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各界對教師隊伍的關注度持續攀升,如何更好地發揮教師主體作用,使教師真正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者、推動者和引領者,需要我們對新一輪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戰略思考和整體設計。作為區域教育管理者,我們必須通過教育行政自身職能轉變,把握教師隊伍建設的前瞻性要求和發展性趨向,助推高質量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發展。
「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在深化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已成為當下及未來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與其相應的教師素養問題隨之而來。可以說,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也應該具備核心素養。從基礎教育發展對教師的需求來看,教師的核心素養可分為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指教師的教育能力,包括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跨學科素養、教學藝術等。大多數區縣層面的教師教育機構組織的培訓都是針對這方面內容的。隨著現代學習方式日趨多元化,教師培訓的組織形式也要與時俱進。在教師專業發展頂層設計上,要有「化整為零」的思想,將以往「統一化、集中式」的培訓方式轉變為「多元化、小實體」的研修機制,把集中統一配送轉變為連結資源平臺,從而為不同學校、不同發展階段教師提供更為多樣化的學習選擇。
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把握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與北京高校專家開展合作研究,與北京中小學名校進行深度對接,組建多個「U-A-S京冀學校發展共同體」。區教育局將決策的話語權交還學校,把參與權、選擇權讓渡教師,擴大學校和教師的影響力,從而提高管理效率。這種以「項目長期合作、相對固定專家指導、跟進基於教師需求」為特徵的新型研修機制的建立,實現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量身定製」。高校專家會依據學校的實際需求和教師的發展現狀,從聚焦教師教學問題出發,制訂行動方案。在學科專家駐校指導下,從零散學習逐漸走向項目式學習,有效提升了教師對教育理念與課程的理解與滲透力,專業素養得以快速轉化,真正實現了賦能。
第二個維度是指教師的教育情懷,包括教育視野、文化底蘊、理想信念、精神氣質等。這是當前教師培養必須加以關注、對教師長遠發展至關重要的部分。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當前教育部頒布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既有高度引領,也有底線要求,這是新時代對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的更高要求。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在做好宣傳解讀、推進落實的同時,要多措並舉、注重內化生成。這不僅僅是給教師作幾場師德報告、講幾次職業素養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要基於「人的發展」理念,涵養教師的「精神長相」,更多採用的方式是喚醒、激活、引導和支持。「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區教育局把教師仰慕的名師、大家聘為「首席指導專家」,建立學科工作站。此外,依託京津冀合作項目,開展教師讀書會、拜師式跟崗學習等,打開教師的視野,激發教師的發展潛力。
第三個維度是指教師的個人修養,包括個性品質、審美情趣、生活品位、人際互動等。我們平時在規劃教師培訓的時候,可能首先關注的是教師的身份、職業角色,卻較少關注教師個體作為人本身的發展需求。「在價值多元化的時代,職場中的生活和發展只是其中一部分,教師個體生命需求和發展更應受到尊重和關注」,因此有關教師的個人修養部分,也應該納入教育管理者的視野當中,我們既要對區域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整體規劃,又要關注教師作為個體的發展意識。例如橋西區育才小學尊重教師個體差異,因勢利導設立「教師品牌定製營」,採取「雙基六軌」研修方式,通過專家引領、專題研究、專業閱讀,幫助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打造個人教育品牌;育紅小學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的「育紅開講啦」系列活動,要求每位教師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講起,圍繞茶文化、書法、中醫、剪紙、服飾等內容,著力提升教師的審美意識、藝術品位等;位於城鄉接合部的逸夫小學,成立了青年教師成長共同體,以「了解自己,改變自己,成就自己」為核心價值理念,引領教師制定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激發教師發展的內驅力。
教師核心素養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功,作為教育管理者,我們要根據教師不同階段成長需求,為教師提供更大自主空間,不斷引領教師發現自我,找到個人的發展願景,形成不竭的發展動力,真正實現高質量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教育局副局長)
《中國教師報》2019年04月17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