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水鳥悠閒地穿行在水草之間
四川新聞網阿壩9月21日訊(記者 王灩雨 攝影報導)風,從遙遠的地方吹來,翻卷著廣袤無垠的水草。碩大的雲朵靜靜地飄浮在湛藍蒼穹,在遠處連綿的綠色山脈上投下大片斑駁的影子。許許多多的藍色花朵,像天空掉下的碎片,散落在豐茂水草間,一隻水鳥抖動著斑駁的羽毛,徐徐向前遊去……9月21日,四川新聞網記者隨「中國夢·黃河情」主題採訪團來到位於若爾蓋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花湖生態保護區,探尋這個有著「中國最美溼地」美譽的保護區的生態保護之謎。
秋日裡,花湖生態保護區一片金黃
四川若爾蓋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地處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境內,總面積166570.6公頃,其中實驗區38300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澤溼地,又是黃河、長江兩大河流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有著黃河「蓄水池」、「中國西部高原之腎」的美稱,是「國家自然遺產」,也是「國際重要溼地」,保護區始建於1994年,199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頸鶴(圖據若爾蓋花湖生態保護區)
而花湖生態保護區則是若爾蓋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的一部分,核心區面積6.74平方公裡。湖內及湖泊周邊植被豐富,生長著高原鰍等15種瀕危魚類,周邊棲息著玉帶海雕、大天鵝、小天鵝等10餘種珍稀動物,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黑頸鶴棲息的最大的保護區,2005年被國家林業部授予「黑頸鶴之鄉」,2008年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溼地」。
若爾蓋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郎奪爾基介紹說:「近年來,保護區內通過採取『治沙還溼』、『種草還溼』、『滅鼠還溼』、『填溝還溼』、『溼地生態效益補助試點』、『溼地生態資源管護』等方式保護溼地生態系統,共計投入5968萬元用於溼地保護和恢復工程的實施。」
巡護員如科正在打撈水中的垃圾
同時,保護區內聘用35名巡護人員和29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為溼地生態管護員對溼地生態資源進行管護,人均管護面積7800畝,實現了保護區溼地資源管護全覆蓋。
50多歲的如科便是巡護員之一,他已經守衛這片溼地近12年,更是將自己的家搬到了花湖保護區內。「花湖就是我的家,而黑頸鶴就像我的家人一樣。」如科說,之後他還將繼續巡視在這片美麗的溼地,保護這朵高原之花。
不僅如此,保護區內還以溼地生態效益補償為抓手,探索溼地保護新模式,自2016年啟動實施溼地生態效益補償項目以來,累計投入9000萬元,以「一次性補助還溼」、「季節性限牧還溼」、「禁止性退牧還溼」、「草畜平衡試點」等方式來探索保護溼地生態系統最佳的保護模式。
「這片溼地是自然給予我們最美的饋贈,在我們當地,幾乎所有老百姓都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保護它。」索郎奪爾基說,再過不久,黑頸鶴將飛往雲南、貴州等地,他相信等到來年三四月份它們回來時,花湖將以更美的姿態迎接它們。
來源:四川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