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用典——背誦論語篇

2020-12-10 騰訊網

過快樂人生,建幸福家庭

家和用典——背誦論語篇

一個普普通通的、又充滿憧憬的清晨,閉上雙眼,邊思邊想,一句一句,從頭到尾,感覺過了好久,《論語》第七:述而篇終於完整背下來。

1、從聚集,到專一。

從散狀,到密集,到連成串,經過20個日夜。終將一個個的「點」連成可以看得見的一條「線」,可以「拎」起來,「拿」起來了。

拿起散狀的一句句經文,拿起又掉了再拿,背過又忘了再背。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走向專一了。再用心做,就走向贏了。

2、能救自己的,還是自己。

看到了重要的、裡程碑式的這一遍,自己選擇放在今天早上完成,可以看出:這第一遍,對自己來說有多重要。

因為不熟:會停下來思考、會用很長時間、不確定是不是能一字不差……。對不可控的有多個時,就有了擔心、糾結。

來解這個「圍城」的,還是前方目標。還得一句一句來,難也要咬牙,不熟也挨著來。在困難時,救自己的那個人:是自己。

韓麗

2020.10.06

相關焦點

  • 高中古詩文背誦增至72篇 你背過哪篇?
    高中古詩文背誦增至72篇 你背過哪篇?1月16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新課標的相關情況。  據介紹,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這次課標修訂的重點之一。其中,語文課標最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一是內容更全。
  • 日本----幼兒園孩童4歲就開始背誦《論語》
    人民網東京11月23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位於日本岡山縣高粱市的私立高粱中央保育園(幼兒園)的孩子們從7年前起,就開始學習並背誦《論語》的內容
  • 日本栃木縣748人一齊背誦《論語》 創下新的金氏世界紀錄
    日本栃木縣748人一齊背誦《論語》。(圖片來源:日本《朝日新聞》網站) 人民網東京11月25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在日本栃木縣,以最多的人共同背誦《論語》語句來爭奪世界第一的「壬生町民眾千人朗讀論語」活動於24日在該地的城址公園大廳舉行,並以748人的人數成功創下了新的金氏世界紀錄。
  • 凡夫俗子讀國學之論語篇——《論語》是一本越讀越厚的書
    於是,閱讀量加上經歷與思考就有了這些關於《論語》的釋讀與感悟。《論語》成篇一定不是隨意的,不管輯《論語》的人是誰或者誰們,他或他們都一定是真正理解了夫子思想的精髓!《論語》立體的刻畫了一個人,說得再具體些就是它用語言記錄了一個人的行為,有著這樣行為的這個人成為「萬世師表」一直「譬如北辰」般地被人仰望!
  • 1-12年級需要背誦的208篇古詩文,教育部權威發布,值得收藏!
    1-12年級需要背誦的208篇古詩文,教育部權威發布,值得收藏!   薦文|京城教育圈   1月16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新課標的相關情況。其中最受關注的看點是,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從14篇猛增至72篇!   其實,中小學階段推薦背誦的古詩文遠不止這72首。
  • 教育部通知:語文背誦篇目重大調整!這幾種背誦法一定要告訴孩子
    1 新高考過渡時期語文背誦篇目要求 第二批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按照《普通高中2017屆語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背誦篇目為58篇,包括文言文必修8篇、文言文選修Ⅰ10篇和詩詞曲40首。
  • 二年級小學生2天背完論語後,老師:請5天背完高二課文滕王閣序!
    8月10日下午6點鐘,江西省南昌市的寶媽小溫突然收到女兒班級群的一則消息,正在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班主任是語文老師,班主任要求全班同學在8月15號前背誦完高二課文《滕王閣序》!滕王閣序是高二語文的一篇被要求全文背誦的課文,除去標點符號和標題總共是717個字。或許字數不多,但小學二年級的小學生真的能理解高二語文課的古文含義嗎?
  • 古代詩人中,誰是用典的高手?作詩應該怎樣用典
    前天回答了一個問題:詩詞界誰是用典高手?作詩應該怎樣用典?前言古詩詞的創作,用典是最常見的一種手法。詩詞的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如果想包含更多的內容,用典是一個簡單而經濟的辦法 。古人說「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是用典主要的目的。 簡單來說,就是儘量用最少的字表達更多的內容,不過,用典多的人,未必是用典高手。
  • 曲阜市「背論語遊三孔」活動走進北大
    ……9月21日的北京大學27號樓下,儼然是現代版的孔子門徒誦讀會,《論語》經典名句此起彼伏。當日,孔子故裡——曲阜市組織開展的「背論語遊三孔」活動走進北大,不少燕園學子慕名而來,用實際行動支持振興國學的新舉措。  排隊背誦人數多  「背論語遊三孔」活動於今年「五一」起試運行。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曰溫故而知章」
    新:新的體會和收穫,指把學過的道理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徹。師:師範。德高為師,行高為範。不僅指老師。講義:一、《論語指月》:此章為學者厭常作輟而發,意重「知新」,然卻由「溫故」中來。(《論語.陽貨》子曰:「鄉愿,德之賊也」)2、有把「故」解釋為「歷史」,把「新」解釋為當代。「溫故知新」就是」博古通今」,方可為人師。此解又涉嫌「記問之學」。「賢賢易色」,「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賢者和我師難道都博古通今嗎?那麼,子夏所云「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怎麼理解呢?
  • 國學泰鬥錢穆的讀書觀點,史記最好能夠全文背誦,這些書必須背誦
    錢穆先生自己也是博古通今,通過自己的學習一步一步地從一個小學老師變成中學老師,最終當上了大學教授,和陳寅恪、呂思勉、陳垣等並稱為史學四大家,那麼錢穆先生是怎麼一步一步地學習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錢穆老先生的讀書觀點,一起來學習,這是錢穆給她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孫女的建議。
  • 1800年前《齊論語》重見天日, 對《論語》我們有多少誤讀?
    終於,人們又想起了曾經被老師逼著背誦語文書裡《論語》節選的日子,以及影視作品中周潤發塑造的孔夫子形象,還有被《武林外傳》帶紅的流行語「子曾經曰過」……孔夫子一定想不到,千百年後我們會這樣去解構他。但是由於編纂者眾多,有的是弟子直接聽到了聖人的原話,有的則是再傳弟子依據先師口述記錄,一句話會有不同解釋,因此所謂的《論語》起初有三種版本,分別是《齊論》、《魯論》和《古論》。這「三論」其實在內容上大致相同,但是其中篇章、次序、解說都略有不同,其中《魯論》有二十篇、《古論》有二十一篇,《齊論》竟然有二十二篇。
  • 語文背誦篇目重大調整,初中生提前看!
    教育部於近日印發了《新高考過渡時期數學學科考試範圍說明》和《新高考過渡時期語文學科背誦篇目說明》。明確指出從2020年高考開始,將針對新高考試點省份實行新課程方案的差異和教學內容範圍不同,命制兩套新高考全國卷,並對考試範圍做了具體說明。
  • 《習近平用典》出版 習總書記用過的135則典故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 由人民日報社組織編寫的《習近平用典》一書,近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習近平用典》由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主持編寫並作序,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組織撰寫解讀文字,約26萬字。
  • 最容易背誦的3篇古文,第1篇不到100字,第3篇學渣都能脫口而出
    對於學生來說,背誦古文可能有一定的難度,畢竟古文不像現代文這麼通俗易懂,甚至還會有一些生僻字。不過,並非所有的古文都難背,有些古文就比較容易,學生背誦起來很輕鬆。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中學階段最容易的3篇古文吧。
  • 學習用典|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雍也》【釋義】在《論語雍也》中,子貢問孔子:假若有一個人,能夠廣泛地給民眾以好處,又能幫助大家生活得很好,可以算是仁人了吧?孔子回答說:豈止是仁人,簡直是聖人了!就連堯、舜恐怕都難以做到呢。這與《論語衛靈公》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同,都體現了「仁」的根本精神——推己及人。關於「仁」,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仁,親也。從人、從二。」五代宋初徐鉉注曰:「仁者兼愛,故從二。」「仁」的本意就是對人親善、仁愛。
  • 《論語·裡仁篇》教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尊老愛幼,識別小人
    《論語·裡仁篇》春秋·孔子及弟子《論語》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共二十篇。《裡仁篇》為其第四篇,涉及到義利關係、道德修養、孝順長者及君子小人等。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戰國時期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論語》裡仁篇第四春秋·孔子及弟子子曰:「裡(住處。居住。)
  • 北宋邊塞詩的資書用典
    先秦典籍主要有《詩》《禮》《易》等經部著作,《論語》《孟子》《莊子》《孫子》等諸子散文,《左傳》《戰國策》等史傳散文。此外,最常「資書入詩」的還有「前四史」、《法言》、《世說新語》、唐人詩句以及宋人筆記。諸典之中,契合邊事的英雄人物,折衝樽俎的制敵方略,沉鬱雄渾的老杜詩句,皆信手拈來,妙入詩歌。荊軻隻身赴秦、易水送別的俠義精神受到宋人敬重。
  • 《論語譯註》---中國文明網
    《論語譯註》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一、 圖書內容簡介  楊伯峻先生《論語譯註》向以注釋準確、譯註平實著稱,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在學術界和讀者中享有盛譽。  《論語》系名家力作,楊伯峻先生在精研《論語》的基礎上,對《論語》二十篇進行了精確細緻的注釋和翻譯。每章分為原文、注釋、譯文三部分,注釋精準,譯文流暢明白,不但給專業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線索,更便於普通讀者正確理解《論文》,實為雅俗共賞之佳作。  二、 作者簡介  楊伯峻(1909~1992),原名楊德崇,湖南省長沙市人,著名語言學家。
  • 詩舞端陽,成功背誦《觀音山賦》獎勵2000元,你敢挑戰嗎?
    端午將至,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是一個滿具家國情懷的日子,更是一個富有傳統民俗傳承的重要節日。古往今來,人們通過對傳統習俗的傳承,吟詩作賦,追思愛國詩人屈原,體驗系列主題民俗,更是廣大市民外出休閒遊玩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