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平: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

2020-12-17 中國經濟導報網

    近日,恆天卓越基金峰會於海南三亞成功舉辦,本次峰會主要圍繞2021年度權益投資策略展開研討,金融行業權威專家、專業的機構合作夥伴及恆天高管團隊在研討會上就未來之投資發展機遇展開熱烈討論,剖析當下經濟現狀,展望未來經濟發展,共話財富管理之道。

  著名經濟學家 任澤平

  今天,我們一起回顧下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會上的精彩演講。演講以中國經濟和政策展望為主題,圍繞經濟形勢、新基建及中美貿易摩擦三部分展開論述,重點內容如下:

  關於經濟形勢

  受益於有力的疫情防控、結構性寬鬆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發力新基建,中國經濟恢復與發展領先全球。從GDP看,1-3季度中國GDP當季同比分別為-6.8%、3.2%和4.9%,經濟持續恢復中;從進出口看,中國工業生產恢復至正常水平,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中國憑藉強大的綜合產業鏈條能力,成為全球的產品供給中心。從投資方面看,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回升,1-10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1.8%,10月當月同比增長12.2%。商品房投資繼續回暖,銷售邊際放緩。基建投資發力「兩新一重」,10月基建投資(含水電燃氣)當月同比增長7.3%,較上月上升2.5個百分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進出口及投資動力強勁,相比較下,消費稍顯疲軟,背後隱藏就業隱患。綜上,任澤平認為,目前國內經濟大環境雖好於全球經濟環境,但不利因素仍多,比如歐美疫情、中美貿易摩擦、居民就業壓力較大、地方財政收入下滑、小微企業更為困難等。

  對於未來經濟發展形勢,任澤平預計,四季度貨幣政策將回歸正常化,財政政策將發力新基建領銜的「兩新一重」。下沉到具體行業,疫情常態化控制下,他看好「宅經濟」,對在線娛樂、遠程辦公、在線教育、電子商務及智能服務等新經濟發展機遇抱有期待。但是談及到對整體經濟形勢的看法,則表現得並不樂觀,他說到,市場不好的時候,所有的負面因素會疊加。無論是國內的通貨膨脹還是國際政治的不穩定風險因素,都預示著資產保值增值的必要性,未來資產配置將成為每個家庭的投資必選項。

  關於新基建

  演講來到第二部分,任澤平聚焦新基建,說到:「對衝疫情,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新基建』,短期有助於擴大有效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培育新經濟,推動改革創新,改善民生福利。」 「新基建」具有時代烙印,如果說20年前中國經濟的「新基建」是鐵路、公路、橋梁的話,那麼,支撐未來20年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對此,任澤平提出,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不是四萬億重來,重走來路。新一輪基建主要應有五「新」,即:

  新領域 :由傳統基建轉向5G、人工智慧及新能源等新基建;

  新地區 :新基建重點圍繞城市群都市圈建設,比如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

  新方式 :新基建需要新的配套制度變革;

  新主體 :要進一步放開基建領域的市場準入,擴大投資主體;

  新內涵 :加強信息公開透明、改善營商環境、實行減稅等政策,以建立新激勵機制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家積極性等。

  在確定完新一輪基建發展策略後,再來看中國基建現狀,雖然存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水平和質量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從能源、交通運輸、通信及醫療衛生等方面來看,中國都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通信基礎設施,作為信息網際網路時代的「高速公路」,為數字經濟提供基礎設施底層支撐,是世界各國發展高科技和保障戰略安全的必爭之地。

  從1G到5G,通信基礎設施不斷更迭,未來5G將以萬億級美元的投資拉動十萬億級的下遊經濟價值,成為大國競爭的關鍵,決戰新一代信息技術。目前,中國的5G發展走在了前沿,未來,應推動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產學研融合,並促進5G與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人工智慧等垂直行業應用融合發展,加速形成5G創新生態。除了5G,任澤平還特別提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值得大家持續關注。他指出,如果能夠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潛力巨大,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原因有三:

  1、2019年中國人均GDP為10000美元,為美國的1/6,發展潛力巨大,加之其增速平均5%-6%,為美國的2-3倍;

  2、中國的城鎮化發展雖穩步推進,但其60.6%的數據較發達經濟體的80%還有20%左右的增長空間;

  3、中國勞動人口基數優勢及其素質地不斷提高,人才紅利慢慢顯現,使得近年來,中國創新創業十分活躍,新經濟獨角獸企業數僅次於美國,中美獨角獸企業佔全球70%。

  投資就是投國運。國運向上是長期投資的最基本前提,經濟體有持續向上的正增長,才能保證這個國家多數企業正增長,這是投資的基本前提。中國在經歷了疫情打擊後,可以迅速控制疫情,修復經濟損傷,並且有條不紊地推進下一周期的經濟發展,其政策引導作用自不必多說,未來,中國的投資機會還會越來越多,緊跟政策導向,理清投資脈絡,跟上下一輪財富增長的腳步是投資者當前的緊要之事。

  關於中美貿易摩擦

  自古以來,貿易戰對國之經濟發展的影響深遠巨大,中美貿易戰在過去的幾年裡愈演愈烈,一直處於膠著狀態,這樣的情況在去年達到了高潮。對於中美貿易戰,任澤平從幾張圖入手,為到場來賓展開詳細分析:

  從圖一中美貿易差額不難看出,美國的貨物貿易逆差,中國佔46%。對此,他說到,中國貢獻了美國貿易差額的一半,但是雙方卻都覺得這筆買賣自己「吃虧」,摩擦顯現。

  圖二展示了1990-2015年間,美國製造業大幅衰落。背後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經濟的崛起,人口紅利釋放導致美國大部分的製造業外遷,很多的中部地區變成了所謂的「鐵鏽州」,沒有新的工廠、就業,原來的工廠都生鏽了。這進一步激化了中美貿易摩擦。

  圖三,任澤平向大家展示了全球的經濟版圖。數據顯示,全球GDP比重:中國16% + 美國24% = 40% 。而GDP增速:中國6%左右,美國2%左右。這裡,他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再過10年左右,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屆時,全球經濟、貿易版圖將重新改寫,更重要的是全球的權力版圖也將重新改寫,所有的規則可能都要發生變化。他提醒到,「我們在看到中國所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的時候,也要清醒、冷靜、理性地看到中國跟美國巨大的差距。尤其在軍事、科技、金融等方面,我們與美國存在的差距還是非常大,中國還存在很多的成長進步空間。」知難而進是時代賦予中國的特殊使命,也是時代賦予諸如華為等優質中國企業的任務,相信未來之中國會在時代的洪流中砥礪前行,開創一個新的世界格局。

  對於中美貿易摩擦,任澤平給出了自己的基本判斷:1、具有長期性和日益嚴峻性;2、打著貿易保護主義旗號的遏制;3、中美貿易摩擦,我方最好的應對是改革開放,做好自己的事情。 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冷靜和戰略定力。

  最後,任澤平表示:「我們深信市場經濟的理念已經在這個國家紮根,新一屆中國領導集體展現推進改革的勇氣和決心,我們深信經過改革轉型之後的中國經濟前景更加光明。」

  與任澤平的看法一致,恆天對中國未來之投資持堅定的看好態度,堅信中國投資市場的潛力,同時對市場也抱有一顆敬畏之心,在不確定的時代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服務,幫助投資者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相關焦點

  • 任澤平:新基建有「五新」,三原因道出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
    會上,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做了精彩演講。在談到關於新基建的部分,任澤平說到:「對衝疫情,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新基建』,短期有助於擴大有效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培育新經濟,推動改革創新,改善民生福利。」
  • 任澤平最新觀點:新基建是一個兼顧短期長期 化危為機挑大梁的政策
    △ 我們最近倡導的新基建,我認為是一個很好兼顧短期、長期化危為機一個挑大梁的政策。  △ 實際上要啟動新的一輪基建關鍵要有「五新」,新領域、新地區、新主體、新方式、新內涵。  △ 新基建投資潛力是很大,它的乘數效應更大。
  • 任澤平:2021年這麼幹!新周期 新基建 新格局
    我們認為,「雙循環」的核心是對內擴大內需、對外提升產業鏈安全,關鍵是三大抓手:「新基建」、城市群和放開生育。 這是這些年我們在公共政策領域的三大建言和呼籲,但進展不同,新基建已經從學術討論走向國家戰略,城市群逐漸走向社會共識但尚未完全落實到公共政策,而全面放開生育則面臨巨大的學術分歧和社會爭議。
  • 任澤平股市最新評論 關於新基建問題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圍繞「新基建」作主題發言。  關於新基建,我講三個問題:該不該幹?誰來幹?怎麼幹?該不該幹的問題,大家還是有共識的,認為應該在這個時候發力新基建,分歧主要是誰來幹,怎麼幹。
  •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如能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 未來最好的...
    會上,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發表了主題演講。任澤平表示,中國過去40年的成就,宏觀上我們講了很多是市場化改革的成功,微觀上就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外資企業大規模進入,以及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過程。根本上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市場化改革的成功。
  • 多地項目庫相繼出爐 「新基建」站上風口
    多地項目庫相繼出爐 不走老路關鍵在「新」賦能新經濟 「新基建」站上風口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節奏正逐步回歸正軌,復產復工進入「快車道」。近日,湖南、山東、河北、浙江、江蘇等多地「新基建」項目庫相繼出爐,「新基建」作為發展「催化劑」將逐漸顯露頭角。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下,以5G基站、特高壓、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基建」站上風口,正成為新經濟重要增長點。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新基建項目中,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作為近幾年最熱的技術領域,毫無疑問的成為談論最多的話題。近日,興業證券發布了《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新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新基建的內涵談到為何要大力推進新基建,並整理了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值得 關注。
  • 新周期 新基建 新格局!
    原創 任澤平 澤平宏觀我們認為,「雙循環」的核心是對內擴大內需、對外提升產業鏈安全,關鍵是三大抓手:「新基建」、城市群和放開生育。這是這些年我們在公共政策領域的三大建言和呼籲,但進展不同,新基建已經從學術討論走向國家戰略,城市群逐漸走向社會共識但尚未完全落實到公共政策,而全面放開生育則面臨巨大的學術分歧和社會爭議。
  • 任澤平如何看待新基建,中國企業他最看好哪三家?
    中國公認的宏觀大佬、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對當下火熱的人工智慧、新基建發布了題為《人工智慧:新基建,迎接智能新時代》的報告。文:恆大研究院 任澤平 連一席 謝嘉琪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量,將推動數萬億數字經濟產業轉型升級。
  • 恆大首席任澤平:四大積極因素支撐A股
    我覺得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最近黨中央國務院在發力新基建,新基建短期有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也是中國轉型創新的發展方向。市場對這一塊比較認可,新基建相關的主題也是一枝獨秀,帶動了市場的人氣和投資者信心的恢復。所以說A股在全球相對而言更抗跌,或者說配置價值更明顯。
  • 深度:發展新基建踐行新理念注入新活力澎湃新動能
    她將新基建的新意義概括為四個關鍵詞——關鍵投入、強勁引擎、有效路徑、重要支撐。其一,帶動有效投資的關鍵投入。新基建需求大、投資多、周期長,在促投資穩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帶動傳統基礎設施智能改造和傳統產業數位化升級,進一步發揮投資乘數效應。其二,釋放經濟活力的強勁引擎。
  • 34萬「新基建」 福利,2020年的黃金賽道究竟有哪幾條
    比如,新華社旗下的《瞭望》雜誌在其《瞭望|「新基建」 帶來新機會》一文中認為:「新基建」 則主要指以 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位化的基礎設施……能支撐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新一輪的網絡建設,如光纖寬帶、窄帶物聯網等;數據信息相關服務,如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以及信息和網絡的安全保障等,也必將成為我國 「
  • 無錫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
    原標題:無錫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   未來15年,無錫會變成啥模樣?昨天下午,《無錫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編制工作動員大會召開,全面安排和部署編制工作任務,動員社會各界支持和參與編制工作,為建設「強富美高」新無錫描繪藍圖、夯實基礎。
  • 40萬億新基建來襲:晨越建管從一步領先到步步領先
    來源:挖貝網40萬億新基建來襲,帶來的不僅是一場生產力的釋放,更是一次生產方式的革命。從公路到5G,從港口到特高壓,基建內容逐漸從滿足基本民生,演變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新基建對工程質量的高標準嚴要求,倒逼建設管理方式的變革。
  • 千億元磁懸浮高鐵的背後,是新一輪基建狂魔重來!史無前例的大競賽
    長三角搶先布局,大膽計劃,或將從中央那裡拿到更多的配套資金,掀起新一輪的交通大基建狂潮。02珠三角,成為一個市有長三角豈能無大灣區。中國經濟的雙極,在交通基建上都向著「一體化」的目標閉眼狂奔,但是長三角向外擴容,大灣區向內打通。
  • 新基建,是什麼?
    商湯科技人工智慧產業聯盟秘書長吳坤認為,當前中國傳統的人口數量紅利日漸減少,亟須尋找新的出路,而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創新探索將有望促成新一輪發展紅利。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也提到,每一個國家的發展將經歷生產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和財富驅動四個發展階段,不同發展階段形成不同的競爭優勢。
  • 2020新基建充電樁發展論壇
    」概念以來,充電樁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關注熱點。各地均出臺了充電樁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充電樁產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據國家能源局消息,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各類充電樁保有量達132.2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為55.8萬個,數量位居全球首位。當前,我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產業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仍在「跑馬圈地」粗放式發展,需不斷進行產業升級和技術迭代。同時,充電樁布局仍存巨大缺口。
  • 深度聊透「新基建」,核心邏輯梳理(一)
    3-5月的A股整體走勢,反覆強調了今年經濟發力重點在「新基建」。為什麼中央如此重視新基建呢?新基建意義:是開啟新一輪經濟周期的必經之路,唯一之路,是一切改革轉型的基礎。如果說偉大復興是一座世紀大廈,那麼新經濟好似大廈的建築材料,新基建就好比大廈的地基。新基建國際背景:歐洲難民危機重燃、全球經濟警報響起
  • 快來看看張家港的大基建!江蘇5410億!樓市要火!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各省份最近密集推出龐大投資計劃。不僅如此,推出新一輪大規模基建的呼聲也在不斷增長。 當下,以擴大基建規模穩定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再次受到矚目。
  • 新基建需要全球視野,更需要人才!
    序言  2020 年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 是中國諸多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 大裡程碑和承上啟下的連接點, 國家 「十三五」 規劃在這一年完美收 官。 從 2021 年開始, 中國進入 「十四五」 規劃的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