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廢話,就是喊你打個蘸水!

2020-12-13 雲南食全酒美

縱觀雲南餐桌多年,雲南人有兩大標誌性動作:劃米線,打蘸水。

米線是雲南人心頭好,據說單是昆明一個城市,一天消耗掉的米線連起來就可以繞地球一圈。劃米線這個動詞出自方言,可理解為是筷子梳理米線進嘴的狀態,饕餮感很強,像用槳划船一樣劃到嘴裡,可見米線確實是真愛了。

另一個「打蘸水」,則是飲食習慣使然,雲南人嗜辣,有些菜直接加辣椒口感不好,加個蘸水就是兩全之法。對於餐桌上的雲南人來說,一碗蘸水,似乎可以囊括天下美味。

有錢人家吃飯打蘸水,窮人家吃飯也打蘸水,清湯煮的牛羊驢雞魚打蘸水,清水煮的青白苦菜、蘿蔔、南瓜、小瓜、刀豆、芽豆也要打蘸水,出省打工要帶袋裝蘸水,外地讀書也要帶上媽媽做的蘸水……

這個蘸水,不分貴賤地在雲南人家的餐桌上頓頓出現,帶給漂流在外的雲南人家鄉的味道,伴隨著雲南人度過每一天。

雲南人的蘸水,和別處最大的區別就是辣椒。你可以隨便放其他配料,辣椒不能少,否則雲南人站起來把碗一摔就走,「沒辣椒還叫什麼蘸水?」

愛蘸水,其實是愛辣椒,無辣不歡。比如清水煮菜,不是吃不下清淡口味,而是配上辣椒,開胃又舒服。昆明人口味偏重,菜餚重油重醬,辣椒還能解膩,打個蘸水,配淡菜吃,再挑剔的昆明人也會喊一聲:「這個辣子板扎!」

雲南有兩種辣椒名氣最大,丘北的皺皮辣椒和西雙版納的小米辣。前者由於口味適配性強,多用於菜餚輔料,比如辣子炒肉。後者則由於口感獨特,經常用來打蘸水,一個小米辣蘸水,靈魂可以飛上天。

當然小米辣吃法很多,經過世世代代家庭廚神們的鑽研,最強者乃火燒小米辣。

火燒小米辣,簡單粗暴,將小米辣直接火燒,去掉燒糊的部分,餘下的紅潤的「胴體」帶有濃烈的辣香味,並且將火辣程度完全激發。第二步就分兩種流派,一種是佐以蒜瓣薑片花椒,灑入香油醬油醋進行翻拌,最後打碎成濃汁的「醬料派」;一種是保留小米辣和蒜瓣薑片花椒顆顆分明,浸泡在獨門醬油裡的「原味派」,這個流派不可放香油。

火燒小米辣可打蘸水,可直接配米飯,可輔助主料炒菜,也可空嘴吃,只要你敢。雲南人最地道的吃法是配洋芋,洋芋隨便怎麼做,不管你煮洋芋、炸洋芋、燒洋芋還是老奶洋芋,配合一碟火燒小米辣,這就是媲美咖啡和牛奶的黃金搭檔。

煮洋芋最能發揮火燒小米辣的味道特長,煮透的洋芋又面又糯,火燒小米辣火爆清爽,如同紳士翩翩的布拉德皮特遇上火辣的安吉麗娜朱莉,整個家都「翻天」。口腔裡被這種軟糯又爆炸的感覺「翻天」鬧騰,舌根呼哧呼哧抗議,雙眼帶著淚光卻又欲罷不能,最是銷魂。

大多數雲南人都會沉醉在這種銷魂裡無法自拔,下頓飯你和他說,我們吃清淡點吧,直爽的雲南人只會拍著桌子:「別廢話,就是喊你打個蘸水!」

相關焦點

  • 昆明本地【雲南蘸水的十一般變化】
    家家都會配一碗有自己個性的蘸水究其食俗的形成,也多半出於地理因素。「保持本味,輔助主味」,這就是「打蘸水」的良苦用意啊!這也應該算是對於雲南蘸水的最好詮釋吧。腐潮派蘸水別想歪了,不是腐敗,是滷腐哈~滇中、滇東南一帶,以滷腐為主,有蘸水的地方,少不了它。典型的建水滷腐蘸水,燒豆腐、燒烤的閨蜜,成就無數人的味覺記憶。
  • 雲南人的「蘸水苦旅」
    「打蘸水」,在老話裡是點個卯、短暫停留、敷衍了事、敷衍塞責的意思,多含貶義。比如到工廠農村調查研究,打個「蘸水」;下基層勞動鍛鍊,打個「蘸水」;搞民意測驗,打個「蘸水」,等等等……卷粉打蘸水「蘸水」,也就是北方人的蘸小料。最簡單的蘸水,就是鹽巴水。鹽巴對於人類的日常生活來說,有著密切的關係,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就少不了鹽。
  • 雲貴人,快來領走你的那碟蘸水
    無論是火鍋、燒烤、打湯、涼拌,還是作為主食和甜品的米線和水果,都逃不過放進味碟裡打個滾兒再送進嘴裡的「宿命」。對雲貴人民來說,蘸水的重要性不亞於筷子:有它時習以為常,要是哪天突然撤掉,這頓飯可真就亂了陣腳。北方人聽了一臉問號:蘸水是什麼,這麼重要為什麼我們沒有?「蘸水」在北方是個超綱詞彙,替換成「小料」或「蘸料」就明朗得多。
  • 清水煮蔬菜,再加一碗蘸水,這就是四川人鍾愛的美味
    小時候家裡困難,幾個月都沒機會吃一次新鮮豬肉,最多就是偶爾炒一點臘肉;家裡土豆多,最常見的吃法不是炒土豆絲,哪有油啊,最常的吃法是煮熟了,弄點辣椒蘸水蘸著吃;蔬菜最多的吃法是「水煮」,不是水煮肉片那個水煮,就是字面意思,清水煮。
  • 不打碗蘸水,雲南人你們是不是不吃飯了?
    「打蘸水」這三個字,雲南人再熟悉不過,這是雲南最地道的本土方言,對於餐桌上的雲南人來說,一碗蘸水在手,就能給你架起一桌滿漢全席,囊括天下美味。土豪吃飯打蘸水,窮逼吃飯也打蘸水;清湯煮的牛羊雞魚肉打蘸水,清水煮的青白苦菜也要打蘸水;出省打工要帶袋裝蘸水,外地讀書也要帶上一包單山蘸水……蘸水不分貴賤地在雲南人家的餐桌上頓頓出現,沒有什麼能阻止雲南人打蘸水。
  • 萬物皆可蘸!論彌渡人如何用一包單山蘸水辣蘸遍天下美食.
    顧名思義就是製作菜餚時,把調料和主菜分開,保持各自風味,在食用的時候才把兩者結合用餐者事先把自己喜歡的調料用湯汁或開水沖兌好放在碗碟中因各種調料最終是浸泡在汁液中用來蘸著給菜餚添味的,故名蘸水。單山蘸水,涼拌一絕。任何涼菜都可以拌著單山吃。黃瓜、米線、粉絲...想拌的可以拌進去,千萬不要拘束。你一拘束,就被別人夾完了,手速要快啊,不然就趕不上單山蘸水的末班車了!
  • 無蘸不飽飯:雲南人為什麼如此熱愛「蘸水」?
    萬物皆可「蘸」蘸水並不是一種特定的食物,而是泛指雲南飲食中特色的調味料,作用是給食物去腥提鮮,幫助人們增進食慾。蘸水調味,在當地有一個專用名——打蘸水。怎麼個打法倒真沒有規定,有時候,舀一勺油辣子,擱一小撮翠綠的蔥花兒,再撒上些食鹽和雞精,淋上醬油,一碗簡單美味的蘸水就成了。
  • 貴州人,快來領你那碗蘸水~
    >  蘸水到位!  在貴州說到「蘸水」絕對沒有人不知道,「蘸水」有的也叫「蘸碟」,有湯的,也有是乾料的,它們是有的美食的點睛之筆!,吃不出鹽味,一來不下飯,再就是口感差。  2 ,吃豆花面實際上就是用「蘸水」當作臊子,在麵條和豆花裡是不加任何調料的,因此「蘸水」內容就得豐富一點。
  • 廢話定律:多數「正確的廢話」,是源於自己的能力不足
    你看,這就是不同維度的表達方式對結果導向的造成的反應。說「形容詞相關的廢話」確實是自己權利,但會對別人的「判斷依據產生影響」,廢話並非無意義,說之前先學會「聽話兒」。自己不過是想找到幫個忙做個活動,卻被無關緊要「形容詞的寒暄帶來的廢話」而影響了「你預期想實習的那個事情」。這樣的表達反而還讓小王誤會,還以為你要審視他的工作,這就是典型的「廢話定律」。
  • 買草莓時,看到有這3個特徵的話,就扭頭趕緊跑,喊你也別回頭!
    買草莓時,看到有這3個特徵的話,就扭頭趕緊跑,喊你也別回頭!對於大多數在這方面的人來說,他們在看到草莓的時候完全沒有任何的抵抗力,所以他們也是不會挑選的,到最後買到的草莓一點也不好吃,而且也不健康,今天我要帶給大家的文章就是怎麼挑選草莓,我們在買草莓的時候,看到有這三個特徵的話,就扭頭趕緊跑,喊你也別回頭。1. 空心草莓不要。
  • 別看日本國小人矮,敢把「國際公約」當廢話,專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別看日本國小人矮,敢把「國際公約」當廢話,專做別人不敢做的事20世紀前中期,全球連續爆發了兩次世界性大戰,戰爭就意味著犧牲,每一次戰爭,平民無疑是最大的苦難者,出於人道主義精神,為減少平民傷亡,將戰爭控制在人性的範圍內,世界各國聯合發表聲明,
  • 每個雲南人都是蘸水控吧!你在雲南吃過哪些奇奇怪怪的蘸水?
    對於雲南人來說,沒有蘸水的菜都是沒有靈魂的。吃燒烤要蘸水、吃煮菜要蘸水、吃乾鍋要蘸水,吃火鍋要蘸水,就連吃炒菜味道不夠都要來個蘸水,細數一下,好像並不存在不能打蘸水的菜。我和另一個朋友就這樣看著他把一塊肉放進芝麻醬裡蘸了一下就吃了。我兩對視了一下,然後集體吐槽了:「你這是吃個啥,能好吃嗎?」那個北方朋友一臉懵的說他一直是這樣吃的,說習慣了!之後還強行給我們科普了我們的那個蘸水碗裡的東西熱量高不健康啥的。我什麼都沒有說,只是默默的站了起來重新給他調了一個蘸水丟給了他。我讓他嘗嘗我給他弄的蘸水,畢竟,我真的沒辦法理解吃火鍋居然蘸芝麻醬?這不是暴殄天物嗎?
  • 佛說:與你無緣的人,說再多都是廢話
    佛說:與你無緣的人,你與他說話再多也是廢話;與你有緣的人,你的存在就能驚醒他所有的感覺。這種感受,就像是與一個懂你的人交往,不必多說,他也明白你的心意。而與一個不懂你的人交往,即使你說得再多,他也不屑一顧,不會對你那般上心。對於那個與你無緣的人,便別再委屈自己來迎合、甚至討好他。既然與他說再多也是廢話,那又何必「低眉順眼」的去與他過多交流。這世間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今生的相遇,多是前世種下的緣。而有一些人,即使出現在了你的生活中,卻註定與你無緣。
  • 「今日最佳」吃牛排蘸黑椒汁就是家境不好,富二代只蘸鹽
    一個富二代帶留學回來的女朋友去吃牛排的時候,同去的朋友是懂門道的人,會去觀察吃的時候是蘸黑胡椒粉和鹽還是黑胡椒汁。傾向蘸黑胡椒汁的話,說明女生在國外的時候吃的更多的是快餐,家境很一般,這已經成為這個小圈子的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 《舌尖3》蘸水美食上榜!看辣椒蘸水玩新花樣&製法配方
    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蘸水」,裡面的學問可多著呢!在貴州人眼中,吃不同的美食就得配上相應的「蘸水」,不能張冠李戴。由此延伸開的蘸水種類也是非常的多,比如魚火鍋蘸水、肉類火鍋蘸水、素菜蘸水、豆腐小吃蘸水、涼粉蘸水、絲娃娃蘸水...而品嘗美食實際上也是體味「蘸水」的一個過程。而對於嗜辣的四川人來說,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貴州的辣椒蘸水。
  • 沒有蘸水給是不吃飯了?
    「打蘸水」這三個字,雲南人再熟悉不過,這是雲南最地道的本土方言,很有深意。而對於餐桌上的雲南人來說,一碗蘸水,似乎可以囊括天下美味!有錢人家吃飯打蘸水,窮人家吃飯也打蘸水,清湯煮的牛羊驢狗雞魚肉打蘸水,清水煮的青白苦菜、蘿蔔、南瓜、小瓜、刀豆、芽豆也要打蘸水,出省打工要帶袋裝蘸水,外地讀書也要帶上媽媽做的蘸水……這個蘸水,不分貴賤地在雲南人家的餐桌上頓頓出現,帶給漂流在外的雲南人家鄉的味道,伴隨著雲南人度過每一天!
  • 山東辣子雞,抓個饃饃蘸著吃……
    到了飯點還打電話喊你吃飯的人,一定是關係最鐵的。 晚飯快做好了,結果接到國慶和小徐兩位山東兄弟的電話,說發現了一個可以吃到正宗山東辣子雞的地方。 立馬出門,直奔目的地——山東胖子菜館。 俺一個饃饃吃完了,再吃第二個的時候,神不知鬼不覺地,竟然左手拿著饃饃,右手撕下一塊,就開始蘸著辣子雞菜湯開始吃了起來。 見俺這樣吃,小徐兄弟趕忙也蘸著開始吃,嘴裡還說:「早就想蘸著吃,沒好意思。」 「哈哈哈,帶個頭,就怕你們不好意思……」俺趕緊打趣說。
  • 東北一碗醬能蘸二裡綠化帶,東北蘸醬菜就是這麼神奇,南方卻不吃
    事實上對於東北人來說,一切蔬菜皆可蘸,給個自製黃豆醬,能蘸沒二裡綠化帶,所以他們就是這麼豪橫;畢竟咱們南方人無論吃什麼菜,都講究個做熟了再吃,其實也是有一定原由的。那麼他們為什麼蘸點醬就可以生吃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咱們一定要探個究竟,畢竟像我這樣的吃瓜群眾,有點子無聊。
  • 史上最完備的川渝蘸水指南
    如果你回答:「嗯,真的有甜味」,大廚會很得意地接話:「我沒加糖,都是食材裡本來的味道」。川菜則恰恰相反,在上齊了大菜之後,還會儀式感十足地請出蘸碟、底湯。當你對師傅手藝讚不絕口的時候,對方會高深莫測地告訴你:「這是全四川只有我能調出來的味道,是我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秘方。」兩種對吃的態度不能說孰優孰劣,但確實生動地表達了地域特徵鮮明的飲食審美。
  • 有一種蘸水,叫雲南人的蘸水
    蘸水一種用於給菜餚調味的東西一種給菜餚增添色彩的東西一種每個人都愛不釋手的東西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種蘸水,每一種蘸水都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每一種蘸水都具有獨特的地域性格雲南的蘸水,就帶有雲南人純樸、火辣、講義氣的性格特點醬油小米辣蘸水最簡單的調料調出了最好吃的蘸水,醬油、切碎的小米辣、再淋上一點蒜油,鹹、辣、香三味合一,蘸什麼食材都特別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