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滾滾歷史長河中,這裡出現過許許多多的風流人物。文學家、畫家、京劇名角都曾在這裡留下生活的印記。北京給他們的人生增添了色彩,他們也為北京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名人故居了。它們靜靜地佇立在那裡,向我們訴說那個年代,那些人在北京發生的故事。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了那些藏在北京城裡的名人故居。不妨趁著周末走訪滄桑典雅、風流遺韻的名人故居。尋古撫今,緬懷偉人,聆聽故事。
曹雪芹故居
曹雪芹紀念館建於1984年,原是以北京香山正白旗39號老屋為中心建立起來的一座小型鄉村博物館。1971年在老屋的西壁上發現題壁詩,其中一幅與傳說中的鄂比贈曹雪芹的對聯基本一致,因此部分紅樓夢學者考證此建築是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寫作的地方。到目前為止,該紀念館是唯一一處與曹雪芹、《紅樓夢》有直接關係的地方。
館藏主要有與曹雪芹身世相關的文物,曹雪芹一家與正白旗村有關的文物,以及名著《紅樓夢》所描述的實物仿製品等。館內分為五個展室,分別陳列有曹雪芹當年居住的地方;寫作《紅樓夢》的書齋;香山地區美麗的自然環境所給予文學家的靈感;二百年來有關曹雪芹身世的重大發現以及與故居有關的資料。此外還有一些碑刻陳列,反映了曹家與香山地區的關係。
門票:免費(植物園門票10元/人)
電話:010-62591283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 08:00-16:00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香山臥佛寺路正白旗村39號(北京植物園內)
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的小院現已成為魯迅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院內的魯迅故居,是魯迅先生在1923年底購買的。1924年春天親自設計改建的一座四合院。從建築到空間陳設,都較為簡樸。在這小小的院落裡,不僅留下了這位偉大文學家的足跡,更記載了他不朽的業績。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魯迅先生在此居住。就是在這裡,魯迅完成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墳》中的部分精彩華章。
目前館藏文物、圖書等藏品7萬餘件。其中,既有魯迅的手稿、生平史料、藏書、藏碑拓片、藏友人信札等文物藏品,又有許廣平、周作人、周建人、錢玄同、瞿秋白、蕭紅、葉紫等新文化運動時期歷史人物的遺存,還有大量中外版畫的名家名作。
門票:5元
電話:010-66156551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逢周一閉館) 9:00-16:00 15:30止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宮門口二條19號
老舍故居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後住過的地方共有十處 , 其中解放前九處 , 解放後一處。位於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的老舍故居,是1950年初老舍由美國歸國後購置的,也是老舍解放後居住的地方。直至辭世 , 老舍先生在這裡住的時間最長,長達16年,人生成就最輝煌。就在這間小屋子裡,老舍寫了著名話劇《方珍珠》、《龍鬚溝》、《茶館》及《全家福》等。此外還有大量的曲藝、散文、詩歌、論文、雜文以及未完成的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一共24部戲劇和兩部長篇小說,約400萬字。
1999年2月1日,老舍誕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紀念館正式對社會開放。老舍紀念館對外展示內容:故居原狀陳列(北京四合院),老舍的生活與創作展覽。館藏文物包括信件、林風眠水墨雁陣圖、黑釉葵花酒壺、硬木小炕桌等。
門票:免費,語音導覽10元,押金100元
電話:010-65599218
開放時間:9:00-16:30(16:00停止進入),周一閉館。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
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故居位於後海北沿,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曾為大學士明珠府邸,乾隆時易為和珅別院,清末為醇親王府花園。60年代初,改建為宋慶齡在北京的住所。這座王府花園經整飭,在原有主體建築迤西接建了一個灰色仿古二層小樓,闢成了一座優雅安適的庭院。庭園內松柏蒼翠,綠草如茵,古樸的建築坐落於假山與湖水之間。
故居庭院南、西、北三面均有土山,土山內側有由後海引入的活水,繞園一周。其中南湖為較大的一處水面。原王府花園內濠梁樂趣、暢襟齋等一組清代建築,現已恢復宋慶齡生前原狀(大客廳、大餐廳)。宋慶齡生平展位於新建文物庫一層,展出了宋慶齡一生的歷史照片和文物資料300 多件。
門票:20元
電話:010-64044205 轉815(票務)
開放時間:4月1日-10月31日 9:00-17:30 11月1日-3月30日 9:00-16:00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
齊白石故居
齊白石是我國畫壇極具特色的畫家。他出身農家,年輕時做過木工,中年學藝。雖身為藝術家,卻總有些農民樸實可愛,甚至頑固可笑的特性。這在他的畫作中有所反映,在他的居所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齊白石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一共有兩處,一處是目前開放為紀念館的雨兒胡同齊白石舊居紀念館,一處是這裡。繁華的西單商業區西側,高樓大廈之旁,喧鬧的街市之後,一處陳舊的四合院,在現代的氛圍裡獨守著一份古樸。這就是跨車胡同13號,一代書畫藝術大師齊白石的故居。
故居坐西朝東,是一座帶跨院的三合院住宅。齊白石從50多歲到逝世前一直在此居住。故居中的3間北房是當年的「白石畫屋」,因屋前安有鐵柵欄,又稱「鐵柵屋」。北房簷下懸掛有齊白石篆刻的長3.3米、高0.84米的篆體「白石畫屋」橫匾,大字尚依稀可見。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9:00-17:00,周一閉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跨車胡同13號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紀念館所在地原為中醫世家樂氏達仁堂私宅,始建於民國初年,建築風格為庭院式四合院。1950-1963年這裡先後曾是蒙古駐華大使館和宋慶齡寓所。1963年11月郭沫若由西四大院5號遷入。至1978年病故,郭沫若先生在這裡度過了他一生中的最後15年。
為了紀念這位文化名人,1988年郭沫若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如今院內綠樹參天,滿目蔥蘢,鳥語花香,空氣宜人。垂花門內郭沫若的辦公室、臥室、客廳和夫人於立群的寫字間依然如故,保持著主人在世的景象。四合院東西廂房和後罩房兩側的房間現已闢為展室。展覽以生平為主線立體地表現了郭沫若這樣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講述了郭沫若追求理想、以身報國,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86年的風雨人生。
門票:20元
電話:010-83222523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9:00-16:30,周一閉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
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一生四海漂泊,僅在北京,就搬過三四次家。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居所,便是東堂子胡同75號。它既見證了蔡元培振興北大時的春風得意,也經歷了蔡校長被迫離職時的傷心落寞,更醞釀了五四運動的起承轉合。
進了院子往後走還有兩進小院,正房與廂房間有廊子連接,這裡當年是蔡家的住所,如今被當做了展室。展廳裡一尊漢白玉半身像顯得十分醒目。兩側刻著毛澤東對蔡元培的評價「學界泰鬥,人世楷模」。
門票:免費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堂子胡同75號
李大釗故居
北京目前有三處和李大釗相關的地方一個是李大釗烈士陵園,一個是陶然亭公園的慈悲庵,還有一個就是李大釗故居。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的李大釗故居,簡陋、樸素、清雅。
李大釗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後居住過八個地方。這裡是他在故鄉之外與家人生活時間最長的一處居所。該故居為一小三合院,有北房3間,東、西耳房各2間,東、西廂房各3間。院子裡的廂房、耳房都是平頂,造價低廉。這裡的一桌一椅、一書一畫,都仿佛在講述當年的故事。
門票:10元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
邵飄萍故居
在繁華的虎坊橋大街北面,窄窄的魏染胡同因藏著一位老報人的故居和一家老報館,便有了卓然不群的味道。故居是座中西合璧的兩層小樓,大門口兩側是典型的歐式石柱,門口上方建有觀光陽臺,這裡既是邵飄萍故居也是京報館舊址。小樓正門上方「京報館」三個大字是邵飄萍親筆題寫的。
小樓坐東朝西,如今已經有些殘破了。我們只能從古舊的窗欞和斑駁的石柱上揣摩過去的歲月了。雖然離騾馬市大街只有幾步之遙,但這裡還算幽靜,小販的吆喝、孩子們的歡笑隨著微涼的春風傳來,一切都那麼生動。
門票:免費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騾馬市大街魏染胡同30號
儘管歲月匆匆流逝,過去的記憶也逐漸模糊,但歷史仿佛定格在那邪惡靜靜佇立的建築中。周末有時間不如去逛一逛,在那些名人舊居中,感受不一樣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