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有感,他拿春事換禪意

2021-01-09 印象詩歌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彈指一瞬,屈指流年。染幾筆清淺水墨,氳一場韶華花事,風月琳琅。他寫的是酒。酒,可以酣暢淋漓,一場宿醉,也可以於清淡的時光裡,與友人醉臥花間,晚風送涼,清風習習,月色柔美。李白飲酒,不需要笙歌,也不需要浮華,他要的只是內心濃厚的情懷,要的是浮世之中偷得的清歡,要的是對酒當歌,仰天長嘯。李白這一生,只願棲居山林裡,枕著田園清歡入眠。

少年時,我尚不懂「流年」二字何意,只知昌盛是美,清淡為孑然。待過了些時日後,時令更替,我才知曉,攜著溫柔的暮色歸家,踏著皎潔的月光在鄉間庭院裡乘涼,才是悠閒,才是清歡。正如他筆墨娟秀鋪陳的如下句:「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讀來極是清幽靜美,讓人神往終南山的靈秀避世的旖旎風光。冶豔豐盛,壯烈繁華,那是屬於年少時光的。現在要的,是寧靜安穩,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孤高不清絕,立於世俗之外。滾滾紅塵又如何?千軍萬馬又怎樣?皆是剎那繁華,不過爾爾。

李白之於月,是有著獨特情懷的。月,潔白無瑕,不染汙垢,亦不合汙同流。他可於月光明朗、微風習習的光陰裡月下獨酌,自斟自飲,亦可於美景良辰,備一壺美酒,幾碟小菜,舞劍寫詩,吟風頌月。是的,續的是那一盞雲水光陰,一翦桃花往事,你是我筆下的滄海,我用盡一生都無法把你飲完。對於月,對於李白創作的組詩《月下獨酌》,今人傅庚生說:「花間有酒,獨酌無親;雖則無親,邀月與影,乃如三人;雖如三人,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雖不解飲,聊可為伴,雖徒隨身,亦得相將。及時行樂,春光幾何?」。

整首詩以「暮」字開頭,「醉」字結尾,寫得極精雅用心,為後來詩人與農人把酒清談做了引線。賞心美事,於此刻得到了它理應有的恬靜解讀。「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詩人回頭望見剛剛踏過的石階,暮色深濃,漸有霧氣氤氳,看不清前方的道路,時有幾枝橫斜過來的樹枝,影影綽綽地包裹在蒼茫的青翠之中。你看,詩人只是用了幾筆清淡的墨水,看似簡潔,卻極其精練,真可謂是「看似尋常最奇崛」。

他是情感豐富敏感的李白,詩句清新,寓意幽深,讓人讀後極是明媚歡喜。當時,李白正在長安供奉翰林,為浮生勞碌。從詩的大致內容來看,詩人寫的應是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造訪一位避世清修的隱士。全詩淡雅高潔、清麗婉轉,詩人創作獨樹一幟,以田園飲酒為題材,明月山水為背景,相遇斛斯山人,山人相邀陋舍做客,兩人秉燭夜談,暢飲美酒,放聲高歌。而詩仙李白因這浮生之中難以言喻的清歡而打消了世俗名利、聲色犬馬的浮誇情懷,他淡泊而悠遠,不爭不鬥,內心喜悅、平靜。

蒼翠秀美的終南山是世代隱者的最佳選擇。環境清幽,遠離塵世,能藏得住浮世之中的悸動燥熱的心。終南山沒有南方山脈的清秀,也沒有北方山川的豪邁,它淳樸有靈氣,宛如空谷幽蘭,舉世皆濁時,與俗世保持著距離,清淡幽雅,素有「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雅稱。信手拈來的是垂髫孩童、幽徑柴扉、蒼翠綠竹。攬一彎清月,採一束時花,摘幾顆桃子,煮一杯佳釀,與斛斯山人雅集小院、醉臥田園、飲酒賦詩。於是,「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佳句天成。此刻的李白是紅塵之外的隱逸人,情懷曠達,情意簡樸,與斛斯山人下棋煮茶,清談韶華光陰。

幽居庭院,閒坐翻書,聽耳畔風聲颯颯。一生坦蕩的李白鶴立雞群、俊逸出塵,他的作品字字珠璣、行雲流水,令時人嘆為觀止。詩聖杜甫評李白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在動蕩不安的時光裡,李白一直都在為內心找尋詩意的棲居,他於這煙雨紅塵之中避世飲酒,只為修得來世的圓滿。接下來的幾句,更是充滿了豁達超然。「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讀起來朗朗上口,讓人讀後若有所思,甚覺如沐春風、神採飛揚。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中評價說「儘是眼前真景,但人苦會不得,寫不出」。他懂得這浮世之中的稀薄清歡,所以他格外珍惜,自知悲歡。

李白的豪邁灑脫、淡泊柔和,恰如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所說「太白山水詩亦帶仙氣」,王文濡《唐詩評註讀本》中亦評價李白說「寫景處字字幽靚,寫情處語語率真」,而朱熹在《朱子語類》中也評價他說:「李太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於法度之中。」在斛斯山人家,他們一起對酌言歡,心情美好。迅疾流逝的時光抓不住美好的韶華瞬間,清晝的賞心樂景讓詩人目不暇接,而傍晚又有如此清雅之人陪伴對飲,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怨懟時光宛如手中流沙,白駒過隙。對月清唱,吟詠松風。一酒一友,寵辱皆忘。

清曠。這是我讀完李白的這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所品悟到的,有一種硬朗平淡的情懷,不渲染造作,自然簡潔,純粹淡定。世間萬物,曲終人散時,留下的,是刻骨銘心的疼痛與哀婉,筆墨渲染的,亦是空前巨大的空虛與悲涼。韶華不負流年。而詩人與斛斯山人飲酒畢,他說:「我盡興而醉,你意氣風發。我們在一觴一詠間,忘卻了良辰錦時,怡然自得。拋卻了世俗名利的機巧之心,甘於淡泊,甘於平凡,甘於不與紅塵爭名奪利。而這歲月的枯榮,全在自己隱居田園的清歡之間,塵埃落定。」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菩提,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心靜如蓮,在歲月裡淡然沉潛,不惹繁華。做一個醉翁,讓美酒來闡釋疲憊的世俗之心,讓田園春事來治療千瘡百孔的紅塵憂傷。焚香,冥想靜坐,不如把酒言歡,與友人傾情話一場歲月山河的春秋一夢。

李白,邀的是明月,飲的是美酒,宿的是田家。曾記否?粗布蔬食,松竹清韻,一琴一笛,孤遊天涯。浮世之中,請宥想我詩人之名。看完首詩,你想到了什麼,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喔。

相關焦點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2013-02-03 12:07 來源:網際網路
  • 李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人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 記憶法記憶古詩文之《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 ] 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3、文章注釋1、終南山: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南。2、過:拜訪。3、斛(hú)斯:複姓。
  • 唐詩解讀: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豪放到無聊的人
    唐詩解讀: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豪放到無聊的人李白,我們都很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詩人,相信連幼兒園剛開始學朗讀詩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李白的詩了吧,確實,李白真的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成就,幾乎在詩詞文化界再找不到第二人了,李白的豪放著實讓人著迷
  • 【讀唐詩】74《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 讀 唐 詩 如月書法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從碧山下
  • 我譯唐詩三百首 李白之《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前言:縱觀詩詞有記載以來,大家公認,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李白之詩,『豪風磅礴驚天下,詩魄縱橫萬裡上九霄』。古往今來,確實已無對手。我最推崇的是《蜀道難》和《行路難》至於《將進酒》雖然也是豪氣衝雲,卻是為了一醉。『與爾同銷萬古愁』。
  • 唐詩三百首|03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注釋 終南山:即秦嶺,在今西安市南,唐時士子多隱居於此山。過:拜訪。斛(hú)斯山人:複姓斛斯的一位隱士。 碧山:指終南山。下:下山。 卻顧:回頭望。所來徑:下山的小路。
  •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於世無功,徒有虛名,但酒裡都有
    《唐詩三百首》共收錄李白各種體裁的詩歌24首。這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其中情緒最平穩的一個。語言平實、樸素,描述了自己拜訪友人,喝酒聊天的場景。這是一首典型的田園詩,雖然李白非常推崇陶淵明和二謝,但他自己的詩裡卻有更多的江湖。
  • 「古詩賞析」《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感遇·江南有丹橘》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賞析」《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感遇·江南有丹橘》第一篇:《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唐」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等。而李詩卻著意渲染。細吟「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就會覺得色彩鮮明,神情飛揚。可見陶李兩者風格迥異。從詩的內容看,詩人是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位姓斛斯的隱士。
  • 中國詩詞大會:李白下終南山到山人家,長歌吟松風,展現溫暖一面
    人不能一直緊緊繃著,應該有張有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迅速直接的抵達自己的人生幸福!李白就寫過這樣的一首田園詩,非常的具有陶淵明的風格,又有孟浩然的隨性,是非常真實又完整的記錄了,他的那種散淡時光的生活。
  • 李白終南山下一首詩 驚豔了歲月人生
    傍晚時分,他從終南山上走來,此時明月高懸,出現在山間,人走月移,如影相隨,山間明月就像一位友好的故人,伴著他一直行走。詩人心情大好,如此山間美景,他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來時的路徑,只見來時的山路蒼蒼茫茫,一片清翠。
  • 瀟灑不羈的李白,酒後寫下這首田園詩,流露出如詩如畫的禪意
    大家好,我是魚小泡讀唐詩宋詞。李白的詩作,內容取材宏富,文風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具有不拘泥于格律框架的特性,正如詩人洛夫所言,"讓筆鋒和劍氣,去刻一部輝煌的盛唐"。他的作品明朗自然,與六朝以來的浮靡詩風大不相同,深具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以及追求自由理想的積極意識,在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下面我們讓來鑑賞李白的《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 李白的一首田園詩,題目就是一句散文詩,清風明月,淡泊恬遠
    熱情浪漫、情感奔放的「詩仙」李白,也寫過不少山水詩。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首李白的淡泊恬遠的山水田園詩《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 李白的一首靜美詩詞,縱情歡飲,讀來使人忘憂
    詩詞的美妙似動人的樂曲,悠揚婉轉直扣人心,它能讓人心沸騰澎湃,亦能讓人心靈寧靜。讀詩是一種修行,更是一種享受,讀詩可以讓你身處鬧市卻心在田園,讀詩可以讓你感受那些可意會難言傳的美與感動。詩詞是流轉千年的歲月之光,詩詞是時光饋贈的絢爛色彩。閒暇之餘,小編邀您泡一壺茶,捧一卷詩詞,靜靜品嘗詩詞的魅力。
  • 李白寫了一首田園詩,最後10個字暴露真性情,與陶淵明風格不同
    說到田園詩,我們不假思索地會想到陶淵明,作為田園詩的開山鼻祖,他的詩風對後世影響深遠。唐朝詩仙李白就曾寫下過一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這首詩承襲了陶淵明的恬淡爽直的田園詩風。《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唐代: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 詩仙李白名句100句,至情至性,大氣磅礴!
    李白(701-762)當然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一,大多數人認為他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一說生於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後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 李白讓廬山更有名氣,廬山讓李白留下名詩
    李白一生遊遍名山大川,也乘舟在不同的大江小河中遠行,又尋訪過許多名勝古蹟。李白行走到一個地方,就要留下好詩文。他在白帝城寫過《朝發白帝城》,他在天姥山寫過《夢遊天姥吟留別》,他在終南山寫過《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 李白的這首詩中,出這麼多古風十足的名字!包括藍忘機的也有!
    李白的這首詩中,能參考出這麼多古風十足的名字!包括藍忘機的名字,裡面也有!那就是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其中的斛(hú)斯還是一個很稀有的複姓,不得不說,李白的「詩仙」不是浪得虛名,下面來看看有哪些可參考的古風名字吧~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可參考的名字:山月、卻顧、橫微。山月:山河明月,空曠無邊。
  • 李白的這首詩,寫出了很多古風十足的名字,每一個都很好聽!
    文|康老歷史說名字是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擁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的事。意境深遠的名字,能夠讓人印象深刻,讓人體會到你的家庭文化素養。眾所周知,李白是我國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他的詩充滿著浪漫情懷,文筆華美誇張充滿著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