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煙花爆竹不但影響城市環境,而且增加安全隱患,為此,我市出臺《德州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劃定區域、地點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已有不少市民自覺加入節慶期間不燃放煙花爆竹的行列中,自願守護「德州藍」。《條例》即將施行,市民對此有何看法?如今又至年終歲尾,電子禮炮、電子鞭炮等替代產品銷量如何?15日,記者展開走訪調查。
1
市場調查電子鞭炮熱度上升
12月15日,記者在德百物流批發城發現,在婚慶產品專營店裡,已經找不到煙花爆竹的身影,而電子鞭炮都被掛在顯要位置。婚慶產品經營者趙女士告訴記者,在德州市場上電子鞭炮的價格在130元至200元不等,雖然造型和色彩略有不同,但都能發出燃放鞭炮的聲音,足以「以假亂真」。一些價格更高的電子鞭炮,還能發出諸如「恭喜發財」「新春快樂」的祝福聲。「電子鞭炮一般是從石家莊、義烏進貨,作為一個新型產品,市民認可度不高,早些年銷量都比較低迷,有時一周才能賣出一掛鞭炮。」趙女士表示,由於電子鞭炮的價格要高於一次性的煙花爆竹,市民們在諮詢價格後,往往會選擇多購入一些煙花爆竹。商戶們也不會大宗地進貨電子鞭炮,與煙花爆竹管理更嚴格的打他城市相比,電子鞭炮市場規模較小。隨著《德州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的出臺,這一現狀將會有所改變。
婚慶產品與年貨的經營者普遍認為,煙花爆竹禁放工作將帶動電子鞭炮銷量的增加,甚至有望實現成倍增長。而據記者現場觀察發現,在半個小時的時間內,就有兩名市民前來諮詢電子鞭炮的價格,同時他們也已經知曉了加強煙花爆竹燃放管理的政策。「雖然電子鞭炮的價格較高,但是可以重複使用,環保安全,一樣能達到喜慶的效果。」前來諮詢的市民薛女士說。
據從業人員介紹,雖然電子鞭炮不會產生煙霧和垃圾,還可以掛在家中當裝飾,但作為電器產品也需要謹慎使用。首先,市民在購買電子鞭炮時,應詢問該產品是否有相關安全許可證明。在未成年人使用電子鞭炮時,最好有成人進行陪同,防止出現長期充電、頻繁開關等不當操作。儲存時應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潮溼,以防電子鞭炮發生線路短路。
2
市民看法多數市民點讚禁燃條例
12月12日,我市發布致廣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呼籲市民自覺遵守禁燃規定,杜絕違法燃放煙花爆竹。在《德州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出臺之際,記者就市民對條例的看法進行了走訪調查。在隨機採訪的十名市民中,有八名市民明確表示支持煙花爆竹禁燃,另外兩名市民則認為,禁燃煙花爆竹可能會讓節日缺少喜慶氛圍,希望能在特定時間集中燃放少量鞭炮。「不聽著鞭炮聲下餃子,總覺得過年缺了點什麼,餃子吃起來也沒味道。」市民劉先生家自2017年春節起便不再大量購買煙花爆竹,只在每年除夕夜下餃子時放一掛鞭炮,圖個吉利。聽聞煙花禁燃條例即將施行的消息,劉先生計劃在2021年春節省去最後的「儀式感」,但他也坦言,內心多少還是有些遺憾。「希望至少除夕、正月十五這樣的團圓節日,能在規定空地上集中燃放少量鞭炮,增添喜慶氛圍。」
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由來已久,與劉先生有同樣感慨的市民不在少數,但也有不少年輕市民並不贊同「不放鞭炮少了年味」的說法。今年28歲的馬先生就認為,煙花爆竹禁放是非常必要的,不一定拘泥於傳統。「春節外出串門時,路面上隨處可見煙花爆竹產生的紙屑,空氣品質也明顯下降。其實通過電子鞭炮等新產品,也可以製造喜慶的氣氛。隨著社會發展,風俗文化也應當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馬先生說。
3
觀念改變九成新人婚禮選擇電子禮炮
除了年節,婚禮也是煙花爆竹燃放的「重災區」,但近年來,隨著禁燃禁放工作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新人在婚禮時選擇電子禮炮、電子鞭炮,傳統的鞭炮、開天雷逐漸被「遺棄」。「2016年冬天,德州霧霾嚴重,就有新人為了環保開始自發地抵制鞭炮。2018年,電子禮炮和電子鞭炮開始興起,到現在,約九成新人會在婚禮時選擇電子禮炮、電子鞭炮。」唯伊婚禮策劃師郭敏告訴記者。
「婚禮時燃放鞭炮確實不划算。」郭敏和記者算了一筆帳:一場迎親活動,至少需要放四次鞭炮,且都是吉利的雙數,一掛鞭炮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算下來一場婚禮單花在鞭炮上的費用就高達一兩千元,如果要追求「排場」,花費更高。除此之外,東家一般會專門安排一輛麵包車,再找幾個朋友,負責提前購買、定時燃放鞭炮。
郭敏告訴記者,曾經有新人在放鞭炮時不小心將婚車炸壞,引發糾紛。「租賃來的高檔婚車維修需要不少錢,好好的一件喜事,結果雙方因理賠發生了很多不愉快。」她說。
相比之下,租賃電子禮炮只需要幾百元錢,東家只需告知時間、地點,專業團隊的工作人員會提前抵達,布置現場,準時拉響禮炮。於新人而言,租賃電子禮炮省心、省力、省錢、環保,體面好看的同時,還不搭人情。「很多長輩認為婚禮時有『聲響』顯得喜慶,所以電子禮炮成為不少新人增添新婚氛圍的不二之選。」郭敏解釋。
4
案例數據鞭炮炸傷事故一度層出不窮
小小的鞭炮不但汙染環境,還暗藏危險,一不小心隨時可能傷人。在搜尋引擎以「德州」「鞭炮炸傷」為關鍵詞進行搜索,能看到不少觸目驚心的標題:「德州一男子被炸破眼球」「8歲男童被炸聾」等案例屢見不鮮。
2015年1月30日,德城區8歲男孩亮亮(化名)和夥伴們手裡拿著鞭炮相互追逐玩耍,然而,被扔進亮亮衣服帽子裡一個沒響的鞭炮突然爆炸,致其爆炸性耳聾。2016年大年初一,德州聯合醫院一上午接診三名眼外傷患者,其原因都是燃放爆竹被氣浪衝擊所致。其中一名40歲男子情況最為嚴重,來到醫院就醫時,右眼不住地向外滲出血水,僅能看清手指頭。
2015年春節期間,德州市醫療機構門診接診89557人次,其中救治鞭炮傷217人次,僅臘月廿三至正月十五期間,全市就發生了9起鞭炮炸傷事件。2016年2月7日至13日,全市醫療機構門診接診鞭炮炸傷155人次。2017年春節假期期間,全市醫療機構門診共接診鞭炮炸傷195人次。2018年春節,因鞭炮炸傷撥打「120」要車事件7起,主要集中在年初二,中老年人居多。
5
汙染指數煙花爆竹燃放影響空氣品質
一些研究已表明,兩節期間,尤其是春節期間是煙花爆竹集中燃放的時期,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大量的顆粒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對環境空氣品質影響較大,特別是在大氣擴散條件不利的情況下,短時集中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局地汙染物排放量驟增,易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影響公眾身體健康。廣大市民自覺遵守緊燃規定,便能以實際行動減輕空氣汙染。
據德州市生態環境局對2016年至2020年春節除夕至初一中心城區PM2.5監測數據顯示,隨著煙花爆竹燃放增加,PM2.5濃度快速升高,初一上午12時左右開始下降。2016-2020年除夕13時至18時PM2.5平均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除夕19時至初一10時PM2.5平均濃度是此前的8.4倍,達到220微克/立方米,小時最高平均濃度是此前10倍以上。由此可見,煙花爆竹燃放對空氣品質影響十分顯著。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進 王風林 攝影 高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