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框胡同百年滷煮老店,京城最正宗的老北京小吃

2020-12-17 濤哥美食匯

滷煮火燒是北京傳統特色小吃,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製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北京的滷煮火燒就是平民小吃,豬下貨煮湯就著死麵餅,又飽肚子又解饞,滷煮火燒實際上就是豬腸和豬肺,並不含其他下水。腸子、肺頭、豆腐、火燒外加一勺滷湯,就是滷煮火燒。

今天介紹的是具有百年歷史的門框胡同滷煮老店,京城最正宗的老北京小吃。一進門就能看見收銀臺,然後就是兩個比洗澡盆還大的滷煮鍋。每個人要在收銀臺處點餐,滷煮出的是票,爆肚灌腸一類的給一個號牌,自取餐。大家都在排隊等著師傅切滷煮,手法非常的快導致我根本不能抓拍到一張清楚的照片。

1、滷煮火燒

20元一碗,加腸一份10塊,加肺一份5塊。飯量大的一定要既加腸又加肺才夠爽。大腸已經燉得軟爛,都不用嚼幾下就爛糊了,豬肺也是一樣。湯頭的味道非常重,濃重的滷煮味兒。北京人就好兒這口不是嗎。吃滷煮蒜汁是必須的,豬腸跟蒜是非常搭的,北京菜裡的幾道肥腸菜比如炒肝、滷煮、爛蒜肥腸、砂鍋吊子都離不開大蒜。除了蒜汁還可以調入醬豆腐汁、辣椒油和醋,不過我更喜歡過原味的。

在北京隨處可見的具有老北京特色的風味小吃,北京人對滷煮有一種特殊的情懷,他們對滷煮的熱愛絕對是發自內心的,雖然逐漸食物的多樣化致使不是每天每頓都要吃上一碗滷煮,但一定會時不時的想起那熟悉的味道,出門在外的遊子一定會在餓肚子的深夜第一時間想起滷煮那濃濃的家鄉味。

2、炸灌腸

12元一份,灌腸是一種北京特有的風味小吃,早在明劉若愚所著《明宮史》中就有記載。清光緒年間福興居的灌腸在京城小有名氣,福興居的掌柜被稱為為"灌腸普",傳說其製作的灌腸為慈禧所喜。這家的炸灌腸口感味道極為出色,蘸著蒜泥,又香又脆,非常好吃,端上桌來熱氣騰騰,一下勾起你的食慾。

就是這樣一份普通卻又考驗食材和手藝的老北京炸灌腸,講究用牙籤趁熱扎著吃,集香脆酥嫩為一體,每一口都必須帶有解膩又提味兒的蒜汁兒,吃起來回味無窮。有時我會打包一份,一邊壓馬路一邊吃炸灌腸,像吃零食一般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響,這時候沒人在乎滿口的蒜味兒,覺得吃著香,就足夠了。

3、老北京炸醬麵

20元一碗,這家的炸醬麵非常正宗,不僅菜碼講究,肉丁肥瘦恰到好處,而且「炸醬」是小碗幹炸,醬和油是上下分離的,味道頗具特色。北京人對於炸醬麵的記憶往往是,炎夏的天氣,驕陽似火的晌午時分,正是屬於炸醬麵的時刻。伴著四起的蟬鳴,在院子裡尋一處陰涼,或蹲或坐,抄起筷子、捧著大海碗,北京人的盛宴開幕了:「呼嚕」一口面,「咔嚓」一口黃瓜,捎帶著咬一口蒜,一碗麵下肚,暢快飽足。在這家百年老年讓我能吃到小時候的記憶。

北京人吃炸醬麵是有講究的,尤其是滿族在旗的,早年間老百姓吃不起好菜,在家拿點麵條拌醬,對付著吧——飯菜兼備,醬香十足,倒也解饞;可過慣了好日子的旗人,還是改不了講究的習慣。老舍先生《正紅旗下》裡的老太太,寧願以子爵女兒、佐領太太的名義賒帳,也要買些零嘴特產,「只是為了顯示她的氣派與排場」,這樣的人肯吃醬拌涼麵條子?這要是請客,丟不丟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算炸醬麵也得講究,不能栽面兒、跌份兒!

結束語

關於百年老店,期待值太高反而讓人有些失望。但卻有很多食客在歲月的流逝中一直追隨,也許這就是食物最原始的力量,也許它不完美,但卻一直是記憶中最想念的味道。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下,2020年好運連連必發大財!

相關焦點

  • 門框胡同百年滷煮老店,京城最正宗的老北京小吃
    北京的滷煮火燒就是平民小吃,豬下貨煮湯就著死麵餅,又飽肚子又解饞,滷煮火燒實際上就是豬腸和豬肺,並不含其他下水。腸子、肺頭、豆腐、火燒外加一勺滷湯,就是滷煮火燒。今天介紹的是具有百年歷史的門框胡同滷煮老店,京城最正宗的老北京小吃。一進門就能看見收銀臺,然後就是兩個比洗澡盆還大的滷煮鍋。每個人要在收銀臺處點餐,滷煮出的是票,爆肚灌腸一類的給一個號牌,自取餐。
  • 北京前門胡同裡的這家滷煮是百年老店,滷煮25元一碗,你愛吃嗎?
    北京前門胡同裡的這家滷煮是百年老店,滷煮25元一碗,你愛吃嗎?說起老北京的小吃,除了豆汁焦圈這種備受爭議的以外,還有一種小吃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同時也是讓人對它又愛又恨。北京的滷煮說起來是一種很有年代感的小吃,前身是宮廷裡做的蘇造肉,因為老百姓吃不起肉,所以把裡面的肉換成了各種便宜的下水,就這樣變成了現在知名的老北京小吃,北京的滷煮起源於哪裡有很多種說法,比較多的就是說它起源於南橫街。以前做滷煮是非常講究的,一定要用小腸,但是因為小腸越來越貴,很多地方做滷煮就用大腸代替,再配上豬肺,火燒和炸過的豆腐,那味道真是越吃越香。
  • 大柵欄這條胡同原來是久負盛名的小吃街,深藏著百年老店
    逛前門大柵欄經過這條「門框胡同」,原先居然沒留意過,看招牌就是個美食街。沿胡同一直往裡走,有的路段被外賣摩託車擋住半條道,行人得避讓著走。兩側的店鋪「中華老字號「、」非遺「的牌匾赫然掛著,都是老北京小吃。 原來,這條胡同的小吃聞名於世。
  • 北京前門胡同裡的這家滷煮是百年老店,滷煮25元一碗,你愛吃嗎?
    北京前門胡同裡的這家滷煮是百年老店,滷煮25元一碗,你愛吃嗎?說起老北京的小吃,除了豆汁焦圈這種備受爭議的以外,還有一種小吃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同時也是讓人對它又愛又恨。北京的滷煮說起來是一種很有年代感的小吃,前身是宮廷裡做的蘇造肉,因為老百姓吃不起肉,所以把裡面的肉換成了各種便宜的下水,就這樣變成了現在知名的老北京小吃,北京的滷煮起源於哪裡有很多種說法,比較多的就是說它起源於南橫街。以前做滷煮是非常講究的,一定要用小腸,但是因為小腸越來越貴,很多地方做滷煮就用大腸代替,再配上豬肺,火燒和炸過的豆腐,那味道真是越吃越香。
  • 北京這家百年老店裡的滷煮,味道正宗地道,得到老北京人口碑認證
    北京的美食多的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本地傳承下來的小吃就已經數不勝數,再加上外地有名的小吃湧入,經過改良後加在一起數量自然眾多,今天談一談北京地道的傳統風味小吃滷煮。關於滷煮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比較靠譜的,是蘇造肉加入了火燒變成了滷煮,蘇造肉用的是豬肉,過去百姓條件差吃不起,就選用廉價的豬頭肉和豬內臟,加入火燒燉煮成了滷煮。老北京人對滷煮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從小吃著滷煮長大,不僅僅是眷戀它的味道,更是一種情懷。
  • 正宗北京味兒 最具特色的老北京風味餐館盤點
    正宗北京味兒,最具特色的老北京風味餐館盤點。老北京小吃有十三絕,老北京的館子有八大樓,老北京的點心有京八件,老北京,有著形形色色的分類,種類繁多的吃食。今兒推薦最具老北京風味的幾家餐廳:一種美食,一家代表餐廳。
  • 真正的老北京小吃,全在這條新的美食街!
    北京前門大街大柵欄、鮮魚口毗鄰交錯六必居醬菜、都一處燒麥、老正興飯莊、門框胡同百年滷煮
  • 正宗北京味兒最具特色的老北京風味餐館
    正宗北京味兒,最具特色的老北京風味餐館盤點。老北京小吃有十三絕,老北京的館子有八大樓,老北京的點心有京八件,老北京,有著形形色色的分類,種類繁多的吃食。今兒推薦最具老北京風味的幾家餐廳:一種美食,一家代表餐廳。
  • 北京南城嘗滷煮
    帶著好奇,疫情緩解過後,我們尋蹤覓跡,來到前門外的門框胡同。北京吃飯的地兒遍布全城,大致分為四類:現代酒店、老宅大院、街頭飯鋪和胡同小吃。如要吃到正宗的北京風味,找到老北京的口味感覺,那還是離不開北京胡同。太靠近商圈的,大都商業味濃重,與一般街頭飯鋪沒有多大差別。
  • 前門小吃避雷指南!48Hrs產品設計師親測試吃
    第3站門框胡同某滷煮火燒前門幾乎每家小吃店都在賣滷煮火燒,魚龍混雜,想吃到正宗的不易。從鮮魚口大街出來,我們走進一條更狹窄、更僻靜胡同:門框胡同。食大人要帶我們找地道滷煮火燒。在北京經常會看到跟門框有關的美食,門框爆肚、門框涮肉,門框褡褳火燒......其實都源於前門這條名叫門框的胡同。
  • 2017年帝都9家經典老北京小吃,吃過5家以上的都是頂級吃貨!
    如果問,老北京特色是啥?逛膩了故宮、長城、天安門的我會告訴你,其實就是街邊或胡同口的那一家家不起眼的小館兒,賣著各種地道京味小吃,滷煮火燒、年糕、驢打滾、燒餅、豆汁兒……今天給大家推薦十家京城小吃館,帶你探尋我眼中的老北京特色。
  • 藏在京城胡同深處的美食小吃,吃播、明星紛紛打卡,地道京城京味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下藏在京城胡同深處的美食小吃,胡同,是北京城的靈魂。如果沒有了它們的存在,北京將是另一個北京,也將失去大半吸引世界的魅力。那些已經存在上百年歷史的老胡同,不僅是北京人難以隔離的存在,同時也是眾多遊客樂於探尋的奇妙空間。行走在老北京胡同裡,仿佛時間在迴轉。別小看胡同裡的美食,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其中不乏一些吃播、明星前來打卡,地道的京城京味。 1、老北京奶酪宮廷,方家胡同(安定門內大街230號)
  • 這條藏在大柵欄裡的美食胡同,一定要去吃一次
    除了褡褳火燒,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門框滷煮了。老北京都知道門框滷煮老掌柜的在小腸陳當過學徒,但這兩家的味道,並不一樣。在坊間,經常能看見有人在討論,是小腸陳好吃,還是門框好吃,您覺得呢?現在,滿大街的「門框百年滷煮」,2013年那會兒,從廊坊一條到三條,恨不得家家戶戶都掛著「門框胡同滷煮老店」的牌子。想要在門框胡同回味過去的味道,還真是件難事兒。門框滷煮隔壁就是另一家我要推薦的老店:門框鍋貼。
  • 匯聚京城著名的小吃攤街——門框胡同
    說起京城的繁華之處,小小的門框胡同不可不去。門框胡同南起大柵欄中部,縱穿廊房三條、廊房二條,北至廊房頭條中部。長約165米,寬約3米。據《光緒順天府志》載:「大柵欄,有小胡同曰門框胡同。」胡同中原有一個石砌的過街樓,下有石門框,胡同因此而得名。這麼一個「一線天」的小胡同,曾經匯聚了京城著名的小吃攤,從南到北,依次有復順齋醬牛肉、年糕王、豌豆黃、油酥火燒劉、餡餅陸、爆肚楊賣年糕、炒餅、湯圓的廚子楊、年糕楊、豆腐腦白、爆肚馮、奶酪魏、康家老豆腐、炒火燒沙、包子楊、同義館涮羊肉、瑞賓樓(原名祥瑞)裕褳火燒、德興齋燒羊肉白湯雜碎和俊王爺燒餅等。
  • 逛吃逛喝 尋遍老北京八大好味道
    前門大柵欄天興居炒肝、門框胡同滷煮、星巴克臻選北京坊旗艦店天興居炒肝:炒肝兒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很多老北京最認「天興居」。據說,清朝同治年間,會仙居以不勾芡方法製售,當時京城曾流傳「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後語。
  • 「騷氣」逼人的老北京傳統美食——滷煮火燒,小火、慢燉才夠味
    當然如果你不想去那些人山人海的景點,那麼唐sir推薦您去老北京的胡同轉悠轉悠,做兩天的「胡同串子」,相信你能收穫的不僅僅是老北京的風情,還有那些隱藏在胡同裡最具北京特色的美食。來到北京,想必大部分首先去的就是天安門,去看看宏偉壯闊的天安門廣場,去感受一番兩朝帝都紫禁城的深厚底蘊,或許現在叫故宮博物院更合適。
  • 老字號探店:北京城開了無數家的門框滷煮,到底哪家的味道正宗?
    就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街邊突然出現了無數家掛著百年門框胡同滷煮火燒招牌的店鋪,覆蓋面極廣,從市中心到京郊,無所不在。門頭作為一個資深滷煮愛好者,咱看見新開的滷煮店肯定想著趕緊過去嘗嘗鮮兒,尤其這是還是門框胡同滷煮,還百年滷煮,甭說了,肯定是迫不及待啊。
  • 實拍:老北京特色小吃滷煮,材料竟然是這個,吃它你怕了嗎
    就像是滷煮,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這樣的美食。下面就跟著小妖去實拍:老北京特色小吃滷煮,材料竟然是這個,吃它你怕了嗎其實滷煮這種美食在很多地方都是有賣的,廣東地區,香港等都是有賣滷煮的,而在北京同樣也是有這種美食的。
  • 老北京胡同裡的小吃哪些最值得嘗試?
    話說以前的宣武、崇文瞬間已「不復存在」,這個曾經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已然成為我最美好的回憶。記得小時候住在胡同裡,一群孩子在一起整天玩耍,上了小學,玩伴又成為了同學,一起長大的髮小兒感情很特別,直到工作後的今天,兒時的朋友依然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 尋找地道北京味:北京小吃完全攻略
    通州小樓是一家清真百年老店,其燒鯰魚號稱「通州三寶」之一。(另兩寶是大順齋的糖火燒和萬通醬園的腐乳)。一層設有小吃部。 還有一些國營非清真小吃店: 天興居:坐落在大柵欄對面鮮魚口內,炒肝最正宗,也有一些其他小吃,但包子很一般。 都一處:坐落在前門大街鮮魚口把口,經營燒麥,二樓有炒菜。其傳統名吃炸三角尚未恢復。有一家分店在方莊餐飲一條街,方莊貴友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