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古鎮,不論古鎮的大與小,繁華與衰落,它們都是這座城市歷史的縮影,文化的沉澱。古鎮承載過往悠悠歷史,記錄當地人文風俗所不可割捨的情感紐帶,只要古鎮依然存在,那麼每一位漂泊在外的遊子就有了可以寄託靈魂的場所。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宜興的周鐵古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抽時間去了解一下。
周鐵古鎮位於江蘇省宜興市,古鎮早在周朝就已形成建制距今已有2700多年歷史。千百年風雅沐浴,古鎮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千年古銀杏樹、城隍廟、竺西書院、竺西醫藥館、程天明院士舊居等等。典型的一個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還沒有任何的商業色彩,一切都是古樸原始的樣子。
周鐵與周莊和同裡等古鎮不同,它的商業氣息並不濃厚,這裡也並不算是旅遊景點,古色古香的房屋裡也都是居住在周鐵的原住民!橫塘河穿鎮而過,是船隻通行的主要航道。站在古老的周鐵橋向橫塘河的兩側望去,河的兩岸都是古樸的房屋,參差錯落的白牆灰瓦,悠然駛過的載貨小船,還有河邊的蒼天古樹,構成了一幅江南水鄉古韻悠悠的水墨畫。這樣的景色,寧靜不嘈雜,坐在河邊的樹下發發呆,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古鎮入口,城隍廟門前,一棵高聳雲天,枝繁葉茂的古銀杏樹。這是周鐵鎮的標誌,從三國孫權16歲任陽羨令,孫權母吳國太手植至今,她已有1800多年歷史。古樹後面的城隍廟乃大明太祖高皇帝敕令而建,整體佔地面積數百平方米,為兩進院落,供奉的是戰死沙場的元帥楊國興。現在看到的是2012年在原址上復建的。
周鐵,因周朝在此地設置了鐵官,而得名。迄今,兩千七百餘年。古鎮老街共有兩條,一條東西向,一條南北向,成「丁」字形。沿街的房屋和街面店鋪保留著明清的格局,以二層居多,局部三層,錯落有致。沿街的店鋪,大多已退去了商業功能,變成了純粹的住家。門前架著竹竿,晾著衣裳。角落裡,停放著自行車、三輪車。
老街還是日常生活的樣子,所有商業都出於生活的必要,鐵鋪,酒鋪,裁縫鋪,殯葬鋪,點心店,理髮室,柴米油鹽醬醋茶,從生到死都可以在這條街上解決。南北街通達寬敞,店鋪林立,日用雜貨大到大型農具,小到醬油芝麻,品類繁多,只有長年操持生計的鄉人才分得清。老街上非常乾淨,來往行人也少,特別的寧靜,部分老房子已經改建過,有些已參進了現代建築的痕跡,給老街留下了不小遺憾。
那麼,你是否喜歡到古村鎮遊玩,感受歷史的韻味?對於現在國內充滿商業氣息的古鎮都有哪些看法?你是否喜歡像周鐵這樣原始的古鎮?如果有機會你願意到這裡走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