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而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更是我們必備的習俗。那麼這種習俗是從何而來的呢?又有哪些講究呢?
春節的起源
在說明春節燃放爆竹的習俗之前,我覺得有必要說明一下春節的起源。
關於春節的起源,一般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春節起源於蜡祭;一種是春節起源於巫術;一種是春節起源於鬼文化。我們著重來講一下這個春節起源於巫術。
馬林諾夫斯基曾經說過:巫術應用最廣的地方,就在於人們憂樂所系的康健上。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春節的許多習俗中,都能夠找到巫術的影子。
一、小年夜祭灶神
在春節以前,我們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祭灶神。什麼叫灶神呢?
在神話傳說中,灶神的地位並不高,可偏偏對我們家人至關重要。因為灶神是掌管考察一家善惡的神。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就是我們迎接灶神上天的日子,灶神也會根據我們一年的表現,對上蒼述職,然後再對我們定賞罰。接著我們再在大年三十晚上迎接灶神下人間,讓他和我們一起過春節。
除此之外,人們還會供奉給灶神芝麻糖和糯米糰子之類的物品,希望灶神上天述職時能夠只講好事,不言壞事。這就是祭灶神時的巫術應用。
二、貼門神
貼門神,也是春節期間必做的事情。關於這貼門神的習俗,早在先秦之時就已經存在了。《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歲旦,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而後門神隨著時代的發展,又添磚加瓦,增添了許多傳說中的人物,比如我們熟知的鐘馗。
而門神的作用,就是保衛家人,護衛門戶。因此,春節貼門神的習俗也與巫術息息相關。
春節放爆竹的原因
上面提到了春節來源於巫術的例子,那麼我就再來說說爆竹和巫術的關係。上面已經說過了巫術和我們的日常健康息息相關,而春節燃放爆竹就是基於此。
在遠古時代,科技水平低下,不僅對於大自然的開放程度也不高,而且交通工具也不發達。因此人們常常需要露宿在外。可偏偏古時候露宿在外是十分危險的事情。
《神異經》上記載: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掛熚,而山魈驚憚。
人們在野外能夠保護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點燃篝火。一方面篝火能夠驅寒煮食,另一方面火光也能驅趕野獸。但是總有些野獸它既不怕人,也不怕火。可偏偏人們對此還無計可施。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人們驚奇的發現將竹子丟進火堆中會產生噼噼啪啪的聲響,這種聲響能夠帶來一種震撼力,能夠很好的驅趕那些不怕火光和人類的野獸。於是慢慢的,燃放爆竹就成為了一種習俗,並被加入到春節之中。
而春節燃放爆竹,其目的就是為了驅趕惡獸,驅趕災禍。這也正和巫術的目的一致。
結束語
古時候燃放爆竹確實有驅趕瘟神的意思在裡面,但更多的是寄託了一種希望家人平平安安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