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高冷」的一首古詩,讀來盪氣迴腸,提升人生境界!

2020-12-15 快讀好書

開元十九年(731)的秋天,已是而立之年的李白,在長安盤桓一年卻求仕無門,只能怏怏地離開,向東徐徐而行。

來長安之前,他曾是那樣的意氣風發,自詡「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上安州裴長史書》),可是如今鎩羽而歸,內心煩悶之情難以言表。

往事,不堪回首呵!

數年前,李白還是蜀地的一位少年,為了胸中的抱負,他高呼「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別匡山》),毅然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如今想來,真是恍如隔世。

回身西望,他的目光穿越了長安的玉宇瓊樓,望向了蜀地的重巒疊嶂……兩種記憶的交融,兩種情感的碰撞,化為鮮活的詩句,在他的胸中跳躍翻騰,最後噴湧而出,冠絕古今的《蜀道難》誕生了——

噫籲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蜀道難》是樂府舊題,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氣勢磅礴地再現了蜀道的崢嶸崔嵬、崎嶇峭拔,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

開篇「噫籲唏,危乎高哉」七字,如閃電破空,撕開暗夜。緊接著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九字,又如驚雷乍起,情緒瞬間達到頂點。

如果是普通詩人,斷不會如此開篇,以免後文情緒難以承接,可是李白偏偏不落俗套,他隨後筆鋒一轉,開始轉向神秘悠遠的神話傳說,以時空上的遽然擴展,為情緒的進一步發展找到了依託。

接下來,詩人再以誇張雄渾的詩句,介紹蜀道的歷史、描寫蜀道的兇險,通過「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但見悲鳥號古木、愁空山」「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等生動的詩句,為蜀道營造了一種神秘而壯美的氛圍,烘託行人的恐懼與敬畏。最後一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戛然而止,餘音不絕。

《蜀道難》文氣縱橫、想像宏闊,全詩洋溢著蓬勃的生命力,流淌著一股浩然氣。蜀道雖難,卻也催人奮進,古往今來,無數失意者從中找到了繼續前進的力量。

「謫仙人」名不虛傳,李白之後,再無李白!

往期精彩: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精選詩詞10首,美到極致!

李白一首名詩惹爭議,有人評「神變不可方物」,也有人說不該寫!

蘇東坡最有禪意的一首詩,讀不懂沒關係,背熟慢慢悟!

相關焦點

  • 李白的《俠客行》今天讀來依然是那麼的盪氣迴腸和壯志凌雲!
    但是要說到描述歌頌俠客豪情以及希望拯危救難藉助俠客的勇武去實現心中抱負相關詩詞的時候,我們肯定第一想到的就是李白那首豪情萬丈的《俠客行》詩了,為什麼即使現代讀起這首《俠客行》,我們還是覺得是那麼的盪氣迴腸和快意恩仇啊!
  • 李白如天馬行空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名句,境界之高常人難以企及
    例如「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其中最盪氣迴腸的一首當屬《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通篇都是名句,境界之高常人難以企及。
  • 不知名唐代詩人的一首古詩,卻寫出我們都曾經有過的人生體驗
    雖然他的這首古詩沒有入選唐詩300首,在文學史上的評價也不算很高。但是歷經聞一多先生的發掘,這首唐詩在今天還是贏得了很高的人氣。因為在這唐詩當中有絕美的盛世華章,寫出的是那個時代絕美的風景,是那個時代普通人的人生體驗。其中對於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所有景色的描繪,都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 讀了這三首詩詞,才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兩個字
    李白的這一組詩和《古詩十九首》頗為相似,有表達相思離別之苦的,例如「去去復去去,辭君還憶君」;有抒發懷才不遇的,「世路今太行,回車竟何託」。相比《古詩十九首》李白的這組詩,又多了幾分豪放與瀟灑。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九首,應該是李白晚年所作,那時的他經歷了賜金放還和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變故,對於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在他看來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活著的人便是旅途中的行人過客,逝去的人則是回返虛無的歸人罷了。人生苦短,千百年來有多少人曾為此嘆息。
  • 顏值不高,是古詩中的「龍套」,李白卻專為它寫一首唐詩
    如果說,近期最熱門的主角是國慶閱兵,那麼,其他活動就是配角,有的甚至是龍套。「中華文化」是閱兵的方陣之一,而古詩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一條河流,與其他文化河流,匯聚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之海。下面所品讀的一首古詩,就是河流的一滴水珠,它的主角是一種植物,雖是古代人民每天晚上睡在上面的日常用品的主要原料,與桃花、梅花、梨花相比,顏值不高,是古詩中的「龍套」,然而,李白卻專為它寫一首唐詩。《魯東門觀刈蒲》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
  • 李白歸隱山林時寫了一首詩,道盡內心的矛盾,道盡人生哲理
    詩仙李白曾歸隱過山林,在山水之間思考人生,觀賞天地,感悟人生,他曾在歸隱時寫了一首詩,帶著些許疑惑和矛盾,思考自己的內心,思考人生哲理。這是怎樣的一首詩,令李白在山中歸隱時內心充滿矛盾,一起來品讀這首詩,一起走進李白的心裡。
  • 史上最有氣勢的一首詩,詩句盪氣迴腸,熱血沸騰了千年
    詩詞,中國古代不可分割的一種文體,對於詩詞來說,最為出色的應屬唐詩和宋詞了,對於唐詩而言,裡面最出名的詩人就屬李白了,對於宋詞來說,最出名的就是蘇軾,唐詩宋詞是幾個時代的產物,它們在中國文化中燦爛了千年,不管是詩也好還是詞也罷,它們都是美麗的,詩詞的美,言在了意境,這就是詩詞的意境美
  • 李白最傷感的一首詩,每一句都直擊人心,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李白離開長安,我個人認為是正確的選擇,要是他一直留在長安的話,或許寫不出後來那些令人驚豔的作品,正是由於在生活中不如意,才使得他對於現實的認知更加深刻,寫下了很多感人肺腑人的悽美之作,譬如這首《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那就是他眾多作品中最孤獨,也是最為令人感動的一首詩。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李白的《蜀道難》千年無人敢仿,郭沫若仿寫一首,一開篇大氣磅礴
    一篇《蜀道難》,詩仙洋洋灑灑寫了294個字,說實話這詩中體現的人生境界並不高,無非就是借蜀道難走抒發懷才不遇,但就是這樣一首小格局的古詩,卻被後世推崇了千年,這是為何?首先,它讓我們見識了什麼叫筆意縱橫。
  • 李白最精彩的一首寫洞庭湖的唐詩,水天一色的美景讓人嚮往
    就像蘇軾最喜歡在西湖邊寫景抒情,在杜甫的唐詩當中多有長江的意象一樣,李白對於祖國的壯麗山河也有獨特的思考和品鑑。比如他筆下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比如他筆下的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都是精彩之語。
  • 韋應物的一首五絕,乍讀似覺平淡,細品卻感到境界閒遠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提出,詩有三重境界,並分別引用晏殊、柳永、辛棄疾的詞句加以說明。後來朱光潛也曾說,「無論是欣賞還是創造,都必須見到一種詩的境界」,同時他還認為,詩的境界是用直覺見出來的,是一種「直覺的知」的內容,而非「名理的知」的內容。
  • 蘇軾臨終絕筆,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卻道盡人生的三重境界
    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道盡人生的無常!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這首詩更像是人將遲暮,一位老人對於人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其實第一遍讀這首詩感覺很奇怪,為什麼第一句跟最後句是一模一樣的呢?其實這正是蘇軾的高明之處。
  • 【六年級古詩古詩誦讀之】《送友人》李白
    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古詩《送友人》。先和大家分享幾句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大家有沒有發現以上這些我們熟悉的詩句,都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對了,表達了一種離別之情。
  • 李白一輩子沒怎麼工作,卻能整日遊山玩水,他的錢從哪兒來的
    今天,網上冒出來了這樣一條熱搜#李白的錢哪來的#。眾所周知李白的兩大愛好——喝酒和旅遊。李白18歲辭別父母,雲遊天下,在24歲之前走遍了四川。25歲後,李白從水路乘船遠行,他用27年漂泊四方,登了80多座山,跨了18個省,可謂是名符其實的「驢友」。
  • 推薦10首早教古詩,孩子不僅可以練習發音吐字,還能鍛鍊記憶力
    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多讀古詩能開闊人的視野、培養人的情操、洗滌人的心靈。古詩不僅是中高考的必背題目,也是家長們對孩子早教的首選項目。相信大家都有小時候背古詩的經歷吧,從小背好古詩不僅可以讓以後的語文學習省力,更能給孩子帶來對美的體會和享受。蘇軾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
  • 唐代詩人一首寫雪的古詩,只有20個字,卻描出最寂寥陰冷的境界
    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隻有20個字的寫雪的唐詩,每一個字都代表了一種寂寥的境界,帶給人絲絲寒意,和當期盛夏季節形成巨大反差。柳宗元的一生非常的悲苦,仕途之路也是相當挫折。他科舉考試考了很多年,一生大概做了20多年的官,卻也被貶了20多年。如此的人生經歷,也使得他的性格比較的冷漠。
  • 李白一輩子幾乎不工作,卻有底氣遊山玩水,網友:他的錢哪兒來的
    ,他的錢從哪兒來的?在行走的路上,李白結識了杜甫,孟浩然,王昌齡等詩人朋友,還寫出了眾多磅礴大氣的詩篇:最著名的《蜀道難》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就是李白遊歷四川時寫下。在安徽天門山,李白寫下來「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在湖北荊門,寫下來」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 宋朝有一首古詩,男子必須順著讀,而女子卻只能倒著讀,聽著熟悉
    也是用了孤燈蠟燭來表達自己的孤寂之情。不過《兩相思》還能夠倒著讀,把每個字的排列順序顛倒一下,就變成了《思夫詩》: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
  • 李白描寫夏天最傳神的一首詩,寥寥數語,讀來卻是令人渾身燥熱!
    李白是旺盛時期浪漫主義詩人,同時也是後世公認的詩仙,作為一位原本普通的詩人,能夠在後世獲得如此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正是由於他在文學上過人的成就。縱觀整個唐朝的詩人,有才華的詩人可謂是比比皆是,但是能夠如李白那樣充滿才情的詩人不多。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很多人都沒讀懂,讀懂後才知道李白內心的不甘
    歷史上很多才子其實在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裡並不是特別出名,但李白不一樣,自25歲出蜀週遊天下,名聲隨著他詩的出產量而高漲,甚至高達皇家之堂,要不然唐玄宗李隆基也不會親自邀請他為自己的愛妃題詩不是。之前有朋友問我說李白寫了這麼多首詩,裡面最狂的一首詩是哪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