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將進酒》是唐玄宗賜金放還八年後,與友人「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時醉酒的癲瘋之作,此時的李白就是一個酒瘋子,無酒不歡,無酒不詩,只會借酒消愁;酒醉的李白,「怎麼也飛不出花花的世界」,橫空出世「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喝到位甚至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曾經也會巴結迎合奉承,但是恃才放曠,遭人嫉妒,不圓滑,不低調,戲耍高力士,很多人都不喜歡他,不被人整才怪呢!把好不容易謀取的供奉翰林這個小官職給葬送了,所以說他不適合搞政治。
一,李白就是個酒瘋子,無酒不歡,無酒不詩,只會借酒消愁酒,是詩仙李白身上一個最鮮明的符號,「會須一飲三百杯」,詩仙的仙氣,一半才會靠醇厚的酒香釀出來 ,一半才能從李白個性中的獨特氣質表現出來。仕途上的不如意,必須要靠喝酒發洩。喝到高潮,名篇佳作就呼之欲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樣的李白,簡直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作者]李白(唐)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一句,就足令天下才子精神為之一振。酒宴至此,漸入高潮,詩人已有八九分醉意,竟變客為主,殷勤致意,頻頻勸飲。
一般都是這樣的,你看宴會上剛開始有人說:不行不行,我不會喝酒的。可是三杯酒下肚,頓時來勁兒了,小臉蛋兒也泛紅了,精神頭兒也上來了,你一杯我一杯,好像酒不要錢了,他也不是客人了,也不管誰誰誰了!
但是人家李白有這個本事,不喝不詩,一喝就多,喝多就能詩。我一喝多就暈頭轉向,呼呼大睡。這就是跟「酒仙」的差距,更是跟「詩仙」挨不上邊兒。於是我不得不慨嘆:做人的差距咋這麼大呢???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愁。」宴飲至此,又出現了一個高潮。此時的李白就喝到位了,竟然一邊埋怨主人錢少,飲酒不能盡興,一邊又提出了建議,讓主人把「五花馬、千金裘」典當買酒,大家一醉解萬古之愁,「千金散盡還復來」,不要怕花錢!真是醉人快語,語驚四座,憑這一句就足可名傳後世,令古往今來的酒徒們瞠目。
喝到高潮的最佳狀態,就是開始要酒了。這李白都要主人日子不過了,啥都不要了,拿來換酒。只要有酒,就開心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就是「酒瘋子」的最佳狀態。
所以李白的《將進酒》,以及其他的酒詩,是他全部詩歌中最為人稱道的精華之一。他的飲酒醉酒之作,將酒詩推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古往今來酒詩佳作如雲,但能稱得上獨步天下的,惟李白而已。
李白的酒詩,均是千古名篇,首首皆是讓人嘆為觀止的「酒神仙曲」。
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
二,李白為了踏上仕途,也巴結迎合奉承過,但是恃才放曠,不圓滑,不低調,戲耍高力士,很多人都不喜歡他,把好不容易謀取的小官職給葬送了。所以說,李白不適合做官,只能喝酒寫詩。
《玉真仙人詞》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
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
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李白為了巴結玉真公主,也是極盡誇讚,把玉真公主誇的跟王母娘娘似的。玉真公主一高興,就把李白推薦他給哥哥唐玄宗當了御用翰林,專門給皇上寫詩,歌公頌德。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李白可就神兒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經常喝醉了,也不管誰誰誰,皇上要呼他來寫詩,他也不去;有一次趁著酒醉,還讓皇帝寵臣高力士給他提靴。這還了得嗎?
大家都紛紛進諫,唐玄宗也越來越反感李白。於是李白被唐玄宗拿幾個小錢給打發了。
沒當官時,李白拼命想當官,又是寫詩又是獻賦;當了官吧,又嫌唐玄宗跟楊玉環驕奢淫逸,腐敗透頂;又看不慣皇帝寵臣高力士等人;被賜金放還了吧,又鬱悶喝酒,這李白到底想要幹什麼呀?這也看不慣,那個也看不慣,哪能事事都隨著你的心意呢?
結語:李白,成詩因酒也,仕途失敗亦因酒也。酒喝到位了,大唐是李白的,詩詞是天下的,鬱悶都是「月亮惹的禍」。
上帝是公平的,想讓李白以詩詞聞名天下,就不能讓他做官。打擊一下,才能激起他喝醉酒而創作詩詞的欲望。為我們中華文明史上留下最璀璨的一道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