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很冷門的一首詞,只有四句,卻句句寫進了心裡!

2020-12-24 慶餘說詩詞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蘇軾的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並稱「蘇辛」。蘇軾的詞題材廣闊,風格奔放豪邁,多表現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蘇軾現存詞三百六十二首,其中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最為著名。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詳。蘇軾在中秋那天,以月起興,以其和弟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並在詞的最後發出了宏願:「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而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詞《陽關曲·中秋作》,便是與這個宏願有關。

《陽關曲·中秋作》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陽關曲·中秋作》這首詞正是蘇軾寫於其創作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後,同樣是中秋,不同的是此次蘇軾已經和蘇轍團聚了。所以這首詞主要描寫的便是蘇軾與蘇轍久別重逢後,共賞中秋月的情景。但因為不久又得離別,所以這首詞也抒發了詞人對離別的感慨,雖然全詞只有四句,卻句句寫進了心裡。

詞的首句「暮雲收盡溢清寒」,意思便是夜幕降臨後,天上的雲霧也全都收盡,高空中則開始溢出一片清寒。這句詞的言外之意,便是月亮本來被雲霧所遮擋,一旦「暮雲收盡」,這月亮變出來了,散落下的清光便更多了,有一種溢出來的感覺。

次句「銀漢無聲轉玉盤」則是緊承上句,表達出了因為月明星稀,所以銀河便會顯得非常淡遠的意思。但詞人也沒有直接去寫,而是通過賦予銀河具有聲音來表達,仿佛我們所認識的銀河本來就應該有聲音的,只是過於遙遠便也「無聲」了。這兩句詞結合起來看,便是蘇軾以巧妙的表現方式,道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意境,耐人尋味。

詞的最後兩句「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意思是說像這樣美好的夜晚,這一生不多見,明年像這樣的明月又要在哪裡才能觀看呢?其實蘇軾這裡表達的真正意思是,和蘇轍相聚一起共同賞月的機會非常的少,所以如此美景,自當盡情遊樂。但正如蘇軾自己所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美麗的景色固然難得,可與親人能夠相聚的機會則更是難得。可見蘇軾這裡悠悠不盡的離別意。

綜觀蘇軾的這首詞,從「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美好,寫到和蘇轍團聚賞月的愉快,再從這夜這景推想到明年中秋,最後化為悠悠的別情。全詞語言清麗,境界高遠,意味深長。雖然略顯冷門,但值得一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蘇軾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卻句句經典,最後9個字清新脫俗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壇最閃亮巨星,同時也是幾千年來少有的全才,能與之相提並論者屈指可數。他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醉了多少英雄豪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把西湖美景寫得活靈活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自從蘇東坡駕鶴西遊,世間再無蘇東坡。曾經何時,許多人的網絡籤名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覺得這句話非常炫酷,並不知曉出自何人之手,現在才知道,原來這也是蘇軾的名句。
  • 蘇東坡最冷門的一首中秋詞,僅僅四句,句句絕妙!
    正因為節日起源破晚,因而我們所讀到的古詩詞中只有唐代以後才有吟詠中秋節的,而且寫中秋的宋詞比唐詩更為知名一些。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道出了所有人的中秋願望,可謂千古絕唱!
  • 蘇軾寫了首很是肉麻的詞,連用四句名言,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
    三位王姓女子中,王弗是他的原配,也是一生摯愛,那首《江城子》就是為她而寫,這大概這就是應了那句話:你走後,我愛上的人都是你!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為王弗寫的另一首詞,有人說這是蘇軾最早開始嘗試填詞之作。
  • 太守請他喝酒,蘇軾臨場寫了一首詞,短短八句,盡顯豁達心態
    在古人所創作的詩詞中,蘇軾的詩詞最為著名,而在蘇軾寫的《減字木蘭花》,詞中僅僅八句,讓後人無可挑剔,簡直完美無瑕。究竟是怎樣的心境,讓蘇軾寫了這麼一首驚豔的詞呢?詞中的一二句蘇軾用了典故,將詞的感情色彩展現出來。他寫到「鄭莊好客,容我尊前先墮嘖」主要是寫在潤州的經歷。太守設宴餞行,表達了自己對太守的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僅僅兩句就將寫詞的意圖表現出來了。並且蘇軾內心是極為感激太守許仲途的盛情款待。
  •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卻少有人知道全詞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卻少有人知道全詞說起宋代的文人,無論是詩詞方面,還是散文方面,蘇軾都是不得不提且不容忽視的一位。詩詞方面,他頗有造詣,許多詩詞一經問世便被大家追捧。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卻少有人知道全詞而說起蘇軾的作品,很多人會想到《水調歌頭》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飄飄欲仙,也會想到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獵》「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一首詠物詞,也是一首抒情詞。原詞如下: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說:「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在李煜的詞作中,其亡國後的作品含義深沉,最為膾炙人口。這首詞用明淨優美的語言,通過永恆的自然與無常人生的對比,抒發了對故國往事的回憶和滿腹的愁恨,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花每一年都開,秋月年年明亮,時光什麼時候才會了解呢?在過去的歲月中,有很多令人難過的往事,小樓昨夜又有風吹來,登樓望月又忍不住回憶起故國。
  • 蘇軾很催淚的一首詞,儘管看過很多遍,也仍然會忍不住淚流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便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發自肺腑的一首催淚詞。因為它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且寫得極其沉痛纏綿,所以儘管看過很多遍,也仍然會忍不住淚流。正如陳師道評價此詞說:「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又如唐圭璋評價此詞說:「真情鬱勃,句句沉痛」。
  • 蘇軾一首冷門詞作,語言美到極致,讀完令人神往
    注意到「行香子」這個詞牌,是從秦觀的一首詞開始,裡面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一句,覺得這種排列太酷了,有點古龍小說語言跳躍式的風格。再次看到這個詞牌,則出自蘇軾筆下,雖然冷門,但實在寫得太美,令人一讀難忘。
  • 蘇軾雨中寫了一首詞,短短幾句,說盡人生陰晴,林語堂讚不絕口
    《定風波》雖是一首小詞, 卻寫出了作者豐富的人生體會。蘇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蘇軾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無論這些時刻發生什麼樣的變故,他都不會因此而磨滅自己的鬥志。蘇軾的人生不是沒有得意過,他也有過站在頂峰的時刻,但無論得意還是失意,他都是一個扛得住的人。只有不受欲望的左右,才能「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自己的浩然正氣不卑不亢,沒有沾染汙穢,所以才能夠只憑著樸素的竹杖芒鞋,在達官貴人面前挺直腰板!
  •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詞,卻寫出了少女最美好的形象!
    閨情詞對於宋詞來說,是其中一大主流題材,上至藉藉大名的柳永、李清照等,下至那些無名詞人。只不過這些寫女性的閨情詞要麼是少女思春,要麼是思婦懷人,要麼是詞人借男女關係用來影射君臣之義的香草美人。而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詞,就沒有一般閨情詞裡的那種思、孤悶、種種愁情,她只是純粹的一個少女形象,無憂無慮,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觀賞風景,她熱愛生活,更熱愛自然。可以說蘇軾這首比較冷門的詞,寫出了少女最美好的形象,也給詞壇,尤其是給閨情詞,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不管是在何時何地看見非常好的詩詞歌賦,都想要嘗試一下模仿出一首相似的出來。歷史上的很多詩詞,都被蘇軾模仿過,並且成為了傳世經典。同時,蘇軾的模仿還能夠讓這些作品擁有很大的名氣。不過,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 歐陽修絕美的一首詞,開篇就寫得深情婉轉,字字句句都令人沉醉!
    他雖與蘇軾並稱「歐蘇」,但其文人氣質還是多多少少被蘇軾這個大文豪給掩蓋了不少。在後世很多詩詞愛好者的心中,歐陽修應該是一個正襟危坐,整日端著架子的士大夫形象,而不像蘇軾,戲謔調笑,瀟灑不羈。其實,歷史上的很多著名文人都有很多面,後人看到的不過是這些人在人前時的模樣。
  • 蘇軾的這首詞很冷門,但描寫的杭州景色,卻美得讓人心醉!
    最為我們所熟悉的恐怕是蘇軾的那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千古名句,讓杭州西湖舉世聞名。而蘇軾有關杭州的詩詞卻不僅僅這一首,雖然有的相對來說比較冷門,但描寫的杭州景色,卻美得讓人心醉。《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便是蘇軾的一首又關於杭州景色的詞作。
  • 蘇軾的這首詞很冷門,但所描寫的景色,卻美得讓人心醉!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其詞開豪放一派,更提升了詞境與詞的美學品味。蘇軾的詞現存三百餘首,其中經典的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等。除此之外,蘇軾也有一些頗具特色但相對來說略顯冷門的詞作。例如,蘇軾任杭州通判時,巡查富陽途徑桐廬七裡瀨時所作的一首詞《行香子·過七裡瀨》。這首詞便描繪了七裡瀨讓人驚豔的美,給人以詩情畫意的美感享受。
  •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詞,其中9個字非常有趣,網友:蘇軾太自戀了
    蘇軾,貶官期間在茅屋東邊開墾一塊地,自號東坡居士,他身上的標籤很多,大文豪、大詞人、書法家、美食家,肥而不膩的東坡肉,就是蘇軾發明的,千百年過去了,已成為備受追捧的一道菜。另外,近乎全才的蘇軾,對佛學也有很深的研究,哪怕跟得道高僧談經論道都不落下風,佛印和尚經常和蘇軾切磋詩詞、佛學,兩人之間的友誼頗深。作為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蘇軾心胸開闊,提筆就能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經典詞句,讀起來盪氣迴腸。遇到賞心悅目的景色,蘇軾也會賦詩一首,遊覽西湖時,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讚嘆。
  • 蘇軾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7位詩人名句,把新婚妻子誇「上了天」
    蘇軾的這一句曾經感動了很多人,但你知道這句詩是蘇軾寫給誰的嗎?這是蘇軾在愛妻王弗去世十年後寫下的一首悼亡詞,纏綿哀傷,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大家都說,蘇軾是最「乾淨」的一位詩人,蘇軾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大多是狂放不羈,豁達樂觀。其實蘇軾的一生飽經憂患,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詞,不僅寫得唯美,還充滿哲理,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可能也正是經歷了這樣大起大落的人生,才使得他的詩作,以及他的詞作裡,處處都是能夠看到他對於人生的看法,這也使得他的文學作品,有別於其他的人,顯得更為厚重,也更加的感人。從他的那些文學作品中,我們不僅讀到了一首首優美的詩歌,同時也感受到了作為一代文豪的心路歷程。從中能夠學會更多的東西,也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
  • 蘇軾欣賞梨花,寫了一首七言絕句,短短四句話,寫出了心中的豁達
    人們對宋代詞壇有個固有的印象,那就是,豪放詞派的蘇辛之詞,都是大氣豪邁的,而婉約詞派的柳李之詞則都為婉轉哀愁的。我們用古板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名噪千古的大詞人,卻忽略了一點,人有悲歡離合,情緒浮動多變。沒有人會一直悲戚悽涼,也沒有人會永遠樂觀曠達。
  • 蘇軾思念逝去的侍妾,寫了一首悼念詞,深情不輸《江城子》
    但卻忘了,在他的一生當中,還有另外的一位女子,蘇軾同樣為她寫了一首詞作。蘇軾在與王弗成為夫妻的11年之後,王弗離世。再過十年,《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被創作出,為了思念亡妻。一首《西江月·梅花》,是60歲的蘇軾對朝雲的悼念。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