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李白的癲瘋之作,卻被無數人追捧

2020-12-24 理解詩話旗袍

李白的《將進酒》是唐玄宗賜金放還八年後,與友人「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時醉酒的癲瘋之作,此時的李白就是一個酒瘋子,無酒不歡,無酒不詩,只會借酒消愁;酒醉的李白,「怎麼也飛不出花花的世界」,橫空出世「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喝到位甚至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酒醉的李白

曾經也會巴結迎合奉承,但是恃才放曠,遭人嫉妒,不圓滑,不低調,戲耍高力士,很多人都不喜歡他,不被人整才怪呢!把好不容易謀取的供奉翰林這個小官職給葬送了,所以說他不適合搞政治。

一,李白就是個酒瘋子,無酒不歡,無酒不詩,只會借酒消愁酒,是詩仙李白身上一個最鮮明的符號,「會須一飲三百杯」,詩仙的仙氣,一半才會靠醇厚的酒香釀出來 ,一半才能從李白個性中的獨特氣質表現出來。仕途上的不如意,必須要靠喝酒發洩。喝到高潮,名篇佳作就呼之欲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樣的李白,簡直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作者]李白(唐)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仙李白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一句,就足令天下才子精神為之一振。酒宴至此,漸入高潮,詩人已有八九分醉意,竟變客為主,殷勤致意,頻頻勸飲。

一般都是這樣的,你看宴會上剛開始有人說:不行不行,我不會喝酒的。可是三杯酒下肚,頓時來勁兒了,小臉蛋兒也泛紅了,精神頭兒也上來了,你一杯我一杯,好像酒不要錢了,他也不是客人了,也不管誰誰誰了!

但是人家李白有這個本事,不喝不詩,一喝就多,喝多就能詩。我一喝多就暈頭轉向,呼呼大睡。這就是跟「酒仙」的差距,更是跟「詩仙」挨不上邊兒。於是我不得不慨嘆:做人的差距咋這麼大呢???

李白醉酒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愁。」宴飲至此,又出現了一個高潮。此時的李白就喝到位了,竟然一邊埋怨主人錢少,飲酒不能盡興,一邊又提出了建議,讓主人把「五花馬、千金裘」典當買酒,大家一醉解萬古之愁,「千金散盡還復來」,不要怕花錢!真是醉人快語,語驚四座,憑這一句就足可名傳後世,令古往今來的酒徒們瞠目。

喝到高潮的最佳狀態,就是開始要酒了。這李白都要主人日子不過了,啥都不要了,拿來換酒。只要有酒,就開心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就是「酒瘋子」的最佳狀態。

所以李白的《將進酒》,以及其他的酒詩,是他全部詩歌中最為人稱道的精華之一。他的飲酒醉酒之作,將酒詩推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古往今來酒詩佳作如雲,但能稱得上獨步天下的,惟李白而已。

李白的酒詩,均是千古名篇,首首皆是讓人嘆為觀止的「酒神仙曲」。

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

二,李白為了踏上仕途,也巴結迎合奉承過,但是恃才放曠,不圓滑,不低調,戲耍高力士,很多人都不喜歡他,把好不容易謀取的小官職給葬送了。所以說,李白不適合做官,只能喝酒寫詩。

《玉真仙人詞》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

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

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李白為了巴結玉真公主,也是極盡誇讚,把玉真公主誇的跟王母娘娘似的。玉真公主一高興,就把李白推薦他給哥哥唐玄宗當了御用翰林,專門給皇上寫詩,歌公頌德。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李白可就神兒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經常喝醉了,也不管誰誰誰,皇上要呼他來寫詩,他也不去;有一次趁著酒醉,還讓皇帝寵臣高力士給他提靴。這還了得嗎?

李白醉酒

大家都紛紛進諫,唐玄宗也越來越反感李白。於是李白被唐玄宗拿幾個小錢給打發了。

沒當官時,李白拼命想當官,又是寫詩又是獻賦;當了官吧,又嫌唐玄宗跟楊玉環驕奢淫逸,腐敗透頂;又看不慣皇帝寵臣高力士等人;被賜金放還了吧,又鬱悶喝酒,這李白到底想要幹什麼呀?這也看不慣,那個也看不慣,哪能事事都隨著你的心意呢?

結語:李白,成詩因酒也,仕途失敗亦因酒也。酒喝到位了,大唐是李白的,詩詞是天下的,鬱悶都是「月亮惹的禍」。

上帝是公平的,想讓李白以詩詞聞名天下,就不能讓他做官。打擊一下,才能激起他喝醉酒而創作詩詞的欲望。為我們中華文明史上留下最璀璨的一道光芒。

相關焦點

  • 李白《將進酒》中的「將」字,應該讀作「qiang」還是「jiang」?
    唐代,是一個文豪輩出的年代,李白、杜甫、李賀、杜牧、王維、白居易等各位詩人猶如神仙打架一般,留下了許多傳唱千古的不朽詩篇。詩聖杜甫的風格洗鍊厚重,他幾乎把律詩寫到了巔峰,對仗之工整令人拍案叫絕。王昌齡有個綽號叫做「七絕聖手」,他把七絕寫到了極致。
  • 詩人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應該很喜歡漢樂府,他寫的很多詩用的都是樂府詩題,如《古朗月行》、《玉階怨》、《古有所思》,還有這首膾炙人口的《將進酒》。《將進酒》是一首勸酒歌,也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很能體現李白狂傲不羈的性格和肆意灑脫的生活態度。勸酒歌也就是喝酒時用來助興的,和行酒令差不多,不同的是,酒令是一種遊戲,輸的人要罰酒,而勸酒歌則是想辦法讓對方喝酒的一種方法。
  • 李白是南陽的常客,豪放《將進酒》或作於方城拐河老青山
    公元732年,32歲的李白,在長安過得並不瀟灑,傷感地返回安陸,途中二抵南陽。秋夜,他於南陽東門外河堤上獨自沉吟賞月,邂逅崔宗之,相談甚歡。次日,崔邀李白赴菊潭宴飲,宗之賦詩寄懷,並贈送一張極為珍貴的孔子琴作見面禮。李白在《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中寫道:「是時霜飆寒,逸興臨華池。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
  • 課本中的《將進酒》被改過,寫下原文的李白,才是那個真實的李白
    一、敦煌古本「《將進酒》」——《惜罇空》《惜罇空》/《將進酒》——唐·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床頭(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雲(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一朝忽然死了,名字就被人遺忘了。不如去做高陽酒徒,喝個痛快。主人家怕沒錢喝酒嗎?把我的五花馬、千金裘都拿去換酒,趕緊的!所以,這首詩叫《惜罇空》再恰當不過了。叫《將進酒》卻有一些奇怪,因為這個名字出自於漢樂府《饒歌》,而那一首歌除了「將進酒」三個字,後面講些什麼都搞不懂。
  • 「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作《將進酒》時處於怎樣一種癲狂狀態?
    此後的五六年間他遊歷四方,相繼創作了《行路難(大道如青天)》、《蜀道難》、《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等傷時憤世之作,而到了開元二十四年(736)春,《將進酒》的橫空出世,更將這種情緒宣洩到了極點……那一日,李白和他的朋友元丹丘、岑勳帶著幾名道童一起登臨紫雲山絕頂,此時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道童們擺上酒來,三人就在山頂開懷暢飲。
  • 《將進酒》:李白被「賜金放還」時所作,風格一往豪情、意氣凌雲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舊題,屬《鼓吹曲·饒歌》,題旨在於勸飲。李白這首詩借用舊題原意創為新詞以申懷抱,表現了他在政治上失意後的巨大思想苦悶,大約作於天寶三載被「賜金放還」、客遊梁宋期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李白名詩「將進酒」賞析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 李白版《將進酒》與李賀版《將進酒》,一個富麗堂皇一個陰氣森森
    有著「詩鬼」之稱的李賀是唐朝中期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真的是一位天才級的詩人,在他短短的二十七年留下了兩百餘首詩歌,可惜天妒英才。在李賀的詩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神話的影子,他想像力豐富,所創造出來的詩句常常令人驚嘆不止。
  • 《將進酒》李白的豪情與落寞
    這一點,在一千多年前的李白身上也是適用的。李白的詩裡面都是他需要通過吶喊來表達訴求,所以,他借酒之洪荒力量說了給別人聽,反正說完也不用負責任,這就讓李白更豪放,更能喝,詩也就更灑脫。縱觀每個人的一生,都逃脫不了才氣和財產,要不就是通過散財聚人,要不就是貨與帝王家換取一時的榮華富貴。
  • 考古發現《將進酒》原版,比教科書上狂百倍,原來你是這樣的李白
    敦煌莫高窟17號洞窟中藏有上到東漢、下到元朝的古本資料,其中宗教典籍佔大部分,世俗文獻大概佔20%,分經、史、子、集還有一些地方文獻,其中就有唐人手抄版的《將進酒》。說起《將進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將進酒》的作者李白是家喻戶曉的「詩仙」,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言人,雖然李白已經去世1258年,但中國的詩壇永遠有他一席之地。
  • 岑夫子,丹丘生,李白《將進酒》中的這兩位好友不簡單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李白的《將進酒》,詩歌裡面寫的是與誰在喝酒?為什麼他豪情萬丈?前言李白的將進酒中,寫了兩位好友的名字:岑夫子,丹丘生。大多數讀者都沉浸於詩仙營造的意境之中,可能不太在意這兩個人,其實李白的這兩位好友可不簡單。
  • 李白《將進酒》唐版曝光,和今人讀的版本,狂了好幾個等級
    就在1990年,敦煌出土的各大文獻書籍中,竟然包含著唐人手抄版的《將進酒》。《將進酒》作為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大家都不陌生,他的價值在詩歌之中也是極其重要的。這首詩詞包含著濃濃的「太白之風」,更是將李白的浪漫與豪情推向了極致。
  • 李白的《將進酒》唐版曝光,原文更是狂上了天,看後才知道背錯了
    在李白眾多的代表作中,《將進酒》可謂是千古的佳作,開頭那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就好像是銀河乍瀉,席捲著滔滔洪流向我們奔來,那氣勢磅礴的文字,深深地將我們吸引。李白的《將進酒》,寫作年份一直飽受爭議,有的人認為是創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前後,也有的學者認為是作於天寶十一載,而此時正是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後的第八年。公元744年,李白帶著落寞的情緒離開了長安城,這個他曾經魂牽夢繞的繁華都城,如今已經給了他太多的打擊。
  • 如今的《將進酒》是後人「高仿」?李白寫的原版,比你讀到的更狂
    其中,《將進酒》是李白以古樂府為題所作的一首詩,通篇都在談飲酒,飲酒歌,借酒消愁;只要開始閱讀,就會情不自禁地一口氣讀完,然後深深體會到作者心中的豪邁灑脫之情: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鏡之悲白髮,朝如絲暮成雪。生活就是要快樂,不要讓金樽空對月。
  • 夜溫《將進酒》:詩中神曲、酒中仙歌——卻是人間李白
    「詩仙」李白的飲酒詩眾多,《將進酒》便是其中才氣千古無雙的一首,這首「神作」背後,李白所展現出來的豪情和頹廢並存、積極與消極相交的矛盾,導致其意義和形象一直以來為千古讀者所爭議。在《將進酒》這一腔豪情中,又夾雜大寂寞、大愁苦、大悲傷,無疑讓我們觸摸到哪個更真實、更多維的李白,也讓我們每當美酒在杯中,就能望見生活那夾雜豪放和悲傷的複雜真相。
  • 為啥叫李白詩仙,看《將進酒》中道家丹道
    膾炙人口的李白《將進酒》,寫的何等的灑脫超群,讓多少男兒遐想連篇,但是大家不知道,這首詩其實是融合丹道而作。如今用丹道的玉液還丹,來重新解釋,看是不是意境圓通,也把李白這個渾俗和光的地仙形象躍然於紙上。《將進酒》·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李賀模仿李白寫一首《將進酒》,開篇驚豔,結尾令人肝腸寸斷
    說到《將進酒》,很多人都會想到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聽我傾耳聽」。 但是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除了李白,唐朝還有一位詩人寫過《將進酒》。 此人便是有「詩鬼」之稱的李賀。
  • 李白的詩歌代表作,豪放唐詩《將進酒》賞析翻譯註釋
    岑夫子;名勳,南陽人。李白的朋友。丹丘生:即元丹丘,也是李白的好友。鐘鼓饌(zhuan)玉:指豪門貴戚人家的生活。鐘鼓,古時富貴人家設有鐘鼓樂器,吃飯時,鳴鐘列鼎。饌玉:美好的飲食。陳王:三國時詩人曹植。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曾封為陳王。平樂:觀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陽。曹植《名都篇》有「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詩句。鬥酒十千:極言酒美。徑須:直須,只管。沽:買。五花馬:毛色呈五色花紋的名馬。
  • 李白的月下孤獨:《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千年前的李白是個「仙」,「酒仙」還「詩仙」,千年後的李白還是個「仙」。嘿嘿。李白的故鄉在四川青蓮鎮,李白一生求仙訪道,仗劍俠遊,不知道李白在的山裡到底有沒有住著神仙?才感受到這首詩訴說著,人在異地他鄉的無奈和悽涼。【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裡。
  • 敦煌壁畫印著李白原版《將進酒》,原來我們都背錯了,原版太狂傲
    漢朝的強大毋庸置疑,而唐朝更是我國文化發展的巔峰時期,其文化之強盛甚至令全世界都為之側目,當然唐朝也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出現了許多流傳至今的經典詩歌。 而要提到唐朝時期有名的詩人就不得不說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的詩人李白,他是浪漫派詩歌的代表人物,所作的詩歌充滿一種美麗動人的意境,讀起來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