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藝節丨從南翔小籠包到滬劇東鄉調,這些來自上海文創產品讓你大...

2020-12-13 新民晚報

原來,南翔小籠包全球形象大使叫「包咕咕」,這次它將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以下簡稱「十二藝節文博會」)。

5月19日至22日,「十二藝節文博會」將在上海展覽中心盛大開啟。其間,由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搭建的授權主題展區(CCLF),精選了近30家優秀的文創品牌機構及運營企業,涵蓋國內近100個熱門IP形象、上千件品牌衍生品、10多場精彩主題活動。其中,從南翔小籠包到滬劇東鄉調,不少來自上海的文創產品,足以讓人大開眼界。

圖說: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 網絡圖

四個展區 | 好看又好奇

本次國家基地(上海)授權主題展區(CCLF)突出「逐夢新時代——向國慶獻禮」主題,設置「演藝演出;藝術設計;角色、品牌;遊戲、影視劇作、音樂、非遺等綜合類」四大板塊,將呈現一個富有創意、好看又好奇的IP主題盛會,各具特色而又燦爛多姿的文創產品、令人耳目一新的獨特設計與理念隨處可見。

在演藝演出板塊,上海大劇院展位以原創崑劇《浮生六記》為主題,將戲曲、園林等東方元素與當代時尚生活元素相結合,推出浮生輕奢系列與浮生系列產品,引來圍觀。川沙作為滬劇東鄉調的發源地,已被國家文旅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本次以川沙戲曲藝術為主題,結合多元手法與傳統藝術,展示滬劇、越劇在川沙的起源、發展和傳承進程,塑造文化旅遊的IP品牌形象。

圖說:原創崑劇《浮生六記》海報 官方圖

在角色、品牌板塊,動漫品牌「包咕咕」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翔小籠包」全球形象大使,以「非遺+動漫」的創新、跨界國際合作模式亮相,將成為現場矚目的焦點之一。

在遊戲、影視劇作、音樂、非遺等綜合類板塊,CCG EXPO(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從內容、技術、市場等角度全面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動漫遊戲產業的發展歷程,為滬上動漫遊戲IP相關演出搭建專業大平臺。

在藝術設計板塊,時代國際出版將設計師與工廠進行深度整合,展出的「城市禮物」,都是實用生活美學產品。萬事利絲綢通過展示中國絲綢源遠流長的文化,從「面料」到「材料」再到「載體」的華麗轉身,傳達一種轉型升級之「新絲路」。

線下活動 | 開啟新市場

除了帶來眾多特色展品展示之外,本屆國家基地(上海)授權主題展區(CCLF)線下主題活動也更為豐富。

上海大劇院帶來「浮生若夢,品茗江南」茶藝展示;「音樂和他的朋友們」幽默喜劇表演、嘉興學院帶來童心匠境時裝秀;國慶70周年獻禮越劇音樂劇《紅色娘子軍》CD首發暨現場籤售會;熊貓郵政帶來「時光明信片——給你的三年情書」線下粉絲會;閱文集團梨園計劃以及城市動漫主題為「創意設計的痛點與原點」的文創設計分享會……讓觀眾在融入生活藝術、文創家居的同時,也為他們帶來更多互動的收穫和驚喜,為文創企業創造更多互動與交流的空間。與此同時,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將與品源文華在展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攜手合作,為國內優質原創IP提供孵化和運營平臺, 加速中國文旅品牌、文旅行業產業化發展。(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相關新聞:文創融合,大有作為

>>>十二藝節專題

相關焦點

  • 專題丨「十二藝節」惠民:票價60元起3.5萬張票免費預約
    作為「十二藝節」最重要的內容之一,5月,來自全國的51臺優秀劇目將在上海19個劇場演出102場,戲曲、話劇、兒童劇、曲藝劇、歌劇、舞劇、音樂劇、交響音樂會、民族音樂會、雜技劇競相上演,演出門票逾10萬張。4月18日,51臺劇目正式啟動售票,不少市民在各大售票點排起了長隊。
  • 掌舵百年老字號上海南翔,他要把小籠包做成時尚單品
    清朝同治年間,在南翔鎮出生的黃明賢,開設日華軒糕團店,經營的南翔大肉饅頭因味道鮮美而出名。同行老闆聞風紛紛加入,使黃賢明的生意大受影響,於是他對饅頭進行改良,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重新製作。改進後的大肉饅頭,以精白麵粉擀成薄皮,精肉入餡,再拌入雞湯煮的肉皮凍,少量研細的芝麻。另外,根據不同季節,還加入蟹粉、蝦仁或春筍等時令食材。
  • 開封灌湯包、杭州小籠包、上海南翔小籠包,你喜歡吃哪個?
    說起小籠包,相信小夥伴兒們都特別喜歡吃,早餐來一籠小籠包,別提多美了,中國這麼大,各地的小籠包做法也不一樣,今天,小豬豬就給大家推薦三款小籠包,顏值這麼高的你,來看看自己喜歡吃哪個呢?,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蒸好後,一個個特別可愛,白白的,胖胖的,咬一口,鮮湯一下子就流到了嘴裡,讓人的胃口大開。
  • 上海地方特色菜——南翔小籠包
    下面我就說說上海的上海的好吃的,說到好吃的我就直流哈拉,因為我這個人特別好吃,一說到好吃的就特開心,之前我有說過我最愛的四川火鍋,還有一些四川菜,接下來我就要說說上海的好吃的。第一個就是南翔小籠包,這個包子是上海郊區的南翔鎮的一個很傳統的小吃,而且它在當地很有名,這個包子長得很小還是半透明的樣子,要用專門蒸包子的籠子,所以很多人就都叫小籠包了。南翔小籠包產的地方後來就到了嘉定區的南翔鎮,然後到了整個嘉定區和那個上海的老城破廟的那些地方。
  • 小籠包裡的貴族!南翔小籠包
    前不久剛去南翔古鎮品嘗過!依我的親身經歷給大家推薦一款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上海人都知道!外地人都會慕名而來品嘗的一種特色小吃南翔小籠包南翔小籠包用久負盛名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如花]現在已成為去南翔古鎮遊玩必吃的美食!建議大家去古鎮品嘗最正宗的南翔小籠包!價格1籠三十元(16個)!
  • 品正宗小籠包,遊上海小籠包的發源地--南翔古鎮
    南翔小籠包,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南翔小籠包的餡心是用夾心腿肉做成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薑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製而成。因其形態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狀,以特製的小竹籠蒸熟,故稱「小籠包」。雪白的麵皮,透亮的汁液,粉嫩的肉餡,誘人到極致。
  • 南翔小籠包:嘗過它的美味,這些東西你卻不知道!
    早晨,泡一杯香茶,叫上一籠熱氣騰騰的小籠包,幸福的滋味全在其中。經過100多年歷史積澱,「皮薄、汁鮮、肉嫩」的南翔小籠成為上海人鄉愁的記憶。隨著其製作工藝入選國家非遺,它還成為全國名點和上海的飲食文化標記。 南翔小籠聞名遐邇,但小籠師傅卻鮮為人知。
  • 「南翔小當家」來了 手作小籠包為120周年老字號慶生
    現場,來自普通市民家庭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第九人民醫院的援鄂醫療隊隊員家庭的小朋友們,在南翔饅頭店的第六代非遺傳承人遊玉敏的帶領下,深度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南翔小籠包捏技藝,一起為豫園南翔饅頭店120周年慶生,為「上海小吃節」主會場之一的豫園商城再添一抹亮色。
  • 【食物戀】南翔小籠包
    作者:寶寶知道 安安的寶貝媽媽說到小籠就能讓人想到南翔,上海的小籠包之所以出名也是因為南翔小籠包,無論何時城隍廟的南翔小籠包總是排著長隊!除了城隍廟上海也有不少好吃的小籠店,這幾年還出現不少海派小籠店,但吃來吃去還是覺得南翔小籠最好吃!
  • 到南翔古鎮吃小籠包
    當我到達南翔古街的時候,發現時間太早,停車場收費的大叔還沒有上班,很多店子還沒有開門,為了吃小籠包,我也是真的很努力啊!南翔位於上海嘉定區,目前從上海市區出發,好像坐十一號線就能到達。我從太倉開車過去,一個小時不用,可以不上高速。
  • 上海南翔古鎮,因小籠包舉世聞名,遊客一聽名字就口水直流
    上海人一向以精緻細緻的生活方式著稱,如果是來上海旅遊過的朋友,可以知道上海的美食也是有特色的,其中最有名的是上海的小籠包,特別是在上海餐廳吃小籠包的時候,他們專門標明「南翔小籠包」,你知道「南翔」是什麼意思?
  • 上海幾大經典美食,南翔小籠包很爽口,條頭糕薄荷糕很獨特!
    南翔小籠包南翔小籠原名「南翔大肉饅頭」、「南翔大饅頭」、「古猗園小籠」,也稱為「南翔小籠包」、「南翔小籠饅頭」,是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的傳統名產,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南翔小籠包為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名點,素負盛名。因其形態小巧呈半透明狀,以特製的小竹籠蒸熟,故稱「小籠包」( 上海)南翔小籠產地主要分布在嘉定區南翔鎮,後來擴展到嘉定全區及上海豫園老城隍廟等地。南翔小籠創始人黃明賢出生於嘉定區南翔鎮,早年開設日華軒糕團店,經營南翔大饅頭,黃明賢天天挑著饅頭到古猗園叫賣,因大肉饅頭味道鮮,膾炙人口而出名。
  • 上海文明漢族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南翔小籠包
    我喜歡吃小籠包,上海特色南翔小籠包子是非常好吃的,況且吃到我的嘴裡是一口一個,我吃上海南翔小籠包經常是在我最餓最饞的時候,去買一些拿來吃,有時間的話,就坐在賣包子的店裡去吃。看著外面的景色,嘴裡吃著我最愛吃的南翔小籠包,真的是人間的一大樂趣。我真的是很會享受。
  • 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包是上海呢傳統名小吃,南翔小籠包的創始人黃明賢早日開設日華軒糕團店,經營南翔大肉饅頭。後來他對大肉饅頭進行了改進,還用嫰酵面擀成薄皮,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而用肉皮凍拌入以取其鮮,還根據在餡中加入蟹粉或蝦仁或春筍,餡重皮薄,逐步將其改進成了皮薄,汁鮮,肉嫰,餡豐的小籠包。
  • 老字號新氣象丨南翔小籠:從上海味道到非遺"國字號"
    原標題:老字號新氣象丨南翔小籠:從上海味道到非遺「國字號」  老廟黃金,始於1906年;童涵春堂,始於1783年;王大隆刀剪,始於1798年,走進豫園的九曲橋畔,就像走進一個上海老字號博物館,13個中華老字號中人氣最旺的,無疑是創建於1900年的南翔饅頭店。一年365天無論寒暑,從早到晚市民遊客排隊吃小籠,早已成為一道景觀。
  • 漫談蝦子大烏參和南翔小籠包
    製成了紅燒大烏參在店內以低價出售。因起初上海本地飯店都沒有此菜,德興館首先創製並經營之後,便立即成為最吃香的菜餚。海貨館的海參生意也總算看到了希望。這還沒有結束,這道菜經過楊和聲、李伯榮等本幫廚師代代相傳傳,始終不斷地進化發展,一直到了本幫又一代名廚任德峰手裡,他認為大烏參不易入味,便再次改良做法,改進了火烤、油炸、湯浸等程序。
  • 上海非遺不高冷,這些獨家體驗可別錯過
    除了今天免費開放的老建築,你對上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多少?你知不知道你所熟悉的東西其實在上海非遺名單榜上有名?樂樂精選了一部分非遺項目,今天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南翔小籠以「皮薄、餡大、汁多、形美」著稱於世,是上海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聞遐邇的上海古猗園南翔小籠饅頭已有143年歷史,其餡料配製秘方和製作技藝由師徒六代人薪火相傳至今。
  • 上海南翔古鎮,如果沒有了古漪園,就只剩下小籠包了……
    來上海已經有20多天了,期間見證了梅雨最後的瘋狂,以及大暑賽秋天的清涼日子,當然也去了不少地方遊玩。星期五的晚上,我和老婆說明天去南翔看看吧。可能老婆沒太認真聽,又或者有口無心,馬上接話問是去那個廣告裡的挖掘機」藍翔」嗎?還好,當時晚飯早已經吃完了,否則肯定要噴飯。我說你可真幽默,挖掘機有什麼好看的,此南翔非彼藍翔,我們明天去上海南翔古鎮去吃小籠包!
  • 最愛南翔小籠包(美食之旅)
    小籠包是上海的經典小吃,小到街頭巷尾的點心店,大到高檔的酒店,都有小籠包賣。作為一名小籠包的忠實粉絲,我可以說吃遍了上海灘所有號稱「第一」的小籠包店。經典到城隍廟的南翔小籠,懷舊到山陰路的萬壽齋小籠,追星到七寶老街的《大城小事》小籠,方便到公司附近的新南翔小籠……因此,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一句:城隍廟的南翔小籠包滿足了我對小籠包的終極幻想。
  • 上海人舌尖上的鄉愁,南翔小籠登上音樂劇舞臺
    南翔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發源於南翔的南翔小籠不僅是南翔的金字招牌,更是海派飲食文化的符號,是上海人舌尖上的鄉愁。 繼以南翔小籠為題材的原創話劇《日華軒》後,南翔又於2018年底啟動了原創音樂劇《愛情小籠包》的製作,挖掘南翔小籠非遺傳承與創新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