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源於南京

2020-12-21 搜狐網

  金陵晚報報導昨日上午9點,第三屆南京媽祖文化民俗節在下關靜海寺開幕。剛剛入選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南京吆喝」、「浦口手獅舞」和「秦淮花燈」成了昨天開幕演出的重頭戲。

  「媽祖文化起源於南京。

」南京民俗專家王湧堅告訴記者,媽祖雖起源於宋朝的福建莆田,但興盛是在明清時期。鄭和下西洋前也曾祭拜過媽祖,地點就是南京的天妃宮。

  鄭和出海平安歸來,奏請永樂帝為媽祖建宮封號立碑以示紀念。從那以後就有越來越多的漁民、商人開始信仰媽祖。當時的天妃宮殿宇宏偉壯麗,廊簷繪有海中靈異的巨幅壁畫。「媽祖文化以南京為起點,迅速在東部沿海繁榮起來。鄭成功收復臺灣,將媽祖文化帶進臺灣生根。」

  據了解,本屆媽祖文化廟會重點突出了各項民俗活動,其間將安排越劇、中國功夫等地方特色的戲曲、民俗表演。會場上不僅有媽祖糕、媽祖酒、祈福娃等原汁原味的媽祖商品,還有來自南京及周邊區縣的綠色農副食品,此外,主辦方還特意邀請了一批剪紙、布藝、彩編、烙畫、糖人等民間傳統藝人進行表演。

  高雨生 賀沂沂

相關焦點

  • 媽祖文化源於南京
    金陵晚報報導昨日上午9點,第三屆南京媽祖文化民俗節在下關靜海寺開幕。剛剛入選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南京吆喝」、「浦口手獅舞」和「秦淮花燈」成了昨天開幕演出的重頭戲。  「媽祖文化起源於南京。」南京民俗專家王湧堅告訴記者,媽祖雖起源於宋朝的福建莆田,但興盛是在明清時期。
  • 大愛媽祖】天津人愛穿紅,源於媽祖文化
    在舊時天津,凡事求媽祖是天津人的一個獨特心態,媽祖成了老城和天津人的依靠。媽祖文化影響天津人的不只是女性著裝,尚潔介紹,在年俗方面,天后宮是天津的民俗文化中心。因為東門外天后宮的存在,形成了天津最早的年貨市場。舊時過年每到臘月,宮南、宮北大街就熱鬧起來,有年節需要的各種雜貨,吸引了大量遊人,除了心理上的依賴,天津人的平日衣著也反映出媽祖文化的影響。
  • 中國媽祖文化為何千年不衰
    作為中國媽祖文化的誕生地,11月18日至20日,這裡將隆重舉行"第五屆福建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近萬名信眾、300多名海內外媽祖宮廟代表齊聚湄洲島,同為世人祈福。同時,醞釀多年的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也將宣告成立。  "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的成立將使媽祖文化的弘揚與傳播在新的起點上得以躍升,是媽祖文化千年不衰的有力證明。"
  • 天津京劇院《媽祖》南京獲贊
    本報南京電(記者 劉莉莉 攝影 姚文生)昨日,天津京劇院原創劇目《媽祖》在南京演出,登上第三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的舞臺。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內涵,「平安、和諧、包容」的文化特徵熠熠生輝,天津京劇院的藝術實力也令當地戲迷稱讚。《媽祖》是天津京劇院於2004年根據海內外廣為流傳的媽祖故事編創。
  • 中國媽祖文化為何千年不衰
    作為中國媽祖文化的誕生地,11月18日至20日,這裡將隆重舉行"第五屆福建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近萬名信眾、300多名海內外媽祖宮廟代表齊聚湄洲島,同為世人祈福。同時,醞釀多年的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也將宣告成立。  "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的成立將使媽祖文化的弘揚與傳播在新的起點上得以躍升,是媽祖文化千年不衰的有力證明。"
  • 【媽祖文化】帶你鑑賞,圖畫中的媽祖故事!
    《誕天后瑞靄凝香》源於《天后聖母事跡圖志冊》    《天后聖母事跡圖志冊》上部第五到第二十幀圖中,所示多為媽祖施術的場面,如《正織機神遊滄海》《破驚濤遂救嚴親》等。《破驚濤遂救嚴親》描繪的是媽祖和姊妹正在紡織,但媽祖的魂魄已飛到了滄海上空,急救危難中的父兄。
  • 國內首家媽祖文化研究專業期刊《媽祖文化研究》出版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朱秀蘭 記者 龍超凡)近日,由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主辦的《媽祖文化研究》創刊號正式出版發行。這是國內首個媽祖文化研究專業期刊,專門發表海內外有關媽祖文化的研究成果。
  • 臺灣嘉義縣新港奉天宮媽祖聖像分靈南京天妃宮
    10月26日(農曆九月廿六)上午,臺灣默瓏居士吳柏蓉女士一行恭迎臺灣「開臺媽祖」嘉義縣新港奉天宮黑面媽祖分靈聖像冒雨到南京天妃宮,並在南京天妃宮天妃正殿舉行了臺灣奉天宮分靈媽祖聖像的安坐儀式
  • 天津京劇院《媽祖》南京獲贊(圖)
    本報南京電(記者 劉莉莉 攝影 姚文生)昨日,天津京劇院原創劇目《媽祖》在南京演出,登上第三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的舞臺。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內涵,「平安、和諧、包容」的文化特徵熠熠生輝,天津京劇院的藝術實力也令當地戲迷稱讚。
  • 黑龍江的媽祖文化
    由於兩岸關係的和諧發展,媽祖文化活動開展得越來越火熱。兩岸文化的密切交流,媽祖文化資源得到了進一步開發,媽祖文化的多重功能也帶來了市場價值。兩岸媽祖文化走向殊途同歸。共同的文化信仰,催生了媽祖文化的迅速擴展,派生了媽祖文化產品和旅遊業的升溫。
  • 黑龍江的媽祖文化
    由於兩岸關係的和諧發展,媽祖文化活動開展得越來越火熱。兩岸文化的密切交流,媽祖文化資源得到了進一步開發,媽祖文化的多重功能也帶來了市場價值。兩岸媽祖文化走向殊途同歸。共同的文化信仰,催生了媽祖文化的迅速擴展,派生了媽祖文化產品和旅遊業的升溫。
  • 江蘇媽祖文化的淵源
    江蘇擁有954多公裡的海岸線和425公裡的長江黃金水道岸線,718公裡江蘇段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航運條件十分優越,一直處於無可替代的樞紐地位,人們以媽祖為精神支柱戰勝水上的千災萬劫,也留下了媽祖宮廟與媽祖信俗的遺蹟。  隨著新時期的建設與兩岸同胞的經濟文化交流,新的媽祖廟落戶江蘇崑山,使媽祖與江蘇的緣越結越深。
  • 媽祖石雕像的文化與傳承
    專家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由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變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其他的民間信仰(千裡眼順風耳)。伴隨著影響力的擴展,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後來逐步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 南京雕塑家塑成巨型媽祖像
    南京日報報導(記者 李冀 實習生 餘方)一座通高16米的巨型媽祖塑像近日在位於雙龍街的某雕塑工場中誕生。這是南京市文聯高級美術師吳顯林為澳大利亞墨爾本市華人華僑製作的媽祖像泥塑樣稿,已經通過了墨爾本媽祖像籌建委員會代表團的審定,即將投入鑄造。
  • 媽祖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媽祖文化流行於漢文化圈內上千年,是一種源於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  目前海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媽祖與關羽、嶽飛一樣,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她姓林名默,生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曆三月廿三,卒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農曆九月初九,是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島上的一位民間女子。
  • 媽祖石雕像的文化與傳承
    專家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由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變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其他的民間信仰(千裡眼順風耳)。伴隨著影響力的擴展,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後來逐步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 南京天妃宮辦第十屆媽祖廟會 首次網徵陪祭人
    人民網南京5月11日電(姚媛)今年是南京天妃宮復建10周年,今天適逢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紀念日,2015年南京媽祖廟會在南京閱江樓風景區天妃宮內舉行。本屆廟會由南京閱江樓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和南京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眾和宮廟代表共同參加「乙未年春祭媽祖1055周年大典」。
  • 第十九屆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媽祖故裡」湄洲島開幕
    第十九屆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媽祖故裡」湄洲島開幕 2017-12-02呂明 攝   中新網莆田12月2日電 (葉秋雲)2日,作為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系列活動之一,丁酉年秋祭媽祖典禮、第十九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媽祖故裡」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行。  媽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因救助海難殉難被民間祭祀。
  • 第十九屆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媽祖故裡」湄洲島開幕
    第十九屆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媽祖故裡」湄洲島開幕 2017-12-02呂明 攝   中新網莆田12月2日電 (葉秋雲)2日,作為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系列活動之一,丁酉年秋祭媽祖典禮、第十九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媽祖故裡」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行。  媽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因救助海難殉難被民間祭祀。
  • 工行推出媽祖文化主題貴金屬產品
    2020年是媽祖誕辰1060周年,為了紀念這一重要時刻,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中國工商銀行適時推出媽祖文化主題貴金屬產品。媽祖文化主題貴金屬產品是今年工商銀行「大美中國」系列文化貴金屬產品發布的首個項目,由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領銜設計,國內著名黃金加工企業製作,包含媽祖顯聖金、媽祖印象金、媽祖佑安金符、媽祖金銀章、媽祖銀胸章,以及重磅產品金身媽祖擺件等產品。媽祖顯聖金:造型來源於媽祖手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