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萵苣種植已經越來越打破了季節性的概念,一年四季都有人種植的,這為豐富消費者餐桌文化提供了機會,燒、煮、蒸、炒等萵苣做法豐富著人們的味蕾。但是,四季種植萵苣對種植戶來說卻是很大的考驗,常見問題就是先期抽薹,導致萵苣品質下降,產量降低,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如何避免?經過總結,我歸納出萵苣先期抽薹的主要原因有10個,即:選種不當、播期不適、管理不善、定植晚期、栽培過密、欠缺中耕、澆水不當、肥力不足、氣溫偏高、採收過晚。相應的,有10個技巧幫助控制萵苣先期抽薹的問題。處理好,是能避免先期抽薹的,對萵苣品質和產量都能有大幅度提高。
萵苣的品種不同,對氣候適應能力不一樣,還有就是紫色、白色品種的不同,抽薹現象也不一樣。一般來說,紫色品種含水量大,白色品種含水量小,易於抽薹。早熟品種比中熟、晚熟的耐低溫能力強,但耐高溫、耐日照能力弱,因此不同氣候條件下,會出現相應的影響。就是說,早熟品種在氣候轉暖的條件下容易先期抽薹。因而,不同氣候條件下,需選擇不同品種。春茬、夏茬、秋茬、冬茬的萵苣種植,要把握好各個時段的時間。主要是得根據天氣預報來測算生長期的長短與氣溫變化,如果生長周期過長,苗株過大,花芽分化早,翌年易抽薹早;而生長周期過短,苗株過小,養分積累少,春季後也容易陽問題。所以,在播種時就要對大致氣候有所了解。避免生長期過長或過短,避免徒長現象的發生,從而杜絕先期抽薹的情況出現。
萵苣會否先期抽薹?多數取決於苗期管理是否適當,即是否做到萵苣壯苗!苗壯根粗,是萵苣增產增收的保障。苗期管理時,需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播種是否過密?過密得間苗;間苗是否及時?該間苗時需要及時間苗;澆水是否過量?澆水時澆夠就好,勿過量;施肥是否適量?施肥過多也是有害的;給植株遮陽時是否遮光過重?遮光過重,光合作用不好。萵苣的移栽,需要及時,因幼苗期生長快。若不及時移栽,因生長過快,胚軸伸長呈徒長狀態,移栽後難以獲得肥大的嫩莖。一般來說,春播夏收、夏播秋收的萵苣,苗齡在25天時就得移栽;秋播冬收的萵苣,苗齡在30~35天時就得移栽;而秋播春收的萵苣,苗齡在40天時就得移栽。具體看幼苗什麼狀態呢?就是有5~6片葉子時,就該移栽了。
吃莖萵苣,栽種不宜過密。如果栽種過密,蓮座葉形成之前就封壟了,則植株太擁擠,透風不好,光照不足,便形成徒長狀態。密度多少合適?這要根據不同季節而有所區別的。一般來說,氣溫低,宜密植;氣溫高,宜稀植。比如秋播春收的萵苣,生長期氣溫低,宜密植,每畝可栽種8000株;春播夏收的萵苣,宜稀植,每畝可栽種5000株;而夏播秋收的萵苣,秋季時氣候適宜,可比春播夏收者密,但比秋播春收者稀,每畝可栽種7000株。種植萵苣過程中,是否中耕,影響著土層的鬆軟與根系的發育、水肥的吸收。可以說中耕非常重要,不中耕,土層易板結,根系發育不良,對水肥的吸收就不理想。隨之而來的就是植株生長不健壯、莖部細瘦,易成先期抽薹的對象。因此,當萵苣移栽後,需要適時澆水施肥、中耕鬆土,為萵苣營造出良好的生長環境。這樣才能利於蹲苗,促進根系發育、蓮座葉增多,使嫩莖生長健壯。萵苣是喜水作物,但對水的澆灌,需與植株長勢、肥力供應等配合實施,不能為澆水而澆水,那樣會產生不良後果。當肥力供應不上時,澆水太多,就會形成只往上長、不見粗壯的「瘦竄」。當氣候乾燥、氣溫偏高、嫩莖生長細弱時,該澆水不澆水,又易形成更加瘦弱的「旱竄」。而當雨水過後又澆水,澆水過多,地塊排水不及時的情況下,又易形成「澇竄」。可見,該澆水時得澆水,但澆水得適量,不可過多。萵苣喜肥,特別是莖部肥大期,肥力不足,易形成先期抽薹。但施肥有學問,不能氮肥太多,前期氮肥太多的話,猛往上長,也易形成先期抽薹狀。氮肥適可而止,勿貪多。在中後期莖部發育、膨大的時期,以鉀肥為主,氮肥、磷肥為輔。而前期的緩苗肥、團棵肥、催筍肥,主要以農家腐熟肥為好,適當追加尿素或三元複合肥即可。在整個生長周期,萵苣都要保持足夠的肥力供應,才利於避免先期抽薹,使植株健壯生長,達到豐產豐收的目的。
在一年四季種植萵苣的過程中,夏、秋季氣溫高,需要做些遮陽措施、矮壯措施。什麼遮陽?就是在生產地塊布置遮陽網,遮擋住太陽暴曬的威力。但不可完全遮擋不透風,那樣反而有害。遮擋主要光照,留出空間通風透氣。如果不進行遮陽處理,萵苣必將經受高溫、長日照,就會導致葉片分化少、花芽分化早、花器發育快,易形成先期抽薹。所以,遮陽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為保險起見,從蓮座期開始,噴施矮壯素也是一個好辦法,可噴施濃度為350毫克/千克的矮壯素,每7~10天一次,共噴2~3次。萵苣種植的採收期極為關鍵,萬般努力在此一舉,是豐產豐收還是抽薹老化?時間點的把握非常重要。什麼情況下為最佳採收期?就是心葉與外葉處於同一水平線的時候。這個時候,務必及時進行採收,特別是夏秋高溫季節,若是採收不及時,心葉處已經形成的花蕾就會迅速往上漲,徒長而抽薹。如果因為市場價格原因,需要晚採幾天,咋辦?可以將心葉與外葉處於同一水平線時,將心葉頂部或花蕾摘掉,可延遲採收5~6天。萵苣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因可生吃,也可熟吃,所以倍受市場歡迎。在種植萵苣過程中,病蟲害比較少,但生理性的症狀卻經常出現,特別是先期抽薹現象是防範重點。我通過總結提煉,發現先期抽薹現象主要有10大原因,每種原因對應一種解決辦法,就是上述的10個技巧。大家可來回閱讀,從中總結出簡單易行之策,對先期抽薹做好預防是可以解決問題的。如果你還有什麼好的方法,歡迎留言評論,貢獻出來,我們一起探討學習,共同進步!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