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勝:衍生品發展的關鍵是場內與場外市場的發展

2020-12-16 和訊期貨

  和訊期貨消息 2017年11月18日,由新湖期貨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絕對收益投資管理協會共同主辦的「申城論劍·第九屆衍生品對衝投資(國際)論壇暨中國絕對收益投資管理協會第七屆年會」在上海召開。和訊期貨全程直播。

  新湖期貨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絕對收益投資管理協會聯席會長馬文勝先生發表致辭。


  他表示,衍生品發展的關鍵詞是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的發展。場內體系的形成為大宗商品衍生品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成為大類資產配置重要標的。另一個重要方向,場外市場的發展提供良好對衝。

  今年,商品場外市場發展迅速,比如場外期權、場外調期、場外稽查交易等等工具性業務的出現,出現了保險加期貨為三農服務的保險模式,庫存管理及貿易管理的模式,基差定價的現貨流轉模式,場外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機構市場的發展,使諸如像期貨公司這樣的機構可以以現貨方式直接開展現貨服務性業務,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同時場外市場的發展,促進大宗商品資產的證券化。場外市場的發展反過來推動場內市場創新、發展。

  最後,他介紹了中國絕對收益投資管理協會的各方面情況及新湖期貨的業務。

  以下為文字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絕對收益協會的理事大家上午好!非常歡迎大家第九屆衍生品對衝套利(國際)論壇暨中國絕對收益投資管理協會第七屆年會,今年兩個年會在一起聯合召開,新湖期貨也有幸與絕對收益協會聯合主辦,每一年無論新湖的對衝論壇還是協會的年會,都非常有市場的影響力。今年的聯合舉辦希望能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啟示以及更多相互交流的機會。

  本屆年會還要感謝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特別支持,感謝蘇克敦金融寶金融有限公司的合作,這次大會的主題是中國絕對收益投資與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今年我們看到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的關鍵詞,我想應該是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的發展,如果從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來看,場內的發展來自於交易所場內市場已經形成的產品體系,貼近實體需求的交割體系,多元化的期貨期權工具體系,滿足企業機構套保投資需求的流動及合約規模體系,這些場內體系的形成為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這個基礎上,實體企業是受益的,機構投資者是受益的。與此同時交易所場內快速發展起來,成為大類資產配置的重要標的。正是由於場內市場的發展,場外市場提供了良好的風險對衝市場,在場外還沒有形成構間市場之間,所有定製的場外產品,都可以通過場內來對衝風險,所以今年我們看到商品場外市場發展迅速,比如場外期權、場外調期、場外稽查交易等等工具性業務的出現,出現了保險加期貨為三農服務的保險模式,庫存管理及貿易管理的模式,基差定價的現貨流轉模式,場外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機構市場的發展,使諸如像期貨公司這樣的機構可以以現貨方式直接開展現貨服務性業務,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同時場外市場的發展,促進了大宗商品資產的證券化,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進入這個市場,增強中國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場外市場形成的工具類產品以及互換等類型的商業模式成為機構投資者絕對收益的標的,特別是現貨倉單做標的物,組合出資金容量更大、承載力更強的產品。反過來推動場內市場的創新和發展,這就是商品衍生品市場發展的路徑。

  其實在其他的金融領域都在發生,我們看到各國的場外期權市場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銀行的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那麼這些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都為今後絕對收益產品的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另外我想也借這個機會介紹一下中國絕對收益投資管理協會的情況。中國絕對收益投資管理協會是2011年2月成立的自律性組織,目前在上海虹口落地註冊了上海北外灘絕對收益投資協會,協會目前共有會員理事56人,會員理事主要由行業及各機構公司內部有影響力的成員組成,協會特點是專業、面廣,有來自金融機構的理事,也有來自私募機構的理事,有來自海外多年從事多年絕對收益交易的理事,也有國家土生土長專家型的理事,也有學者和媒體人。

  協會的工作目標有四個層面。一是推動絕對收益的理念和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二是加強協會會員相互合作共同發展,三是提升協會影響力,推動協會會員與市場機構的合作,四是加強與政府監管部門的合作,促進絕對收益行業以及會員規範,通過協會聚集的專家型理事希望對市場基礎制度建設起到作用。總之協會的工作是要將協會做成一個共享、開放、創新的平臺。

  共享就是會員之間的資源共享,開放就是協會會員與外部機構之間的開放合作,創新就是通過協會促進絕對收益產品、商業模式的創新。

  最後我再介紹一下新湖期貨。新湖期貨公司是A類綜合性全牌照公司,打造五大平臺,經濟業務平臺,CTA FOF為主的平臺,以服務型業務為主的網際網路+的平臺,國際業務平臺,公司是目前中國期貨業協會的副會長單位,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理事單位,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監事單位。公司2011年到上海,公司的特點以大宗商品的研究、期貨的IT技術,以及期貨的創新業務這個為核心為探索,公司是市場首個在期貨市場與銀行合作發行FOF產品的公司,最早推出保險加期貨為三農服務,兩次獲得上海市金融創新二等獎,繼續探索CTA和FOF的發展上用各位合作。

  再次感謝大家的光臨,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

(責任編輯:邵一迪 HF116)

相關焦點

  • 場內與場外衍生品市場比較
    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結果,截至2007年6月,場外衍生品的名義價值達516萬億美元,較2006年6月的370萬億美元增長62.78%。  儘管交易規模均增長迅速,但場內與場外衍生品市場的運行存在較大差異。在定價方面,為了滿足個性化需求,場外衍生品交易多為協商確定,「量身定做」使得產品結構複雜多樣,另一方面也使得產品流動性不高,導致產品較難正確估值,信用衍生品就屬此類。
  • 場內、場外市場,如何協調發展?
    更大範圍和程度服務實體經濟構建多層次衍生品市場,場內、場外市場必須同時發力。目前,國內場內衍生品市場(期貨市場)發展相對成熟,而場外市場尤其是大宗商品場外衍生品市場有些失位,二者發展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期貨等場內衍生品市場更廣泛地服務實體經濟。
  • 怎樣界定場內場外衍生品市場
    美國衍生品市場的交易組織層次歷經近四十年的變遷,交易層次和交易組織層次均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場內衍生品市場的範圍並未變化,無論是六個交易層次和四個交易組織層次時期,還是兩個交易層次和兩個交易組織層次時期,DCM均為場內衍生品市場,DCM之外的則為場外衍生品市場。通過分析歐盟和美國對場內外衍生品市場的規定可知,儘管歐美場外衍生品市場的範圍不斷變化,但場內的範圍並未擴展。
  • 關鍵:應大力支持場外市場發展
    □本報記者 王超  北京金網安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關鍵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在大宗商品領域,政策層面更多是支持期貨市場等場內交易及場內衍生品的發展,對場外市場發展的支持力度則仍遠遠不夠。
  • 全球場外利率衍生品市場迅猛發展
    來源:期貨日報網近年來,利率衍生品在場外交易(OTC)市場的交易量激增。多種因素共同推動了場外交易的增加。場外交易的市場結構也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監管方面的變化促使中央清算、電子交易平臺等方面的使用增加,因此在場外交易市場能夠獲得一些和交易所相同的收益,從而導致部分交易從場內轉向場外。
  • 冉華:建設場外市場「一圈兩中心」 深化場內與場外協同發展
    大商所將進一步推動場內與場外協同發展,為擴大經濟內循環、提升產業鏈穩定性發揮應有作用。冉華表示,我國是大宗商品生產、貿易和消費大國,開展場外市場建設具有良好的基礎。大商所自2015年以來持續探索場外業務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功能與質量,先後實施倉單串換、倉單服務、「保險+期貨」、場外期權、基差貿易試點等工作。
  • 場外衍生品業務步入關鍵階段
    原標題:場外衍生品業務步入關鍵階段來源:原創近幾年來,國內大宗商品場外衍生品市場取得長足進步,成交規模持續擴大,參與機構不斷增加,但是還應看到,場外衍生品業務模式的創新、盈利增長卻沒有跟上規模的擴張。在魯證經貿日前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大宗商品場外衍生品機構合作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場外市場參與者中,最初的先發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市場報價相對透明,超額收益逐步走向平均收益,價格競爭趨於激烈。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陸文奇認為,業務模式單一是現階段場外業務發展面對的最大問題。「目前風險管理公司場外業務大多以做市業務為主。
  • 促進場內場外市場協調發展
    場內市場是衍生品交易的主戰場,具有嚴格的風險管理和標準的合約設計等特徵,是規範化的市場;而場外市場則是用來滿足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多元化個性需求的,它是場內市場的延伸和補充。場內市場即是交易所市場,儘管場內市場的新業務和新品種層出不窮,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得到加強,但是場內市場受限於自身體量小和標準化產品較為單一的局限,使其無法滿足未來對衝基金髮展的需要。
  • 李蒙娜:場外市場場內化成為趨勢 交易所深度介入場外市場
    她說,場外市場場內化成為趨勢,交易所開始深度介入場外市場,提升信用擔保和透明化管理。李蒙娜認為,場外市場是場內市場的起點和源頭,高流動的場外市場在逐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場外市場是場內市場的發展助推器,兩個市場相輔相成,共同為經濟發展服務,交易所和中介機構都是衍生工具的助推方,交易所是市場服務提供者和制度維護者,機構作為參與者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 場內期權與場外市場優勢互補 服務實體經濟
    多年場外期權的探索發展為場內期權的推出奠定了堅實的客戶基礎,豆粕期權上市以來,也為機構投資者拓展場外業務提供了更廣闊的創新空間,對引導潛力龐大的場外市場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兩個市場優勢互補,正在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 引入做市交易 助推場內場外協同發展
    做市業務的推出有利於改善期貨、期權相關合約活躍度,一方面更方便產業主體利用期貨市場管理生產經營中的風險,另一方面提升了期貨公司及風險管理公司場外業務服務能力,為實現縱深、創新服務實體產業客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據了解,場外期權合理定價和對衝交易需要相應的標的資產具有良好的流動性。
  • 華創證券:以美國和日本市場發展歷程為鑑,衍生品業務或為下一片券...
    投資建議: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市場對作為重要中介商的證券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控能力、研究能力、整體客戶服務能力,以及渠道建設能力成為能否進一步提高市佔率的關鍵要素。通過分析世界領先投行的展業模式,可見衍生品具有豐富客戶服務、完善機構投資者策略模式、優化券商自身資產負債結構及穩定收益率等多項特點,因此有望成為國內券商未來重點發力的關鍵領域。
  • 場內場外協調發展 滿足企業多樣化需求
    原標題:場內場外協調發展 滿足企業多樣化需求  從寬度上拓展中國商品期權市場9月2日,2019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期權分論壇」在鄭州舉辦,當天下午的「期權分論壇」吸引了來自基金、券商、期貨、現貨等各領域專業人士,他們就期權市場發展機遇與挑戰、商品期權投資價值與經驗
  • 大商所理事長冉華:建設場外市場「一圈兩中心」 深化場內與場外...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大連商品交易所12月15日舉辦場外市場「一圈兩中心」建設啟動活動。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表示,啟動「一圈兩中心」建設是大商所探索新時期期貨市場發展成功之路、拓展服務實體廣度與深度的重要部署。大商所將進一步推動場內與場外協同發展,為擴大經濟內循環、提升產業鏈穩定性發揮應有作用。
  • 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發展空間巨大_期貨日報_報刊文摘_電稿庫_期貨...
    商品投行、綜合服務、銀期合作、保期合作、中國價格真正走向世界……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的這些熱詞,足以顯示我國期貨市場和期貨經營機構歷經多年發展已經實現質的轉變。
  • 場外衍生品市場與...
    中證網:近兩年,我國期貨市場品種上市速度明顯加快。但與實體經濟巨大的保值需求相比,我們還有較大差距。相比商品期貨市場,我國的金融期貨還剛剛起步。去年全球期貨期權成交量303億手,其中金融類243億手,佔比高達80%,而我國金融期貨成交量僅為0.27億手,佔比不到1%,金融期貨品種也只有6個,發展空間還很大。
  • 期貨公司經營差強人意,場外衍生品業務未來可期
    與行業整體表現不同的是,場外衍生品市場總體發展勢頭良好。王穎認為最有前景的是場外衍生品的業務,因為這項業務不僅是得到了實體企業的認可,也越來越得到了銀行的關注。公開資料顯示,場外衍生品市場是相對於場內衍生品市場而言的市場,產品非標準化,以其合約制定及交易靈活性受到投資者和投資機構的歡迎,是衍生品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按工具類型主要分為遠期、互換以及期權,按標的類型,包括利率、外匯、信用、股票相關和商品等。王穎表示,場外衍生品的業務是未來一個最有潛力的服務實體經濟的模式。
  • 不贊成場外市場「場內化」
    東方網6月28日消息:在昨晚「浦江夜話」第三場「加快中國場外市場建設和發展」的討論中,與會者表達了一個觀點:場外市場是場內市場的「金字塔底座」。作為多層資本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場外市場這個金字塔底的規模、基礎足夠強大,才能支撐起上面的場內市場,場內市場的發展才具有非常紮實的基礎。
  • 國內場外衍生品市場情況介紹
    海通期貨期權投資者教育專欄儘管場外衍生品在我國有著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但相較於國際場外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歷史和成交規模,國內場外衍生品市場尚在起步階段。
  • 場外市場場內化成為監管趨勢
    如今,期貨的場外和場內界限開始變得模糊了,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場外市場場內化成為監管趨勢,交易所開始更加深度介入場外交易,通過納入平臺交易和提供集中清算服務為場外市場提供了更加強大信用擔保和透明化管理,進一步拉近了場外市場和場內市場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