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煙火重生!「漢煨」堅守傳統煨湯手藝,守護武漢人老味道

2020-12-10 中國網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經歷過疫情的陣痛,正在慢慢的復甦。10月27日,人民網發布《人間煙火》最後一期專題,由「漢煨」匠心煨煮的武漢傳統湯餚——排骨藕湯,廣受網友關注!

重拾武漢的煙火氣,升騰的爐火重燃希望

緩慢升騰的爐火,包裹著武漢煙火重生的氣息,經歷過寒冬的痛,武漢正需要這爐炭火,重新燃起曾經有過的那些希望。香濃的藕湯端上桌,是一次次團聚邀約的情感傳遞,更是無數次情誼的暖暖分享。

當城市開始復甦,武漢人逐漸走出家門,與親朋好友相聚,吃上一場遲到的團圓飯。在武漢人傳統的家宴上,排骨藕湯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經典湯餚,親人們說著家常,喝著藕湯相聚一堂,武漢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文武炭火煨足9小時,民間匠心煨煮一罐好湯

一把蒲扇,一爐煤火,一個老銚子,煨出記憶裡家的味道。

在潛心復原老武漢煨湯手法的過程中,「漢煨」走訪了多位武漢老市民及華農、武漢水產研究所等機構的專家,向他們請教煨湯的經驗;並向楚菜掌門人、中國烹飪大師盧永良大師取經,在新楚菜代表童振中大師團隊的帶領下,對煨湯過程各項技術指標的上千次測定,將三鎮炭火煨湯老手藝的精髓,提煉為文武火力和恆溫控制合計9小時的最佳標準。

「漢煨」精心選用粗砂材質的銚子進行湯品製作,可以在煨湯過程中使油脂與水達到最佳融合。鍋裡全都是精華,讓排骨的香味和蓮藕的清甜完整的保存在銚子裡,一口藕湯下肚,絲毫沒有油膩感。用炭火老銚子煨出來的湯,用外婆的話說就是「有種深入骨髓的煙火氣,一般爐子煨不出來!」

暖胃更暖心,藕湯帶你重溫簡單美好

「藕湯趁熱才好吃,家人在一起才是團聚」,一份溫熱的藕湯暖胃更暖心,「漢煨」承載的武漢人味覺的回憶,讓親人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漢煨」致力於復刻大武漢飲食生活持續變遷中的堅守與傳承,從江城三鎮居家生活最本源的味覺回憶出發,再現各年代經典燒菜滷味,以街頭巷尾、街坊鄰居質樸老味道的重拾,融入武漢新時代的歡欣。

回望過去,正是經歷過疫情,我們才能深刻地體會到團聚的彌足珍貴。「漢煨」的這一份藕湯,也將一直守護著武漢人記憶中的味道,守護著生活中的這份來之不易的簡單美好。

責任編輯:陳思

相關焦點

  • 傳統煨湯技藝 文武炭火老銚子 重拾武漢老味道
    「煨」是湖北人慢漫的生活情趣,是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是一顆火舞升騰的民間匠心,是一段段其樂融融的開心回憶,是一次次團聚邀約的情感傳遞,更是無數情誼的暖暖分享。
  • 漢煨老手藝煨湯,銚子煨9小時
    有幸來到這家老手藝煨湯專門店。主打以「文武炭火老銚子、每罐煨足9小時」的傳統煨湯工藝,復刻大武漢飲食生活持續變遷中的堅守與傳承。;粗砂材質的銚子,可以在煨湯過程中使油脂與水達到最佳融合,鍋裡都是精華,一口下肚,絲毫沒有油膩感,沒有一個湖北人能逃出它的掌控。
  • 老武漢的砂吊子煨湯
    老武漢人都知道小桃園煨湯館,那是老武漢的一張名信片。該店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八卦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有名,但在老武漢人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以前過年過節餐桌上以砂吊子煨出來的排骨藕湯,武漢人的節氣或年夜飯必須有一吊子經過五六個小時煨出來的排骨藕湯上桌才能顯出對親戚朋友的重視,屬於飯桌標配。這個老武漢人稱之為砂吊子的容器很有講究,書面解釋是類似於砂鍋的細砂陶罐,為煨湯炊具之一。
  • 武漢四家私藏銚子湯館,抵禦武漢冬天的魔法攻擊
    老武漢人對煨湯這件事情,有自己的講究:用天然氣的灶臺來煨湯,散了味,沒有靈魂;用高壓鍋壓出來的,食材都散架,和速凍食品沒什麼分別;用瓦罐或者紫砂鍋來煲,那是江西或是廣東做法,清湯寡水。只有用上炭爐子,以及外表被火燻黑、覆滿油漬的老銚子加上幾個小時的時間慢慢煨煮的湯,才是真正的煨湯。這些年,這種煨湯手藝越來越少見。
  • 武漢人的銚子「煨湯」
    瓦罐雞湯、排骨藕湯、鯽魚湯、鮰魚湯、魚圓湯、龜鶴延年湯、峽口明珠湯等,都是我們湯中傑作。凡是宴席,壓軸戲必然是一缽鮮醇香美的湯。我們武漢人一年四季是翻著花樣在做湯,就是說話、打比方也離不開「湯」。而且這個做湯,不叫做湯,叫「煨湯」。煨湯就是比小火燉湯的那個火還要小,然後湯的容器是特定的,叫作銚子,正宗的武漢人都有吊子的印象,家裡面是一定會有一口黑乎乎的帶2個耳朵似的提手的吊子的。
  • 湖北傳統煨湯:以土雞為主的煨湯店,香甜的雞湯令人讚不絕口
    說起之前武漢的小桃園,這可是很多老街核心戀戀不忘的美食代表,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但是那裡的傳統手藝和美食,還是流傳下來了。褚師傅的雞湯,就是傳承自小桃園的手藝,他告訴我們首要的便是選好食材。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個湖北傳統煨湯有什麼講究吧。
  • 寒潮來襲,來武漢這些街頭銚子煨湯館體會時間的溫暖
    不過,武漢伢面對這個情況,卻也不是毫無對策。畢竟在這座城市,有一家眾所周知的法寶足以對抗寒意,那就是煨湯。武漢人愛喝湯,也很會做湯,在武漢,素有「無湯不成席」的說法,舉辦宴席,招待賓朋,必然少不了一罐鮮醇香美的湯。
  • 老銚子煨藕湯 武漢老巷子美食搬進大酒店
    (武漢晚報)四方桌長條凳,青灰石板路,小攤酒肆,巷子和深藏其中的美食是不少老武漢人念念不忘的城市記憶。昨天,武漢豔陽天酒家寶豐路店一樓變身「漢口巷子」,把原本深藏在老武漢巷子裡的漢味美食搬進來,讓人直呼穿越了。
  • 老銚子煨出來的非遺,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更是讓老武漢人念念不忘。這銚子老湯不僅僅是武漢人記憶的味道,更是非遺文化的重要傳承。 2011年 經江漢區非遺保護中心申請,武漢煨湯技藝(小桃園煨湯技藝)被列入湖北省省級非遺保護名錄,江漢區非遺保護中心在非遺展廳為武漢煨湯技藝設立展區,並在各項非遺活動中加大宣傳力度,加強人們的非遺保護意識。
  • 武漢微馬、百姓煨湯節,江漢特色文旅體IP等你來點亮
    武漢百姓煨湯節 煨的是愛家愛武漢的情懷 煨至濃鬱的排骨湯、鮮嫩恰到好處的排骨、搭配粉糯的濃湯蓮藕……砂銚子裡的,咕嚕著老武漢最熟悉、眷戀的濃鬱溫情。
  • 煙火人間尋味師|漢口|糧道街|武漢|煨湯|萬松園|美食街
    「老王」全名叫王勇,在武漢美食圈,大家給出了很高的評價:「美食老王」。尋味覓食,一日三餐可不夠,「老王」能吃。上午十點,武昌區糧道街趙師傅油餅包燒店開啟了「老王」的一天,蛋酒和油餅包燒墊了底,他迅速轉戰漢口車站路的董廚煨湯品嘗新品,再到附近茶歇午休。下午是一家早就約好的日料店,傍晚他在漢口萬松園美食街漫步消食,一邊尋覓新開的餐館。
  • 武漢—消逝的老味道
    武漢的早點很早就聲名遠揚,不光是種類多,有特色,還很精緻。一些老字號.到現在武漢人還如數家珍:蔡林記的熱乾麵,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湯包,談炎記的水餃,順香居的燒麥等等,這些就不一一列舉了。老武漢味道不要說我挑剔,作為一個從小生長在武漢市的人,豆皮和湯包我是很久之前就不吃了,為什麼?因為找不到那個味道了,街上有沒有賣豆皮的?有,有沒有賣湯包的,也有。
  • 來碗老銚子的煨湯!
    品種不多,菜單上寫的,加上偶爾店裡新推出的,也就十來種,不過對於一家湯館來講,有了十來種不同口味的湯,也已經足以。湖北人喜歡喝湯,不同於江西的瓦罐,也不同於廣東的煲湯,湖北人喜歡用銚子,記得小時後,每次去外婆家,外婆煨的一銚子湯,總能讓我們這些小屁孩高興上好半天,就像馮翔在《漢陽門花園》裡唱的,外婆煨的藕湯,總是留給我一大碗。但是慢慢到了後來,銚子出現在每個家庭裡的頻率就開始越來越少了,現在誰家要是有個銚子,那真的可以當古董來收藏了。不過說起味道,對於湖北人來講,用銚子煨出來的湯,那才是最好喝的。
  • 這3家隱藏在古巷的美味老店,定格了老武漢原汁原味的夏天味道.
    白天家裡餐桌上的下飯泡菜;晚上出門宵夜,光著膀子一口酒下一口滷菜,是幾十年來武漢人過夏天的標配。我們用一個下午,去了武漢3家藏在武漢老街道裡的人氣老店,去回憶原汁原味的老武漢夏天味道。車二泡菜「三德裡在地圖上找不到,你要直接定位車二泡菜」
  • 湖北是魚米之鄉,盛產蓮藕,武漢人尤其喜歡喝這排骨蓮藕湯
    那麼今天我跟您誇的鷓鵠北一絕砂鍋排骨藕湯,湖北是魚米之鄉,盛產蓮藕,武漢人尤其喜歡喝這排骨煨湯。武漢人做的排骨藕湯,既有南方煲湯之,但又有北方的牛羊骨頭湯煮湯汁葷,所以在咱們武漢叫做煨湯。煨著排骨藕湯有三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排骨,蓮藕和調子,排骨一定要選這正排骨,如果您想讓這湯水濃一些,加上一點油水的話,就在湯裡丟上一根童子骨那個湯,會更好喝。
  • 武漢味道獨門絕技
    按照曾慶偉的說法,武漢在全國最有影響的菜式,除了地標性產品洪山菜薹以外,主要是兩魚一湯,即清蒸武昌魚、紅燒鮰魚和排骨藕煨湯。既然做魚的館子敢稱王,進門就像走進了水族館的楚魚王自然少不了那兩條魚。  除去那七八種海裡的魚類,淡水魚方面,目測這裡至少有20種以上,都是來自清江和梁子湖的精選食材。
  • 武漢5道經典小吃,好吃到「嘴飄」,都吃過的絕對「老武漢人」
    最近小編我終於放下沉重的工作來到了湖北武漢,湖北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在這個城市當中你會發現你特別的輕鬆,沒有任何的壓力,除了武漢人的善良之外,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邊的小吃和美食,琳琅滿目,在這裡說永遠的說不完,不過小編可以和大家分享武漢5道經典小吃,好吃到「嘴飄」,都吃過的絕對「
  • 老武漢的夏天,從漢派宵夜的十張王牌開始(下)
    在空調還未普及的年代,武漢人最愛在寒冷的冬天圍坐在一起吃牛雜火鍋,既美味又暖和。牛肉在鍋裡燉上一小時,蹄筋軟爛,每一絲纖維都入了味。再用牛骨熬的湯加蘿蔔用文火煨煮。上桌時還會配上幾盤蔬菜,煮在湯裡又是一番風味。
  • 漢口這家10年堅持用銚子煨湯的館子,喝的就是媽媽的味道!
    、老鴨湯、牛肉湯……要一周不重樣的huǒ湯!10年老店,只用煤爐子和銚子煨湯,保留了湯的原汁原味,感覺跟家裡媽媽煨的湯一個味道。那時候,時間都好像慢下來了……從小就喝媽媽煨的湯,讓更多人嘗嘗煨湯館老闆燕子本人,對湯的記憶也是小時候媽媽的味道。「從小就喝我媽媽做的湯,做的蠻好喝。」問起為什麼一定要用煤爐子和銚子煨湯,燕子也只是覺得這樣湯的味道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