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魚 圖:小魚
(文類:菜譜)
01
好久沒有寫美食稿子了,今天講一隻肉餅。有次寫文說,我吃肉餅的時候要對著太陽照照,以便決定從哪裡下嘴。
這到底是一款什麼樣的肉餅呢?
這隻肉餅它只在我們老家有,別的地方還真沒見過。
首先,這肉餅,它烙出來餅皮酥脆,用筷子一戳會咔哧咔哧響,用嘴咬下去,也會咔哧咔哧響。
肉餡兒呢,有點像我以前教大家做的餃子餡兒的做法,只不過它是粗暴放大版。
我發現只要按照我說的辦法去和餡兒,不管是包子,餃子,肉餅,餛飩,都會好吃!
咱們先看看這隻肉餅的真身。
烙餅的阿姨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門臉,從這小門臉進去是一個小院子,老城區隨處可見的那種路邊攤。
烙肉餅阿姨60多歲了,這是她獨門手藝。
我為了學這門手藝,專門去拜訪她。
環境嘛,慘不忍睹,我拍照技術也慘不忍睹,所以今天全文圖片都很差,你們要忍耐。
在我們老家,掌握這門烙餅技術的人不超過五個了。
要想烙出一隻肉體和靈魂都完美的肉餅,首先重點在和面,和面這步我講清楚了,你們也不一定能做到。它屬於一聽就會,一做就廢那種。
個別廚藝天才,也許能瞬間領會精華。
這個面必須和得特別軟,用45度溫水。
45度溫水,大概就是我們洗澡嫌燙那個溫度。
太涼了不行,太熱了也不行。這一點一定要切記切記。
面和好了這樣。
這個面大概比我們平常包餃子的面要稀一倍。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稀的面,怎麼和呀?豈不是粘一手?
常和面的都知道,面稀了,那感覺很崩潰的。揪,揪不下來,搓,搓不動。
有竅門兒。
一邊和面,一邊用手去蘸水。
這樣面就不粘了。本來這面也要軟,自己掌握水面比例。
反正無論如何,把面和到上圖中那種感覺就好。
面軟是餅皮酥脆的關鍵。
02
下面問題又來了,這麼軟的面,怎麼包呢。
這個問題咱們一會兒再說,先說餡兒。
一隻高貴的肉餅,必須有一款薄脆的餅皮,再加上香得能悶倒驢的肉餡兒。
肉餡兒裡面也有學問。
以豬肉大蔥為例(這個餅可以做很多種餡兒,香椿,韭菜,野菜等等)。
豬肉最好前腿肉,前腿肉瘦中有肥,不柴。
切肉的時候一定要切薄片兒,不要把它剁碎,剁碎就完蛋了。
把肉切成一分硬幣大小就好,肥瘦都有。
肉切好以後,先拌一次。
這裡放調料的順序請謹記:鹽+五香粉+醬油(生抽和老抽都放)+蠔油+雞精。
一定要嚴格按照這個順序來。
這裡面是有物理道理的,如果你先放油再放鹽,鹽的味道進不到肉裡。先放鹽讓肉吃一點底味兒,這就像蓋房子打地基。
後面的順序也不能亂,五香粉是讓這餡料有香氣的根本。
然後是醬油,增加醬香,美觀顏色。蠔油作為醬油補充。
雞精可放可不放,好多人現在不吃它,吃點兒也死不了人,不用那麼矯情。
但一定要嚴格按照順序來。
和這個餡兒,請謹記,每放一種調料,攪拌一遍。
很多人和餡兒,好像是為了瀟灑,咔咔咔把所有調料都一股腦倒進去,然後再咔咔咔一通亂攪。
看著很瀟灑,其實是不對的。
咱打個比方,和餡兒就像女人擦臉,得一層一層來。
女人擦臉,拍完水上乳液,上完乳液上隔離,上完隔離上粉底……如果你把化妝品都倒在手裡,咔咔咔一通亂攪再往臉上一糊,那是有問題的。
所以幹什麼事情,一定要琢磨它內裡的門道。
我物理雖然學得很不好,但在吃上用到的時候,秒變學霸。
好了,肉餡兒和好了,醃一會兒,切蔥。
蔥最好的是山東章丘大蔥,蔥杆兒站起來有幼兒園小朋友那麼高,蔥味濃鬱,甜而不辣。
所以這款肉餅在秋天大蔥下來的時候吃最好吃。
現在春天的小蔥苗也很好吃。
把小蔥切成段,不要剁碎。我很反感剁餡兒把所有材料都剁得稀碎。
再把這樣的蔥放到肉餡裡,攪!
多放一點蔥,好吃,現在的人吃肉能力有限,如果一隻肉餅裡滿滿都是肉,會昏厥的。
多放點蔥,多吃素,心裡也有點安慰。
蔥和肉餡兒努力攪拌,完全融合以後,加花生油。
再攪拌。
為什麼要最後一步放花生油。
就是要讓肉和蔥完全融合,再用油把它們完全裹住,這樣永遠不會出湯。
和餃子餡兒也是這個道理。
最後最後一步,喜歡吃香油的,點一點香油,不喜歡吃的,不放也行。
我在家裡調的肉餡兒。老阿姨那裡,環境太差了。
這是我們北方蔥花肉餅的最牛操作指南。愛吃肉餅的,一定收藏本文。南方有些不吃蔥的小寶寶可能要崩潰了。
他會在心裡不斷問自己,打開這篇文章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03
下面該包餡兒了。這裡技術最難。
那麼稀的面怎麼包呢?
還是那個竅門兒,用手蘸水,再去盆裡揪劑子。水是隔離面和手的法寶。
這個不用文字說了,直接上段視頻吧,太費勁(再打一次預防針,環境真的很差)。
看視頻感覺還蠻簡單的吧。
自己做試試。
沒幾個能做好的。
老阿姨的女兒跟著阿姨賣了二十年肉餅,到現在也不能完全習得媽媽手藝。
我在家試了一次,慘敗。
看人家包餅,非常簡單,三下兩下一呼嚕,就呼嚕上了。咱們就不行。
阿姨烙的時候,直接把餅扔鍋裡,用手去壓,把餅壓薄,全程不用擀麵杖。剩下就是油的事情了。
烙這個餅油大一點,近似於炸。金黃酥脆,皮薄餡兒大。
烙餅的鍋也有講究,視頻中是那種深口大鑄鐵鍋,咱們家裡最好也用鑄鐵鍋。
鑄鐵鍋烙餅上火慢,不容易糊。
經過這幾道程序,一隻肉體和靈魂都很高貴的肉餅,就完成了。
吃這個肉餅的時候,對著太陽照一照,是儀式。能看出來哪裡肉多,哪裡肉少。
這儀式你們可學可不學,舉著餅照,畢竟有點像二傻子。
這肉餅真的是我吃到過最好吃的肉餅。以前剛到北京,吃京郊某一款很出名的肉餅。覺得不好吃,肉像是泥,餅皮太軟。
或者我也沒吃到特別正宗的,反正感覺跟這沒法比。
烙這個餅實在不會和面,和成餃子面也行,有我那款香得悶倒驢的肉餡兒支撐,一樣也好吃。
不過這個餅確實有點膩,最好配小米粥小青菜一起吃。有稀有幹,有葷有素,健康營養。
吃得好,是我人生一重要主題,吃不好,人生黯淡。
04
說點跟吃沒關的。
我那天去學藝的時候,正好趕上城管來了,阿姨家烙餅,還在用明火,也沒有排煙淨化設備。
城管下令整改,不改就要罰5千到5萬塊錢。
這都是為了保證京津大氣環境。這兩年治理大氣汙染治理得非常厲害。
我清晰記得2014年,那是北京霧霾最重的一年。我經常走在路上,不知身在何處。樓下遛個彎兒都能產生幻覺,以為穿越到了聊齋的深山裡面。
那一年很多人逃離北京,網上到處宣傳這樣的人物:賣了房子拿著幾百萬移居大理的,移居麗江的,移居老家深山溝子的,或者去週遊世界的。
這事兒我這麼看。如果沒有孩子,移居火星都行。但是有孩子,還是要讓孩子在更發達的城市裡享受教育,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活在俗世裡,還是得入俗。特立獨行標新立異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北京是一個離開就很難回來的地方,因為生活成本太高。如果沒了工作想再進京,光租房子,找不到工作租房子那幾個月的房租就能讓人崩潰。
不是我馬後炮,當年我在迷霧中也非常恐慌,但還是想,這裡是大北京,如果這裡都變成了人類不能居住的地方,那這個國家前途命運如何?
一定會治理的!小老百姓都受不了,何況那些大大們!
於是忍著。
不得不佩服我們D。在這片國土上就沒有他做不成的事。
現在北京空氣品質好得很。去年冬天一整個冬天霧霾天也不超過半個月。比南方很多城市都好。
這幾年治理大氣汙染,京津周邊,主要是河北山西內蒙這些省份,付出的代價大了去了。
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關了無數個。老百姓在農村過日子,都不讓生柴火。以前我們縣城滿大街的燒烤攤,現在一個也不允許有。
從長遠來看,當然這是對的。
但是大政策之下的升鬥小民,為了環境,也真是諸般苦楚。
城管讓阿姨的女兒籤字,她女兒還滿臉笑容。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種體會,底層的人民在面對官方的時候,常常是要擠出笑容來。
那笑容看著燦爛,其實悲悽。
城管走後,阿姨女兒坐在門口,出神地望著她家小胡同。小胡同每天人來人往,都是來吃飯的。以後她不知道這個小攤能維持多久。
他們在城中村,早沒了土地,就靠這點手藝謀生。
大環境下,也許這門手藝很快就在民間消失了。
這些年,民間消失的手藝已經不計其數。
大家好好練習一下這種烙餅手藝吧,也許你無形中就傳承了一項世界文化遺產。
寫這種稿子很輕鬆,但沒技術含量,很多人可能又要嫌我low。
沒辦法,low我也要寫,誰讓我是個吃貨。
—END—
好物推薦:文中提到的鑄鐵鍋和小米粥,店鋪裡都有,需要的夥伴長按二維碼可下單。
鑄鐵鍋做飯香,質量好,能傳家。
米脂石碾小米,米油厚,有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