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老大、鐵老大」,這個名字不白叫的,鐵路建設一直是基礎建設投資最大的項目之一。從早期的普鐵建設,到從2008年4萬億投資中,開啟的高速鐵路建設,一直是有力拉動經濟發展重要馬車。
從09年開始,我國高速鐵路十年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29.21%,自2016年開始,我國鐵路營業裡程增速不斷上升,2009-2019VAGR為4.98%;高鐵方面2009-2019CAGR高達29.21%。2018年,高鐵裡程新增4740公裡,增速為18.84%;2019年高鐵營業裡程新增5096公裡,累計總營業裡程已超過3.5萬公裡,相對於國家鐵路「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2020年中國高鐵3萬公裡目標已提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1月2日中國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工作會議明確,2020年國家鐵路確保投產新線4000公裡以上,其中高鐵2000公裡。
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都是城際鐵路,與普通高鐵、軌道交通相比,只多了「城際」兩個字,但區別卻比較明顯。城際高速鐵路指在人口稠密的都是圈或者城市帶(城市群)中,規劃和修建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運輸系統。主要運營於城市群或城市帶,線路總長一般不超過200千米,允許列車行駛的最大速度在250km/h以上。同時,發車密度通常公交化,遠遠高於普通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則是低速版的城際高鐵。
城際軌道交通的作用是要把城市和城市群之間聯繫起來,起到通勤作用,公交化運營的作用。它的距離沒有那麼遠,可以替代小汽車出行。此外,城際軌道交通車站還比較多,方便遠郊和小城鎮的人出行。
同樣是鐵路,為什麼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被稱為新基建?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吸收融合了我國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動力裝置上,如儲能、實時供電、充電的模式;還有軌輪的新材料應用,都有很多的技術創新。列車的自動運行和控制系統,運用的新技術也比較多。所以,把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當作新基建,是因為大部分新技術都是利用了信息技術或者自動控制的一些技術。
鐵路投資具有較強的逆周期性,目前受到疫情等影響經濟受阻情況下,城際高路及城際軌道交通這項新基建的大力發展有望拉動經濟。目前,我國已經形成包括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在內的20多個城市群。城市群內要實現各種要素流動,城際鐵路是不可或缺的。現在有城市群,城市群下面還有都市圈,一般一個成熟的城市群,可能有一個或者多個都市圈構成。而國家也出臺了不少文件,比如要強化都市圈層面的一小時通勤。這樣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都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比一些全球知名城市群、都市圈,我國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比如,日本東京都市圈有個「二八定律」,就是佔總裡程20%的軌道交通,承擔了80%的交通需求。對此,國家發改委今年初明確,加大重點城市群、都市圈城際鐵路、市域、市郊鐵路和高等級公路規劃建設。和所有的基建一樣,城際鐵路建設投資巨大,可以直接拉動經濟發展。
就產業方面而言,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的產業鏈條非常長,涉及設計諮詢、原材料、建築施工、裝備製造、運營維護,下遊應用運輸服務行業,同時衍生諸多增值服務。
上圖上顯示出來只是在城際高速、城際軌道交通建設期間所帶動的產業鏈條以及開通運營後自身帶來的衍生增值服務。從長遠來看城際軌道交通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圈的血脈,各種,要素通過它自由流動,效率遠高於其它交通方式,最直接帶動了整個城市群,都市圈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