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將至,「寒溼症」來襲?常喝這5道湯,祛溼健脾,關鍵還不貴

2020-12-25 會吃的荷包

導讀:雨水將至,「寒溼症」來襲?常喝這5道湯,祛溼健脾,關鍵還不貴

大地冰雪消融,雨水節氣夾寒而至。這個節氣也正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的時候,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降雨也會明顯增多,空氣的溼度會更大,寒溼之邪易入侵為患。寒溼如痺阻經絡,則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常會引起肌肉無力、關節酸痛;寒溼若困住脾胃,則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溼氣便秘或溼氣虛胖;因此,雨水前後,應注意保暖,少食生冷之物,以利溼祛溼、健脾養肝為養生原則。

健脾利溼的湯粥常用於祛溼調理,在雨水節氣服用養生湯粥,對潤和脾胃,調理肝氣,祛溼利水大有益處。接下來就分享5道湯粥,溼氣重的朋友不妨試一試,「雨水」至,倒春寒,這5道湯,都不足5塊錢,卻祛溼護脾保平安!

陳皮赤豆薏米茯苓湯

【準備食材】

兩人份所需食材有:薏米30克、赤豆30克、茯苓30克、陳皮15克、紅糖25克。您可根據具體的食用人數酌情增減食材的用量。

【製作方法】

1.浸泡赤小豆。赤豆提前浸泡3小時以上,我們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泡上。

2.浸泡茯苓。茯苓清洗後用溫水浸泡2小時。

3.炒制薏米。薏米清洗後用文火炒制,當薏米略有焦斑,微香就可以了。

4.開始煮製。鍋中加入赤小豆、薏米、茯苓,加適量的清水開始煮製,大火煮開10分鐘後轉中小火慢慢熬煮40分鐘。

5.加入陳皮。將陳皮清洗乾淨,控幹水分後,加入鍋中,再繼續煮製10分鐘。

6.加入紅糖。加入紅糖煮製3-5分鐘即可關火。

【小提示】

經過充分煮製後將陳皮及茯苓撈出,其餘食材可隨湯食用。

芡實白扁豆粥

【準備食材】

需要準備芡實、薏米、蓮子各50克(三種食材的比例為1:1:1即可,數量可酌情調整)、白扁豆15克、糯米20克、糖適量。

【製作方法】

1.浸泡芡實扁豆。芡實和白扁豆要用清水泡3小時以上。可以在煮粥的前一天晚上完成。

2.浸泡薏米。將清洗乾淨的薏米提前用清水浸泡2個小時。

3.開始煮製。白蓮清洗乾淨,連同提前浸泡過的芡實等食材一起入鍋,加入適量的清水開始煮製,大火煮開後,保持火力煮10分鐘。

4.加入糯米。此時加入糯米,水再次煮開轉中小火熬製30至40分鐘。如果您喜甜,可放適量冰糖。

【小提示】

粥中的糯米請不要用大米代替。

芡實淮山薏米赤豆湯

【準備食材】

兩人份所需食材有芡實、蓮子、淮山、薏米、赤小豆各20克、冰糖適量(可省略)。您可根據具體食用人數酌情增減食材的用量,五樣食材的用量為四等份即可。

【製作方法】

1.浸泡芡實和赤小豆。芡實和赤小豆要提前浸泡3小時以上。這項工作我們可以在前一天的晚上來完成。

2.炒制薏米。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將炒好的薏米取出放涼。

3.清洗淮山幹和蓮子。淮山幹和白蓮清洗乾淨後泡10分鐘。

4.開始煮製。鍋中加入芡實、赤小豆和薏米,大火煮開10分鐘。

5.加入淮山幹和蓮子。繼續大火煮製至沸騰,轉中小火慢煮50分鐘左右。

6.加入冰糖。食材都煮熟後,加入適量的冰糖,用湯勺攪動至冰糖融化即可關火,盛熱食用。

【小提示】

薏米可以多炒出一些,晾涼密封存放,隨吃隨取。

五味補脾湯

【準備食材】

需要準備的食材有五種:芡實、薏米、茯苓、蓮子、山藥各20克,清水適量。此食譜約為2-3人量,您可以根據食用人數酌情增減用量,五種食材等同重量即可。

【製作方法】

1.浸泡耐煮食材。芡實、薏米、茯苓質地比較堅硬我們需要提前浸泡3小時以上。

2.浸泡蓮子。蓮子不用浸泡時間太長,提前浸泡10-20分鐘即可。

3.預處理山藥。山藥去皮後切成小塊兒備用。

4.開始煮製。先將浸泡好的芡實、薏米和茯苓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後轉中火煮30分鐘。

5.加入蓮子和山藥。半小時後加蓮子和山藥,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煮製30分鐘。

【小提示】

煮製後的茯苓口感稍顯乾柴,如果您不喜歡它的口感,或胃腸比較弱,可將其挑揀出丟掉。其他食材與湯水同食。

紅糖蜜橘桂蓮湯

【準備食材】

兩人份需要準備的食材有:橘子2個、茯苓30克、蓮子16顆、桂圓乾6顆、紅糖15克、枸杞子20粒。您可根據具體食用人數酌情增減食材的用量。

【製作方法】

1.浸泡茯苓。茯苓用稍微溫一點的水浸泡10至15分鐘,清洗乾淨備用。

2.開始煮製。將泡好的茯苓和桂圓肉、蓮子一起煮製30分鐘。

3.加入紅糖。30分鐘後,加入紅糖繼續加熱3分鐘。

4.加入橘瓣。加入橘瓣再加熱2分鐘。

5.此時紅糖已經完全溶化,此時停止程序或關火,加入清洗乾淨的枸杞即可飲用。

【小提示】

食用時可將茯苓撈出,其它食材與湯一起食用。

這5道養生湯粥您學會了嗎?在製作過程中,您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留言給我,如果您認同我的文章,就請留言、點讚、轉發噢,祝您天天開心!

相關焦點

  • 明日穀雨,記得喝這湯,春夏交替溼氣重,祛溼健脾孩子吃飯香!
    莫愁廚路無知己,誰人不識小面姨。大家好,我是小面姨。明日穀雨,記得喝這湯,春夏交替溼氣重,祛溼健脾孩子吃飯香!今天小面姨給大家推薦一道「薏米冬瓜肉片湯」的做法,大家可以在明日穀雨之際做給自己和家人喝。穀雨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所謂穀雨指的是谷中之語,也就是每年這個時節,雨水開始充沛起來,這個時候就要移苗插秧、種瓜點豆,開始忙碌起來了。往往這個時候,空氣中的溼氣便開始上升,所以民間也有一種「吃春」的傳統,意思是多吃一些野菜,多做一些湯品,健脾健胃,把身體保護得健健康康。這道薏米冬瓜肉片湯大家千萬別錯過了。
  • 立秋後多喝這道湯,健脾祛溼,滋補強身,全家少生病
    立秋之後天氣逐漸變得乾燥起來,而且這時候慢慢的就是細菌病毒滋生的時候了,所以這時候大家一定要多吃一些滋補的食物來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而且在秋天的時候防秋燥也是非常關鍵的,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款非常不錯的湯品,能夠起到健脾祛溼、滋補強身的效果,就是冬瓜薏仁老火湯。
  • 立秋將至,喝這湯最養人,健脾補胃,祛溼潤燥,立秋不懂吃可惜了
    所以立秋前後的這段時間,白天還是要注意祛暑生津,到了夜晚儘量別再吹空調和風扇水了,以免夜間著涼感冒了。除了在生活作息上注意調整以外,立秋前後的飲食養生也是不容忽視的。立秋節氣有的地方有著「立秋啃秋瓜」的習俗,這裡的秋瓜指的就是西瓜了,西瓜水分很足,對防暑降溫又不錯的作用,但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吃的,西瓜是寒性的,一些偏體寒的人建議少吃。
  • 春夏換季,這湯要常吃,健脾祛溼,清熱解暑,去除體內溼氣一身輕
    隨著春季最後一起節氣「穀雨」的到來,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已經開始回升,雖然現在還處於春季,但個別地區的氣溫已經是步入夏季的狀態了。每到春夏換季的時候,也是溼氣最重的時候,這個季節我們當地人在飲食上就會特別講究,「健脾祛溼,清熱解暑」的食療吃法。
  • 喝節瓜薏米鱔魚湯健脾祛溼
    喝節瓜薏米鱔魚湯健脾祛溼   夏季不僅氣候炎熱,且經常會下雨。熱蒸溼動,溼氣瀰漫空間,此時人體最易被溼氣纏身。夏季溼氣重怎麼辦?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喝些湯水祛除體內溼氣。   夏季祛溼湯推薦   那麼究竟哪些湯水祛溼效果好?別急,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道常見的祛溼湯。
  • 越是潮溼天,這湯越要多喝,鮮香甘甜,養胃健脾祛溼,春天別錯過
    ,早睡早起,在飲食上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平時多吃一些健脾養肝祛溼的食物,對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我們當地人愛喝湯,越是這種潮溼的天氣,就越喜歡煲一些祛溼湯來喝,說到祛溼湯水,很多人都會想到薏米和赤小豆。這兩樣食材是很多人都認識的,並且知道它們有祛溼的功效。但在使用上很多人並不一定都用對,赤小豆跟紅豆是有區別的,兩者功效不同,這點不要弄錯了。另外,薏米也不要建議直接煮,寒性大,乾鍋炒一下再煮,這樣祛溼效果才更好。
  • 抵禦南方溼熱,最適合喝這健脾祛溼湯
    在廣東,每年最潮溼的就是梅雨季節,也就是3、4、5三個月份。每年的3、4、5月份來自北方的冷峰和來自南方的暖峰兩者力量相當形成準靜止峰面,形成了人們所說的「梅雨」,因為長期下雨或陰天,造成潮溼環境。這種環境造成人體內溼氣重,精神不好,胃口不好,作為廣東人都會煲健脾祛溼湯喝,健脾祛溼湯的功效是健脾胃、祛溼邪。
  • 祛溼健脾,關鍵還不貴,又方便
    秦大伯家住杭州,平日裡喜歡在西湖邊的虎跑公園晨練,結束後再打點虎跑的泉水回去燒水泡茶喝。最近半個月以來,食慾都不太好,還經常有點腹痛,大便也挺稀,每天要拉四五次,卻仍感覺解不乾淨。「尤其是頻繁的陰雨天氣,風溼也跟著犯。」按他的話說,人沒有以前有精神頭,一下老了好幾歲。
  • 茯苓:祛溼+健脾,它與什麼搭配泡水喝效果翻倍?
    一般比如像頭髮愛出油,臉上長痘,身體笨重,容易失眠,手腳冰涼,大便不成形,經常感覺疲累,容易發胖的人群都很有可能是因為體內的溼氣在作祟,那麼想要很好的健脾祛溼,調理好身體,就應該要好好學學怎麼樣利用好茯苓來祛溼了。
  • 三伏天要多喝這碗湯,清熱解暑,健脾祛溼,人人適用
    在這酷熱的夏季裡吃什麼能清涼解暑呢?雖然綠豆湯解暑的效果很好,但是偏性寒涼,脾胃虛寒的人不能經常喝,三豆湯剛好可以調整一下。三豆湯中,綠豆、赤小豆起清熱解暑、利溼的功效,黑豆則健脾補腎。綠豆和赤小豆都是寒涼之物,黑豆的加入,對它們的寒涼性有一定的抵消。這樣一來,體質一般的人經常食用適量的三豆湯,就不會給脾胃功能帶來不利影響。
  • 4月,清明多雨潮溼,我家三天兩頭喝這湯,健脾祛溼,不超十塊錢
    導讀:4月,清明多雨潮溼,我家三天兩頭喝這湯,健脾祛溼,不超十塊錢。提到清明養生,飲食仍然是重要的環節。喝湯是很好的春季養生飲食,尤其是清明時節,喝湯的好處也很多,接下來花幾分鐘時間跟我學做幾道適合清明時節飲用的靚湯吧。正所謂,聽風聽雨過清明。
  • 節氣 | 今日雨水,東風解凍,萬物萌動
    今日雨水。立春之後,氣溫回升、春風遍吹、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為雨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萬物萌動春將至,桃李含苞,櫻桃花開,氣象意義上的春天正式開始。雨水節氣的到來,使人充滿希望。它告訴人們嚴寒的冬季,就要過去了,從天而降的不再是冰雪而是雨水。
  • 健脾祛溼喝什麼茶 試試這幾種
    喝茶是很多人養生的方式,早起一杯茶,快活似神仙,很多老年人都是茶杯不離手,那麼如果想要健脾祛溼喝什麼茶呢?健脾祛溼的食物有哪些?下面小編就做具體的介紹,如果真的想要了解的話,那就跟著一起來學習下!健脾祛溼茶1、五花祛溼茶五花茶顧名思義就是由五種花一起熬製成的茶飲,它有清熱解毒,利尿通便的作用,具體的做法是金銀花、菊花、槐花、木棉花、雞蛋花各10g,熬水喝即可。2、薏仁茶炒薏仁10克、鮮荷葉5克、山楂5克。有健脾利溼、澀腸止瀉的作用。
  • 天熱溼氣重,隔三差五給家人做這湯喝,健脾祛溼,15塊錢能煲一鍋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六月,天氣真的一天比一天熱,最近南方雨水增多,幾乎天天下雨,所以會加重我們人體的溼氣,有一些人老是覺得自己白天上班沒精神,看起來很頹廢很睏倦的樣子,即便你晚上睡眠也很好,但是依然會感覺很累,而且本來身體就很燥熱,要你吃熱氣騰騰的飯菜,真的沒什麼胃口。
  • 普洱茶:身體寒溼?推薦喝這幾款茶
    首先,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是寒溼? 我們都知道寒溼過重為萬病之源,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的就是溼邪。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溼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
  • 雨水節氣後寒溼重,灸6穴逐寒溼,助肝氣生發,守護嬌嫩脾胃!
    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此句中提到,春始屬木,但只有水才可以生養「木」。所以雨水一落,這個輪迴中萬物生長的宿命,才算準確開啟。雖說此時草木開始萌芽生長,但氣溫還比較低,降水卻逐漸增多。雨水後的溼氣夾雜著春寒,整體感覺會很陰冷。所以初春時的寒,比起冬天的寒更難熬,寒溼結合,更易侵入人體,且難以祛除。
  • 健脾祛溼湯的做法
    最近這個天氣又是一半太陽天一半下雨天,還是龍舟天氣,前五天後十天都會下雨,最近每天都會下好幾場的雨,在路上走著走著,開著車就突然之間下一場大雨讓你措手不及,都不知道最近這個天氣淋了多少人,很多人出去又不帶傘就會被淋到。這個天氣的溼氣又很重。
  • 5月,這湯多給家人喝,鮮甜滋補不上火,對身體有益,做法還簡單
    5月,這湯多給家人喝,鮮甜滋補不上火,對身體有益,做法還簡單。明天就是5月20號,520「我愛你」非常幸福的一個數字。我們當地人還特別愛煲湯喝,不同季節煲湯用到的食材和配料也不大一樣,這個季節大多會煲一些清熱解暑祛溼的湯來喝,既能消暑解渴,還滋補養人,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夏季煲湯有一樣食材是不可少的,那就是薏仁米。薏米屬於涼性的,煲湯煮水喝有很好的清熱解暑祛溼的效果,但是我們在煮湯之前建議先幹炒一下,這樣效果會更好。
  • 夏天必須多喝它,清熱解毒健脾祛溼,越喝身體越輕鬆,越來越苗條
    平時家裡也是常備各種雜糧,煮粥的時候根據功效,每種取一些適當的比例,經常喝對身體特別好。我家從來不喝大米粥,大米粥主要是水稻煮的,水稻中含有大量的溼氣,人喝了會體內含溼氣,人就不是很清爽。而雜糧具有祛溼健脾的作用。我的雜糧粥中一般會放紅豆、薏米、小米、其他雜豆等。
  • 夏天溼氣重,多給家人喝這湯,清熱祛溼又解饞,臉色紅潤氣色好
    夏天溼氣重,多給家人喝這湯,清熱祛溼又解饞,臉色紅潤氣色好!體內溼氣過重,對我們身體危害非常大,容易導致我們便秘、肥胖、脫髮、乏力、口臭、口苦等,嚴重的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所以夏天的時候,在飲食方面我們一定不要貪涼,可以多吃一些具有祛溼功效的美食。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道「祛溼湯」,能夠健脾祛溼,排出體內溼氣一身輕鬆,使得我們臉色紅潤氣色好。