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會說話」 清運更精準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人民日報

農村生活垃圾少、遠、散,因而處置效率較低,管理較為麻煩,有沒有辦法改變這一狀況?

日前,記者來到江西省鷹潭市城管局指揮調度中心,屏幕上的電子地圖分布著許多「小桶」和「車輛」圖標。當一個「小桶」出現紅色閃爍信號時,工作人員劉金祥立刻發出一條指令:「編號3053號垃圾深埋桶滿溢,請最近的贛L58581號牌轉運車前往處理。」「收到,正趕往指定地點清運。」

劉金祥介紹,這些綠色的「小桶」圖標代表一個個垃圾深埋桶,當垃圾快滿時,會發出紅色閃爍信號;移動的「車輛」圖標代表轉運車,駕駛員根據簡訊指令前往清運,處理完畢後,「小桶」圖標就變回綠色了。

「這是我們剛剛投入使用的智慧環衛系統,使用了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就像給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裝上了功能強大的『智慧大腦』!」市城管局局長江東生介紹,鷹潭以全域一體理念,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構建起全覆蓋的「網際網路+環衛」系統,將全市垃圾桶、收集站以及保潔電動車、運輸車、灑水車、掃路車等設備,集成在一套數位化管理平臺上,實現了全流程的定位監控,讓農村生活垃圾「無處藏身」。

「現代信息技術很神奇,連垃圾桶都是『會說話』的。」江東生笑著說。在月湖區童家鎮延石孔家村,記者見到了「會說話」的垃圾桶——村口一個墨綠色甲殼蟲狀的垃圾深埋桶。「別看這個裝置不起眼,裡面配置的是基於NB—IoT(窄帶物聯網)技術的監控晶片,一旦垃圾存量達到設置好的2/3警報線,就會自動發出信號,呼叫調度中心指派最近的轉運車馬上前往處理,比過去的垃圾中轉站管用且乾淨多了。」江東生說。

用「會說話」的深埋桶取代傳統垃圾中轉站,實現了垃圾的精準清運。轉運車駕駛員夏雲茂介紹,以前清運垃圾完全靠經驗判斷,每天開車沿著各個中轉站查看,有時候大老遠跑一趟只運了一點點垃圾,有時中轉站的垃圾堆滿了也沒人去清理,又髒又臭。「現在一跑一個準,不用做『無用功』了。」

垃圾處理效率的大幅提高,讓在環衛系統工作多年的劉金祥十分感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一向是個大難題,過去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力還是做得不夠好。比如,保潔員是否在崗、清掃是否合規等,這些基礎性問題都難以監管到位。現在保潔車上裝有GPS定位系統,保潔員的位置實時可見,實現了精準管理。」劉金祥說,這些信息化手段投入使用後,垃圾清掃以機械為主,垃圾收集以車輛為主,垃圾轉運以深埋式收集站為核心,每個流程都調度得井然有序,做到了垃圾不落地、臭氣不外溢、滲濾液不滴漏。

智慧環衛系統能做的還不止於此。江東生告訴記者,全市正在對收集的海量垃圾數據進行分析,以判斷各地垃圾產生量、存滿時間以及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特點,進一步優化系統處理過程。同時,正在研發、配置具有溫感、「煙感」功能的物聯網晶片,讓垃圾深埋桶變得更有智慧、更加安全。(潘少軍 郭欽明)

相關焦點

  • 海澱這裡的垃圾桶會「說話」!什麼垃圾怎麼扔,TA能告訴你!
    「投放口已打開,感謝您對垃圾分類事業的支持~」當AI遇上垃圾分類垃圾桶也會「說話」千萬不要太震驚在中關村科學城金隅智造工場只要呼喚垃圾桶的名字「小諾小諾」就會喚醒語音系統不僅會告訴你如何分類還會貼心為你打開投放門哦~分類投放垃圾還能順便跟垃圾桶聊個天真是太酷了
  • 小區門口百餘垃圾桶撤走 小型垃圾車循環清運居民點讚
    9月19日,本報曾以《百餘垃圾桶小區門口「列隊」》為題,報導了保利嘉園3號院在小區東門搭建簡易棚,堆放百餘只垃圾桶,堵塞消防通道,垃圾惡臭與清運噪音擾民一事。  治理後報導中提到,常營鄉政府、物業公司已和業主代表就此事進行過多次溝通,物業承諾今年11月11日前完成垃圾暫存點拆除工作,圍擋全部拆掉,垃圾桶全部移走,並更改新的垃圾清運方案。
  • 定時定點投放清運 湖州這裡的垃圾桶「過時不候」
    考察團成員行走於村道兩邊時,驚嘆村莊整潔乾淨的同時,也驚訝於一件事:「怎麼村子裡見不到一隻垃圾桶?」正疑惑之時,湖州安吉餘村村黨支部書記胡加仁上前解釋道:「我們現在的垃圾都是定時定點投放和清運,白天在路邊基本是看不到垃圾桶的。」原來,今年安吉縣試點推行垃圾「不落地」工作,由於餘村垃圾分類工作基礎較好,成為第一個試點村。
  • 烏鎮的垃圾桶會說話?臺灣媒體都驚呆了!
    垃圾桶會說話
  • 「會說話」、會監督、還能自動感應,這裡的垃圾桶有點新鮮
    「會說話」的垃圾桶 海澱西三旗地區的金隅智造工場 剛剛投入使用了一款 「會說話」的智能垃圾設備
  • 電動垃圾清運車 環衛新能源垃圾清運車
    一、產品介紹電動垃圾清運車又稱為電動垃圾清運車。整車採用電池為動力,經濟環保、外形美觀大氣,主要用於收集垃圾桶使用。該車為後裝垃圾形式,配備刮板,可進行簡單壓縮,增加了垃圾箱容積,標準240升的垃圾桶可裝20-25桶。二、電動垃圾清運車BY-DT35A產品應用範圍該車廣泛應用於環衛、城建、商業廣場、公園、學校、工廠、市政馬路、庫房、農貿市場、物業小區等部門進行散裝和桶裝垃圾的清運與轉運作業。
  • 分類垃圾桶「會說話」,幼兒園娃娃們也有「新時尚」
    分類垃圾桶「會說話」,幼兒園娃娃們也有「新時尚」 2020-12-03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運公司不運了 近江海鮮市場會被垃圾圍城嗎
    「我們近江農貿市場的垃圾清運出問題了!聽說清運垃圾的公司不肯運了,要是被垃圾包圍,就影響生意了呀!」4月17日,錢江晚報接到了讀者爆料。照片顯示,逼仄的路面上,橫七豎八地排列著30來個垃圾桶,每個都堆得滿滿的。
  • 上海一酒店垃圾5天未清運,街道:垃圾分類不好,環衛公司停止清運
    對此,新虹街道社區辦工作人員表示,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是該酒店沒有籤訂溼垃圾清運合同,而且在幹垃圾桶裡發現了乾濕垃圾混投的情況,經過多次交涉,酒店一方仍不整改,最終才決定停止清運。在垃圾廂房旁邊,還放著一個溼垃圾桶,裡面裝著大半桶的溼垃圾,炎熱天氣下,腐臭味十分濃烈。酒店經理錢女士告訴記者,環衛公司之所以沒有清運這些垃圾,是因為酒店在幹垃圾裡混入了溼垃圾。「我們垃圾分類確實做得不好,但是後來我們一點一點把乾濕垃圾分開後,環衛公司還是沒有運走幹垃圾。」
  • 這個垃圾桶不僅會說話,還聽得懂上海話!閔行古美四村裝上智能語音...
    「14號401」,對著垃圾桶報上門牌號,垃圾桶就自動打開,等扔好垃圾,垃圾桶就關上門,還會說聲「再見」。這個會說話的垃圾桶2018年年底開始出現在閔行區古美路街道古美四村,幾個月試用下來,深受居民歡迎,每天能產出5桶240升的溼垃圾。
  • 南京秦淮區皇冊家園小區垃圾堆積如山 清運次數不足
    張女士說,她本人非常贊成垃圾分類,可垃圾分類在小區內實施後,每天都有很多居民把垃圾丟在垃圾房周圍,小區物業也沒有及時清運。「臭味很大,廚餘垃圾有時候都堆成山了」。張女士說。上午九點半,記者在皇冊家園小區的垃圾房前發現,其他垃圾桶堆滿,桶內還有少量混裝的廚餘垃圾。
  • 灰色的「其他垃圾」清運車正式上路了!
    杭州日報訊 最近,細心的市民會發現,過去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黃色「其他垃圾」垃圾清運車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灰色塗裝垃圾清運車。記者在昨日舉行的杭州市環境集團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隨著新修訂的《杭州市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在2020年之前,街頭的其他垃圾桶顏色將從黃色逐漸替換成灰色,為了方便市民更好地對垃圾分類清運進行監督,「其他垃圾」清運車也隨之更替升級。
  • 湖北恩施州小區垃圾桶廠家直銷價
    我們先分析一下在沒有實行垃圾分類的時候,每一個小區裡面每一棟單元樓下都有一個垃圾桶,供大家白天丟垃圾使用,到了晚上就由小區環衛統一推到垃圾清障車到達的地方,在運走。在大城市裡面有很多小區裡面的房子是非常多的,自然單元樓也就非常的多,到了晚上統一收單元樓下的垃圾桶時對環衛工人來說是非常辛苦的,要把整個小區垃圾桶手推到一個地方,所以小區這個時候環衛工人都不可能是1個至少是3-5個。但是實行垃圾分類以後,單元樓下的垃圾桶不見了,而是有了固定的丟垃圾的地方,如我們的垃圾房,大家都自覺的把垃圾丟到了垃圾房,環衛工人的工作減輕了,自然環衛工人也可以減少了。環衛垃圾桶。
  • 環衛車凌晨進小區作業被指擾民,多地回應:更改垃圾清運時間
    近日,有蘭州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投訴,自己是成鐵路東村街道怡園小區的居民,入住後,凌晨五點半左右,大人孩子經常被樓下的大型垃圾清運車清運垃圾時的噪音吵醒,嚴重影響白天的工作和學習。該垃圾清運車每次清運十幾個大型垃圾桶,持續時間二十分鐘左右。小區內凌晨時間大型垃圾車作業,噪音極大嚴重擾民。 蘭州市區委區政府督查室就此回應稱,我們已協調區環衛局予以核查處理。
  • 別動不動就說:日本大街上沒有垃圾桶。告訴你,義烏現在還做不到
    小區垃圾桶也不是像義烏這樣規定定時投放,更沒有義烏分類規定的這麼複雜。每個家庭只有三個垃圾桶:一個是可回收垃圾,一個生活垃圾,一個植物灰塵垃圾。再來看看新加坡:中國一個遊客叫黃牧遙的寫了一篇文章。他說2007年去新加坡旅遊的時候,感覺大街上難覓垃圾桶。而如今她再次去新加坡時卻發現:大街上,紅綠燈路口,公交車站與機場碼頭等,一般都有垃圾桶了。
  • 廚餘垃圾桶隨意放 西城城管當場要求改正
    6月9日下午,白紙坊街道城管執法隊在對轄區環境巡查中發現,一個綠色的廚餘垃圾桶「孤零零」放在商場門外的拐角處,城管隊員打開垃圾桶發現,檸檬片、雞骨頭和各種食物碎屑混合在一起,幾個一次性餐盒和筷子混放在最上面。通過辨認桶裡的垃圾,城管隊員判斷這個垃圾桶很可能屬於商場裡的某家快餐店。隨後,城管隊員走訪該快餐店調查具體情況。
  • 小區裡沒有垃圾站,垃圾桶排隊上了街
    垃圾桶兩側時不時有車輛和行人經過。記者採訪了五六位小區居民,多數人表示夏天垃圾臭味難以忍受,但不知如何解決。裝滿了垃圾的垃圾桶武漢廣美家園員工王師傅正在轉運小區內垃圾桶,他告訴記者,小區有16棟樓,每棟有2個單元,每天早上5點半到6點半,下午3點半到5點半,分別有兩名師傅收集轉運垃圾,一人負責8棟。
  • 景山公園垃圾桶10分鐘「分揀」一次
    垃圾分類小推車隨時對垃圾進行再分類以及清運   遊客們在林邊草地旁邊舉著手機拍樹上的小松鼠,孩子們成群結伴圍著一群肥嘟嘟的鴿子觀賞,樹蔭底下四五位老人圍坐在石桌旁玩牌……昨日是雙節假期第三天   北青報記者隨機查看了4組垃圾桶,發現幾乎每個垃圾桶內都只有極少量見底的垃圾。在分類方面,除了1組垃圾桶分類有誤之外,其他3組全部正確投放,標有「可回收物」的垃圾桶內多為飲料瓶,標有「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則多為食品包裝袋。在分類錯誤的一組垃圾桶前,北青報記者看到一位遊客正往「其他垃圾」桶內扔飲料瓶,而他的同伴也將手中紙巾一併扔進了這一垃圾桶內。
  • 四川內江隆昌 福慶村增設了垃圾桶
    村民楊春蘭指著不遠處幾個嶄新的垃圾桶,滿意地說道。整改後,村民走出家門就能扔垃圾然而就在十多天前,福慶村的垃圾池問題還令村民頭疼不已。接到反映後,龍市鎮紀委當天便對福慶村垃圾池修建和垃圾清運情況進行了現場查看和走訪了解。走訪發現,全村共有3個垃圾池,只有5、6、12、13社村民能夠受益,垃圾池不夠,還造成垃圾暴庫、環境汙染等問題。回到鎮上,鎮紀委立即將問題反饋給鎮上相關部門,督促限期整改。
  • 西湖景區1天清運40噸垃圾 部分遊客隨地大小便
    而在整個西湖景區,300多名環衛工人昨天共清運出40噸垃圾。  國慶長假第二天,西湖景區人氣「爆棚」,隨之而來的不文明行為,也漸漸多了起來。  還有些遊客更過分,踩踏草坪不算,還要爬到樹上去,拍照留念。  負責管理草坪的保安,是最辛苦的,嗓子都喊啞了。  白堤綠化帶 亂扔垃圾還是不少  整個西湖景區,遊客一多,順手亂扔垃圾的行為就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