

當前,二次城市化、大交通、大消費、大通信同時到來,人、地、錢將再次向大都市圈集約。

長三角在成為一個省,珠三角在成為一個市。

交通基建乃強國之基,中國經濟雙極已經搶先布局未來交通。

基建狂魔重來,又是一輪中國經濟版圖大洗牌。

中國在路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智谷趨勢(ID:zgtrend)微信公眾號。《智谷趨勢》:它為一個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據悉,帝都深處的人也會在睡前打開這個號。高層會議、宏觀經濟、城市脈絡、政策變動……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信號。

頭圖| Ritomm

排版| Seagull

相關焦點

  • 手握「新基建」王牌的惠陽,要如何大展身手?
    不難看出,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遭疫情衝擊和產業發展面臨轉型升級挑戰的大背景下,新基建被賦予厚望,成為各地搶佔的風口。 惠州也不例外! 惠州今年計劃建設、前期勘察項目共402個、估算總投資9421億元……近萬億的總投資額,顯示出惠州搶跑「新基建」賽道的雄心。
  • 為沙特打造中國高鐵!「基建狂魔」花費十年耗資千億,徵服沙漠
    現如今是5G網絡技術作為主流發展技術的時代,而在5G網絡技術的基建上我國更是領先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因為我國在基建上的「功力」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存在,並且我國能夠在任何國民基建項目中快速執行、快速完成,因此我國也有了「基建狂魔」的稱號。
  • 任澤平: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
    基建投資發力「兩新一重」,10月基建投資(含水電燃氣)當月同比增長7.3%,較上月上升2.5個百分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進出口及投資動力強勁,相比較下,消費稍顯疲軟,背後隱藏就業隱患。綜上,任澤平認為,目前國內經濟大環境雖好於全球經濟環境,但不利因素仍多,比如歐美疫情、中美貿易摩擦、居民就業壓力較大、地方財政收入下滑、小微企業更為困難等。
  • 充滿爭議的磁懸浮高鐵為什麼一定會建?(附股)
    周五盤中浙江省在「交通強省」建設動員大會上宣布,計劃在上海與杭州之間建設的磁懸浮超級高鐵,全長約175公裡,時速超過600公裡,總投資高達1000億元。這個投資千億級別的「超級工程」立刻引爆了相關個股漲停,而這個「滬杭超級磁浮工程」是否會開始新一個基建時代呢?
  • 中國或將在新一輪泛亞高鐵競賽中勝出
    在泛亞鐵路的大背景下,近兩年東南亞高鐵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去年12月,新馬政府正式籤署新馬高鐵項目,計劃今年招標。儘管多個國際企業表達了投標意願,但在外界看來,這個項目終究還是中日兩國的競爭,另外,泰國與馬來西亞政府正計劃修建一條連接兩國首都曼谷和吉隆坡的高速鐵路,同樣也是中日兩國公司的正面交鋒。
  • 千億滬杭磁懸浮高鐵,看起來血脈噴張,但在專家眼裡更像個玩具
    近期磁懸浮概念風雲再起,讓新築股份喜迎五連板,到24號收盤漲到7.9元每股,而此前2月4日的歷史新低僅僅為3.05元/股。交易如此異動,新築股份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公司2018年從德國馬克斯博格公司引進的內嵌式中低速磁懸浮系統全套主要核心技術目前仍處於消化吸收階段,尚未籤磁懸浮銷售合同,高呼理性投資,注意投資風險。
  • 日本在建世界上最貴最快的磁懸浮高鐵,耗資5984億元
    跟著心靈去度假,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如今,高鐵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按照我國的標準,目前正在運行的高鐵最低時速達到200公裡每小時,最高的為350公裡每小時。由於高鐵要火車貼著鐵軌運行,所以會受到一定的阻力,速度很難再有提高。其實,目前在交通市場上,還有一種列車比高鐵還要快,那就是磁懸浮列車。簡單來講,磁懸浮就是利用磁力克服了重力,使得列車「懸浮」在軌道上行駛,這就使得阻力大大減小,速度得到了質的提高。
  • 日本耗資5894億元,在建世界上最貴最快的磁懸浮高鐵
    跟著心靈去度假,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如今,高鐵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按照我國的標準,目前正在運行的高鐵最低時速達到200公裡每小時,最高的為350公裡每小時。其實,目前在交通市場上,還有一種列車比高鐵還要快,那就是磁懸浮列車。簡單來講,磁懸浮就是利用磁力克服了重力,使得列車「懸浮」在軌道上行駛,這就使得阻力大大減小,速度得到了質的提高。
  • 日本6千億磁懸浮高鐵將面世,時速500公裡,是印度的兩倍
    都說科技改變人生,但這句話沒有錯,畢竟先進的科技帶來的便利真的太多了,冬暖夏涼的空調,能掌握世界大事動態的手機等等,這些都是高科技帶來的便利,人們出行的時候可以直接坐公交車什麼的,比以前的馬車和走路快多了,每天也可以直接坐幾千裡,而且我們在這些方面越來越好,從公交車到綠皮火車,高鐵
  • 專家解讀日本新型磁懸浮列車技術背後的隱憂
    熟知中日高鐵產業的日本拓殖大學王曙光教授日前接受人民網記者的專訪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 【人民網】中央新幹線是高鐵大國日本的最高技術結晶,其技術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曙光:日本的磁懸浮技術研究始於上世紀70年代,1990年代就建造了實驗線路,推進可謂嚴謹、細緻。 其技術優勢首先體現在磁懸浮技術本身。
  • 雲南一條磁懸浮高鐵即將上馬,耗資千億,沿途風景美不勝收!
    現在,旅遊業作為雲南的骨幹產業,為了解決旅遊發展的難題,當地有關部門也作出了巨大努力,發展了交通事業,相繼建設了許多高鐵和飛機航線,可以在雲南各大旅遊城市之間自由走動,最近又傳來了好消息,在雲南還乘坐新的高鐵線路,從昆明出發,終點是麗江,名為鯤麗高速鐵路。
  • 基建狂魔上新:世界最長海底隧道高鐵開建!
    作為基建狂魔,我國即將挑戰下一個鐵路工程難題——12月22日,甬舟鐵路先行工程開工建設,這是一座世界級的跨海工程。甬舟鐵路連接浙江寧波與舟山,後者因為是個小島,因此成為浙江省內唯一一個不通高鐵的地級市,甬舟鐵路建成之後將使浙江全省都接入高鐵網絡。據悉,甬舟鐵路全長77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主體採用橋梁+隧道的組合方式。
  • 修高鐵、建水電站,在國外感受中國基建狂魔的魅力
    在寮國北部,中國基建的身影無處不在,修路、修高鐵、建水電站,無愧狂魔稱號。寮國是中國車輛出境手續最簡單的國家 所有人都對繁雜的手續和苛刻的要求深惡痛絕,因而遠方不遠的異國自駕首站選擇了出關手續難度最最最最低的寮國。
  • 敘利亞難民:感謝中國幫助,期待「基建狂魔」快來,拒絕西方施捨
    雖然現在是21世紀,但「霸權主義」和叢林法則重來沒有離我們遠去,曾經中東最富裕的國家敘利亞,從2013年到現在經歷的一切,似曾相識燕歸來,今天就講述敘利亞難民一個真實的故事。2、期待「基建狂魔」快來本周,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給出敘利亞吃下了定心丸:「支持聯合國在敘利亞難民上所做的一切,中方將會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援助。」從2013年至今,據聯合國難民署公布的數據,中國援助的敘利亞難民物質位居全球第一(這是不是直接打了西方白頭套的臉),這些物質包括戰爭時期最缺乏的醫療和糧食。
  • 一大國拋出4900億訂單,建歐洲最大高鐵項目,由「基建狂魔」出手
    近年來中國實力的提升,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們不僅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另外還成為了僅次於美俄的第三大軍事強國,在海陸空三軍中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國之重器」,例如首艘國產航母002號、東風系列彈道飛彈以及殲-20等。
  • 京瀋高鐵北京段快速施工:基建狂魔模式已啟動,通車只是時間問題
    本文看一看京瀋高鐵北京段的進度,這一段中國高鐵的全面施工已經展開,並且在快速進行,按計劃建成問題不大。京瀋高鐵北京段也是這一條中國高鐵最後建設的區段,要通行北京東部的星火火車站。在北京段的建設中,中國習慣的基建狂魔模式已啟動,通車只是時間問題。下面是京瀋高鐵的地圖。作為一條中國高鐵,京瀋高鐵從瀋陽市通向北京市,但是目前只是遼寧段、河北段通車了,只能到承德,到北京的取得,就是京瀋高鐵北京段,這一段在2015年的最後一條開始建設,也已經有了4年多的時間。
  • 中國新一代無人駕駛磁懸浮列車明年下線,美網友:被中國偷走!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一直被國外人吐槽為「基建狂魔」,尤其是中國交通設施的建設,尤為突出:既有高居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網,又有刷新世界紀錄的「青藏鐵路」,還有讓老外羨慕不已的高鐵速度,「中國交通」已經是中國形象的一張最好的「名片」。
  • 基建狂魔再創「奇蹟」,車站「搬家」成功,為高鐵建設讓道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建設團隊的人員是有名的「可怕」,曾經兩個小時拆橋,九個小時改造車站,兩天完成北京三元橋的整體換梁工程,有沒有橋,而且建設結束後很快恢復交通,我們的基礎設施隊完成了很多被外國人認為不可能的大項目,所以中國的基礎設施隊在世界上很有名,被認為是「基礎設施狂魔」。
  • 「基建狂魔」的下一站:臺灣!
    搞基建,我們是專業的;把路修到臺灣,我們也是認真的。據觀察者網不完全統計,相關規劃已經持續了十幾年時間。  直到去年7月,京福高鐵的重要延伸段——福平鐵路才全線鋪軌貫通。線路全長88.433公裡,為時速200公裡的Ⅰ級雙線鐵路。
  • 磁懸浮股票龍頭有哪些?磁懸浮股票值得買嗎?
    磁懸浮股票龍頭有哪些?磁懸浮股票值得買嗎?一個沉寂了很多年的名詞,「磁懸浮」,近期突然火了起來!股市中這方面的概念股也炒作得比較火熱。  磁懸浮之所以火,自然是因為資料顯示我國將在2020年建成5條以上商業運營線路,其中最受大家關注的就是滬杭磁懸浮了,這是必須要修建的。磁懸浮龍頭股主要有:中國中車、中科電氣、新築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