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經濟合作新增長點:各地的中日產業園區都有哪些?

2020-12-20 I園區薈

近日,由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主辦、日本中日數字總商會承辦的「中日產業園區創新發展交流會」在上海舉辦。日資企業高管、日本駐華機構代表、日本商協會負責人、中國地方政府、園區和企業代表等近100人出席會議。

此次交流會是中日跨境產業投資促進平臺開展的一次有益嘗試。中日產業園區的創新合作,將實現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與日本在高端產業和製造領域的優勢充分互補,打造獨具特色的產業合作園區。日本創新創業企業與中國產業園區的合作空間巨大。

日本是世界製造業強國,在半導體相關產業、醫藥產業、醫療設備產業、精密儀器、機器人、新能源、液晶面板、汽車等多個產業集群具有突出優勢,不僅擁有世界知名的龍頭企業,還有著大量歷史悠久、細分領域頂尖的中小企業。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日兩國經濟都受到影響,應對疫情,需要中日攜手,充分發揮日本技術、日本品牌和中國市場、中國製造等雙方優勢,創新中日合作新機制、新模式、新路徑,做大規模效益,提升產業能級,形成拉動中日兩國經濟的新增長點。

園區薈(ID:biaozhunpark)為您整理了部分中日產業園區的資料,僅供參考。

六大國家級中日示範園區

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批覆成都及天津、大連、上海、蘇州、青島等6個城市建設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努力創造中日地方合作新樣板,促進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這6個示範區涉及高端裝備製造和新材料、智能製造、文創、節能環保、大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方向。推動設立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是落實中日地方發展合作機制的重要平臺,表明了中國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有利於提升中日地方合作水平。

中日(大連)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

以金普新區為核心,以渤海沿岸和黃海沿岸為兩翼,構建「一核兩翼、多片區聯動」的總體空間格局,總面積52.92平方公裡,包含新日本工業團地片區、松木島片區、西中島片區、花園口片區。示範區聚焦高端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產業,構建技術創新、產業對接、金融服務等合作平臺,加強與日本的產業對接合作,促進高端裝備製造與新材料產業發展質量提升,輻射帶動東北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

範圍覆蓋蘇州相城區全域,中心區面積38.5平方公裡,構建「一核兩翼」空間布局。其中,中樞服務核致力打造中日產業對接窗口和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智力支持翼致力打造研發產業、科技人才匯聚高地,技術轉化翼致力打造智能製造產業集群高地,整體形成有機聯動的互補分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已成功對接日資項目超150個,籤約伊藤忠商事、伊藤喜中國總部等日資項目53個。

中日(成都)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

位於成都高新區,實施範圍為36.9平方公裡,涵蓋成都高新南區瞪羚谷片區、騎龍片區及未來科技城片區。其中,瞪羚谷片區,是合作示範區的成熟核心區,將重點發展動漫遊戲、數字媒體、文化會展、文化商業、文化科技等產業細分領域;騎龍片區著力打造中日聯合創新創意中心;未來科技城是成都第二機場天府國際機場所在地,未來將重點發展航空經濟、文化旅遊、文化教育等產業細分領域,著力打造中日「文化+」合作示範高地。

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

示範區位於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總面積10.6平方公裡,主要聚焦節能環保產業,加強技術創新、產品研發、高端製造等領域合作,創新產業園區合作機制,推動節能環保產業集聚發展,示範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預計到2025年,該示範區基礎設施配套基本完成,入駐企業超過200家,工業總產值超過350億元,GDP達100億元,就業創業人口達到3.5萬人。建成具有濃鬱日本特色、低碳環保、產城融合的現代化園區。

中日(天津)健康產業發展合作示範區

示範區位於京津冀中部核心功能區靜海區,佔地約38.55平方公裡。示範區立足於天津健康產業園規劃區和拓展區,完善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模式,以中醫藥為重點,推進醫藥、醫療、康養領域的科技研發和應用轉化,打造健康產業創新區。同時,中日(天津)健康產業發展合作示範區強化公共衛生服務,發展體育休閒產業,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支持企業、大學以及科研、醫療、體育機構廣泛開展合作。

中日(上海)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

位於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將立足國內外能源消費低碳化、清潔化發展趨勢,利用臨港新片區前沿開放制度、產業配套、空間承載、政策環境和體制機制綜合優勢,吸引國內有實力的氫能企業與日資企業加強技術合作,發展以氫能產業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形成符合臨港產業基礎條件的產業路線圖,推動國內氫能產業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示範區將打造以氫能為主要特色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新能源產業園。

其它地方性中日產業園區

煙臺中日現代產業園

煙臺中日現代產業園擬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位於開發區繞城高速以西,揚州西大街以南,開發區幹 道長江路以北,西至開發區邊界。選址靠近開發區磁山旅遊風景區、磁山溫泉公園和磁山旅遊風景區,交通便利,景色宜人。

煙臺中日現代產業園定位為高質高端產業研發、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和新興產業開發的重要平臺,承接日本產業轉移的示範基地。招引方向為機械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船舶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及半導體、新材料和生物科技等。

瀋陽萬科中日產業園

萬科中日產業園,坐落於自貿區、高新區、新市府商圈三區疊加黃金版塊,是未來瀋陽與日方合作最具標誌性意義的產業園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產業園區佔地1100畝,總投資150億元。

園區分為國際產業基地、智慧社區、城市配套三大組團。有效利用日本技術優勢結合瀋陽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三大產業,發揮萬科在城市建設、產業集聚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全部竣工、投產時間預計為2025年6月,建設時限為4年10個月。

武漢中日產業園

近日,武漢表示擬在黃陂區臨空經濟產業園規劃建設中日產業園。園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裡,形成「兩翼」「五組團」的空間布局。總體目標是國際開放、創新引領、生態綠色、智慧共享,打造國際產業合作園區的「武漢模式、世界樣板」。

作為武漢臨空副城核心區、長江新城主體區、商貿物流樞紐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將發揮大臨空、大交通、大商貿優勢,加快中日(武漢)產業園建設,深化與日本在智能製造和高端服務等各產業領域交流合作。

北京中日國際合作產業園

落戶北京大興區和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園區佔地面積13.4平方公裡,相當於約30個天安門廣場大小,規劃布局「一區五園」,即:核心區、中小企業總部園、臨空高端產業園、生物科學及大健康園、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園以及新能源汽車園。

北京中日國際合作產業園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一地理區域的產業聚集區,而是多片地理區域。產業園同時享受自由貿易試驗區、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多重政策的高端產業園區。

中日(陝西)產業園

位於西鹹新區空港新城,佔地約2000畝,園區將建設「三個中心」,即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日電商物流中心、「高端智造」生產體驗中心、高端服務和商貿旅遊中心。總投資50億元。將建設以臨空型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

陝西自貿區空港功能區面積13.8平方公裡,是陝西全力打造「中國孟菲斯」、建設國際航空物流樞紐的核心載體,可以為日本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條件、一流的投資服務環境以及良好的創業發展環境。該園目前尚不明朗。

常熟中日創新合作產業園

中日創新合作產業園項目位於江蘇常熟高新區,將規劃270公頃工業用地作為先進位造業載體基地,同時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商」的現代化常熟南部智慧新城,為入駐企業的發展提供切實的載體保障及高質量、高水準的配套服務設施。

常熟產業鏈條完整,汽車零部件、裝備製造、紡織服裝三大千億級產業,總產值佔比超過該市工業產值的一半。加強對日招商,是常熟推動高質量發展、增創擴大開放優勢的一項戰略舉措。常熟正在著力把中日創新合作產業園打造成氫能源汽車產業高地。

中日(重慶兩江)產業園

中日雙方將共同搭建中日(重慶兩江)大地生物醫藥產業園;日本國際醫療產業機構將引入日本的創新醫藥項目入渝發展;重慶大地企業公園將對接相關產業發展政策、科技、專業服務、社會資本、市場和國際資源,助力快速高效地實現產業化。

重慶大地企業公園位於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城核心區,是重慶市政府和兩江新區管委會重點支持的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專業產業園區。該園區以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製造為主要招商方向,重點關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國際前沿產品。

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態工業園

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業區,規劃面積60平方公裡,該園區借鑑中新蘇州工業園建設模式,由中日兩國合作開發建設,立足環渤海,面向東北亞乃至全世界,希望成為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重要經濟合作平臺和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孵化平臺。

以聚集節能環保、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減災防災等領域的技術、產品、裝備、服務、應用示範為主要產業特色,積極發展低碳的高新技術產業,是世界領先的節能、環保、低碳、綠色增長的產業開發區和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園區。目前進展緩慢。

來源 | 園區薈

資料 | 各園區公開資料

相關焦點

  • 蘇州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日產業合作熱力四射
    籠罩全球的疫情陰霾尚未消散,象徵美好與希望的櫻花已然綻放:中日(蘇州)智能製造產業合作示範區啟動建設;「不見面」招商促產業項目「雲端」籤約;新經濟生態圈擴容提質……在這個特殊的春天裡,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北部、漕湖之畔的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逆流而上,加快開放創新步伐,中日產業合作新高地逆勢崛起。
  • 「北京-東京論壇」:數字經濟中日合作前景巨大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首次以在線會議的形式在北京、東京兩地舉行,本屆主題為「疫情後的國際秩序與中日兩國的作用   在「數字經濟分論壇」,參會嘉賓圍繞「未來數字科技格局及中日技術合作」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在未來數字經濟發展中,中日雙方應加強交流與合作,同時也要規範數據使用和管理是討論最多的熱點。   「中日兩國都是數字經濟的大國。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迅速。
  • 攜手推進產業孵化,鯨準與中日產業基金達成深度合作
    近期,在城市產業升級上有著成熟解決方案的鯨準產業創新中心,與中日產業基金正式達成品牌戰略合作,雙方在「新基建」領域產業投資加碼激增的背景下,將攜手推進中日間技術引進、產業孵化與技術成果,通過共建平臺、業務合作、共同探索等方式開展全面品牌戰略合作
  • 「盤點」2019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而日本則進入令和新時代,同時2019年還是中日青少年交流促進年,這一年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交流都非常頻繁。讓我們通過以下熱點新聞盤點,一同回顧2019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 薄熙來論中日經濟發展的成果:一加一肯定是大於二
    中廣網北京6月3日消息  「中日兩國是永遠的近鄰,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老天爺』已做好了安排」。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在訪問日本期間說的這句話,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薄熙來說,中國、日本兩個民族都是偉大的,日本民族在三十七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創造出四萬多億美元的GDP,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成績;中國的可耕地面積僅約十八點五億畝,卻養活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也是很了不起的成績。自從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之後,中國經濟連續二十七年高速增長,這也說明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
  • 凝聚共識 緊抓中日地方合作新機遇
    福州日報記者 錢嘉宜  8月22日上午,第十八屆中日地方交流促進研討會開幕,會議旨在互鑑中日兩國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治理經驗,進一步推進中日地方政府間的交流與合作。會上,日本全國知事會代表、佐賀縣知事山口祥義,福州市副市長杭東,日本全國市長會顧問、佐賀縣多久市市長橫尾俊彥,分別圍繞創新經濟發展路徑、打造「一帶一路」中日地方合作新平臺、深化中日交流與合作等作主旨演講,現將發言內容予以摘登。
  • 中日經濟技術合作進入「後ODA時代」 第三方市場合作成新方向
    在結束對華40年的政府開發援助(ODA)之後,日本決定把中國當作平等的夥伴,在更加廣闊的第三方市場上開展經濟技術合作。12月11日,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在北京舉行回顧中日經濟技術合作40周年研討會,為兩國在後ODA時代的合作尋找新方向。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在致辭時透露,明年春天中國國家領導人預計將訪問日本。
  • 【盤點】2019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而日本則進入令和新時代,同時2019年還是中日青少年交流促進年,這一年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交流都非常頻繁。讓我們通過以下熱點新聞盤點,一同回顧2019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 蘇州再添開放新名片,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在相城區揭牌
    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日本(東京)離岸創新中心、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相城聯動創新區揭牌。開放高地蘇州又有了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紮根落地。蘇州市市長李亞平表示,蘇州將加快構建長三角日資企業創新匯聚高地,將示範區打造為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的新樣板。相城區二季度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暨中國計算機學會業務總部和學術交流中心奠基儀式。
  • 集刊| 張玉來:推進中日經濟合作,積極應對全球價值鏈重塑大潮(2020...
    日本經濟新聞調查顯示,有45%的日本企業家、77%的中國企業家預計中日兩國關係今後將改善,他們對新的商務合作抱有很高的期待。最後,投資亞洲,特別是在中國經營的日本企業的利潤回報水平最高。經濟產業省調查顯示,截至2017年3月,海外日本企業年度經常利潤突破12萬億日元,同比增長27% ,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 氫能產業:打造中日產業合作的新內容和示範
    9月26日上午,「日本產業大講堂」氫能源講座亮相中日(大連)博覽會,引起了與會者的高度關注,大連市委常委、副市長盧林出席會議。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當前大連正以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應用為主攻方向,積極布局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將氫能產業合作打造成為中日產業合作的新內容和示範。
  • 日本駐重慶總領事小松道彥:期望成都成中日新經濟合作重點地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兩國先後時隔多年開啟經濟高層對話和文化交流協商會議,帶來關於中日關係新發展的諸多猜想。日本駐重慶總領事小松道彥看到了推動合作的新機遇。「他們都說成都很好,生活很方便。」小松道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道,「這對我們進一步合作非常有利。」一口流利的中文,透露出他在中國有長達16年的工作經歷——他先後在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日本駐華大使館任職,對在城市層面推動中日合作經驗豐富。此外,小松道彥也希望推動兩地在人文領域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實現互相了解。」他向記者說道。
  • 鯨準產業創新中心×中日產業基金|雙方達成深度品牌戰略合作
    近期,鯨準與中日產業基金正式達成品牌戰略合作,雙方在「新基建」領域產業投資加碼激增的背景下,攜手推進中日間技術引進、產業孵化與技術成果的深度推進,通過共建平臺、業務合作、共同探索等方式開展全面品牌戰略合作。
  • 以青島為支點,以健康為命題,頂格開啟中日新時代合作與交流
    論壇還邀請到了日本駐中國大使垂秀夫和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與他們線上互動,並發出了「青島邀約」:「在目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動之中,日本和中國的企業家都看到了中國的大市場和中日經貿關係必然越走越近的趨勢,我衷心祝願中日經貿合作在新的格局下走出新的局面來。」
  • 「一帶一路」構想為中日節能環保合作創造新契機
    4月14日,第五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在北京舉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會上作總結髮言,並歸納了本次對話雙方達成的共識。王毅表示,本次對話進行了建設性討論,在迄今合作基礎上形成諸多共識。
  • 蘇州打造中日合作新名片 智能製造產業園落地
    22日,蘇州市相城區發布戰略規劃,將全力推進總面積38.5平方公裡的中日智能製造創新產業園建設。「中日合作」未來將成蘇州對外合作的新名片。   規劃顯示,產業園呈「一核兩翼」功能布局,其中,「中樞服務核」「技術轉化翼」位於漕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片區,「智力支持翼」位於陽澄生態新區(高鐵新城)片區,致力於實現知識與信息交匯、新興產業與技術試點、人才吸引與培育、金融科技服務、國際採購與營銷中心、第三方市場開拓服務六大功能。
  • 全國僅有六家 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揭牌
    7月5日,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揭牌儀式暨相城區二季度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和籤約活動舉行。配套服務方面,規劃建設有科創谷、江南夢、櫻花園等城市功能區,同時配套櫻花水街、中日天文臺、聽水茶道館、日本國際學校、日式醫療中心、人才公寓等高端設施,著力打造日本朋友眼中最具吸引力的新地標。同時還將加快制定日資企業引進、項目扶持、人才補助等「一攬子政策」,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總體目標打造中日產業聯動的引領區、中日創新合作的先行區、中日人文交流的融合區。
  • 發力對日經貿合作,大連明年欲舉辦中日博覽會
    11月7日,大連對日經貿合作推介交流會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行,匯聚了50多家日企與30多家中企。通過此次交流會,大連欲貫徹落實中央政府關於東北地區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和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的戰略部署,快推動中日(大連)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中日合作大連國際生命科學走廊、太平灣合作創新區建設。
  • 落地對日招商項目7個 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建設「加速度」
    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效果圖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位於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總面積10.6平方公裡,是國家發改委批准設立的6個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之一,也是中日兩國在節能環保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示範區。示範區主要聚焦節能環保產業,加強技術創新、產品研發、高端製造等領域合作,創新產業園區合作機制,推動節能環保產業集聚發展,示範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
  • 第33屆中日經濟知識交流會年會在日本神戶市舉行
    李偉在致辭中說,中日經濟知識交流會舉辦30多年來,為促進兩國經濟界專家交流、增進兩國人民了解和友誼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社會信息化持續發展,新技術革命正在孕育突破,人類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同時也面臨氣候變化、金融風險、能源安全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中國經濟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進入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