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與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共同舉辦「如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儘快復甦」網絡視頻會議。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圍繞「新基建」作主題發言。
關於新基建,我講三個問題:該不該幹?誰來幹?怎麼幹?該不該幹的問題,大家還是有共識的,認為應該在這個時候發力新基建,分歧主要是誰來幹,怎麼幹。
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但是2019年初,中國經濟「小陽春」,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2020年初中國經濟受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的衝擊,2月23日中央指出,「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宏觀政策重在逆周期調節,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衝疫情影響,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衝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明確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近期20多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
No.1
該不該幹?
當前的宏觀形勢需要發力新基建
從長期來看,「新基建」的必要性很明顯,投資潛力巨大,經濟社會效益顯著,貢獻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
但是,在最近新基建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討論和關注,跟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有關,新冠疫情爆發導致深度的全球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
目前,中國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方面走在全球前面,一些主要的指標,比如發電量、返城率都在快速恢復。但是代價非常沉重,勝利來之不易。根據公布的中國經濟數據,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13.5%,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20.5%;這些數據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自己的疫情得到了控制,經濟生產在恢復,但是現在面臨新的挑戰,疫情全球大流行和金融海嘯,以及歐美主要經濟體經濟的深度衰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很難獨善其身。截至3月24日,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150多個國家個地區,總計超過40萬人感染。美股四次熔斷,歐美主要股市進入技術性熊市,油價從去年底的60美元每桶跌至20多美元每桶。簡單地看一下疫情數據,美國3.2億人口中有5萬多病例;義大利6000萬人口中有7萬病例,而且病死率很高,大約將近10%;德國、西班牙、法國、伊朗,這些經濟體都成為重災區。
相關推薦
徐小明新浪博客股市點評:10月27日周二操作策略一覽
馮礦偉新浪博客股市評論 日線低點
淘氣天尊新浪博客股市點評:大級別分時線低點支撐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