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作《將進酒》時處於怎樣一種癲狂狀態?

2020-12-13 史小狐
詩仙李白

開元十八年(730)夏秋之交,時年二十九歲的李白首次前往京城長安。此行李白躊躇滿志,以為憑自己的驚世才華,取功名當如探囊取物,然而結果卻是受盡冷遇,鎩羽而歸。此後的五六年間他遊歷四方,相繼創作了《行路難(大道如青天)》、《蜀道難》、《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等傷時憤世之作,而到了開元二十四年(736)春,《將進酒》的橫空出世,更將這種情緒宣洩到了極點……

那一日,李白和他的朋友元丹丘、岑勳帶著幾名道童一起登臨紫雲山絕頂,此時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道童們擺上酒來,三人就在山頂開懷暢飲。清風徐來,林濤陣陣,李白不覺喝得半醉,傳入耳中的風聲、濤聲,都隱約聽成了黃河的咆哮聲,不由得心念一動,他斟滿一杯酒,站起身來,面向西方極目遠眺。

李白行吟圖

黃河上溯不遠便是長安,想起數年前在長安奔走權貴之門的屈辱,李白不由得愁眉緊鎖、心如亂麻。可是,縱有萬般愁緒,又怎能辜負了眼前這山景、這美酒,還有這兩位知心朋友呢?

李白回憶著,沉思著,胸中若有一條黃河在湧動、翻騰,他仰望無垠的天宇,閉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元丹丘到底是李白至交,知道這位老兄又來了靈感,忙喚道童準備文房四寶。和李白這樣的朋友交往,這四樣東西必不可少,總須隨身帶著。想到這裡,元丹丘泯然一樂。

元丹丘剛執筆在手,李白的詩情便已噴薄而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黃河之水天上來

元、岑二人此時也有幾分醉意,驀然聽到這氣勢雄渾的詩句,精神一振,不由得連連叫好。

李白隨即又吟了兩句: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元、岑面面相覷:方才還豪情萬丈,怎麼轉瞬又忽作悲聲?兩人不約而同望向李白,只見李白眸中精光一閃,俊眉一揚,再次吟道: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詩意圖

兩人正暗自讚嘆李白情緒轉換之奇,那邊李白又一口氣吟了四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聽著這豪邁至極、瀟灑至極的詩句,元、岑正訝異不已,忽聽李白大喝一聲: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岑、元一聽,搞不清李白這是在勸酒呢,還是在作詩?岑勳笑著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元丹丘則提筆猶豫。

緊接著李白又是兩句: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李白醉酒圖

元丹丘這才回過神來,而岑勳也放下了酒杯,兩人靜靜地傾聽。李白此時似乎進入了一種癲狂狀態,連珠炮似的一口氣吟了六句: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岑勳聽到這裡已是陶然欲醉,元丹丘一邊走筆疾書,一邊笑道:「好一個『鬥酒十千』,恐你李太白有陳王之才,而我卻無陳王之富」。(陳王:指曹植。)

李白突地一個轉身,虎目圓睜,朝元丹丘嗔道: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元丹丘迎著李白的眼神看去,他太了解他的這位天才朋友了,知道在他最張狂的時候,也就是他最落寞的時候。

太白,你這又何苦?

李白醉酒圖

李白默然良久,緩緩轉身,朝前踉踉蹌蹌地走了幾步,在山崖邊停住,酒杯高舉向天,長袖迎風飄卷,簌簌作響,與遠山的林濤聲遙遙相和。

除此之外,天地間一片寂靜。

突然,傳來了李白渾厚而空靈的聲音,音調由低到高,仿佛來自飄渺的遠方: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與爾同銷萬古愁……同銷萬古愁……萬古愁……

這聲音在山谷中迴蕩著、迴蕩著,越來越微弱,最後消失無聞。

此時大風揚起,林濤聲比剛才來得更響,聽上去宛如黃河的怒吼。

李白依舊舉杯向天,整個人就似化為了一尊雕塑。良久,他突然狂笑起來,隨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又踉踉蹌蹌走回來,酣然醉臥於松下。

岑、元二人木然而坐,如痴如醉,不知今夕何夕……

《將進酒》全文  

這便是李白獨步千古的第一酒歌——《將進酒》。此詩將李白曠達、豪邁、空靈的詩風展現得淋漓盡致,也為他在後世贏得了「酒仙」的美譽。

「君不見」一句無憑無恃而來,如黃河水傾瀉而下,到「與爾同銷萬古愁」便戛然而終,如行雲流水,爽直明快,如孔明布陣,羲之揮毫,奇正變幻,不可端倪。情緒上非喜、非怒、非哀、非樂,卻又亦喜、亦怒、亦哀、亦樂,詠的雖是人生放浪,歌的雖是及時行樂,卻又豪氣幹雲而全無頹廢之意。全詩一派醉客狂語,卻如平常酒宴上的吆五喝六,充滿天真、自然的情趣,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達到了高度完美的境界,堪稱千古絕唱!

太白遺風 雕塑

相關焦點

  • 「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作《將進酒》時處於怎樣一種癲狂狀態?
    此後的五六年間他遊歷四方,相繼創作了《行路難(大道如青天)》、《蜀道難》、《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等傷時憤世之作,而到了開元二十四年(736)春,《將進酒》的橫空出世,更將這種情緒宣洩到了極點……那一日,李白和他的朋友元丹丘、岑勳帶著幾名道童一起登臨紫雲山絕頂,此時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道童們擺上酒來,三人就在山頂開懷暢飲。
  • 與爾同銷萬古愁!
    與爾同銷萬古愁!※胡曉川 這幾天,因轉發一篇《悲慘!潢川50歲農婦多處骨折,昏迷不醒,祈求社會愛心大接力》的新聞稿,招惹了一些麻煩,搞得很鬱悶,很壓抑,猶如一塊石頭堵得我快要喘不出氣來。「與爾同銷萬古愁」。冥冥中,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將進酒》中最後一句詩。意思是與你同飲來消融這萬古常愁。《將進酒》是一首勸酒歌,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鬱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也表達了施展抱負的願望。「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
  • 與爾同銷萬古愁!
    與爾同銷萬古愁!※胡曉川 這幾天,因轉發一篇《悲慘!潢川50歲農婦多處骨折,昏迷不醒,祈求社會愛心大接力》的新聞稿,招惹了一些麻煩,搞得很鬱悶,很壓抑,猶如一塊石頭堵得我快要喘不出氣來。「與爾同銷萬古愁」。冥冥中,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將進酒》中最後一句詩。意思是與你同飲來消融這萬古常愁。《將進酒》是一首勸酒歌,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鬱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也表達了施展抱負的願望。「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
  • 酒一一與爾同銷萬古愁!篆書習作,李白.《將進酒》
    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 五花馬千金裘呼幾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 [4]作者:李白[原文4]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15五花馬, 千金裘[18],呼幾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19]。[解析4]為了加強藝術效果,開頭連用兩次「君不見」,又以「黃河之水天上來」起興,以「高堂明鏡悲白髮」作比,通過「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滔滔河水同「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描寫,把人人都在經歷,個個可以目睹的自然現象的變化,加以概括,淺顯地闡明了抽象難懂的人生哲理。
  • 將進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盤點10首李白的詠酒詩,領悟他的精氣神
    比如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比如說李白的《將進酒》。都是與酒有關的名篇。特別是李白的《將進酒》,那氣勢讓人不得不感嘆!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是漢樂府的舊題,內容多寫宴飲遊樂之事。
  • 將進酒:李白的癲瘋之作,卻被無數人追捧
    李白的《將進酒》是唐玄宗賜金放還八年後,與友人「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時醉酒的癲瘋之作,此時的李白就是一個酒瘋子,無酒不歡,無酒不詩,只會借酒消愁;酒醉的李白,「怎麼也飛不出花花的世界」,橫空出世「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喝到位甚至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李白,千古詩仙,《將進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唐代: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李白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一首詩作,字裡行間,盡顯慷慨豪邁之氣
    李白詩歌最大的特點之一便是具有極大的浪漫主義色彩,這種浪漫主義色彩來自於詩歌中的大量誇張手法和比喻的運用,他的這種浪漫主義詩風不僅在文學史上被樹立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這種富有想像力的藝術特色、也深受讀者喜愛。
  • 五花馬千金裘呼幾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 [4]作者:李白[原文4]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15五花馬, 千金裘[18],呼幾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19]。[解析4]為了加強藝術效果,開頭連用兩次「君不見」,又以「黃河之水天上來」起興,以「高堂明鏡悲白髮」作比,通過「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滔滔河水同「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描寫,把人人都在經歷,個個可以目睹的自然現象的變化,加以概括,淺顯地闡明了抽象難懂的人生哲理。
  • 李白《將進酒》:癲狂豪飲過後,儘是無限落寞
    唐朝是中國傳統文化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而詩仙李白,又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他在整個唐代文壇的地位之重,無人可以撼動。李白才華橫溢,劍術高超,所以李白既有讀書為國為家的遠大抱負,也有灑脫豪放的俠義之心,在他的人生中,有三樣東西不可或缺,一為詩,一為劍,一為酒,文壇大家余光中歌頌李白為:酒入愁腸,七分化作月光,餘下三分呼為劍氣,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 《將進酒》究竟是李白借酒抒懷,還是醉酒後的失態之言
    李白、詩仙、大文豪,他的詩句口口相傳,他的故事豐富多彩,他的詩句總是伴隨著他的故事出現,好像每一首詩都是一個故事,每一首詩都是一種意境的表達。《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huái),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從這首詩的意境來說,我們可以在詩句中有所體會,但究竟是不是我們理解的那樣,恐怕只有問過李白本人才能知道了,可這並不現實,畢竟誰也不能穿越回唐朝,找到李白本人問個究竟,所以關於這首詩意境的事,姑且不做評論,但這首詩確實是李白途徑汝州龍興的時候和朋友喝酒時留下的
  • 「每日詩詞」將進酒,範閒醉酒鬥詩百首,與爾同銷萬古愁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勳(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洩胸中的鬱積。譯文注釋你難道沒有看見嗎?
  • 《新將進酒》後附李賀、李白之《將進酒》
    天氣轉涼,讀詩取暖,自然想到了李白的《將進酒》,詩仙李白、詩鬼李賀同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們各作了一首樂府體的《將進酒》,讀之令人血脈僨張,豪氣頓生,故作《新將進酒》一首,以敬先賢。面對貴胄無敬尺,直把歡伯作太尊。附李賀的《將進酒》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朱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屏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 李白《將進酒》:熱情奔放,癲狂豪飲,灑脫的背後其實是不灑脫
    李白才華橫溢,劍術高超,所以李白既有讀書為國為家的遠大抱負,也有灑脫豪放的俠義之心,在他的人生中,有三樣東西不可或缺,一為詩,一為劍,一為酒,文壇大家余光中歌頌李白為:酒入愁腸,七分化作月光,餘下三分呼為劍氣,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形容得十分貼切,也是李白一生的真實寫照。
  • 為啥叫李白詩仙,看《將進酒》中道家丹道
    膾炙人口的李白《將進酒》,寫的何等的灑脫超群,讓多少男兒遐想連篇,但是大家不知道,這首詩其實是融合丹道而作。如今用丹道的玉液還丹,來重新解釋,看是不是意境圓通,也把李白這個渾俗和光的地仙形象躍然於紙上。《將進酒》·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硬筆楷書李白將進酒
    將進酒·君不見 唐 · 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將進酒》:李白被「賜金放還」時所作,風格一往豪情、意氣凌雲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舊題,屬《鼓吹曲·饒歌》,題旨在於勸飲。李白這首詩借用舊題原意創為新詞以申懷抱,表現了他在政治上失意後的巨大思想苦悶,大約作於天寶三載被「賜金放還」、客遊梁宋期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將進酒:李白的癲瘋之作,卻被無數人追捧
    李白的《將進酒》是唐玄宗賜金放還八年後,與友人「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時醉酒的癲瘋之作,此時的李白就是一個酒瘋子,無酒不歡,無酒不詩,只會借酒消愁;酒醉的李白,「怎麼也飛不出花花的世界」,橫空出世「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喝到位甚至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考古發現《將進酒》原版,比教科書上狂百倍,原來你是這樣的李白
    敦煌莫高窟17號洞窟中藏有上到東漢、下到元朝的古本資料,其中宗教典籍佔大部分,世俗文獻大概佔20%,分經、史、子、集還有一些地方文獻,其中就有唐人手抄版的《將進酒》。說起《將進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將進酒》的作者李白是家喻戶曉的「詩仙」,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言人,雖然李白已經去世1258年,但中國的詩壇永遠有他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