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賞析】郭祥正《訪隱者》: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2021-02-25 古詩學堂

《訪隱者》

北宋·郭祥正

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雲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注釋

①徑:小路。

②崖:山崖。

③蒼:深青色。

④塢:山坳。

⑤抱:環繞,圍繞。

⑥山翁:指詩題中詩人所訪的隱者。

⑦酒熟:酒釀製結束。

譯文

沿著山崖上的小路,腳踏著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巖石被寒冷的雲朵環繞著。隱者飲著自己釀製的好酒不出家門,殘花落滿地面,絲毫沒有人的行跡。

鑑賞

這首小詩,前兩句寫「訪」。詩說一條小路,沿著山崖,靠著青翠的山壁,直通向山的深處,山中寒雲繚繞著山泉危石。詩極力鋪寫了隱者所居之地的環境,通過這幽深靜闃的環境,突出隱居在這裡的人的避世脫俗、高蹈絕塵的襟懷,未寫人而人已呼之欲出。第一句的詩眼「踏」字下得很切,呼應詩題「訪」字,使山景是作為詩人在來訪途中所見,山路與山坳的兩組景色也分出了先後層次,益顯得山高幽深。如改成「近」、「貼」等類詞,便成了單純寫景,跌入下乘。第二句的「抱」字,形象地刻繪出泉水蜿蜒、山石清秀、雲氣繚繞的景況,很見錘鍊之工。

三、四句寫隱者喝著自釀的酒,頹然醉倒,足不出戶,門外落紅滿地,無人灑掃。這兩句不直說隱者之高,只是通過他疏懶閒適、脫略形骸的生活,表現他與世無爭、萬事不關心的淡泊情懷,與宋邵雍《安樂窩》絕句中的後兩句「擁衾側臥未欲起,簾外落花撩亂飛」極為相近。詩即事達情,與上兩句的景物描寫合成一個整體,由此表達自己對隱者的崇敬。

在中國古代的詩歌中,出仕與歸隱是一對矛盾。由於自身的抱負與嚮往在現實中得不到滿足,便促使詩人們轉而讚美自然,讚美返回自然的隱士。自從陶淵明熱衷於「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的生活以來,不少詩人謳歌無憂無慮、沉湎自然的生活,要「獨無外物牽,道此幽居情」(韋應物《幽居》)。發展到最後,把疲倦於現實生活的觀念進一步變化成疲倦於一切,連日常的應酬、灑掃,朋友間的來往也不放在心上,以門外青苔、落花不掃、人跡不到為高,如賈島詩所述「自從居此地,少有事相關。積雨荒鄰圃,秋池照遠山。硯中枯葉落,枕上斷雲閒」,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郭祥正這首詩的三、四句,讚賞隱士閉門飲酒,門無人跡,落花狼藉,也是這種思想的延伸,可視作中國寫隱士的詩的共同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通過右上角的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們。若想關注本微信,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的「古詩學堂」即可。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訪隱者宋·郭祥正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雲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 太白後身 郭祥正
    郭祥正,北宋詩人。生卒年不詳。字功父。自號謝公山人,又號漳南浪士。當塗人(今屬安徽)。少有詩名,梅堯臣稱讚他是李白的後身。舉進士後,熙寧年間曾知武岡縣(今湖南武岡),籤書保信軍節度判官。在北宋新舊黨的鬥爭中,郭祥正的遭遇有似蘇軾,因此他對蘇軾頗為同情,感慨很多,如《寄東坡先生自朱崖量移合浦》寫道:「君恩浩蕩似陽春,海外移來住海濱。莫向沙邊弄明月,夜深無數採珠人。」他的《金山行》一詩,被稱為「造語豪壯」,其中有「卷□夜閣掛北鬥,大鯨駕浪吹長空」;「寒蟾八月蕩瑤海,秋光上下磨青銅;鳥飛不盡暮天碧,漁歌忽斷蘆花風」句。
  • 當塗詩人郭祥正,竟是李白轉世?《宋史》上真是這麼寫的
    而郭祥正的興趣,似乎只在詩和文上,很有意思。在宋代寫詩,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情,因為詩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已經把能寫的都基本寫盡了,想要有所突破,幾乎不可能,當然宋人也做了一些嘗試,比方說理趣性的作品,還有蘇軾玩的神智體等。
  • 中國最美櫻花地開始凋謝:滿地殘花,鋪成一地花海
    如果大家沒能趕上賞櫻的最佳黃金時間,那麼不妨來體驗櫻花的「殘花之美」吧。前些天,黿頭渚的櫻花雖然早已綻放,但是眾所周知的是櫻花的花期偏短,若是有計劃來無錫黿頭渚賞櫻的話,這兩天就要抓緊時間了。若是到了下周,可能就看不到什麼了。這兩天去黿頭渚賞櫻的話,雖不能看到櫻花滿開的美景,但是也能看到櫻花在天空飛舞而後花瓣散落一地的美麗畫面。
  • 詩詞| 尋隱者不遇 賈島(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鑑賞  中國傳統文化中,松、竹、梅為歲寒三友,士大夫們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貧樂道,不與世俗、清潔孤傲之志。首句「松下問童子」,從表層上說交待了作者尋訪隱者未得,於是向隱者的徒弟問尋的這一連串的過程;而深層上則暗示隱者傍松結茅,以松為友,渲染出隱者高逸的生活情致。
  • 八首經典寂寞詩詞: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賞析: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2.賞析:夜風拂過,樹葉紛紛下落好似雨聲闖入耳中,皎潔的月光似清霜鋪滿大地。正當夜深人靜要獨自睡去,不禁感慨有誰願來為我拭去床上的灰塵。3.
  • 她住在無人跡的小路旁
    追尋詩歌 免費關注: lzl00707▎她住在無人跡的小路旁作者:威廉·華茲華斯〔英國〕  她住在無人跡的小路旁,在鴿子溪邊住家,那兒無人讚頌這位姑娘,也難得有人會愛她。  〔詩歌賞析〕《她住在人跡罕至的鄉野》這首詩,是現代詩壇公認的傑作,是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於1799年發表的著名組詩《露茜》中的第一首。1798-1799年間,華茲華斯與他的妹妹多蘿西一起在德國度過了一個沒有親朋的孤獨的冬季,期間,他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露西》組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 唐詩三百首|11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唐】王維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連你這個像謝安的山林隱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齊去採薇。 你應試落弟不能待詔金馬門,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 去年寒食時節你正經過江淮,滯留京洛又縫春衣已過一載。 我們又在長安城外設酒餞別,同心知己如今又要與我分開。
  • 小學一年級下冊《尋隱者不遇》,隱者為何人
    尋隱者不遇一:詩歌創作背景這首詩是中唐詩人賈島所寫,中唐時期詩僧賈島到山中尋訪一位隱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隱者為何人?查遍資料均曰:不詳。淘氣老師想:既然是賈島稱此人為隱者,大概是為了尊重隱者的個人隱私吧。詩歌寫了賈島去山上拜訪隱者,尋隱者卻不遇的經過。賈島的詩以鍊字鍊句著稱,全詩空靈飄逸,有著隱士不著痕跡的風格特徵。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
  • 杜甫經典詩詞賞析
    肯與鄰翁相對飲[5],隔籬呼取盡餘杯[6]。【注釋】[1]舍:居舍。[2]緣客掃:因為有客要來而打掃。[3]盤飧(sūn):飯食。兼味:兩種以上的味道。[4]醅(pēi):沒有過濾過的米酒。[5]肯:能否。[6]餘杯:餘下來的酒。
  • 青城隱者
    華陽士人李有,字若無。涉獵書史,工於詩詞,而樂山水之趣。一日,引一家僮,負琴劍,攜酒餚,遊於青城山。
  • 七首花好月圓詩詞: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賞析: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賞析:在一片被寒霜打過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蟲在竊竊私語著,山村周圍行人絕跡。
  • 讀一首詩太上隱者《答人》,山中無曆日,隱者自怡悅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唐代:太上隱者《答人》「道隱無名」,太上隱者才是真正的隱士,不求名,亦不求人知,世上也沒有留下他的名字。這一首詩,不過是回答人的話語。隱者本也無意把它當成詩,不過是用語言順口說出自己的志趣,如佛家的偈語,豈有意為詩,恰好是詩的形式,而居然恰好合乎詩。
  • 背一背 | 樓臺明滅山有無
    圖 | 網絡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天欲雪,雲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
  • 不倒的經典——不倒翁玩具
    【中外玩具網訊】不倒翁玩具是極具我國文化特色的經典玩意。它是一種形狀像人而在造形和重量上製成一經觸動就搖擺然後恢復直立狀態的玩具。形狀像老人,上輕下重,扳倒後能自動豎立起來,因而又稱「扳不倒兒」。       歷史最早記載唐代的捕醉仙就是一種不倒翁,是一種勸酒的工具。
  • 「古詩賞析」《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感遇·江南有丹橘》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賞析」《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感遇·江南有丹橘》第一篇:《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唐」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精彩賞析:中國的田園以晉末陶潛為開山祖,他的詩,對後代影響很大李白這首田園詩,似也有陶詩那種描寫瑣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風格。全詩以賦體——敘述題寫成。詩以「暮」開首,為「宿」開拓。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長歌風松,賞心樂事,自然陶醉忘機。這些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溢。
  • 隱居深山已7代大熱,那關於古代隱者的詩,你知道有多少?
    不知道大家對「隱居」生活有什麼看法呢?近日,一則「隱居深山已7代」消息引發關注,12月16日,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中樓鎮崔家峪村北的一座大山上,81歲母親王京桂跟兩個兒子一同合照,引得大家關注。據介紹,他們家世代在這座大山上居住,至今已經7代了。那有關「隱者」的詩,你知道多少?
  • 詩酒趁年華,100句含有「酒」的詩詞,值得收藏!
    ——黃庭堅《登快閣》17、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範仲淹《漁家傲·秋思》18、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19、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範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20、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