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報紙閱讀呈「三足鼎立」之勢-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21 光明數字報

    開欄的話

 

    如同印刷術將歐洲帶出中世紀一樣,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新媒體的興起正將我們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電報、電話、報紙、廣播、電視……這些曾經的我們與這個世界聯繫的最重要方式,如今已經不再是獲得信息的唯一來源。移動網際網路以及智能終端的普及大大拓展了人們瀏覽新聞的內容和方式,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猛烈衝擊。

 

    在這個繽紛而喧囂的時代,人們如何閱讀報紙,怎樣欣賞音視頻節目,又通過什麼感知外部世界、聆聽內心聲音?從本期開始,光明日報新傳媒版將通過《環球新媒體使用掠影》欄目刊發一系列文章,向廣大讀者展示世界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地區)民眾對於新媒體的選擇與偏好、理性與情感、堅守與創新——請記住,在新媒體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和產品,更有責任、素養和價值。

 

    一直以來,香港人都有著深厚的讀報傳統。在面積僅相當於內地一個普通直轄市大小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僅日報就超過了二十份。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收費報紙不再是香港的主流,目前的香港已經形成了收費報紙、免費報紙、網絡新聞與手機、平板電腦新聞客戶端三足鼎立之勢。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院長蘇鑰機直言,雖然報紙在香港仍有廣告收入和市場,暫時不會消亡,但年輕人日益習慣用新媒體來獲取新聞,看收費報紙的越來越少,未來網絡媒體極有可能成為主流。

 

看收費報紙的讀者在減少

 

    2013年11月至12月,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電話隨機訪問了逾千名15歲以上的市民,發現超過六成香港人每周閱讀報紙。

 

    香港人為什麼一直以來都很重視讀報紙?蘇鑰機將原因歸結為三點:一是香港社會的變化比較大,一些重要的新聞對香港人生活的各方面都有一定影響;二是香港的報紙多,獲取報紙很方便;三是香港的新聞內容豐富,不同種類都有,「就像吃自助餐一樣,喜歡吃什麼都可以找到」。

 

    不過,此次調查也發現,傳統的收費報紙讀者在慢慢減少,閱讀免費報紙以及通過移動客戶端看新聞的人數增加了很多,特別是年輕人。

 

    蘇鑰機認為,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基於網際網路的電子媒體在香港年輕受眾中已佔據主要地位,年紀較大的市民也在慢慢接受這種變化,網絡媒體以後會成為主流。不過他也強調,經常用社交媒體看新聞的人數比例在不同年齡層中區別非常大。「15~29歲的受訪者中,37%用社交媒體看新聞;在30~44歲的人群中,這一比例是16%;45~59歲的人群中僅有6%;60歲及以上的受訪者中則只有2%。」

 

    香港年輕人目前也看免費報紙,但蘇鑰機認為這只是一個過渡,因為他們喜歡用手機和平板電腦來看新聞的趨勢非常明顯。

 

新舊媒體替代速度加快

 

    「如果五年前有人問我,網上報紙會不會取代傳統報紙,我會說沒有那麼悲觀;但是在過去的兩三年,這個步伐突然快了很多。」談到新舊媒體更替的狀況,蘇鑰機認為香港這幾年的變化確實很快。「以前香港人坐地鐵,總是習慣拿著一份收費報紙看;大概五六年前,大家更多的是拿著免費報紙在地鐵看;而在過去一兩年,雖然看免費報紙的人還是很多,但是比例卻下降了,很多人開始通過手機看報,港鐵為此甚至要求乘客在搭乘電梯和進出車廂時不要低頭看手機,因為很危險。」

 

    在香港,一個報業集團一般同時擁有幾個平臺,包括收費報紙、免費報紙、網上報紙和手機新聞。蘇鑰機認為,印刷報紙的受眾比例和普及程度會慢慢縮減,但是不會在三五年內完全消失。「傳統媒體的報導比較深入、全面、可信,還是很受讀者歡迎;新媒體則要考慮解決好廣告收入的問題——總之,大家情況不同,問題不同,優勢不同,在目前的階段既有競爭也有互補。」

 

    而且,從全球範圍來看,蘇鑰機認為香港報業的情況相對要樂觀些。「香港經濟態勢不錯,報業廣告收入也不錯,新興媒體對報業的威脅雖然很大,但是比外國的情況好一些。當然從長遠來講,不同的平臺之間怎麼做,如何解決收入、讀者來源等問題,還需要媒體人去好好思考。」(光明網記者 鄭子琳)

 

相關焦點

  • 香港:報紙閱讀呈「三足鼎立」之勢
    一直以來,香港人都有著深厚的讀報傳統。在面積僅相當於內地一個普通直轄市大小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僅日報就超過了二十份。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收費報紙不再是香港的主流,目前的香港已經形成了收費報紙、免費報紙、網絡新聞與手機、平板電腦新聞客戶端三足鼎立之勢。
  • 國內球鞋平臺呈三足鼎立之勢,誰將突出重圍成功「吃雞」?
    單論球鞋方面,目前國內的球鞋平臺是呈三足鼎立之勢的狀態,而最後誰又能成功突出重圍呢,且聽我慢慢分析!賣家很多人以前希望賣鞋給單字,因為那時候沒有什麼更好地選擇,賣給字母平臺嘛,那時候也不放心,所以才會選擇前者。
  • 【香港報紙】香港主流報紙 香港具有影響力的報紙有哪些
    【香港報紙】香港主流報紙 香港具有影響力的報紙有哪些 香港具有影響力的報紙有哪些 《華僑日報》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6-116號 《華僑晚報》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6-116號 《天天日報》 香港則魚湧華蘭路蓋新大廈四樓 《今天日報》 香港則魚湧糖廠街82號康和大廈
  • 徵文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在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系列徵文活動的基礎上,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與光明日報社決定聯合舉辦第三屆「孔學堂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徵文活動
  • 儒者-光明日報-光明網
    從他的談話中,我感受到他對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明百年衝突百年交融的見解之精闢;感受到他對整個華人社會(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以及海外華人社區)的現代化進程的宏觀把握與細緻比較;感受到一個生於大陸、長在臺灣、求學於歐美、執教於香港的中國學人,那種獨特的研究視角和深深的中華情結……     那一天是1997年4月19日,我們會面的地點是在香港中文大學信和樓
  • 新媒體一日·3月18日-光明日報-光明網
    近年來,雖然火狐、Safari等瀏覽器大有後來居上之勢,但IE仍承載著許多人難以磨滅的記憶。出於兼容性考慮,IE仍將存在於某些版本的Windows 10中,但新的瀏覽器將成為微軟用戶訪問網絡的主要入口。網友「薯條君」百感交集:「告別了俄羅斯方塊,告別了MSN,又要告別IE。如今,提醒我們變老的,不僅是臉上的皺紋,還有步步緊逼的科技創新。」
  • 自費訂閱《光明日報》 贈送一種子報子刊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熱心回饋社會,優惠自費讀者!凡自費訂閱2018年度 《光明日報》 的讀者,可獲贈任意一種光明日報報業集團所屬子報子刊。堅持「立足知識精英,面向文化各界,採摘百家精華,感悟智慧人生」的辦刊理念,選編了大量有社會影響的好文章,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思考,在閱讀中受到感悟,在閱讀中啟迪智慧,在閱讀中得到樂趣。
  • 【中國報紙】國內知名報紙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8大報紙
    此外,美國《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英國《金融時報》,加拿大《渥太華公民報》、《環球郵報》,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報》,日本《朝日新聞》,韓國《東亞日報》、《朝鮮日報》等世界知名報紙也紛紛轉載《環球時報》文章。 3、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是中共中央主管主辦,中央宣傳部代管的中央黨報,1949年6月16日創刊於北平。
  • 光明日報社六十年大事記_光明日報網上報史館
    7月8日 毛澤東主席在上海各界人士會議上說:"光明日報、文匯報這次得了很深刻的教育,他們過去不知道什麼是無產階級報紙,什麼是資產階級報紙;什麼叫社會主義報紙,什麼叫資本主義報紙,分不清楚。"   7月15日 刊出《本報在章伯鈞、儲安平篡改政治方向期間所犯錯誤的檢查》。   7月23日 中共光明日報總支委員會成立。
  • 香港免費報紙為什麼如此「火」?
    2011年9月5日,香港目前派發量最大的免費報紙《頭條日報》用兩個整版刊登了一個火藥味頗濃的廣告:「創意觸發革命——《頭條日報》搶佔《蘋果》廣告市場」。14天後的9月19日,香港第六份免費報紙《爽報》隆重登臺,目標發行80萬份,《蘋果日報》所屬的壹傳媒終歸加入了免費報紙戰場。業界人士透露,香港另一份主要市民報《東方日報》也在構思加入免費報紙大戰,聲稱於9月推出免費報紙。
  • 光明網啟用新域名全新改版
    本報北京4月13日電14日,光明網正式啟用我國國家頂級域名www.gmw.cn,與此同時,網站原來的www.gmw.com.cn、www.gmd.com.cn、www.gmdaily.com.cn 繼續保留,並能正常使用。
  • 棗莊賦_光明日報_光明網
    試看昨日之臨城,運河支隊捨生取義,個個是真的猛士;復觀今朝之薛城,棗莊新城拔地而起,處處是富裕之鄉。京福高速、京滬高鐵穿城而過,民國影視城、鳳凰山公園分列兩旁。光明大道上,廣廈林立,蔚為雄壯。鳳鳴廣場,美攀泉城;南園曲水,色奪蘇杭。泰國工業園蒸蒸日上,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相輔相成。棗薛一體,東西互動。昔日六十裡悽涼地,二十年後,悉將為寸土寸金之所。北可與淄濰相抗,南可與徐揚並稱。
  • 雲頂之弈:陣容吃雞玩法成三足鼎立之勢,龍女拉麵熊劍魔!
    前段時間英雄聯盟中全新的模式和玩法雲頂之弈正式開啟了排位,想必很多玩家都開始在這個時間段瘋 狂衝分,開始新階段的上分模式。畢竟在這個模式當中,原本就是一個很悠閒的模式,特別適合這種全 國上下都是炎熱的天氣,不需要拼手速也不需要去拼操作,空調房裡看著劇玩著雲頂之弈,這才叫做真正的安逸!
  • 「2020企業校招光明大直播」第八場走進蘇州工業園區
    6月12日,由光明日報社主辦
  • 高考材料出錯彰顯淺閱讀苦果-光明日報-光明網
    其實不然,這個錯誤是向浙江31.3萬考生傳遞了一種錯誤的閱讀方法:淺閱讀。    浙江這道作文題,直接取材於旅美作家劉再復的《童心百說》一文。這篇文章首先在2012年《萬象》月刊第五、六期連載,隨即又被《讀者》2012年第十五期轉載。名家名作理應被視作經典認真閱讀,以提高知識和素養。但浙江高考材料卻出現了國籍、人名和引用三方面錯誤。
  • 傅庚辰:《星光》照耀《小路》-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到過北京、上海、廣州,覺得那裡和香港也差不多,這是為什麼?」       傅庚辰回答:「中國的發展,得益於鄧小平先生改革開放的思想,我們叫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鄧小平先生說過:發展是硬道理。全國人民很愛戴鄧小平先生。」       米猜讚許地連連點頭,接著向中國代表團贈送禮品。
  • 烏江霸王祠-光明日報-光明網
    唐相李德裕亦曾舟舶江濱,晨登荒亭,曠然遠覽,慨嘆「尚識艤舟之岸焉,知系馬之樹,望牛渚以悵然,嘆烏江之不渡」。真切如見時景。據水文史料記載,長江水位等高線,秦漢時期與現在的相差甚大,烏江亭就瀕臨長江,當年「亭長艤船待渡」的地方應在祠下不遠處。      祠堂坐山俯谷,居高臨下,遊人至此,景止仰止。
  • 萬水千山總是情-光明日報-光明網
    應臺灣夏潮基金會之邀,我作為「大陸作家代表團」的成員於年前訪問了臺灣,對那裡的山川風物留下諸多美好記憶,但其中最為雋永難忘的,還是兩岸同仁間的幾次情意融融卻又別開生面的交流聚會。
  • 為香港長治久安提供法治保障-光明日報-光明網
    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王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國安法的出臺,有效破解了香港基本法實施中的『堵點』和『痛點』,有利於香港儘快止暴制亂,將為香港的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 民胞物與-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論壇·溫故】    201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講話。在主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    宋代理學家、關學創始人張載,在其著作《正蒙》第十七篇《乾稱篇》的開頭有一段話,張載把它抄錄貼在西邊的窗戶上,稱《訂頑》。程頤將其改名為《西銘》,對其推崇備至,甚至將之與《論語》《孟子》等經典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