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張頤武支招太極拳申遺

2020-12-20 大河網

  河南商報記者

  李雅靜

  實習生 樊玉璽

  焦作的太極拳多次申遺,今年又無望,有啥好招嗎?

  昨天,在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頤武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摸熟國際運作規律,適應專家胃口;要善於包裝。

  並對爭搶申遺、文章出軌等熱點事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分析

  關鍵詞:火氣

  如今的中國人消費能力很強,卻很失落

  作為大眾文化專家,張頤武關注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

  「我發現中國人的火氣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有一個調查,說中國人忍耐晚點的能力是一個小時,美國是兩個半到三個小時。」

  「你會發現中國人一方面消費能力很強,卻很失落。你會發現全世界的人對我們刮目相看,一方面知道愛人民就會有人民幣,另一方面背過臉去就嘲笑你。」這是為什麼?張頤武說,就像咱們同學裡面有一個人很窮,突然有了200萬元,他請你吃飯,你心裡很窩囊,恨不得把他打暈過去。

  中國的崛起,對世界格局帶來了很大改變,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和世界對我們的認識,都跟不上我們的經濟增長給我們帶來的角色演變。 

  關鍵詞:價值觀

  很多人價值觀錯亂,哪個對自己有利就選哪個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我們的價值觀」。張頤武認為,當前很多中國人的價值觀是錯亂的。

  比如中國老人退休後,主要是照顧孫子,你老了也一定有人照顧你,養老送終。但在美國,老人年輕人相互不管,這個好不好?也好,讓這個社會更有活力。

  「現在年輕人有一個問題,說父母幫你幫得還不夠,甚至要求父母賣了房子給你買房,價值觀在中西方之間搖擺不定,哪個對我有好處,就選哪個,這是一件最可怕的事。」

  張頤武說,這兩天大家都在討論明星出軌的事。但是出軌這個事兒,在很多國家、很多地方,人們覺得這是人性的一部分,說男人都犯過這樣的錯誤,但是在要求別人的時候,卻會用最傳統的觀念。

  對話

  談文章出軌

  並非不可忍受,但演藝界的生活方式不能當參照系

  

  

  問題:最近文章的婚外情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讓很多人不再相信愛情,您怎麼看?

  

  

  張頤武:我覺得感情、婚姻還是需要理性經營。光靠一時的感情支撐,不會很久。過去講老伴老伴,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演藝界的生活方式畢竟跟我們不一樣。所以年輕人不能把那個當參照系,看這些東西一笑而過,然後好好過自己的生活,珍重自己的感情。

  現代社會是多元、包容的。我倒不認為出軌是一件不正常、不可忍受的事情。它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語境,所以對這些事可以多一份體諒。畢竟每個人都有具體的環境,這件事,你不是事中人,就沒有權力指責人家。

  評爭搶申遺

  我們要有大國人民的寬厚胸懷

  

  

  問題:近年來韓國頻頻跟中國爭搶文化遺產,我們該如何保衛自己的文化遺產不受侵犯?

  

  

  張頤武:我想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我們要有大國人民的寬厚胸懷,有時候思想不能那麼狹隘。

  端午節雖然是中國人民最早創造,但是也有韓國人民的貢獻與文化融合,應該屬於我們東亞國家共同的文化遺產。

  與其跟它生氣,不如做好我們自己的遺產保護。一方面我們要尊重傳統。比如我們今天搞的黃帝拜祖大典就很好,搞大的儀式感的東西,創造一個整體的文化氛圍。同時,這些傳統文化更需要進社區、進家庭,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學習傳統文化和禮儀。

  支招太極拳申遺

  要摸清國際運作規律,適應國際專家胃口

  

  

  問題:焦作的太極拳曾多次申遺,今年又無望,您能否為我們支支招?

  

  

  張頤武:推展工作是非常複雜的,首先我們應該摸熟國際運作的規律。

  中國很多東西很好,但是中國人不善於包裝它們,以使它們適應國際專家的胃口。

  就好像和氏璧,獻給你,你看它像個頑石,但別人覺得很好。

  打拳這個東西本來就門派眾多,洋人一看就暈了,再看文本敘述更暈了,不好區分。

  失敗了不著急,我們下次還有機會,只要是好東西,總有慢慢被接受的一天,當年我們申請奧運會也申請了兩次。

相關焦點

  •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記者周欣  2019年,「武術太極服」「武術太極劍」兩項武術太極裝備產品國際標準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評審發布;2020年1月8日,武術(太極拳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太極拳申遺成功,新京報對話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和陳氏太極拳傳人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 張三丰也成韓國人 日韓印都在搶太極拳申遺
    嚴雙軍說,這次還是只剩下一個月時間,8月10日開始準備工作,由央視配合拍攝宣傳片,「專門從大學抽調了5名英語教授翻譯文本。」一個月後,終於完成申報材料,嚴雙軍帶著材料到文化部,專家對文本和宣傳片都提了意見,要「重新修改」。這段經歷,嚴雙軍至今難忘。
  • 喜大淚奔,太極拳第六次申遺成功!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宣布《太極拳》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時十二年的太極拳6次申遺之路,在這晚落下帷幕,為中國太極拳申遺畫上圓滿句號。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申遺成功 2020-12-18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太極拳走向世界要注意些什麼?就此,新京報記者專訪了溫縣政協副主席、原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12月17日晚,溫縣陳家溝舉行太極拳申遺成功慶祝儀式。2009年,我們又把文本詳細進行了修改,重新製作了申遺宣傳片,準備再次申報。但當年又有了新的規定,一個國家只能報兩項,太極拳沒有被列入。再後來,申遺規則又變了,一個國家一年只能報一個項目,再往後兩年報一個項目。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不忘對文化遺產保持敬畏
    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受到的關注度會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太極拳愛好者會更多。對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對於太極拳各門派傳承人、研習者而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的重大利好。對一個國家而言,一項文化遺產走向世界視野,則需承擔更多的保護傳承責任。其前提是正本清源,讓世人看到此項文化遺產的本質屬性、本真面貌,看到它與世界、與人類產生更密切關聯的可能性。
  • 因太極·更北大——第四屆北大「鐵騎力士」杯太極拳交流賽舉行
    北京大學工會常務副主席張寶嶺,燕園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學祥,體育教研部直屬黨支部書記張銳,離退休工作部部長馬春英,校醫院院長雲虹,人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功,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未名太極社名譽社長孫祁祥,體育教研部教授、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競賽部部長郝光安等出席了開幕式。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河南理工大學太極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王柏利認為,太極拳成功申遺,是太極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的重要裡程碑。太極拳蘊含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淡化競爭和睦相處的交往智慧,倡導互利共贏的價值觀念,將在全球跨文化傳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太極東方來,五洲譜新篇。
  • 三國欲爭搶太極拳申遺 張三丰是韓國濟州島人?
    國際形勢  日本韓國印度也在搶太極拳  太極拳的背後,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但是,外圍的壓力也讓太極拳申遺困難重重。  目前,太極拳有遭到別國惡意搶報的可能。周邊國家如韓國、日本、印度等都已著手太極拳申遺工作,我國如不加快申遺步伐,恐使這一「金字招牌」落入別國之手。
  • 太極拳列入非遺名錄!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
    歷時十餘年的申遺之路據介紹,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 申遺成功是太極拳「祛魅」的契機
    媒體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即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的名頭更響,受到的關注度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擁躉者會更多。對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對於太極拳各門派傳承人、研習者而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的重大利好。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悉,我國經典傳統武術「太極拳」在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上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已經達到世界第一。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 400架無人機共舞讓太極美出天際!
    作為河南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此次申遺在河南、在焦作溫縣受到廣泛關注。為迎接並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12月19日太極拳交流座談會在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匯聚在太極故裡溫縣陳家溝共襄盛會。
  • 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一張世界級文化名片
    近年來,太極拳的發展環境也越來越好。比如,建立太極拳學院、舉辦世界範圍內的太極行活動、拍攝紀錄片《盛世太極》……太極拳正在為「破圈」發力。那麼,藉助太極拳成功申遺的契機,未來,太極拳將迎來哪些新發展?又將為焦作、河南文化旅遊產業帶來哪些新機遇?
  • 太極拳申遺成功,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太極拳申遺成功,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來論太極拳是用來善加利用的,不是給「偽大師」拿來消費消遣的。據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項目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的申遺之路並不容易。這其中主要的問題在於,國際認定機構認為,太極拳作為健身類的體育運動,其非物質文化特徵並不明顯,界別不清晰。再者,除中國外,日本、韓國等地也在搶註太極拳為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韓媒稱張三丰是濟州島人 日韓都在搶報太極拳申遺
    雖然太極拳的支持者和愛好者堅稱太極體現了中國文化獨一無二的方面,但他們擔心,如果中國不能讓太極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名錄,其他國家可能會推動它們自己的版本申遺。他們說,已經有過先例了。  太極拳申遺迫在眉睫 人大代表數次發聲  儘管太極拳或許起源於防身的需要,但近年來,它廣受歡迎,被當成了一種有益健康的鍛鍊,既能促進身體健康,又能減輕壓力。在全中國甚至國外,都能看到練習太極拳的人聚集在公園或其他公共場所,整齊劃一地慢慢做完規定的動作。  但正是受歡迎這一點,增加了太極拳支持者的擔憂。
  • 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祖祠內,一家太極拳學校的學員在練拳(2020年1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韓朝陽)12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的評論。
  • 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熟悉的太極拳,你真的了解嗎?
    北京時間17日晚佳訊傳來,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個在中國幾乎隨處可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運動,除了已經成為人們強身健體的重要選擇之外,還有著更為深厚的文化內涵。歷時十餘年的申遺之路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在中國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