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藝術節攜手藝術家向陽,將溯源北宋《營造法式》

2020-12-13 人民藝術

即將參與本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的國際藝術家向陽近日首度透露,根據策展人北川富朗的策展策略,他將在大展上呈現其一貫的「木質」作品風格,並期待將「木」的傳承深意傳遞給每一位展覽參與者。

圖註:藝術家向陽在作品《可抵達的彼岸》前與木匠師傅交流中

近日,被譽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戶外國際藝術節」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逐漸拉開帷幕,陸續向外界發布了今年的參展藝術家。其中不乏許多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們,如國際藝術家蔡國強、向陽、徐冰,以及日本本地藝術家高橋匡太、金氏徹平等。

方丈記私記

本年度大地藝術節的主題依然圍繞著:「以藝術為坐標,開展山林巡禮,使人們親近自然。」的概念,策展人北川富朗認為:「它表達了人與藝術的關係,個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需要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

策展人在今年的大地藝術節中首次加入了側重於建築藝術的「方丈記私記」項目,由來自各國的藝術家投遞統一規格的「建築結構」作品方案,入選者將會在越後妻有裡山美術館展出。「方丈記私記」的理念源自於日本平安時期的古代建築師、藝術家、歌人鴨長明的一本名為《方丈記》的隨筆集,書中描述了作者晚年間為自己建造的山中寓所與大自然遙相呼應,及其本人惜物寡慾的生活哲學。而《方丈記私記》則是日本戰後派作家堀田善衛在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希望能在思考二戰後日本的出路中,來找到一個人自身與周遭環境相處的方式。

在今年的參展要求下,藝術家向陽提交了名為「TransfigurationHouse」的作品方案,既符合大展「活用舊物品,創造新價值」的策展策略,又在「方丈記私記」的具體要求中加入了一定的實用和互動性,並且作品本身亦保有了藝術家本人的哲學思考和作品經驗。

藝術家向陽的作品素來多以木料為藝術表現方式,叩問人與自然、人與物的相互關係,並輔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辨,藝術家的代表作品之一《意園》,便是以全木料為結構建造的,作品本身採用許多明清時期的舊物,如雕版、窗欞、桌椅等,均是藝術家從各個舊物堆裡翻找出來的。

圖註:藝術家向陽代表作之一《意園》

「把一根廢棄的木料打磨出來,你能看到它本來的面貌在經過歲月滄桑之後所煥發出來的美感。」藝術家說,「重新將它利用起來,把它放在一個新的位置,是給予它本身該有的作為『物』的尊嚴。」

圖註:藝術家向陽(左一)與木匠黃日強師傅(中間)及木匠劉斌師傅(右一)

在忙碌的工作室中,三位工齡相加超過60年的老木匠在為本次的「方丈記私記」作品準備材料,一位專門製作榫卯的師傅說:「榫卯是木匠的基礎,是從古代傳下來的技藝,有一本書叫《營造法式》,提及榫卯,在我們年輕時跟著師傅當學徒時就開始做這個榫卯,學了幾十年,真正做活兒的時候,手藝卻擱置了,直到向老師找到我,告訴我他想要做一件完全榫卯結構的作品時,我很激動,原來還有人在意這些傳統技法。」

圖註:藝術家向陽作品中的榫卯細節

對此,藝術家向陽認為,「我最喜歡看到的就是榫卯結構,在審美和實用性上都非常符合需求,其實就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陰陽互體,陰陽化育,陰陽對立然而又同根。」有如自然萬物之間互相關照,藝術和建築也共同承載了時間和空間的人文價值,建築前輩梁思成曾說:「建築物之創造,為社會解決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問題,間接地說,是文化的紀錄者,是歷史之反照鏡。」

圖註:藝術家向陽在工作室中工作

今年7月29日,在大地藝術節開幕式上,我們將在策展人北川富朗的帶領下見證藝術家向陽的作品「TransfigurationHouse」。或許此次大展亦將開啟純粹藝術和建築藝術的無限融合,打開全球藝術與建築交融的新篇章。

相關焦點

  • 淘藝寶·開幕式第七屆「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開幕
    ▲「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創始人北川富朗在開幕式上致辭▲「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開幕式現場>▲展覽現場今年,「大地藝術節-2018越後妻有三年展」將以「地球環境時代的美術」為主旨,以越後妻有當地的地理樣貌和人文風土為線索,特地將藝術作品按照「跳躍的斑羚」-裡山·土木篇和
  • 全球最牛大地藝術節的操盤手,首個中國項目將落地杭州
    今年夏天,54萬人抵達日本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區,這個曾經衰頹的偏遠山區之所以能在51天內吸引眾多遊客,皆因第七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的強大力量。54萬遊客中,有不少來自中國藝術愛好者、文化從業者以及旅遊、規劃領域的政府官員。藝術家的創作或介入,如何解決當地經濟停滯、鄉村老齡化等問題?越後妻有用十幾年的實踐給出了答案。
  • 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關注「地球環境時代的美術」
    、大地藝術節實行委員會總監北川富朗先生、藝術節國際藝術家代表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美術學科教授鞍褂純一先生等日方代表出席了發布會。今年的藝術節,以「地球環境時代的美術」為主旨,以越後妻有當地的地理樣貌和人文風土為線索,將藝術作品按照「跳躍的斑羚」-裡山·土木篇和「鮭魚跳龍門「-信濃川·河流階地篇這兩個主題線路進行設定。
  • 桐廬大地藝術節今天正式啟動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然 通訊員 錢凌芸高雅藝術與質樸鄉村,看起來兩個毫不相關的事物,卻在桐廬一個僻靜村落裡攜手唱出和諧之音。5月31日,桐廬大地藝術節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桐廬縣新合鄉文保古建築鍾氏大屋內舉行。這也是中國首個大地藝術節。
  • 中國+日本,藝術+鄉建: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及中國藝術季在京發布
    同時,創立於2000年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也迎來了它的第七屆盛事——2018年5月8日,集中日兩國友人、嘉賓、藝術家、建築設計師和媒體一道,越後妻有三年展中國發布會及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計劃啟動儀式在京召開。
  • 大地藝術節「結緣」桐廬
    當天,中國首個大地藝術節在浙江省桐廬縣新合鄉鍾氏大屋正式發布。包括日本知名度頗高的「藝術振興鄉村之父」——北川富朗在內,一大批海內外知名策展人、藝術家、建築師、文創文旅專家、鄉村工作者和本地民俗業者共聚一堂,為桐廬大地藝術節建言獻策。  大地藝術節在2000年由北川富朗創立,它被稱為「沒有屋頂的美術館」。  大地藝術節為何「結緣」桐廬?
  • 大地藝術節終於來到中國
    本次發布會之後,藝術節將進入策展實施階段,後續將逐步開展全球藝術家公募、藝術節視覺形象發布、社會協同項目合作、藝術家駐地創作等多個步驟。首屆藝術節將計劃創作60件藝術品(項目),在兼顧藝術旅遊體驗和村落發展帶動的同時,在全縣20餘個場所空間選點落位。
  • 日本大地藝術節落地桐廬
    及其中國合作夥伴北京瀚和文化在國家會展中心籤署了「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合作協議」。自2000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簡稱大地藝術節)舉辦以來,成功聚集了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位藝術家為展覽進行創作。今年初,大地藝術節「結緣」桐廬。創始人北川富朗先生曾來到桐廬考察,我縣也組織專人赴日學習研究,與中國授權方瀚和文化一起溝通理念、研究方法、勾畫藍圖,經過了不下10次的各種交流和碰撞,雙方終於達成了合作意向。
  • 桐廬的答案是「大地藝術節」
    初夏至,中國首個大地藝術節在浙江省桐廬縣新合鄉鍾氏大屋正式發布。包括北川富朗在內,一大批海內外知名策展人、藝術家、建築師、文創文旅專家、鄉村工作者和本地民俗業者共聚一堂,為2020年的桐廬大地藝術節建言獻策。
  • 中國離大地藝術節還有多遠?
    他來到日本傳統農耕的越後妻有地區,策劃了大型藝術節活動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從2000年開始每三年一屆,至今已到了第6屆。北川富朗的大地藝術節一改藝術品在專業美術館、畫廊展陳的慣例,將藝術作品分散在方圓一百多平方公裡的鄉村田野中,遊客須以觀光車和徒步的方式來觀看這些藝術作品。北川的大地藝術節的藝術作品都與當地的自然生態、農耕文化、傳統記憶相關聯。
  • 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大地藝術節中國版走進桐廬
    東方網記者王珂然11月9日報導:「我很激動,因為我為之奮鬥20多年的大地藝術節,作為一種為地區創造價值的模式,終於要有中國版了。」日本藝術策展人北川富朗在今天進博會「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籤約儀式上如是說。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20 餘年的鄉村振興計劃
    ,用種滿花的道路把各個區域連接起來;接著,將原有的5個村落給予不同特色定位,如松代地區就圍繞農業展開活動,建立舞臺,作為活動基地;最後才是舉辦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出現了,從此走出一條艱難但獨特的道路。
  • 喚醒大地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行記
    到日本參觀藝術節,還沒開始正式體驗,大家先下了水稻田,去收割「通俗」的稻子。因為沒有水稻田,就沒有大地藝術節。作者 周華誠文圖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和一個叫北川富朗的人密不可分。他是大地藝術節以及日本瀨戶國際藝術節的總策展人。北川1946年出生,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部,從大學時代開始,他就十分熱心於藝術的全民化事業。1990年代,日本的經濟泡沫破裂之後,日本農村各區域都面臨著因為人員外流、老齡化等問題而引起的當地衰弱化。
  • 「中國富春江大地藝術節」2020年啟航
    Art Front Gallery及其中國合作夥伴北京瀚和文化籤署了「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合作協議」。  2000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出現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以大地為畫布,為古老鄉村帶來現代色彩:廢棄的住宅和學校,被改造成公共藝術設施;老宅被改造為「夢之屋」旅館,臥室裡備有日記本,供住客記錄夢境;一間普通的教室,桌椅被重新刷上綠漆,拉開課桌抽屜,還有半截粉筆,你刻在黑板上寫下童年的記憶……  這個「沒有屋頂的美術館」不僅將熱愛藝術的遊客帶到這裡,還吸引了大量來自城市的年輕人,給老齡化的山村帶來了活力。
  • 日本著名的「大地藝術節」正式落戶桐廬
    第一屆計劃2020年開幕 遠期將覆蓋桐廬180多個鄉村廢棄的住宅和學校被改造成公共藝術設施;老宅被改造為「夢之屋」旅館,臥室裡備有日記本,供住客記錄夢境……2000年,由日本「藝術振興鄉村之父」北川富朗創立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簡稱大地藝術節),有著「沒有屋頂的美術館」的美稱。
  • 「地球環境時代的美術」——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開幕 中國華園精彩...
    大地藝術節宣傳海報今夏,備受矚目的「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於7月29日如期而至。2017年聯合國旅遊組織(UNWTO)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評為2017-2030年世界旅遊可持續發展全球示範項目。大地藝術節作為世界上出色的「以藝術帶動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備受世人矚目,也讓造訪這裡的每一位遊客,感受到了伊甸園與烏託邦的存在。
  • 《小強悅讀會》|悠遠歷史積澱之下的《營造法式》
    《營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用書,由當時的將作監李誡組織編著,是中國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築技術專書。建築學者梁思成曾做定義,它是北宋官訂的建築設計、施工的專書。它的性質略似於今天的設計手冊加上建築規範。更有學者戲稱,它是北宋年間的「ISO9001質量保證體系」。 如今這套《石印宋李明仲營造法式》原書就是當年的「石印本」,不過當時受到技術的限制,印量並不大。這次100年後再次影印,原樣復刻,不但是對百年前「石印本」誕生的紀念,更為專業人士提供了難得的資料。
  • 桐廬大地藝術節即將正式對外發布
    在這舒爽宜人的季節裡,桐廬大地藝術節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將在新合鄉舉行,詩鄉畫城再添藝術金名片。廢棄的住宅和學校被改造成公共藝術設施;老宅被改造為「夢之屋」旅館,臥室裡備有日記本,供住客記錄夢境;在大雪覆蓋的信濃川邊燃放煙花……2000年,由日本「藝術振興鄉村之父」北川富朗創立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簡稱大地藝術節)出現了。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讓藝術成為重塑鄉村的典範 | 而她們是為了大地藝術節在中國綻放!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是一切的緣起。在這樣的趨勢面前,瀚和文化從文化授權的角度出發,立足於中國文化與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將引進「大地藝術節」模式和內容授權做為主要工作方向。如果說大地藝術節蘊含著一種對人的關懷和對土地的熱愛,那麼我們的使命,就是將這種關懷和熱愛,衍生開來,讓它為更多的人服務,帶給人們希望與力量。我們結緣於此,願理想與愛同行。
  • 上繼隋唐,下啟明清,我國古代的重要建築典籍《營造法式》
    北宋是我國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在北宋都得到了發展,在建築上誕生了聞名中外的重要典籍——《營造法式》。到北宋,工匠們創造了許多可以自由開啟的格子門窗,大大改善了建築的採光與通風條件。北宋前木構建築的高度發展,以及建築工匠多方面的經驗積累和勞動技巧,都為編寫《營造法式》提供了豐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