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延安群眾與「聖地藍」相伴的時間越來越長,全年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39天,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加16天,空氣品質排名穩居全省前三。六個國考斷面全面消除劣五類水質,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均退出全國後30位,天藍、水碧、山青成了紅色聖地標配,也成了延安市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鐵腕治氣,城管、住建、生態環境等多部門聯動,從「煤炭管控、揚塵治理、鍋爐煤改氣」等方面著手,鞏固大氣治理成果,全力守護「聖地藍」。進入冬季,燒煤取暖成為了許多山體居民過冬的必要措施,把燃煤管控好,才能保障大氣排放不超標。我市在城區路段設立了13個煤炭檢查點,嚴查禁煤流入城區。
寶塔區河莊坪石疙塔煤炭檢查站工作人員 安云:我們每天有兩班24小時堅守,對過往的半掛車以及小型箱車,比如昌河車和貨運車進行檢查,看有沒有非指定煤種。
在加大檢查力度的同時,大力推廣潔淨型燃煤的使用,潔淨型煤在使用當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有害物質會遠低於標準煤。源頭抓好管控,更要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通過組織巡查,宣傳教育,居民在生活中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
「鐵腕治氣」,就是要向有害於環保的事「不留情」,不僅要花大力氣投入管理,更要結合利用科技手段。2019年我市引進「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科研團隊,啟動生態環保信息化項目建設,利用顆粒物雷達走航車對城區上空汙染物進行檢測分析,逐步理清「看得見、說不清」的汙染來源問題。通過顆粒物雷達掃描,空氣中的各項指標數據也實時顯示出來。
延安市「一市一策」鐵腕治氣專家組 環境數據分析工程師 張自文:這個圖代表的是我們今天的參數已經達到了空氣品質優良天的參數,PM值為35微克每立方米,這代表的是延安的空氣品質已經達到優良天的指標。
充分應用大數據平臺檢測、管理、調度全市大氣治理資源,不僅提升應對大氣汙染的準確度和有效性,也讓對問題的發現與整改更高效。「天藍、水清、空氣好!悠閒、漫步、沒煩惱」成為市民和來延遊客最真實的生態感受!
市民 李延琴:延安空氣又好,天又藍,哪裡也不如咱們延安,特別棒。
西安遊客 姬璟:我是來延安旅遊的,延安天氣比較好,空氣也很舒坦,朋友圈發的延安的聖地藍,確實很對應。
仰望滿眼湛藍,俯首清水暢流,如今,延河裡來了白天鵝;鴛鴦成群結隊在棗園的西川河裡安了家;蒼鷺、白鷺捕食著延河的魚蝦,綠頭鴨,赤麻鴨不請自來;這些精靈在大自然中翩翩起舞、婀娜多姿。
攝影愛好者 加向前:水也變清了,鳥兒也回來了,魚也多了,照相機一拿在延河裡走上一圈,真是一種享受。
近年來,延安境內先後出現黑鸛、白鸛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種,灰鶴、鴛鴦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6種。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一河一策」駐點專家 李睿 :從水質監測數據來看,延安水環境質量也有了向好的發展。野生水禽類動物的出現,候鳥的落戶,這些現象都直觀地表明延安水環境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些野生動物就是大自然最好的檢測官。
為了這河清水,延安市近兩年先後完成了169個系統治水項目,完成了13個縣級以上汙水廠的提標改造,建立了人工溼地。工程措施與生態手段齊抓共管,提高了水體自淨能力。同時還通過清單式管理、跨區監測等方式,進一步鞏固提高水生態環境質量。
延安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曹秀娟:水汙染防治工作成績來之不易,治水難穩定水質更難,我們將繼續全力以赴做好水汙染防治工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努力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
延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趙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