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陀螺般飛速運轉的年代,一切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變化著,人們不得不加快腳步適應著時代的旋律。我們離那個車馬很慢的年代越來越遠,那些古老的印記也逐漸消弭,然而詩詞卻似有穿越時光的能力,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韻味繁盛至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詩詞的美妙似動人的樂曲,悠揚婉轉直扣人心,它能讓人心沸騰澎湃,亦能讓人心靈寧靜。讀詩是一種修行,更是一種享受,讀詩可以讓你身處鬧市卻心在田園,讀詩可以讓你感受那些可意會難言傳的美與感動。詩詞是流轉千年的歲月之光,詩詞是時光饋贈的絢爛色彩。閒暇之餘,小編邀您泡一壺茶,捧一卷詩詞,靜靜品嘗詩詞的魅力。
分享李白的一首靜美詩詞,讓我們隨李白一起縱情歡飲,從碧山下,隨行人歸。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唐代: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譯文: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
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孩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
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
歡言笑談得到放鬆休息,暢飲美酒賓主頻頻舉杯。
放聲高歌風入松的曲調,歌罷銀河星星已經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奸詐心機。
讀罷該詩,你是否想起了陶淵明的那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李白的這首田園詩,似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用敘述的方式,以「暮」為首,為「宿」開拓,將相攜歡言,置酒共揮的長夜樂事描繪的栩栩如生。
綠竹幽徑,青蘿扶衣,這是何等的愜意;相攜田家,縱情歡飲,這是何等的暢快;美酒共揮,長歌松風,這是何等的愉悅;仿佛讓人忘記了世俗的功名利祿,生活的雞毛蒜皮,只有滿心的暢快歡愉,讓人陶醉忘機。
其實這首詩所描繪的不過是瑣事人情,詩人在月夜到終南山造訪了一位斛斯山人,就如我們今天的朋友小聚,然而繁瑣小事卻被李白描寫的繪聲繪色,足可見其技藝之深。該詩著重筆墨渲染,全詩色彩鮮明,使人讀罷神情飛揚,仿佛李白豪氣揮酒的景象躍然紙上,其歡言笑談感人至深。
生活不該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應該有詩和遠方,閒暇的片刻,不如放開手機,跟小編一起靜靜地讀首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