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維度培育教師核心素養

2020-12-12 中國教育新聞網

隨著社會各界對教師隊伍的關注度持續攀升,如何更好地發揮教師主體作用,使教師真正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者、推動者和引領者,需要我們對新一輪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戰略思考和整體設計。作為區域教育管理者,我們必須通過教育行政自身職能轉變,把握教師隊伍建設的前瞻性要求和發展性趨向,助推高質量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發展。

「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在深化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已成為當下及未來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與其相應的教師素養問題隨之而來。可以說,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也應該具備核心素養。從基礎教育發展對教師的需求來看,教師的核心素養可分為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指教師的教育能力,包括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跨學科素養、教學藝術等。大多數區縣層面的教師教育機構組織的培訓都是針對這方面內容的。隨著現代學習方式日趨多元化,教師培訓的組織形式也要與時俱進。在教師專業發展頂層設計上,要有「化整為零」的思想,將以往「統一化、集中式」的培訓方式轉變為「多元化、小實體」的研修機制,把集中統一配送轉變為連結資源平臺,從而為不同學校、不同發展階段教師提供更為多樣化的學習選擇。

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把握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與北京高校專家開展合作研究,與北京中小學名校進行深度對接,組建多個「U-A-S京冀學校發展共同體」。區教育局將決策的話語權交還學校,把參與權、選擇權讓渡教師,擴大學校和教師的影響力,從而提高管理效率。這種以「項目長期合作、相對固定專家指導、跟進基於教師需求」為特徵的新型研修機制的建立,實現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量身定製」。高校專家會依據學校的實際需求和教師的發展現狀,從聚焦教師教學問題出發,制訂行動方案。在學科專家駐校指導下,從零散學習逐漸走向項目式學習,有效提升了教師對教育理念與課程的理解與滲透力,專業素養得以快速轉化,真正實現了賦能。

第二個維度是指教師的教育情懷,包括教育視野、文化底蘊、理想信念、精神氣質等。這是當前教師培養必須加以關注、對教師長遠發展至關重要的部分。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當前教育部頒布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既有高度引領,也有底線要求,這是新時代對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的更高要求。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在做好宣傳解讀、推進落實的同時,要多措並舉、注重內化生成。這不僅僅是給教師作幾場師德報告、講幾次職業素養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要基於「人的發展」理念,涵養教師的「精神長相」,更多採用的方式是喚醒、激活、引導和支持。「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區教育局把教師仰慕的名師、大家聘為「首席指導專家」,建立學科工作站。此外,依託京津冀合作項目,開展教師讀書會、拜師式跟崗學習等,打開教師的視野,激發教師的發展潛力。

第三個維度是指教師的個人修養,包括個性品質、審美情趣、生活品位、人際互動等。我們平時在規劃教師培訓的時候,可能首先關注的是教師的身份、職業角色,卻較少關注教師個體作為人本身的發展需求。「在價值多元化的時代,職場中的生活和發展只是其中一部分,教師個體生命需求和發展更應受到尊重和關注」,因此有關教師的個人修養部分,也應該納入教育管理者的視野當中,我們既要對區域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整體規劃,又要關注教師作為個體的發展意識。例如橋西區育才小學尊重教師個體差異,因勢利導設立「教師品牌定製營」,採取「雙基六軌」研修方式,通過專家引領、專題研究、專業閱讀,幫助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打造個人教育品牌;育紅小學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的「育紅開講啦」系列活動,要求每位教師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講起,圍繞茶文化、書法、中醫、剪紙、服飾等內容,著力提升教師的審美意識、藝術品位等;位於城鄉接合部的逸夫小學,成立了青年教師成長共同體,以「了解自己,改變自己,成就自己」為核心價值理念,引領教師制定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激發教師發展的內驅力。

教師核心素養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功,作為教育管理者,我們要根據教師不同階段成長需求,為教師提供更大自主空間,不斷引領教師發現自我,找到個人的發展願景,形成不竭的發展動力,真正實現高質量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教育局副局長)

《中國教師報》2019年04月17日第14版 

相關焦點

  • 培養教師核心素養的新路徑
    、教育評價等維度去突破。根據我國教師教育及培訓工作的現狀,要用「四有好教師」標準、「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和「四個服務」等要求統領教師成長發展,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抓好教師培養的基礎性工程即教師教育,以培養教師核心素養為重點,優化教育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方法,提高教師教育的實效性,為培養合格、高質量的未來教師奠定基礎。突出在崗、在職教師綜合素質及核心素養的培育、培訓。
  • 職前英語教師語言評價素養的培育
    培育職前英語教師的語言評價素養,對於未來從事教師職業的英語師範生的專業發展具有積極引領作用,可以在幫助他們更快適應實際教學環境的同時,適應新時代教育評價發展的現實需求。  評價素養的概念最早是美國學者瑞克·斯蒂金斯於1991年提出的。他認為,評價素養是教師開展學生學業評價所應具備的素養,是在日常教學與評價行為活動中內化形成的。
  • 李慎中 相煒|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育的基本路徑與實踐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凝練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科教學的目標即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如何實現從知識教學到核心素養培育的轉型升級?怎樣將高度概括的地理核心素養落實、落細、落小為具體的、可操作的、指向關鍵結果的教學路徑?這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 新時代中學思政課教師的核心素養
    01思政課教師的核心素養思政課教師「六個」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與思政課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
  • 「星光評價」指引核心素養落地
    我校於2012年就開始探索基於幸福教育的學生評價體系,並從去年開始構建落實國家核心素養的校本化「幸福素養教育體系」,建立了「幸福星光學生評價體系」(以下簡稱「星光評價」),聚焦「健康、自信、樂學、善思、友善、堅毅」六大學生發展幸福素養,以學校、家庭、社會為基本關注維度,涵蓋基礎、拓展、融合三類課程,由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共同協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幸福星光照亮學生核心素養。
  • 核心素養和能力促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核心素養和能力建設研究」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教育學重點招標課題,也是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近5年設置的唯一教師教育方面的招標課題。教師核心素養和能力作為教師素質的內核,可以統帥、引領其他教師素養和能力的發展。建構教師核心素養和能力的結構體系,有助於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的明晰與聚焦,有利於提升教師隊伍建設的效率。
  • 核心素養落地生根,教學成果異彩紛呈
    二、理念引領,乘風而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IGU-CGE)執委、中國委員會主席、《地理教學》主編段玉山教授以多個緊扣國家和民生發展變化的地理案例,結合風趣幽默的表達向教師們講述地理課程目標變化原因和核心素養改革的背景,深度解讀了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個內涵: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
  • 乾貨分享|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研學旅行具有哪些特徵?
    同時,青少年完成社會化離不開群體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師都無法替代夥伴的作用,研學旅行能讓學生擁有更多與社會和團體接觸的機會,有利於青少年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和核心素養的提升。中小學生從自然科學、社會知識和生活常識等領域選取的研學內容和課程,在研學導師的組織與指導下,促進了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深度融合,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但並非所有中小學生校外活動就是研學旅行實踐課程活動,能夠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培育核心素養。
  • 教育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
    央廣網北京4月3日消息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4月2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回答記者提問。《意見》指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
  • 任友群:新時代教師的核心素養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隊伍建設連續作出系列重要指示。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概括為「九個堅持」,其中之一是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總書記的大會重要講話共五個部分,教師隊伍建設又居其一,可見其分量之重、要求之高。黨和政府對尊師重教風尚的弘揚下了大力氣。
  • 培育學前師範生「仁愛、責任、素養」的師德觀
    符潔今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全國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學前師範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是幼兒行為的示範者與引導者,因此,切實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培育學前師範生「仁愛、責任、素養」的師德觀至關重要。
  • 新舊交替不慌張 核心素養是方向 ——記吳磊峰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
    2020年11月19日,嘉興市高二(上)物理學科新課程培訓由於疫情的影響,仍舊採用線上培訓的方式開展,可這絲毫沒有減弱大家的熱情,全市高二年級全體教師及吳磊峰特級教師工作室全體成員120餘人全程參與培訓。
  • 教師教學素養 青年精彩展示
    為了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推動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轉變,提升青年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技能,11月24日,南市街道大聯小學在階梯教師舉行了青年教師教學素養比賽。  青年教師是教育可持續發展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本次比賽對象是參加工作5年以內的青年教師,著重考量普通話水平、閱讀水平和書寫水平,分「朗讀展示、書寫展示、才藝展示」三個部分。
  • 湖北師範大學:以「六個融入」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近年來,學校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理念,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切實做到「六個融入」,即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宣傳教育全過程、師德師風建設全過程、志願服務活動全過程、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教育教學全過程、校園文化建設全過程,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覆蓋到師生員工,形成了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
  • 「高效樂學」示範課:凸顯「核心素養」,縱論「課堂變革」
    本次活動共有9位教師參與,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等所有高考統考學科;高中部90餘位教師積極參與並精彩評課。參加「高效樂學」示範課的9位老師,均是本學科的教學大咖或業務能手,他們立足「新高考」,凸顯「核心素養」,滲透「立德樹人」,變課堂為學堂、練堂,師生高度融合。用「示範課」縱論新高考背景下的課堂變革,把「核心素養」落實為「校本化」的「高效樂學」表達。
  • 錘鍊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核心素養
    思維新:創新改革提質增效  教育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因而,創新是教師必須不斷厚植的素養。教師承擔著培養後繼人才的重任,而知識經濟時代,國家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以創新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在這種競爭中,具有創新意識、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教師的育人職責所在。
  •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智慧教育體系構建
    我國2014年提出組織研究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教育部,2014)。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正式發布,提出三個方面、六大素養和十八個基本要點(一帆,2016)。
  • 王文湛:核心素養是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所在
    課程教材的目的是什麼,從國家歷史看,我覺得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歷史上的雙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第二個階段:2001年實行新課程,改成三位一體的功能,知識能力、過程方面、態度情感的價值觀,一起改。現在提出核心素養,我個人認為是課程教材功能的第三個階段。要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具備最主要的素質是什麼,就是核心素養。
  • 樺川二中開展核心素養下「三三三」教學研討
    12月7日,樺川二中舉行了核心素養下的「三三三」教學研討課活動,在語文、數學、物理、政治四科中選出四位教師上示範課,研究團隊和同學科教師參與聽課、交流、研討,旨在對課堂評價標準進行完善,並示範引領課堂教學。
  • 提高基礎教育英語教師語言評價素養
    然而,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師的語言評價素養缺失、評價素養亟待提高的問題,引發了外語教學與研究界的關注。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教師們帶著課改的新理念審視著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力圖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演員」身份,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多位一體的「導演」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