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場內場外市場協調發展

2020-12-16 期貨日報網

建立多層次衍生品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正確認識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的定位是促進兩個市場協調發展的基礎。場內市場是衍生品交易的主戰場,具有嚴格的風險管理和標準的合約設計等特徵,是規範化的市場;而場外市場則是用來滿足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多元化個性需求的,它是場內市場的延伸和補充。場內市場即是交易所市場,儘管場內市場的新業務和新品種層出不窮,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得到加強,但是場內市場受限於自身體量小和標準化產品較為單一的局限,使其無法滿足未來對衝基金髮展的需要。根據境外發達經濟體的金融市場發展經驗,在規模上,場外市場的交易規模大約是交易所規模的10倍左右,並且從功能上看,國際市場80%的業務需求是通過場外市場來滿足的,而當前我國衍生品的場外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與國外相比差距巨大,構建場內和場外市場協調發展的多層次衍生品市場,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由之路。

而要促進場內場外市場協調發展,可以根據「深化場內市場、規範場外市場、引入機構投資者、培育中介機構」的思路進行。

壯大場內市場規模

10年來,我國共有33個商品期貨品種和2個金融期貨品種上市,目前交易所上市期貨品種總數達到42個。商品期貨方面,覆蓋了農產品、金屬、能源和化工等主要產業領域。金融期貨方面,實現了權益類和利率類產品的重大突破。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成交金額、客戶保證金分別較10年前增長了14倍、48倍、20倍,商品期貨成交量已連續5年居世界前列,但是相比於發達國家的成熟場內市場來說,還存在產品種類不齊全、投資者結構亟須優化以及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因此,在壯大場內市場規模上,應加快各類期貨品種及品種期權的推出步伐,只有豐富期貨市場的投資品種,才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可用工具。除在金屬、農產品、能源化工等方面繼續推出重點投資品種、拓展開發利率和匯率類品種之外,尤其需要在期權方面著力。國際成熟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經驗表明,場內期權在指導場外市場發現價格和促進交易方面有重要作用,並且由於期權衍生品的特有屬性,期權被大量運用於金融產品的基本構建和風險對衝之中,因此在安全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應儘快推進品種期權的上市工作。

規範場外市場

首先,我國的場外交易市場必須由證監會牽頭進行全國統一監管,不能像美國一樣,經歷漫長的混亂無序後才逐步走向全國統一監管的老路。也就是說,必須建立全國統一的場外交易市場掛牌制度、私募發行股票登記制度、交易制度和監管制度等,不能任由各地自行其事,否則,難以杜絕欺騙投資者等欺詐現象的發生。

其次,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搭建統一交易電子商務平臺,規定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進行信息披露、管理運作以及向監管部門報告等信息共享和溝通機制,創設場外統一清算系統,通過引入中央對手方機制、場外合同替換主協議等工作,能夠從源頭防範風險,強化清算管理,指定清算所或頒發指定牌照。

次貸危機充分暴露了美國OTC衍生品市場雙邊清算制度的缺陷。危機之後,歐美在致力於重構金融監管體系的同時,出臺了一系列旨在完善OTC衍生品市場清算制度、合約標準化和提高信息透明度等基礎設施的改革措施,而推行中央清算制度是其中之重,尤其是在危機中導致系統性風險爆發和擴散的CDS市場已開始實施中央清算制。對於我國OTC市場發展而言,究竟採用雙邊清算還是中央清算,需要做出前瞻性判斷。

最後,尚未出臺的期貨法應覆蓋場外市場的運行監管。場外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和有效監管必須建立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而肯定場外交易市場的合法地位,是促進場外交易市場快速健康發展的前提。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對場外交易市場作出了明確的法律規範。從世界各國的做法來看,場內和場外交易市場都是金融市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期貨法將場內、場外交易市場納入其調整範圍是順理成章的事。

促進場內場外市場有機結合

投資主體構成和投資行為的理性化程度直接關係著資本市場的成熟和完善。一般而言,相對於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在資金、信息和人力資源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其特有的專家理財、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等優勢,能產生更高的投資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因此協調發展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就必須大力引入機構客戶,從場內到場外分層次逐步推進。首先應放開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的市場準入門檻,讓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充分參與到期貨市場中來,之後在充分發展優化場內市場機構投資者的經驗基礎上,通過完善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等貿易鏈企業進入期貨市場的配套政策,積極推動場外機構投資者市場結構的優化,全面提升市場結構的廣度和深度,為場內場外市場協調發展提供長期的微觀基礎。

培育專業化金融中介機構

作為銜接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的橋梁,專業化的金融中介機構是利用場內產品對衝,組合設計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產品的主力軍,也是真正實現場內場外市場協調發展的核心。無論是繼續繁榮場內市場所要求的管理能力的創新,還是場外市場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無一不對金融中介機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放鬆對金融機構的經營限制、引導金融機構業務模式的轉型和升級、強化金融機構的自律監管機制、培育金融機構間的比較優勢,才能真正促進場內場外市場協調發展。首先,應放鬆對金融中介機構業務經營的限制,允許其根據自身特點,充分發揮專業化優勢,推動金融中介機構差異化經營轉型。業務經營差異化是專業化的前提,也是培育創新能力的保障。給予不同金融中介機構根據自身資本、通道等不同方面的特點選擇差異化業務的自主權,既能為場內場外市場提供創新產品以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也能為金融中介機構自身提供規避經營風險的「工具」。其次,充分發揮金融中介機構的試水作用,在場內場外業務發展缺乏經驗、準則和細則的情況下,利用金融中介機構積累起來的創新試水經驗,促使金融中介機構不斷提高合規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來源:「期貨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期貨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期貨日報",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期貨日報》社有限公司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場內、場外市場,如何協調發展?
    那麼,場內、場外市場如何協調發展,難點在哪,怎樣監管更有效?場外市場不可或缺理想情況下,多層次市場體系是一個類似金字塔的層級結構,最底層是現貨市場,最高層是期貨等場內衍生品市場,中間層則是以中遠期、互換、掉期以及基於場內產品而設的個性化產品為主的場外市場。
  • 不贊成場外市場「場內化」
    東方網6月28日消息:在昨晚「浦江夜話」第三場「加快中國場外市場建設和發展」的討論中,與會者表達了一個觀點:場外市場是場內市場的「金字塔底座」。作為多層資本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場外市場這個金字塔底的規模、基礎足夠強大,才能支撐起上面的場內市場,場內市場的發展才具有非常紮實的基礎。
  • 馬文勝:衍生品發展的關鍵是場內與場外市場的發展
    他表示,衍生品發展的關鍵詞是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的發展。場內體系的形成為大宗商品衍生品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成為大類資產配置重要標的。另一個重要方向,場外市場的發展提供良好對衝。  今年,商品場外市場發展迅速,比如場外期權、場外調期、場外稽查交易等等工具性業務的出現,出現了保險加期貨為三農服務的保險模式,庫存管理及貿易管理的模式,基差定價的現貨流轉模式,場外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機構市場的發展,使諸如像期貨公司這樣的機構可以以現貨方式直接開展現貨服務性業務,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同時場外市場的發展,促進大宗商品資產的證券化。
  • 場內與場外衍生品市場比較
    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結果,截至2007年6月,場外衍生品的名義價值達516萬億美元,較2006年6月的370萬億美元增長62.78%。  儘管交易規模均增長迅速,但場內與場外衍生品市場的運行存在較大差異。在定價方面,為了滿足個性化需求,場外衍生品交易多為協商確定,「量身定做」使得產品結構複雜多樣,另一方面也使得產品流動性不高,導致產品較難正確估值,信用衍生品就屬此類。
  • 場內期權與場外市場優勢互補 服務實體經濟
    多年場外期權的探索發展為場內期權的推出奠定了堅實的客戶基礎,豆粕期權上市以來,也為機構投資者拓展場外業務提供了更廣闊的創新空間,對引導潛力龐大的場外市場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兩個市場優勢互補,正在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 李蒙娜:場外市場場內化成為趨勢 交易所深度介入場外市場
    她說,場外市場場內化成為趨勢,交易所開始深度介入場外市場,提升信用擔保和透明化管理。李蒙娜認為,場外市場是場內市場的起點和源頭,高流動的場外市場在逐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場外市場是場內市場的發展助推器,兩個市場相輔相成,共同為經濟發展服務,交易所和中介機構都是衍生工具的助推方,交易所是市場服務提供者和制度維護者,機構作為參與者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 怎樣界定場內場外衍生品市場
    圖2為MiFID II對場外交易市場的界定儘管歐盟對場外交易市場範圍的認識並不一致,但是對嚴格意義上的非場外交易市場或稱場內交易市場的認識則是基本一致的。從歐盟法規法案層次而言,純粹的場內交易市場是指RM。
  • 冉華:建設場外市場「一圈兩中心」 深化場內與場外協同發展
    大商所將進一步推動場內與場外協同發展,為擴大經濟內循環、提升產業鏈穩定性發揮應有作用。冉華表示,我國是大宗商品生產、貿易和消費大國,開展場外市場建設具有良好的基礎。大商所自2015年以來持續探索場外業務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功能與質量,先後實施倉單串換、倉單服務、「保險+期貨」、場外期權、基差貿易試點等工作。
  • 大商所理事長冉華:建設場外市場「一圈兩中心」 深化場內與場外...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大連商品交易所12月15日舉辦場外市場「一圈兩中心」建設啟動活動。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表示,啟動「一圈兩中心」建設是大商所探索新時期期貨市場發展成功之路、拓展服務實體廣度與深度的重要部署。大商所將進一步推動場內與場外協同發展,為擴大經濟內循環、提升產業鏈穩定性發揮應有作用。
  • 場外市場場內化成為監管趨勢
    如今,期貨的場外和場內界限開始變得模糊了,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場外市場場內化成為監管趨勢,交易所開始更加深度介入場外交易,通過納入平臺交易和提供集中清算服務為場外市場提供了更加強大信用擔保和透明化管理,進一步拉近了場外市場和場內市場的距離。
  • 多方協作, 場內場外融合在路上
    作者:韓樂 張田苗  2016/6/17「場外市場與場內市場是相互促進的,如果沒有發達的場內市場,場外市場的一些風險就無法實現對衝,場外市場就難以進一步發展壯大。同時,提高場外市場的透明度,降低信用風險,也與大力發展場內市場密不可分。」採訪中,不少業內人士向期貨日報記者表達了這一觀點。
  • 場內還是場外(二):初識場內基金
    什麼是場內基金?場內基金是指像股票一樣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證券投資基金。常見的場內基金有封閉式基金、上市型開放式基金(LOF)、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和分級基金等。場內基金有一級市場申購贖回和二級市場交易兩種投資方式。場內基金的二級市場交易方式和股票一樣,以100份基金份額為1手,以市場報價進行競價交易。
  • 場內還是場外(二): 初識場內基金
    什麼是場內基金?  場內基金是指像股票一樣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證券投資基金。常見的場內基金有封閉式基金、上市型開放式基金(LOF)、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和分級基金等。場內基金有一級市場申購贖回和二級市場交易兩種投資方式。場內基金的二級市場交易方式和股票一樣,以100份基金份額為1手,以市場報價進行競價交易。  2. 場內基金主要有哪些類型?
  • 諮詢工程師:股票市場可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
    諮詢工程師:股票市場可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   股票市場可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  股票場內交易市場是股票集中交易的場所,即股票交易所。  股票場外交易市場是在股票交易所以外的各證券交易機構櫃檯上進行的股票交易市場,所以也叫做櫃檯交易市場。
  • 賀強:應建立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聯動機制
    中證網訊(記者 劉國鋒)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10月30日下午在由中國網財經主辦的「2016中國新三板發展論壇」上表示,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不僅僅是建設場內市場的多層次,更重要的是建立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的多層次,應建立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的聯動機制。
  • 引入做市交易 助推場內場外協同發展
    做市業務的推出有利於改善期貨、期權相關合約活躍度,一方面更方便產業主體利用期貨市場管理生產經營中的風險,另一方面提升了期貨公司及風險管理公司場外業務服務能力,為實現縱深、創新服務實體產業客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據了解,場外期權合理定價和對衝交易需要相應的標的資產具有良好的流動性。
  • 築地市場的場內場外有何區別?丨吃貨天堂
    第一個是大江戶線築地市場站的直接入口。這個入口位於場外和場內的交界處。要去和海頗有淵源的「波除神社」的話,就從築地市場站朝「中央市場前」的交叉路口走,再向左拐。走到第二個交叉路口「市場橋」時向右拐,就能看見照片上的那條路了。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就會看見左邊的波除神社。波除神社是場內和場外的分界點。波除神社正前方淡藍色的大門就是場內的入口。
  • 場內買基金比場外划算嗎?
    來源:多多說錢本欄目是多多說錢的固定欄目,每期將用1分鐘的時間為大家科普一個基金小知識,讓我們一起夯實基礎、直面市場吧!今日課題場內買基金比場外申購更划算嗎?1折,申購一百萬以內(含)的廣發中證傳媒ETF聯接,費率為0.12%;在二級市場買基金的佣金,主要是看券商給你優惠價,一般佣金率為萬3,不滿1萬收5元/筆。
  • 基金投資:場內、場外那些事兒
    來源:中歐基金剛接觸基金投資的朋友,經常會聽到場內、場外這樣的說法,那麼,什麼是場內、場外?在投資時,我們是選擇場內還是場外?它們各自都有哪些優缺點?下面就來講講這方面的內容。這裡的「場」指的是證券交易所。
  • 場內和場外貨幣基金區別在哪裡?
    來源:二鳥課堂對於貨幣基金,大家接觸比較多的都是場外的貨幣基金,如餘額寶等。場外貨幣基金只能通過銀行、基金公司、券商渠道進行申購與贖回。而場內貨幣基金則是可以通過證券帳戶申購贖回或者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