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平股市最新評論 疫情導致經濟衰退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2020-12-21 至誠財經網

  摘要

  截至2020年4月7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130萬,死亡7.5萬,波及到200多個國家,35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疫情已演變為全球大流行,經濟深度衰退程度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除中國、韓國等少數地區外,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區形勢嚴峻,歐美亞主要經濟體均遭受重創,尤其是美國,其確診數量已經突破30萬。印度、巴西等發展中經濟體醫療衛生條件差,人口密集,情況混亂堪憂。

  疫情還將持續多久?歐美何時控制住?中國會否二次爆發?

  我們根據數據和模型進行分析的基本結論是:

  1)新冠肺炎傳染性強, R0值在3.1左右,高於SARS和西班牙流感。30%-6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但具有傳染性,是其防控難度大的突出原因。

  2)新增確診拐點和現有確診拐點的出現是疫情緩解的前提,兩大拐點是觀察疫情的關鍵。新增確診拐點意味著疫情擴散速度下降,即增量開始緩解,現有確診拐點意味著治癒+病死速度超過疫情擴散速度,即存量開始緩解。只有第二個拐點達到之後,整體疫情才有可能緩解。

  中國:兩個拐點相隔6-10天,第二拐點後約25天全面緩解。

  韓國:兩個拐點相隔11天,但第二拐點出現後新增確診數量下降速度有限,存在「長尾特徵」,尚未看到疫情完全結束的跡象。

  3)義大利、西班牙、德國在3月下旬達到新增確診的高點,即第一拐點,目前正在靠近第二拐點,有望於4月底逐步緩解,但存在「長尾特徵」。

  美國和法國新增確診數量在數據上均已顯露出第一拐點的跡象,而第二拐點至少到4月中旬才有可能出現,大幅緩解可能在5月中旬以後。

  英國、印度、巴西整體處於疫情發展早期階段,未來疫情將至少持續2-3個月。

  由於印度和巴西人口規模更大,醫療衛生基礎條件差,檢驗檢疫物資匱乏,未來一段時間成為全球最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區域。

  4)疫情初期,歐美國家一開始麻痺大意,普遍反應滯後,防疫措施也面臨社會文化及體制方面的限制。目前歐美國家的防疫措施已接近最高級別,防疫形勢有望逐步好轉。

  日本疫情已經二次爆發,嚴重程度超過第一次。

  中國因輸入性風險及內部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未來需防範二次爆發風險。

  印度、南美等發展中國家由於衛生基礎設施不足、醫療資源缺乏、人口密集,情況混亂堪憂。

  5)藥物方面,此前多個被寄予厚望的藥物已被證實無效,目前最有希望的瑞德西韋、羥氯喹/氯喹、法匹拉韋仍在臨床試驗中,最快4月底揭盲。

  疫苗方面,目前疫苗研發項目超過60個,但有效性及安全性驗證至少需要1-1.5年時間。

  6)預計歐美國家疫情將在未來1-2月後開始緩解,但面臨「長尾效應」,徹底結束有賴於疫苗研發和接種。

  7)未來三種情景:

  樂觀情景下,感染率0.3%、病死率2.5-4%,則歐美感染320萬人以內,疫情於今年夏天基本結束。上半年對經濟衝擊較大,但下半年經濟快速反彈,影響基本可控。

  中性情境下,感染率0.6%、病死率3-5%,則歐美感染超過320萬人。目前除中國以外的全球人口62億,是歐美人口規模的5.8倍,因此中性情景下,預計全球實際感染數量3000萬人左右,且持續時間達3-5個季度,「長尾特徵」。經濟中短期深度蕭條,隨後逐步恢復。

  悲觀情景下,感染率1%以上,且持續時間較長,導致全球經濟大幅衰退,大面積倒閉潮和失業潮。

  8)對中國而言,我們面臨三大戰役:抗擊疫情、復產復工和擴大內需,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復工復產快速開展,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總需求不足,復工不意味著復產,消費、生產和出口企業面臨訂單大幅減少。

  新基建兼顧短期擴大有效需求和長期供給側改革,是最有效的手段,最有力的抓手。327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擴大內需,啟動「新」一輪基建,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對衝經濟下行,防止出現大規模倒閉潮、失業潮。

  面對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金融危機、歐美經濟深度衰退、中美貿易摩擦、轉型升級等重大挑戰,我們旗幟鮮明倡導「新基建」。2月28日發布《是該啟動「新」一輪基建了》報告,微信公號閱讀量幾十萬,全網相關轉發閱讀上億,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和業界大討論,各界對新基建的呼聲極高,但也有不少反對聲音和誤解。總體上這些討論是客觀理性的,推動了認識深化、公共政策形成以及社會進步。我們先後發布了《做好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準備,啟動新基建》《中國新基建研究報告》等系列文章,推動形成社會共識。

  讓「新基建」真正起到穩增長、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的重大作用,發揮強有力的帶動效應、放大效應和乘數效應。相比歐美量化寬鬆、直升機撒錢,新基建可以真正給子孫後代留點東西。

相關推薦

徐小明新浪博客股市點評:10月27日周二操作策略一覽

馮礦偉新浪博客股市評論 日線低點

淘氣天尊新浪博客股市點評:大級別分時線低點支撐有效!

相關焦點

  • 任澤平股市最新評論 關於新基建問題
    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但是2019年初,中國經濟「小陽春」,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2020年初中國經濟受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的衝擊,2月23日中央指出,「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
  • 任澤平股市最新評論 任澤平講我們的錢都去哪兒了
    一旦遇上特殊情況就很難辦,就像今年的這場疫情,沒有存款,身上還有借貸的家庭就很難熬,巴不得趕緊復工,這樣就能賺錢還貸。  我們的錢都去哪兒了?看看最貴經濟學家任澤平怎麼說的吧!任澤平認為:分階段來看,2009-2016年,金融自由化浪潮興起,中小板綜指、深證綜指增速跑贏貨幣增速,一線城市房價、創業板指數接近貨幣增速,二三線城市房價、中債綜指大幅跑輸。2017年以來,去槓桿和嚴監管帶來影子銀行收縮,棚改發力,滬深300指數、二三線城市房價增速接近貨幣增速,中債綜指小幅跑輸,中小及創業板指數、一線城市房價大幅跑輸。
  • 全球六次金融大危機:起源、導火索、傳導機制、影響及應對(上)
    文:恆大研究院  石玲玲 馬家進 王孟嫫 範城愷  導讀  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各種金融危機層出不窮,並催生經濟思想和公共政策的不斷變革。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一度導致美國流動性危機爆發,全球經濟深度衰退,QE、零利率、MMT、新基建等引發熱議。
  • 任澤平股市最新評論 未來最好投資機會在中國
    全球疫情擴散,世界經濟何去何從?在大唐財富雲理財嘉年華期間,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4月19日表示,「過去很多人唱衰中國經濟,事實是過去40多年,中國以年均9.5%的速度在增長,給我們的企業、全球的企業,包括我們的工人、居民帶來最大的機會。
  • 任澤平萬字報告:做好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準備!
    2、未來的風險點主要是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二次輸入風險、經濟衰退風險和金融市場傳染。截至3月17日,疫情已蔓延至海外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萬人,全球股市暴跌,油價史詩級暴跌,各國掀起降息潮。近期美歐主要股市跌幅均超過20%,跌入技術性熊市,美股甚至3次熔斷,而A股跌幅較小、相對穩健,一方面反應了中國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方面的積極進展,另一方面也反應了投資者對歐美疫情蔓延更嚴重更久、陷入經濟衰退、引爆金融危機等的擔心。而事實上投資者已經在往流動性危機、金融危機的方向進行恐慌性交易,風險資產暴跌,資金躲進避險資產,甚至搶流動性。
  • 任澤平股市最新評論 讓一切要素活力競相迸發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 六十年首次!香港GDP連續三季度負增長,世界金融中心正在衰退?
    從目前來看,香港經濟面臨四大潛在風險,需要未雨綢繆、加以防範。風險之一,是經濟衰退的深度與長度可能超過預期。2019年三季度、四季度以及2020年一季度,香港GDP同比增速分別為-2.8%、-2.9%與-8.9%。連續3個季度負增長,意味著香港經濟已經陷入衰退。
  • 新冠肺炎疫情對奧地利經濟影響超2008年金融危機
    原標題:新冠肺炎疫情對奧地利經濟影響超2008年金融危機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據奧地利衛生部網站消息,截至當地時間6月8日,奧共進行了494761次新冠病毒檢測,累計確診病例16879例,24小時新增25例。
  • 2008年金融危機:歷史會重演嗎
    作者:陳志武封圖:圖蟲創意導讀壹 || 2008年金融危機的後續影響還在發酵中,比如,2016年是國際社會充滿「出乎預料」政治事件的一年。2009年3月9日,全球股票市場跌到了過去十年內的最低值,標準普爾500指數從2007年的高峰下降了57%。金融危機帶來了經濟衰退。美國經濟從2007年2月開始出現衰退,GDP增長率在2008年第三季度達到了-1.3%,接下來的兩個季度分別為-5.4%和-6.4%,失業率飆升,2009年末超過了10%。這是「二戰」以來美國最嚴重的經濟收縮。
  • 任澤平最新觀點2017:2020年房價或報復性上漲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7月05日訊  方正證券任澤平今日發布2017年中期回顧與展望,任澤平認為,今年大家普遍反映投資比較難做,主要是相對2014-2015年貨幣超發推動資產價格輪番上漲而言
  • 唱對股市5000點的任澤平最新猛話:金融周期見頂,股價房價承壓
    以上是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的最新判斷。任澤平在國內分析師中最早提出「新周期」,4月1日,他在一場論壇中發表演講,給出對於新周期的最新判斷,「聰明投資者」經授權轉載。世界經濟周期、產能周期、金融周期、房地產周期、庫存周期和政治周期。我把這6個周期講了以後,大家大致可以判斷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經濟周期:全球新一輪增長開始20,第一個周期是世界經濟周期,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加入到了復甦。
  • 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疫情衝擊下需警惕全球金融體系三大風險
    IMF表示,2020年全球經濟將現負增長,程度可能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過去一段時間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根源,在於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以及金融市場對疫情準備不足以致出現恐慌情緒。隨著發達經濟體穩定市場的政策陸續出臺、效果逐步顯現,金融市場情緒出現回升。但需要警惕的是,當前全球金融體系存在三方面風險隱患:? 發達國家股市高位運行多年,資產估值面臨大幅調整的壓力。?
  • 溫彬:嚴防疫情,避免其繼續影響二季度經濟,防止出現衰退
    在金融市場震蕩的衝擊下,人們除了關心股市的低點在哪裡,另一個同樣關心的問題是會不會出現經濟衰退。對此,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這要取決於我們對疫情的控制是否有效。 金融市場的交易本質是投資者對市場經濟基本面的反應,也包括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
  • 恆大首席任澤平:四大積極因素支撐A股
    任澤平:疫情它只是一個導火索,暴露了美國、歐洲也包括全球經濟、金融以及社會的脆弱性。它脆弱在哪裡?在過去的這些年,也就是說20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的這12年,全球主要依賴於低利率、貨幣的量化寬鬆等政策,導致了全球債務槓桿的上升,資產價格的上漲,還有社會階層的撕裂,收入差距的拉大,我覺得這都是脆弱性的表現。
  • 流動性告急,全球金融危機離我們...
    摩根大通的數據也顯示,用于衡量債券市場流動性的關鍵指標「Market depth」已經降至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水平。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是,美國未來幾周確診病例數據是否會大幅增長?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發文指出「我們正站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那麼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有多大?
  • 疫情加劇義大利經濟衰退風險,申根通行的歐盟面臨全新考驗
    記者 | 田思奇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義大利似乎就難逃衰退邊緣。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其富裕北部地區的蔓延更為該國經濟雪上加霜。截至周一(2月24日)晚間,義大利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7人死亡,超230人確診,27名重症。去世的病患大都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
  • 國泰君安任澤平:全球經濟三軌運行 脆弱且不平衡(組圖)
    作者: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 任澤平  2008年之後,由於刺激多改革少,全球經濟三軌運行,潛在增長率下降,流動性泛濫,普現資產荒,推動股市債市房市上漲。全球經濟復甦進程脆弱且不平衡。  以史為基準,尋求同與不同。
  • 2020年疫情影響下的菲律賓,會不會重蹈1997亞洲金融危機!
    2020年5月19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4841235例,死亡316293例,全球多國經濟衰退,產業停滯,多國封國。美國,疫情現狀全球第一,感染人數達 1552140萬,石油暴跌300%,美股10天四熔斷,創造了歷史。
  • 全球疫情危機下,未來一年中國房價,先喜後憂!
    在全球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已經達到了經濟危機水平。中長期來看,未來全球貨幣寬鬆的邊際效應逐漸減弱,經濟形勢也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各類資產價格的走勢是否能繼續維持當前的強勢表現有待繼續觀察。 03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下資產價格的表現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範圍是全球性的,與當下的危機具有可比性。
  • 全球股市迎來過山車行情 美國經濟衰退預期上調
    美債利率現12年來最深倒掛經濟學家上調美國經濟衰退預期至35%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過去兩周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累計跌幅超過15%,收益率水平創2016年11月以來的新低,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較3個月短期國債收益率低出40個基點,利率倒掛幅度創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