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水環境提升顯著 小清河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

2021-01-15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3日訊 記者從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濟南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以「消劣V、防反彈、提優III」為目標,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水十條」為抓手,有效解決了一大批水汙染防治歷史難題,濟南市水環境質量取得了明顯改善。

全市水環境質量提升顯著。2020年,濟南市國控斷面好三類水體比例由71.4%提升至85.7%,7個國控斷面水質100%達標、其中6個優於水質目標,在全省率先消除劣五類水體;瀛汶河徐家汶斷面2020年較2018年氨氮改善69.59%;牟汶河賀小莊斷面2020年較2018年氨氮改善79.01%。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氨氮2020年較2018年改善75.68%,總磷改善54.60%;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全部達到水質考核要求,圓滿完成省考核目標。

小清河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2019年,小清河辛豐莊出境斷面水質實現三連升,2020年在通航拓寬工程影響下,小清河仍然保持了地表水V類水體標準,落實了省委、省政府「小清河不達標不通航」的基本要求,為小清河復航工程提供水質保障。「濟南市小清河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入選「2019年度山東生態環保十大事件」,小清河作為北方城市內河治汙的範例,先後被中央環保督察辦、省級環保督察辦列入督察整改典型案例,央視《新聞聯播》進行了專題報導,得到省委、省政府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

飲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成效突出。濟南市臥虎山水庫134項環境問題整改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組織的第二輪統籌強化監督,被列為國家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頂層設計示範案例和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以督促改見成效」示範案例,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先後對其拍攝專題片進行宣傳。

打造水汙染疫情防控濟南樣本。濟南市組織制定全省第一個疫情防控隔離防護點廢水排放監管工作地方標準,獲得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媒體的大面積、大範圍報導。制定並發布全省首個《疫情防控集中隔離場所汙水消毒技術規範》(DB 3701/T8-2020)地方標準,為其他地市提供了參考借鑑的範本,為全省疫情防控做出突出貢獻。

據悉,「十三五」期間,濟南市以水質考核為抓手,堅決打贏三年碧水保衛戰,解決水汙染突出問題:一是強化水質管控,破解治汙難題。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健全河流斷面考核、汙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等幾大考核體系,以考核倒逼治理,壓實工作責任,推進管網改造,提升城市生活汙水的收集處理能力,促進企業轉型,從源頭上減少工業汙染排放,全面保障流域斷面水質穩定達標。二是加強水源保護,築牢飲水安全。立足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立、治」,打好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攻堅戰,持續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清查整治,出重拳、動真招,全面完成202項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整改,解決多年以來的歷史遺留問題。三是創新監管模式,提高處置水平。高質量開展入河排汙口排查,在全省第一個完成了第一階段排汙口「拉網式」排查,同時在全市57個重點河流斷面安裝水質在線監測微站,將「國標站+微站」全域監控系統與環保網格員加密巡查機制有機結合,建立「在線監控,追蹤溯源,立即整改」快速反應閉環機制,打造集監測、管控、執法、治理為一體的智慧環保體系。四是堅持部門聯動,健全長效機制。市、縣兩級環保、水務加強部門聯動,打通信息壁壘,定期召開水汙染形勢分析會,深入研判問題,尋求治汙對策。聯合紀監委、檢察院等各部門,多次緊急處置河流斷面超標問題,樹立流域汙染治理大局觀,形成「1+1>2」的治汙新局面。

「十四五」期間,濟南市將進一步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推動水環境治理的精準化、科學化、依法化:一是加大流域水汙染防治力度,協調推進汙水收集處理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入河排汙口的溯源整治工作,以汙染源頭管控保各類排汙口水質,以各類排汙口水質保斷面達標,以斷面達標保地表水質量。二是加強飲用水源保護,科學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大執法巡查力度,鞏固提升水源保護區環境清理整治成果,保障好人民群眾飲水安全。三是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遇,編制完成黃河流域暨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做到「一斷面一分析」、「一斷面一對策」,形成「問題、成因、任務、項目」清單,強化黃河流域水質保障,開展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多河道生態修復工作,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水質保障。濟南市將充分發揮「山泉湖河城」的生態本底優勢,努力實現流域生態環境的新突破。

閃電新聞記者 馮宜雯 報導

相關焦點

  • 濟南北湖想有湖,哪來30萬方水?大明湖小清河都有可能
    6.5萬平米湖面設計4至5米深目前,小清河景觀帶提升工程雲錦湖公園(原北湖項目)湖區土方外運與園林景觀打造等施工正有序進行,項目建設方濟南城市建設集團介紹,公園主體(具備施工條件區域)計劃6月底完工,初步具備景觀效果,7月將對湖區注水
  • 水清岸綠景美宜遊 「幸福」逐水而來
    去年,國控小清河辛豐莊出境斷面水質連上三個臺階,一年之內從劣五類改善至五類、四類、三類,全年平均達到地表水四類水體標準,水環境質量實現了自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好水平,徹底告別了「劣五類」水體,成為名副其實的小「清」河,小清河水質改善被評為山東省十大環境事件,提前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宜遊」的目標。
  • 2018年濟南「四個中心」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
    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作政府工作報告。記者獲悉,2018年濟南「四個中心」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經濟綜合實力整體躍升,金融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物流輻射效應日益凸顯,科技創新活力加速釋放。全市生產總值達到7856.56億元、增長7.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
  • 滕州荊河與小清河將實現連通,工程正在進行中!
    為進一步提升河道景觀效果,美化亮化小清河周邊環境,為市民提供更加舒適的親水休閒場所,近日,我市快速推進荊河與小清河連通工程
  • 長江流域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三大歷史性轉變
    長江流域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三大歷史性轉變    新華社武漢2月22日電(記者楊希偉)經過60年的治理開發與保護,長江流域的水資源及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優良生態得到有效維繫,實現了三大歷史性轉變。    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說,長江委開展了以「長治」工程為龍頭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5000多條小流域得到治理,建成基本農田1079萬畝,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9.9萬平方公裡。目前,長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積已由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62萬平方公裡減少到目前的53萬平方公裡。    二是長江中下遊實現由人水爭地到人水和諧的歷史性轉變。
  • 小清河濟南西客站段有時會美成這樣
    小清河就像一個壞小子,在濟南人心目中的名聲不太好。提到小清河,濟南人頭大。因為小清河在我的印象中水質一直很混濁,全然沒有河流的誘人之處,夏天甚至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在很早以前,這裡更成為濟南工業與生活汙水排放的場所。
  • 濟南蹚出綠色宜居之路
    初冬時節,濟南龍湖溼地長湖兩岸蘆花染滿白霜,隨風蕩漾,如詩如畫;黃河千畝銀杏林,披上了金黃色外衣,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濟南初冬的美景,不僅是很多攝影愛好者的心頭好,而且是眾多文藝青年們專門尋找的打卡聖地。「十三五」是濟南越來越美的五年。藍天越來越多,河流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 視頻丨黑河、臭河變為小清河 好生態激發山東發展新活力
    每天一早,在濟南小清河河邊都能看到不少前來健身的市民。 山東濟南市民 付瑞雨:現在環境治理得這麼好,我就經常叫著小姐妹來這裡跳個繩,鍛鍊鍛鍊身體。濟南擁有72名泉,小清河由這些泉群匯聚而成,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小清河一度變為黑河、臭河,成了排汙通道。從2017年開始,濟南先後投入100多億元,對小清河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 濟南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水庫挺乾淨河流水質也不孬
    濟南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水庫挺乾淨河流水質也不孬2013年,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對全市包括地下水18個監測點位、10個水庫監測斷面在內的飲用水源地水質,黃河、小清河、徒駭河20個河流監測斷面水質以及大明湖3個湖泊監測斷面水質進行全方位監測,綜合分析2013年水環境監測數據,全年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 追蹤|濟南小清河景觀提升工程每段標明開竣工時間並添加工程簡介
    9月9日,省城市民反映小清河改造提升工程沒頭沒尾,施工牌沒有開竣工時間。本報刊發了稿件《小清河兩岸咋光立圍擋不見施工?》,引發輿論關注。作為對報導的回應,9月12日,施工方濟南園林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邀請記者實地探訪了景觀提升工程,介紹了具體的整改措施,回答了市民關注的其他問題。
  • 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濟南蹚出綠色宜居之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五年來,濟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四減四增行動」,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和淨土保衛戰,全面推進全域生態文明建設,夯實全市經濟綠色發展基礎,真正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12月14日,泉城上空萬裡無雲、蔚藍如洗。
  • 小清河濟南港、省道103旅遊公路集中開工
    一、濟南港 打造泉城出海口小清河濟南港規劃建設主城港區和章丘港區,形成「一港二港區」格局。總體規劃港口岸線6170米, 生產性泊位總數27個,陸域總面積246萬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後預計2030年和2040年貨物吞吐量為1230萬噸和1530萬噸。依託小清河復航工程,濟南港預計2022年底完工。
  • 發揮溼地功能淨化河湖水質水專項助力我國水生態環境實現重大改善
    發揮溼地功能淨化河湖水質水專項助力我國水生態環境實現重大改善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近日,第十屆國際溼地大會在江蘇省常熟市成功召開。
  • 北京市重要水功能區2035年實現95%水質達標
    記者3月23日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北京市耕地河湖休養生息規劃(2018-2035年)》近日印發,「規劃」中給本市五大水系開出了不同的治病良方,全市重要的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在2035年實現95%以上的水質達標率。
  • 小清河生態景觀帶規劃初亮相
    小清河源起黃河、玉符河、濟西溼地三水交匯之處,是一條歷史記憶之河,見證了濟南這座城市發展的千年滄桑,如今更是成為由「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重要聯繫紐帶。昨天,濟南市規劃局發布《小清河生態景觀帶總體規劃及景觀設計方案》,設計八大風貌段和五大特色園,醫療旅遊基地、萬人馬拉松、旅遊集散中心……未來,小清河及沿岸將塑造一條城市活力脊。
  • 2019年「濟南答卷」亮眼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高點起步,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產業項目加速落地,中意高端前沿產業園加快建設;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1億人次,獲得國際花園城市金獎,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營商環境顯著優化。
  • 濟南小清河徒駭河復航利好不少 既有環保帳也算經濟帳
    小清河和徒駭河的復航將大大降低沿線企業和城市的物流成本,實現沿線城市的「通江達海」夢想,還有望推動兩岸沿線的旅遊產業發展。&nbsp&nbsp&nbsp&nbsp小清河對沿線的旅遊產業也將產生很大帶動。小清河復航後,不僅能打通魯西北內陸地區通往海洋的航運,也將串起魯文化與齊文化的文化深度遊線路,連接泉城和沿海,在少水的北方省份中,獨闢泰山遊、泉水遊、小清河遊、黃河遊與海濱遊的自然風貌遊長線路。
  • 昔日黃金水道,今要實現海洋夢!小清河的歷史你知道嗎
    濟南是個內陸城市,但是卻有一個面向海洋的夢想,而承載這一夢想的,就是城市北部一條不起眼的小河——小清河。濟南人稱這條河流為「母親河」。按照山東省政府的規劃,到2020年,小清河將全面復航,濟南人清波獨運,河海復通的夢想即將實現。
  • 小清河復航找到「婆家」!濟南通江達海不再是夢
    今年2月份,省交通廳港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小清河復航工程正在按照PPP有關程序進行招標,上半年完成招投標、公司組建以及實施方案制定,下半年啟動徵地拆遷,開始建設航道、船閘以及橋梁等等工程,計劃2022年全線包括濟南段實現小清河的復航。屆時,從濟南坐船出海不再是夢。小清河復航後,可實際1800噸級船舶通行。航道初步規劃了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5個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